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 10:03

 

問:老師講的法理是佛教的內容,精深難得,老師慈悲智慧受人景仰。他的根本目標,與佛教歸宿不一致。佛教以「般若為導,淨土為歸」,老師的修行,最終是回歸「聖光世界」。老師說,聖光宇宙以信仰和虔誠心帶動聖光如來的悲能直達聖地,不需打坐,不用觀想。在聖光宇宙修行超出一般法門十萬倍。聖光宇宙有三惡道,在人世間犯五逆重罪可在聖光宇宙的地獄消業贖罪,重罪輕報,不入無間地獄,並且他消業速度是三界地獄的十萬倍。

 

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沒有辦法償還業障,沒有還債機制,修行進步很慢,這個觀點非常值得商榷。縱觀所有經典,也沒有對聖光世界的描述和往生案例。佛教求往生的,藏族地區求香積國,漢地求極樂世界,有的求東方淨琉璃世界,有的求兜率宮淨土。老師的境界確實是不一般,但正是因為不一般,所以才懷疑老師不要走偏了路。為什麼要另外開闢一個世界,聖光世界?經書上也說過極樂世界是可以消業的,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極樂世界並不是不能消業障。淨土文有言,大誓海中,乘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無量壽經》上也有阿彌陀佛的除罪本願。這點疑問很大呀。

 

答:關於聖光宇宙的問題,目前我不能圓滿回答,因為目前我的實際證量,只是一個大菩薩,沒有能力全面地普照聖光宇宙的實相,只是在六天一次的輪迴中,隔幾個月才能回到如來的平等涅槃性中,洞照聖光國土的實相,但是因為我人格表層的境界還在,因此會遮蔽內在的覺性空照程度,因此我只能看到聖光宇宙的局部,無法像如來一樣遍知遍覺遍照,因此,我只是如實地記錄自己修行的過程,看到什麼就記錄下來。

 

另外,這位僧人的提問屬於正疑,提問的源頭源自於佛經,可是,佛經並不是全面無漏地記錄釋迦牟尼佛所有的智慧啊,佛陀在世時,帶領諸比丘來到一片森林邊,佛陀從地上抓起一把樹葉,問諸比丘:是森林中的樹葉多,還是我手中的樹葉多?諸比丘答,當然是森林中的樹葉多。如來慈悲地說,我所講出來的佛法,猶如手中的這一把樹葉,而未曾說過的佛法,猶如森林中的樹葉一樣,不可盡說。

 

關於極樂世界的描述,流傳後世的很多文章,都不是佛親口所說的,而是歷代修行者的領悟與證量,都帶有個人的局限性,不可以成為衡量實相的標準啊,實相唯有佛,以第一義諦的空性,才能作為衡定一切法的依據,佛法的根本基礎,般若智慧,就是一句話:心外無物。從究竟義的層面說,極樂世界,香積國土,琉璃世界,都是同一尊法身佛,依眾生的業,隨緣所現在不同世界中,救贖無明眾生的方便幻土而已。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煩惱執着不能證得。

如若覺悟本心,心即過去未來一切佛,因此釋迦牟尼佛覺悟後曾說:我即過去佛,原始七佛,燃燈古佛,也是未來佛。

 

佛性因無生無滅,隨緣不動,故而,覺醒本性佛性者,即與十方如來同體,是如來智慧德相在不同世界中的化現,宇宙中有無盡無量的眾生,也有無邊無盡的世界,佛未曾說出來的世界,不代表沒有啊。

 

至於說,淨土宗所說的,佛替眾生消業,這個狀況就極其複雜。何為業?分別心即業,分別心不消融,分別見就會持續性地形成業力,業的含義是相續的意思,有善業成為功德福報,惡業成為逆緣障礙,這兩者本質沒有不同,都在心識執着中建立,如果,一個只念佛不修心的凡夫俗子,念佛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就等同於推翻了因果律,等同於徹底否定了,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般若智慧。

 

我從不懷疑,極樂世界有消除眾生業障的威神力,可是,必須是,以出離心為根本,念佛統攝六根,清淨身心的修行者,一心不亂的禪定境界,才可以達到解脫肉身根塵,明心見性,一句佛號可以往生極樂世界的成就。淨土法門是修行法門,不是滿足人心人欲,與人間境界等同的平行空間。佛世界是覺悟者的願力與清淨業構成的,願力就是慈悲性呈現出的智慧的具體表現,願力表現就是具體的佛世界,世界的內涵是慈悲為基礎,智慧為構建,呈現出純光純生命的華藏世界,裏面雖然有三界六道,可是基準是佛的慈悲,只要眾生虔誠心具足,念誦佛號,就可以蒙受佛世界中一切佛菩薩的願力光明淨化加持。可是,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沒有三惡道的境界,極樂世界對於靈魂的要求是極其之高,那真的不是心向人間,與人類做生意的場所,你念佛捐款,就可以買來極樂世界的門票。必須是真修行者,徹底放棄此生地,一心一意念佛,將身心靈念空,念得一片光明的虔誠心,才可以達到的往生境界。這樣的心,因為沒有自己只有佛,心與如來感應相通,那麼消除業障的效果,肯定是百分之百的靈驗,這個絕對是有立竿見影的力量的。

 

如果,念佛的人只是三心二意的凡夫俗子,內心並不完全信仰如來,只是想要借着念佛的名義,佔一點佛的便宜,這種心向人間的靈魂,念佛只是一種消遣,為滿足人心人欲的宗教文化而已,如果這樣的心,能受極樂世界聖光淨化業障,起到增長靈魂福報的效果,等同於推翻了因果律,也就是說,佛教不再是明心見性的解脫法門,而是承認世界是實有,功德力與業障是心外的實有,可以通過外力得到業障的淨化,福報的增長,心外立法,即名外道啊。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所以能夠為眾生消除業障,增長福報,只是因為你的本性本心本來面目,與阿彌陀佛同體同性,你必須達到與佛同心同性的純度,才可以獲得佛的淨化與托舉啊,否則,念佛人數以億計,為何沒有很多念佛念出大光明,覺悟解脫的大成就者?

 

成就者寥寥無幾,這數千年歷史中,數以億計的念佛人,所呈現出最終的成就結果,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不是佛不慈悲,不是佛沒有淨化業障的力量,不是念佛去不了極樂世界,而是,念佛是修行的道路,不是人間的生意,必須有純粹的虔誠心,放棄自己的人生人格,培育修行者的虔誠心,才能夠與佛號背後的,如來的聖光相應,才能起到增長福報、熄滅業障的力量與效果。

 

一顆凡夫俗子的心,口念彌陀心散亂,喉嚨喊破也枉然啊。

————————————————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