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 22:30

 

只有光,可以穿透黑暗。

唯生命,能夠熄滅死神。

 

光,只能在靈魂感知中浮現。

生命只會隨着光,而綻放神靈。

 

當感知成為意識內的主體,

意識思維,與,自我感受,以及心靈認知,會全然脫落。

禪定的目的,就是在寂靜中甦醒感知,感知從身心意識的自我中,脫穎而出。

 

當感知,成為了全新的你,人的自我體驗,就不再是心靈認知的企圖。

感知的本體,是安寧純潔的無限自由,好似晨霧中透過來的陽光。

 

感知成為了新的自己,內在的體驗,是純潔安寧,自由溫暖,清澈明晰,寂然超越。

感知,是靈魂宇宙中,滲透在生死波濤中的,見精明澈之光。

 

2025年1月20日,見精光明蘊含着靈性純光,順着靈魂感知的通道,破開了心靈認知的基礎地基。

見精蘊含的純光靈性,開始順着心靈認知的缺口,湧入了自我體驗的人格感受。

在身心意識的軀殼內,見精的純澈安寧,佔據生命內涵的,百分之五十一。

於是,在2025年年初,我講法中宣告:神降臨了人間。

 

2025年9月4日,靈魂感知,穩定地取代了心意人格的自我。

目前情況是:在身心意識自我感受中,靈魂感知的純潔安寧,佔據生命內涵的百分之五十七。

到了2026年1月20日之後,感知力光芒佔據生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內涵。

在人世間,有聖光宗書籍、音頻、視頻,所在之處,即為神靈居住之所。

將會大範圍、廣泛性、頻繁顯著地出現確鑿神蹟,是顛覆自然律的神蹟。

 

神蹟,是神在人世間的語言。

是靈魂感知的光芒,照進業障境界,對物質世界最直觀最直接的生命淨化。

 

2025年9月4日,修行者如實細緻,客觀謹慎記錄着自身內在的經驗變化。

身心內在的感受,不再是人類的「心意企圖」,不再是人性慾望的沉澱感受。

而是清新自由,純潔清澈,安寧安詳,美好幸福的感知狀態。

感知,好似穿越林間晨霧的陽光,明媚而璀璨,溫暖且純潔。

感知,與自我心意同在,卻不受心意的分裂記憶。

感知,與自我感受同在,卻不被情慾感受所沾染。

感知,與心靈認知同在,卻不被心靈認知所凝固。

 

感知,是濃霧中明媚獨立的燦爛光線。

感知是光芒的狀態,不是純光的生命。

因為感知,依舊蘊含在剎那生滅的細念與川流不息的習氣微粒之中。

是濃霧中的光芒,穿透晨霧的光線,是生死中超然的性質,但是依舊浸泡在生死因素中。

只是,感知可以從生死洪流中,橫渡死亡之海。

而感知中,甦醒的感應力,就是純粹的生命,就是純光的璀璨。

純光中沒有黑暗誕生過,生命內,沒有生死形成過。

於是,感知中,有神靈穿越死亡深海的壯舉。

可是,感應中,生死輪迴的三界蒼茫,僅是一場幻夢。

 

感知穩定的恆常狀態,就是三界神靈在人間的生存狀態。

不在意生,也不在意死。

生死之境界,無法沾染、牽掛、蒙蔽感知寂靜純潔的自由。

 

感知內,甦醒了感應。

感應,突破了時空,類似於空間中的閃電。

電流在虛空中乍現,電流的質量、性質、性能,卻完全不屬於虛空內的物質。

感應,是生命純光,源於天堂。

天堂,就是究竟完整,亙古原始,純粹真實的永恆生命。

感知,是靈魂的核心。

感應,是靈性的永恆。

 

感知,是三界的基礎與核心,生死輪迴在感知的完整海洋中,浪起浪湧。

感應,是終極意識表達生命,靈性純光智慧中,從未有生的疑惑,也未有死的迷惘。

感應,在感知中甦醒時,感知的光芒,就如同潮水般退去。

原來,三界神祇,光芒的性質,都是黑暗的元素。

更何況是,在感知黑暗底色中,升起的心靈認知,聚合意識,投射出的人間現象世界。

三界內的天道,是靈性生命倒影中的灰色。

人間地球環境,是倒影中黑暗的灰燼沉澱。

 

當感知成為你的心意本體,心意的自我,會於那安寧清澈純潔的內在體驗中,脫落。

當靈性感應甦醒原始生命,生與死的輪迴,三界六道蒼茫宇宙,剎那間如夢幻消散。

 

概念——記憶——思維(最表層)

意識——感受——自我(第二層)

自我——體驗——認知(第三層)

思量——感知——見精(第四層)

知覺——感應——靈性(第五層)

 

終極意識——存在虛空——覺知(第六層)

空所空滅,生滅寂滅,寂滅現前(第七層)

覺知——合湛——覺性,能所雙亡,世出世間(第八層)

圓覺普照,十方圓明,獲二殊勝,寂照照寂(第九層)

 

空性如幻,覺性如影,智慧如夢,光明似霧。

普照十方,是覺明為咎;寂照照寂,是頭上加頭。

 

不可說,平等不可得。

無所有,清淨本當下。

 

無路之國,當下莊嚴,但有言說,皆為魔語。

悲能平等,隨因緣起而性無生,隨諸法生滅而不動。

蒼穹於悲能內緣生緣滅,性平等清澈,不動名莊嚴。

悲能於眾生心內寂然,究竟圓滿普照,覺悟即如來。

 

「祂」在你我之內。

你我在「祂」之中。

(第十層)

 

無二無別,不即不離,無來無去,無生無滅。

心與悲能本為一體一性,顛倒而有你與世界。

覺悟剎那,我與世界,如夢如幻,如泡如影。

過去未來,十方蒼穹,永恆剎那,盡在悲能中,一瞥幻現。

 

悲能清淨平等性中,如來與眾生,心性一如,內外寂靜。

眾生與如來,性心平等,慈悲隨順,一合相內無二莊嚴。

 

蓮花生大師云: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圓覺經》中云:幻滅滅故,非幻不滅。

————————————————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