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9日 03:55

 

自我活着,是心靈認知所確定,對身體感受的熟悉。

 

因心靈確定的認知,與生理感受的相續,才有了你活着的「真實」。

 

於是,對於死亡後,你無法熟悉的生理感受而言。

死亡,只是你的認知記憶所未曾理解的心理空白。

 

當你,以活着的感受內涵,去面對死亡後,感受不可知的迷惘。

死亡,這種肉體呈現的現象,僅僅是,你認知所理解到的無知。

 

如果,你經歷過肉身死亡,心識認知,確實地經驗了整個生理性的死亡過程。

那麼死亡這種肉身呈現出的現象,所帶給你的感受,一定不是恐懼與迷惘。

而是很確定的一段,感知所經驗到的經歷旅程。

 

因此,地球上古老的宗教,對死亡的描述,都以「旅程」來形容。

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新旅程開始的起點。

生命是一段一段的旅程,靈魂居住在肉體中,對旅程的感受稱為人生。

 

在古代的社會,人類以文字書籍,表現記錄傳遞,思想與心意。

透過文字,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意、情緒,以及認知企圖吧?

感受,在思維意識之內,是心識內微妙體驗的,經驗記憶波動。

 

感受,去掉波動的經驗記憶所「受」,就留下了「感」的本體。

感的本體,就是感知,不帶情緒體驗記憶的,感知的直觀。

 

感知,單純且直觀,清澈而純潔。

感知,是穿透肉身形象,穿透情緒體驗,

穿透認知與自我意識的,第四層深邃廣袤精純生命。

 

第一層生命叫形式,指的是人間世界中肉身形象。

第二層生命叫人格,指的是認知企圖與意識思維。

第三層生命叫靈魂,指的是思慮心潛意識的記憶。

第四層生命叫感知,指的是靈魂領域中清澈見精。

 

靈魂感知,在所知的習氣境界中,安寧祥和,純潔清澈,清醒自由。

感知,解脫了「知」的細念分別,就是感知的本體,見精能見的性質。

見精性質,性質的見,就從,見與所見,感知與境界,感受與心識,認知與企圖,意識與思維,自我與世界中,完整解脫。

見精性質,就是,生死的源頭,習氣誕生處,業障聚合地,境界緣起時,時空綻放處。

 

性質的見,見的清澈性,就是奢摩他。

成為能見的清澈,解脫所見的分別。

清澈安寧,就從生死自我的,心意境界中超脫,證阿羅漢果。

 

見精之內,見精背後,是隔絕在靈魂與天堂之間的,廣袤無際無盡的時空墳場。

此處為知覺,是靈性對生命的經驗,將靈性埋葬在了,生命經驗記憶的夢境中。

夢境中的靈性,透過夢境沉淪凝固的知覺,回憶着先天的光明與穿透性,呈現出能見的性質。

於是,性質的見,見精清澈,僅僅是,靈性在沉澱的生命中,被光明夢境所折射出來的回憶。

 

見精之內,見精之中,見精之上,見精背後就是知覺。

是被生命經驗深深埋葬後,在光明境界中沉沉睡去的靈性。

因此,知覺就是夢境的本體,見精,是夢境中靈性的折射。

穿越知覺的感受,是,穿越了廣袤無際,漫漫無盡的蒼穹宇宙的範圍。

蒼穹宇宙,廣袤無際,漫漫星河,都只是夢境中,靈性對生命的經驗記憶。

直至知覺內,靈性的純潔,在穿越漫漫時空宇宙過程中,突破了一半的旅程。

知覺內,無限無邊,浩渺無際的宇宙星系,

開始從物質性的宇宙形態,逐漸浮現出,具有生命意識的宇宙狀態。

 

原本是純粹的物質性、物理性的宇宙世界,開始滲透出,具意識的生命氣息與純光歡愉感受。

逐漸地,具有意識性的,自內而外綻放光芒的,物質形態宇宙蒼穹,漸漸在純光中變得透明。

物質形態的宇宙,逐漸消散在,生命純光的照耀之中。

 

隨着光芒越來越強盛,物質性物理性的宇宙形態,越來越淡化透明,直至消失。

在伴隨宇宙世界現象消失的過程中,純生命輕盈且新鮮的,亙古的純靈性甦醒。

純靈性的甦醒,就,開始分解了,因生命經驗沉澱,而營造出的靈魂宇宙歷史。

 

甦醒的純靈,透過現實人間世界中,殘存的人格記憶,心意殘留思維。

靈性通過人體內的,意識思維,心靈認知,靈魂感知的剩業障因素。

靈性純光,在人間這具身體心意體系中,折射出終極意識的生命無限。

透過人體心意,所展現出的靈性純光純生命成分,就被稱之為「感應力」。

 

隨着感應力,逐漸取代心意人格的殘存記憶。

隨着純光靈性,慢慢燒融心識認知的企圖細念,燒融靈魂感知中思量心的記憶。

 

在能量境界宇宙中,生與死的你,你曾經的生生世世,曾經的「你」之生生死死。

都在靈性純光普照內,像潮水一般退去,像夢境一樣消散,像陽光內的陰影一樣,消失無痕跡。

純靈就是純生命,是永恆而亙古的,是完整且無限的,是真實的純粹光明,是極樂的亢奮安詳。

靈性中沒有靈魂的陰暗,純光中沒有見精的陰影,生命中沒有自我的夢魘,亙古中沒有生死的片段。

 

甦醒的靈性,就與純光純生命天堂合體。

靈性是,宇宙終極意識內,永恆生命表達愛之內涵的純光形態。

解脫了分段生死,進入法界神佛的,莊嚴智慧範疇。

————————————————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