善導大師 2025-09-30 學生看了善導大師淨土思想,想祈請老師評價一下他是什麼境界,淨土思想是不是存在紕漏,可否以究竟真理去正本清源?我發一下他的著述文字,內容如下: 2025年09月30日 43 浏览
感知 2025-09-29 2025年9月29日 03:55自我活着,是心靈認知所確定,對身體感受的熟悉。因心靈確定的認知,與生理感受的相續,才有了你活着的「真實」。 2025年09月29日 41 浏览
重疊 2025-09-23 2025年9月22日。內在的佛身與人間肉體開始重疊了。那種慈悲純潔的氣息,越來越強烈濃郁。在同一具身體內,卻同時擁有兩種截然不同,天壤之別的生命氣息。人間的,心意人格的自我,具有的氣息是:分別心帶來的心靈企圖,意識思維激蕩起來的情感慾望,人格自我蘊含的人性狹隘與污穢感受。 2025年09月23日 42 浏览
傳奇 2025-09-18 人活着,是心在活。而心的核心是認知,認知對記憶的回放,形成了自我體驗與意識分別。是認知對認知記憶的分析回放,投射出,你活着的人生,以及你生活的現實。 2025年09月18日 37 浏览
平安賜福(三十二) 1.這具身體在人間出生。隨着身體成長,心識聚合意識,形成了自我。自我意識,與身體感官,與人間世界一體,在人間呈現出「活着」。可是,對真理的信仰心,突破人格自我的「企圖」,在心識內,拓展出非人類的純潔。心識認知的深處,是不屬於心靈認知,與意識記憶的「純光」。 2025年09月15日 58 浏览
正疑 2025-09-12 問:老師講的法理是佛教的內容,精深難得,老師慈悲智慧受人景仰。他的根本目標,與佛教歸宿不一致。佛教以「般若為導,淨土為歸」,老師的修行,最終是回歸「聖光世界」。老師說,聖光宇宙以信仰和虔誠心帶動聖光如來的悲能直達聖地,不需打坐,不用觀想。 2025年09月12日 34 浏览
肺腑之言 2025-09-08 2025年9月8日 09:03信仰,在你深陷困境,體驗絕望黑暗,苦痛悲傷時,給予靈魂希望,照亮泥濘之路。戒律,在你平步青雲,享受榮華富貴,睥睨天下時,賦予靈魂清醒,避免樂極生悲。 2025年09月08日 21 浏览
向上一路 2025-09-08 2025年9月8日 03:10在林蔭小道上開車,遠遠地看到前方有車輛向你駛來。看到車輛的,是你的眼睛。意識到有車,是你的意識。對車速、距離的判斷,是你的感受。確定你對於車速、距離感受是否正確的,是你的心靈認知。 2025年09月08日 18 浏览
立帖為證 2025-09-07 2025年9月7日 07:02神性,像是在兩床厚棉被之間,夾着的一層薄薄的綢緞。平時,綢緞隨着厚重的棉被運動。棉被根本無法覺察到,棉被內在,還有不屬於棉被粗重屬性的綢緞。 2025年09月07日 27 浏览
道德與神 2025-08-29 人間提倡心靈的真善美,尊崇人性高尚,歌頌道德。人類渴望幸福安康,向往健康長壽,期許富足尊貴。有錯嗎?當然沒錯。但是,與修行無關。修行,只是為「解脫」。從死亡中解脫,從「活着」的虛妄中,覺醒生命之實相。生命,不受個人主觀意志的局限。形體個人,人間社會,僅僅是生命海洋中,泛起的虛幻泡沫而已。我生於人間,具有因緣泡沫的肉身形體。 2025年08月29日 53 浏览
短板2025-08-24 修行,只是為了面對死亡。這是最基本的人生目標。明心見性,即身成佛,都是在此基礎之上,才能觸及的昇華。任何,將修行結果的內涵,轉入獲取人間利慾的企圖,都屬於魔鬼。在死亡遮天蔽日的黑暗中,唯有一顆清白的靈魂,能穿越死神黑霧之手。任何玷污信仰,褻瀆真理的心思,都是靈魂無法承受的罪惡。 2025年08月24日 45 浏览
戒律2025-08-14 學生:今天繼續抄《感知(下)》(2024-10-17),抄到最後的第三段:「我為什麼要過這種很保守的、很節儉的、很清貧的生活,為什麼?因為我不想當人,你知道嗎?因為我是個修行者,我渴望的是甦醒與諸佛同樣的,無私無求無我的慈悲;我渴望的是融入那究竟普照過去未來,無漏無礙、無掛無生的智慧;我渴望的是自己甦醒那諸佛原始的,第一義諸佛的密義;我渴望成就的是,從我這具必死的身語意的軀殼當中,甦醒那無生無滅的究竟普照的莊嚴。」 2025年08月14日 4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