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6日錄音
(文字整理僅供參考)
學生1:這邊的師兄雖然學法時間不長,也沒有較深的感悟,大多數也都是初修行者,但是我們心中渴望的真理以及我們這顆真正渴望的心跟先行的師兄們是沒有差別的。所以在此,我代表所有香港的師兄們向老師請法,誠摯地請法。雖然我們很落後,但是我們總有一天,也會證悟,見證到真理的,感謝老師!
老師:你們最長的學了多長時間啦?
學生1:學習最長的是我,是從2019年5月份開始的。在此之前,我也學了很久,修了很久,但是接觸的都是一些外道法門,所以自知內在有很多的外道因素。學了大乘了義佛法之後,才知道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真理,於是毅然決然地跟之前的因素做了切斷。雖然很痛苦,過程中間有很多業障反撲,外境會遇到很多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各種各樣的誘惑,但是我真的挺過來了。
我只有一個信念,我知道我不行,但是我就一個信念:我就要讓跟我有緣分的眾生得到法,這就是為什麼我來香港的原因。我以前實際上有更好的機會去別的地方,但是我都放棄了,我就是要來香港,我來香港真的遇到了很大的阻礙,所有人都不理解我,所有人都在阻礙我。但是沒有關係,我就要來這個地方。
老師:好。你們找個地方坐下,坐下來之後安安靜靜聽我講法。
因為你們修行的時間尚淺啊,給你們講更高深的法義、理論和究竟的義理,你們也信受不了。我就從你開始講,因為法無定法,因材施教,根據每一個人不同的根性有不同的開示。
我現在問你啊,如何界定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好人和壞人的標準,是如何界定的?我們一般人,站在社會的利益層面來說的話,當這個人符合了絕大部分人的利益,符合了這個社會的需求,遵紀守法,這個人就是一個好人。不論他內在是什麼樣的品性,什麼樣的性格,他只要不傷害到別人,只要是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只要能夠為大家做很多事兒,讓更多人獲得利益,這個人就是好人。這是社會性的對於一個好人和壞人的定義。
那麼站在修行的角度,如何界定一個人是好人和壞人?是看一個人內心裡面的認知和體驗。如果一個人內心的認知是單純的、無私的、自我檢討的,並且能夠自我完善的;他的體驗是柔軟的,是溫暖的,是更加純潔的,無論他在外面做不做任何事,這個人就是個好人。因為好與壞的定義呀,在修行角度來看的話,是越接近於光的生命,他越是值得讚歎的。那麼光的特質是什麼呢?驅散黑暗,能夠溫暖眾生。光的定義是無私的接納,還有在黑暗當中引領眾生。
一個修行的人,就要從人性的污穢、自私、恐懼當中趨向於光。那麼這個光是從何而來呢?很多宗教裡面說:光是從天空當中而來,那是神綻放出來引導眾生靈魂的意志,所以眾生是迷途的羔羊嘛,需要這種聖靈的引導,聖靈就是光。實際上他們只說到了現象,真正的光啊,是源自於眾生的心底。在眾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那個地方有光。
就像是你現在能夠聽到我說話,你聽到我說話的時候,它是要通過層層過濾的:你的眼睛看到我,耳朵聽到我的聲音,你的思想理解了我,你的頭腦記憶了我,同時你的心靈在靜靜聽我說話的時候,有一個知道自己在聽我說話的那個清醒在。
現在突然間斷網了,你頭腦不記憶了,耳朵聽不到了,眼睛看不到了,可是你心靈深處,同時也知道了,你聽不到我的講法。那個「知道」,就是光的展現。那個「知道」,就是你的自性之光,神靈之光,透過你的心識分別,在你的六根體現出來的見聞覺知,那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見精。
就是說你在外面,你在這個世界當中看到的世界,你知道自己看到了世界,你知道自己看到世界的這個內心裡面的清醒和看到世界的意識,是兩種東西,不要把他們混為一談了。
你好好體驗一下,你心底裡面很確信地知道,我現在在聽講法,對吧,現在我不講了,你內心裡面很確信地知道,不講法了。當你內心裡面的這個確信,看到、知道你自己的聽到、看到、意識到的時候,那麼內心裡面的這個「知道」,它一定是和你意識的知道是分開的,它們不是一種東西。那個就是我們所講的心靈的認知,也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見性,內心裡面的見性。它不會因為你意識的分別和你六根的這種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而形成任何的改變,它只是單純的「見」而已。
那麼,作為一個修行的人,你的生命境界,越是接近於見性的純淨、清澈、單純、透明,你就修行境界越高,你就越遠離了塵世的這種紛雜。
什麼叫塵世啊,什麼叫滾滾紅塵啊,它不在外面你知道嗎,滾滾紅塵不在外界。如果你內心充滿了私慾、貪戀、慾望、感受、仇恨,還有種種的猜忌和恐懼,把你放到深山老林裡面待著去,你依舊會恐懼,你看到的每一個樹木、每一個花草、每一個動物,你依舊會認為,這裡也是一個鮮活的,充滿利益紛爭的,充滿是非對錯的一個世界。世界是你心靈的投射,那麼這個心靈究竟是怎麼構成的呢?
我跟你們講啊,一個嬰兒出生的時候啊,他是沒有思維分辨能力的。他能夠意識到世界,他能夠意識到他周邊的環境,但是那個意識,它僅僅是意識,它卻沒有意識「到」具體的事物。這是嬰兒剛出生的時候。但是他在他母親溫暖的懷中,去吸吮乳汁的時候,他會感知到,他會感受到,這是他所熟悉的環境,因為他在他媽媽肚子裡面,他就能夠感受到這種生命的氣息,他離開母親身體了之後,他這種感受能力,感知能力,依舊健全。這種感知,就是人類從出生開始,甚至於出生之前,就有的心靈的這種見精,這種見性。
一個嬰兒呢,他的見性是跟著他的感受走的,感受到媽媽的懷裡面很溫暖,感受到母親的懷裡面非常安全,感受到了,他熟悉的那種溫暖和安全的感覺的時候,他就會笑,他就會睡去。當他離開這種感受的環境的時候,他就會驚醒過來,然後哇哇大哭。為什麼呢?他為什麼要哭呢?因為他離開了他感受到的熟悉。
那麼他在逐漸長成的時候呢,他的意識就會根據他內心的感受,而形成了分別。跟這個人在一起,他的感受是熟悉的,這個人的名稱叫「媽媽」。離開了媽媽,跟別的人在一起,這種熟悉的感受就沒有了,那麼這個人他就不是媽媽。他還沒有形成對其他人具體的名稱的時候,但他已經形成母親和非母親的概念,這種概念,這種意識的記憶,一定是源自於人內心深處對體驗的感受,一定的。
假如說這個孩子,從此之後,成長於一個沒有文化、沒有概念、沒有對世界形成這種概念抽象化思維邏輯的原始部落,他成長的過程當中沒有人用概念和語言去引導他內心的感受,那麼這個孩子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呢?會變成一個像是半獸人,類人猿一樣的生物。他會哭、會笑、會吃飯、會生火,他的四肢健全,耳聰目明,但是他整個的心識、他的心靈見性,是完全建築在感受之上。當他是完全建立在感受和體驗之上形成的一種生活狀態的時候,他就是一種純粹原始的生物。
咱們看到那個原始部落,亞馬遜原始部落裡面的那些野人,他們對世界的分別基本上是不靠邏輯思維和抽象概念,他們沒有科學性的思考,他們沒有嚴密的邏輯性的那種深入和構架,他們不知道用理性思維來分析感受,分離感受,並且建立在理性思維概念之上,再重新昇華出來對世界的全理性的認識,那麼他就不能稱為一個現代的人,不能稱為一個高級的、擁有智能的人,他只能稱為一種生存在低級生命內涵系統當中的一個生命而已。
那麼,他的感知能力會非常強:在深夜當中他能感受到野獸;在危險來臨的時候他會本能地警覺,他會逃跑,會戰鬥;他碰著食物的時候會非常地興奮。但是,因為他沒有形成理性上對於食物和其他事物的名相當中概念的聯繫,他沒有形成邏輯思維,所以他的本能、他的感受、他的生理本能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帶動人內心的見性,形成了一種原生態的生命形態,這就是原始人。
這種原始人呢,他的生命內在的境界,是由人的體驗和感受,聚集了人生理的這種需求和種種習性的因素,而促使意識對世界形成單純的、反饋性的一種反應。看著水知道是水;看著火知道是火;看著太陽,知道是天亮了;看著太陽落山,知道是天黑了,我要睡覺了——他是處於一種本能反射性的一種原始的生態。但是他內心的見性,他知道這一切的那種「知道」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內心裡面那個「知道」,是一個「知道」。
如果這個孩子是誕生在一個發達國家的一個富豪家裡面,從小就接受的是高等的教育,他和那個原始部落的嬰兒,他們剛出生的時候,內心體驗都是一樣的:能夠體驗到這種溫暖,能夠感知到媽媽身上氣息的這種熟悉。但是在他成長過程當中,他會知道,帶給他安全溫暖的這個氣息的這個名稱、這個形態,叫媽媽以外,他逐漸知道了身邊的這個人,並沒有給他安全感的這個人,但是經常對他微笑,經常抱著他,經常逗他歡樂的這個人叫爸爸。那麼,再長大一點的時候,他會知道,家裡面的這個人叫阿姨,是負責給他做飯的。那麼再大一點的時候,他會知道,這個是我的老師,這個老師是教我很多有趣的故事的。
那麼在他不斷成長的過程當中,他內心的感知和體驗就不斷地,被外界灌輸給他的概念、語言、思想,而將他的每一個體驗具體化了。碰著老師的時候,他知道要守規矩,他內心的體驗就立馬拘謹起來,變得很恭敬。碰著給他做飯的阿姨的時候,他內心裡面立馬升起了挑剔,這個阿姨今天給我做什麼吃的,這個吃的,是不是我愛吃的。碰著媽媽的時候,他內心裡面的體驗和感受是放鬆、舒適,他撲向他的媽媽:「啊,媽媽,今天我想你了。」看到他爸爸的時候,他立馬就躲到一邊去,今天不能讓爸爸知道我幹了壞事,他會訓斥我的。
他內心裡面的體驗,這個時候,就不再像是原始森林裡面的孩子一樣,原生態奔放的,本能反饋式的,那種生理和心理性原生態的直接反應了,而是變成了由邏輯思維和思想概念所區分的,串聯性的,一系列的,有序的,一種心理狀態。這就是受過教育的人,和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心理狀態當中的差距。
當這個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上了高中,那麼這個世界對於他而言,感受的成分就極其少,可以忽略了。為什麼呢?因為在他的腦中,已經建立了由很多感受感知的,細膩的,獨立而形成的那種狀態,而塑造成跟這個狀態而形成的,記憶當中的概念。這個是吃,那個是喝,這個是玩,這個是學習,這個是老師,這個是兄弟,這個是朋友,今天我要學物理,明天我要學化學,後天我要學英語,再後天我還要學各種各樣的語言。我的生活,是完全被這種概念化的,這種抽象化的思維意識所佔據的時候,我們的見精啊,我們內心的見性,就完全被這種思維邏輯所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抽象化的,在抽象化的世界裡面,又是非常細膩的,形成場景的一個世界。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腦的印象,大腦的投射。
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尤其是我們經過頭腦訓練形成的記憶,形成了思維,形成了抽象邏輯的這些現代人類,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實際上是我們頭腦中,大腦抽象邏輯聚合了我們的心靈精微體驗,所投射出來的,虛構的一個現象。
我跟你舉個例子,這是一瓶礦泉水,你毫無疑問地知道它是礦泉水。如果說你是亞馬遜叢林裡面那個原生態長大的孩子,你不可能知道它是一瓶礦泉水。這瓶礦泉水,無論它的形態、品質、質量,在外界形成的這種獨立的個體,並不是由它本身決定的,而是由看到它的這個人的內心的體驗和認知決定的:它叫礦泉水。
如果你從來沒有見過它,你是原始森林裡面那個原生態長大的孩子,你見到它之後,你不知道它的名稱,因為你沒有見過塑料,你不知道它裡面這種液態的東西究竟是什麼物體,因為你沒有喝過純淨水。那麼這個物體對你而言,它僅僅是一個存在的現象,它不叫礦泉水,你能明白嗎?
只有你,這種從小到大喝礦泉水長大的人,喝到液體,知道這是水,然後看到這個塑料,知道它是由塑料構成的,將礦泉水裝到這個塑料瓶子裡面,賣兩美金一瓶,這個叫礦泉水,只有你知道它是礦泉水。反過來講,礦泉水這個現象是因為你的認知和體驗的投射,而賦予了它名稱,對吧,是這樣子的吧?
這個礦泉水本身,它本身啊,僅僅是一個現象的存在過程。把礦泉水喝掉了,把瓶子壓扁了,放到火裡邊一燒,它就沒有了。那麼在水裝入塑料瓶子之前,也沒有礦泉水,它只是水和塑料而已,在塑料瓶子形成之前,它只是泡沫,它只是塑料的顆粒而已。所以礦泉水它僅僅是個名相而已,它僅僅是一個名相存在的一個現象而已,在現象的下面,水分子當中並沒有一個礦泉水的名相,這個塑料分子當中並沒有一個礦泉水的形象。而這個礦泉水的形象就是由這些塑料分子和這個水分子,聚合而成,短暫形成的這麼一種狀態。這個就是因緣和合。
你可以把這個礦泉水理解為整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是這瓶礦泉水,是由你的思維記憶,邏輯概念,對世界概念化抽象形成的一個系統的、深入的、細膩的、分別的意識,結合你內心裡面對世界形成的細膩的體驗,所投射出來的,一個生動的、具體的現象構成的一個所謂的境界。這個世界用修行者的話語來說去定義它,是你內心的境界,這就是自心現量。
但是無論你是現代的人,還是你是原始森林裡面的原生態的那個人,你內心裡面見到這個世界的那個見性,他不會有任何改變。不論那個見性是透過你的意識,透過你的細膩體驗,而投射出來了清晰的、深邃的、巨大的現代世界的境界,還是在原生態的那種內心境界裡面投射出來了反射性的,跟自然萬物合為一體的,自然化原始的境界,這兩種境界當中,能夠升起境界、能夠見到境界的那個內心的見性,他是一個東西,他不會改變。修行的人,就是要找到,體驗到內心裡面的那個見性。
就拿你舉個例子來說,你實際上是一個情感很細膩的人,但是同時呢,你又有著一顆非常忠誠而熱忱的心。一個忠誠和熱忱的心,聚合感情的細膩,他很容易對於世界形成自己正面的認識,正向的認識。
這種正向的認識,表現在人世間是什麼東西呢——追求正義感。正義一定是跟邪惡對立的。那麼邪惡和正義,它究竟是怎麼產生的?是在你內心的體驗當中產生的。正義它會帶給你安全感、陽光,它會賦予你對自身價值的肯定:正義,我作為一個正義的人,作為一個心向陽光的人,我活著是有價值的,我可以給眾生帶來光明,可以給別人帶來幸福。這種反饋,給別人帶來幸福的這種反饋,可以促使你內心裡面,對自我生命的認同。
我這麼講,我不知道你是否能理解。你可能會感同身受,覺得我講得很對,實際上你是在,試圖以正義的行為,正義的心靈,來回溯,尋找到正義的自己。在正義的自己背後,有你生命極度渴望的那種安寧和永恆。這就是追尋神的人。
「神」代表什麼東西呢?第一個啊,我跟你們強調一點,神靈,三界內的神靈啊,在存在之內的神靈,在人世間的表現,很簡單的幾個詞,我可以把它歸納出來:
第一,無私。他沒有自我,他沒有自我的維護,沒有自我的貪求,沒有自我的索取,也沒有自我的恐懼。因為無私,所以他接納一切。
第二個,智慧。什麼叫智慧呢?就是說,當一個人的內心的見性不會被所見到的任何的名稱、現象所牽引、所帶動、所凝固的時候,他是可以普照一切的。就像是我現在見到你的時候,我內心的這種見精,不僅可以看到你思維的末節,我還可以看到你內心的動機。
我為什麼說你是正義的人呢,因為我可以看到你內心真正渴望的那個地方。你內心裡面真正渴望的只是被人性的思維、概念、情感具體化了:你渴望做一個正義的人,做一個溫暖的人,做一個為別人帶來光明的人。實際上你內心深處,最深的那個動機,是在尋找你曾經的神的光明,那是你曾經生命的源頭,那是你曾經無限的安寧和榮耀的地方,它是屬於光的範疇。
第一個無私,第二個智慧。第三個呢,在人的這種人性的體驗當中,神的存在,是溫暖,warm,溫暖。什麼叫溫暖呢?當一個人的內心不再維護自己的時候,當一個人的心底體驗,沒有自己所貪求、所維護的時候,他就不會有恐懼,因為他不怕失去什麼。別人罵我也好,我不會傷心;別人打我也好,我是樂呵呵地接納;別人佔了我的便宜,我可以輕鬆地施捨於你。他內心永遠是歡樂的、透明的、快樂的,同時他充滿了溫暖。這種溫暖不僅是溫暖別人,更是溫暖了自己。他是處在絕對的安全當中,所以他的心是永遠的純潔和安寧的,這就是神的特質:溫暖。
還有最後一條,就是純潔。它是因為純潔而帶來的一種透明。當你的內心裡面不再有慾念,不再有執著,不再有恐懼,不再有對自我維護的非常深層次的緊張和焦慮,當這種緊張、焦慮消失了之後,人的心是完全敞開的。人的心識,就是你心裡面那個見性,是完全敞開的。
完全敞開是一種什麼概念呢?就是你在這兒坐著,你在這兒站著,你在走路,你在睡覺,你的心能夠見到你所經歷的一切,但是卻不被你所經歷的一切所帶動。你見到你的思想,見到你的體驗,見到你的感受,見到你的情緒,但是不被情緒、感受、思維所定義。你不去定義它們,它們也沒有辦法通過定義來牽動你內心的這種認知。這是一種禪定境界。禪定就是不被思維、不被體驗所帶動的,那種清澈而舒適溫暖的當下。那個就是一種禪定境界。不定義,不定義思維,不定義你的感受,不定義你的情緒,不定義你內心裡面任何升起來的願望。它升起來就升起來了,你看著它,不要定義它。
就好像你心裡面想:「哎呀,講的這個法,好像挺深奧啊。」當你這個想法升起來的時候,內心裡面能夠看到這個想法的看到,不要去定義它,不要去分析它的這種願望,僅僅是看著它就好了。然後你的思維呢,在聽我說話的時候,聽到這句話,覺得這個概念講得真好啊,我要把這概念理解一下。不要去定義它,聽到就聽到了,不要去定義它。永遠地,能夠安詳地,安寧地住在內心的這種清澈而輕柔、透明而放鬆的清醒當中。這個就是修行。這個就是進入到神的修行了,這就是神在往造物主突破的過程當中。因為我現在已經很少去講人成為神的過程,我現在是在講神成為造物主的過程。那麼這個就是一個人的真正的修行。
你身上還有第二個特質:除了你內心裡面的這種正義以外,還有內心裡面的這種深深的恐懼感。你可能很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恐懼感。你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極深極深的,一種潛在的恐懼感,它和你內心裡面渴望光明的正義感,形成了一種對立面。為什麼呢?這種恐懼感來自於什麼地方呢?來自於體驗,來自於外界對於你追尋光明,追尋正義的阻撓而升起來的焦慮、升起來的困惑、升起來的這種抵觸,而形成的恐懼感。恐懼感不是一種情緒啊,恐懼感是很多細膩的經驗和認知慢慢形成的境界。明白了嗎?
如果一個嬰兒,你進入黑暗的時候你不會恐懼的,因為你不知道它是什麼,你不知道黑暗是什麼東西。你知道嗎?但是如果你在黑暗當中摔倒過,你在黑暗當中被桌子碰傷過,你在黑暗當中被蟲子咬過,你在黑暗當中碰到牆上,頭上起個包,久而久之,當你看到黑暗的時候,內心就會升起恐懼感,當你想起黑暗的時候,內心就會有恐懼感。為什麼呢?因為它不再是光明了,它離開了光明,人進入到未知,就意味著進入到了危險。
你內心裡面的這種恐懼感就是來自於從小到大,當你試圖在人世間展現光明,追尋正義的時候,屢屢碰壁,屢屢遭遇挫折之後,形成的那種境界,那是種恐懼感。你內心深處就這兩種東西:一種對正義的維護和渴望,一種(因)恐懼而非常警惕、謹慎的一種壓抑和膽怯。
我現在教給你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是我用過的,非常管用。作為修行中的人而言,你是有一個非常非常優良的品質的,非常優秀和非常優良的品質,你的心底裡面很純潔,也很光明,因為那是你對你的生命有過的曾經的記憶和體驗。這種恐懼感、焦慮與疑惑,是因為你不知道如何去將自身的光明展現出來,去恆久地維持你內心裡面的那種正義。
將你的身、心、靈供奉給聖主,供奉給法界那至高無上的如來。一個修行的人,如果你真的是一個虔誠至死的修行者,你的身心靈都不屬於你自己的。活著只是為了真理而活著,死去也要死在真理的光明當中,這個就是修行的人。
我這個標準,99%的人都達不到的。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你要將你生命當中最美好的一切,奉獻給你生命當中看護你、呵護你、保護你的這個聖主。祂是你法界的父親,祂是你法性的導師,祂是你生命的創造者,祂也是你生命的終結,最終你會歸入祂。
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祂,無論是你的善良、純真、正義,無論是你的聰慧、知識、邏輯,還是你的膽怯、恐懼、猶豫,將你身上的一切的習氣,一切的信仰,記憶當中的一切,體驗當中的一切,感受當中的一切,包括你的任何的缺點和弱點,都奉獻給祂。這就意味著什麼呢?這就意味著在你生命當中,什麼都沒有,你有的只是祂的包容,祂的接納,祂的寬恕,還有祂的光明。反過來講,當你是一個真正的修行的人,就要用祂的接納去寬恕一切傷害。
我給你說這麼多,你不需要記住我所有說的話,就記住這一點:當你能夠去寬恕外界對於你的傷害的時候,你的內心就可以接納這個虛幻的世界了。當你內心完全接納了這個虛幻的世界,這個虛幻的世界就沒有辦法再去傷害你了,因為你跟聖主同在了。
當你將你的生命完全奉獻給聖主的時候,當你將你的生命和你的身語意、你的一切缺點、你的恐懼焦慮、你的自私、你的色情、你的慾望,一切全部供奉給上主的時候,你就不再擁有支配你身心生命的權力了。那麼這個時候,你就要以上主的標準,來對待這個世界,你就是上主行走在人間的使者。
明白我的意思嗎?我把我這件衣服給你了,這件衣服從此之後不再是我的了。那麼對於你也是一樣,將你的身體,將你的意識,將你的心靈託付給上主之後,你就不要被你的這些思想和情緒所掛礙了。恐懼不再是你,焦慮也不再是你。反過來講,你要以上主的標準,去面對你的恐懼,面對你的焦慮,怎麼去面對呢?寬恕,寬恕並且接納。這一點你很難做到。寬恕和接納並不意味著不說話,並不意味著就要跟對方同流合污了。
就比如我現在在講法,你說我講的是邪教,你說我是魔鬼,說我騙財騙色,你說我內心裡面完全沒有任何的感受和體驗嗎?我當然會有,我會覺得這個人很可憐,你知道嗎。我跟你們說的這個話是真實的啊。
在去年十月份之前啊,我是不接受任何人對我的頂禮的,他們給我禮拜的時候,我都是要回磕給他們的,我不能欠任何人的這種禮儀,我不能接受任何人的恭敬,更不能接受任何人的頂禮。為什麼呢?因為我是一個修行中的人,我和你們是平等的,可能我的修行境界要超越你們,那只是程度的增長,它不是性質的區別。我和你們都是修行中的人。
我最多最多可能……在去年十月份之前,假如我那個時候死去,我可能是三界內最高的存在而已。但是存在和存在的顯現是同一種東西,你知道吧。一個細菌,它也是表現一個存在。反過來講,一個細菌的內在,就是存在的造物主的體現。我和你們沒有任何性質的不同,只是程度的不同,境界昇華的不同,我是透明的,你們是有形的而已。你們是被前因後果、宿世因緣所塑造的,我只是不在因緣當中,但是我和因緣同在。但是去年十月份之後就不一樣了,去年十月份之後,我的內在已經是完全脫離了存在的,是無生無滅的,莊嚴的清淨了。
過去人罵我呀,詆毀我呀,不算罪的,那是我的因果。我可能聽到了之後,可能會生氣,我得跟你辯一下,我得跟你解釋一下:我不是像你說的那種壞人。我從來不收錢財,我從來不近女色,從來不去結黨營私,我也從來不樹立自己為教主,所以你這麼說我的話,是不對的,是委屈我了,是在玷污我的形象了,是在歪曲我的法義。但是去年十月份之後到現在為止,當再有人去玷污我,去侮辱我,去辱罵我的時候,我對他內心升起的只是可憐而已。因為我知道,當一個三界內的生命,去攻擊侮辱法界聖賢的時候,那麼不用我去做什麼,我也不會去做什麼,我對你的只是寬恕而已,但是你生命當中背負的罪業,將是生生世世的。
但是現在事實上講是這樣子的,當一個地上的修行者,甚至一個凡夫,對一個已經解脫了三界生死束縛的一個大智慧者,心裡面升起了景仰和頂禮之心的時候,因為這一次因緣,可以促使你在未來成佛。真是這樣子的。就像是釋迦牟尼佛那時候頂禮燃燈古佛一樣,他的恭敬心,他的虔誠心,他僅僅是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放到水坑裡面,讓燃燈古佛走過去,不至於讓燃燈古佛的雙腳沾上泥水,就這麼一個功德,燃燈古佛說,我承諾你,在未來世界成佛,名號釋迦牟尼。這是個典故啊。
世尊在菩提樹下成道之後,然後他去布法講道,碰著的第一批人,是五個比丘,給他們講了苦集滅道的法。苦集滅道:人生是苦,萬物是因緣所集,萬物都是有生有滅的,但是在生滅當中,它有無生無滅的那種性質在。啊,苦集滅道。無生無滅的性質,就是眾生的清淨法性,也就是法界的展現。你們現在還遠遠不到那個地方。
你們知道這五比丘是誰啊?他們怎麼能在釋迦牟尼佛成道的最初聽聞法義呢?在更遠古的時期,有一座山,山頂上有一尊佛像,有一年呢,那個山的周邊發大水,發洪水把房屋樹木全部沖倒了。然後在洪水的洪流當中,有一片樹葉,樹葉上趴了五隻螞蟻,那個樹葉隨著洪水圍繞著這個孤峰轉了三圈。孤峰上不是有尊佛像嘛,這個就是右繞三匝。就是因為這個機緣,那五隻螞蟻,後世變成了五個修道的尊者,能夠聽聞釋迦牟尼佛初次轉法Lun。這個就是佛教裡面記載的故事呀,這個就是跟聖者的因緣。
好了,我再給你講下一步的修法。你啊,無論任何時候,這個是我給你授戒了,我給你授戒了,無論任何時候,內心不要升起嗔恨的心,這個是你的唯一戒律。你可以去跟別人辯法,真理不辯不明,你可以去將法義和你自己的修行體會講出來,但當任何人,觸怒到你的時候,包括別人罵我,內心裡面不要升起任何嗔恨的心。你要像我一樣,去寬恕他,去原諒他,直至能接納他。愛,愛的力量可以穿透身心的。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見過真正的好人,在一個房間裡面坐了很多人,十七八個,如果其中有個真正的好人的話,他身邊是有場的,是有個能量場的,那種能量場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溫暖、很慈善、很純潔,這就是好人。他哪怕什麼事都不做,他沒有捐一分錢,但是他就是個好人,他是神認可的好人。你就這麼一個戒律。
你的智商足夠,你的心量,心底裡面的純潔也足夠,雖然你有的時候,偶爾會泛起一些驕傲的心,但是那個無足掛齒, 只要你的虔誠心足夠,就可以在你的心靈深處,見到你久違了的,你苦苦尋找了一生的那個神聖的光明,那是你生命最安全,也是你生命當中最輝煌的地方,那是你曾經的自己。弘法這件事情是你一生的使命。現在我說的這句話,我為我說的這句話負責任,是確確實實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在去年十月份之前,我講的只是三界內的法,因為我當時修行並沒有超越三界,你們看我在國內微博上寫的那個什麼法界呀,什麼最終那種如來真義呀,你就覺得我能寫出來我就已經到了,實際上不是的。那個佛呀,那個如來的那些究竟法義啊,祂是我的生命當中的記憶而已。我是那個祂在人世間的記憶,祂是我在心底裡面通過記憶能夠看到的生命原始的本來面目,我跟祂是有一個聯繫的。這個聯繫是以一種……像是照在水裡面的光一樣,那個水裡面的光啊,通過水波紋的這種流動啊,會形成很多色彩,我就是那個色彩。但是那個色彩真正的基本,是天上的那道光啊,那個光明,那個光明和水裡面那個色彩的性質是同一個性質的。所以當我修行接近於那個性質,還原那個性質的時候,我就是祂在人世間睜開了眼睛。
現在我講的法,就是從此刻到以後,我講的一切法義和法性,就是屬於法界裡面的大菩薩的智慧了。這些法,對於人類來說,可以說數千年都沒有人這麼系統地講過了。像是慧能,像是那些大德呀,他們講的只是一些究竟法義,他們並沒有告訴人們過程,從人到修行者,從修行者到神,從神到造物主,從造物主到聖賢,這個過程沒有人像我這樣系統講過了。我講得很系統、很細緻,而且每一個層面我都破開了講。
法界的這種性質,對於一個修行人而言啊,祂就是極致的單純。現在我跟你們講單純的話,你們還理解不了。單純是完全不能用意識思考的,但是卻在意識的當下,但是祂卻不受意識的分析,但是祂就在你意識分析的當下,那個不再被意識分析當下擾動的那種空白,那是單純。單純是在你感受和體驗的深處,卻不被你感受和體驗所帶動的那一種清醒。那個清醒和意識裡面的空白,是同一種東西,那個是單純。那個單純是在你的意識空白和內心清醒都沒有辦法去分別的,像是空間一樣的,無來無去的,那種廣袤的平安,那是一種平安的一種狀態。
平安是在清醒之中,但是又超越於清醒,包容了清醒和單純,包容了身語意,包容了你的思慮和情緒的一種絕對無生也無滅的、一種徹底的一種安全,一種安寧。一種安全和安寧,祂同時是平安的體現。平安就是上主的身體。
平安祂實際上是一種,怎麼說呢,祂是法界的,像是目光一樣透明的,遍滿十方但是卻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的性質。在平安當中是沒有死亡的,也沒有誕生。在平安當中,連光都沒有,祂是超越了光的性質。就像是我的眼睛看到你,你的眼睛看到我,你看到我的這個目光,不會因為看到了我,而變成了我的樣子,你知道嗎?這個目光無論見到什麼,祂都是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無染無垢的。所以天堂地獄皆是淨土,凡夫與修道者皆是如來。祂是不二性,也就是印度教講的梵,佛教界講的覺性。法界就是覺明空一體的覺性,這就是法界。
現在我在這個地方,現在我的修行的整個境界就是在法界之中。我的生命形態呢,是一輪太陽,剛初昇的太陽,很燦爛,但是祂有太陽的形狀,圓的,散發著光芒。從現在開始算大概五六年時間吧,這個太陽祂就會慢慢昇空,長大,越來越大,那個光芒呢,祂會隨著太陽的慢慢擴展,那個光芒祂就會消失了光芒的形態,祂就會變成了明晰的性質。
等再過幾年的話,這個明晰的性質祂就會遍滿了法界十方三世。那個光芒的形態,那個太陽就消失掉了。那麼就是完全的智慧和完全的覺悟,充滿了法界,成就了法界,那就是十地菩薩,大菩薩。但是我還不僅侷限於此。現在我在法界就像嬰兒一樣,剛出生的,襁褓中的嬰兒,還在那個搖籃裡面躺著呢。但是我身邊就有兩尊肋侍菩薩了,那是我的肋侍菩薩,就像是觀世音和普賢王一樣的菩薩,祂們是我的肋侍。將來我所成就的一定是最終極的那個覺悟者,因為只有正等正覺的如來,才會有肋侍菩薩,大菩薩是沒有肋侍的。
當然一個修行人的話,我只是這麼講一講而已,不能以這些名相和體驗現象來判斷一個人修行的狀態,一定是以修行者的智慧的證量與境界,一定是以修行者心地的純潔和溫暖來衡量這個修行者的程度的。
你身上不足的地方呢,就是你的嗔恨心,嗔怒心比較重,碰著自己不平的事情的話你可能忍受不了,你可能就要說出來,它會擾亂你的道心。不要執著於在人世間做一個正派的人、正義的人,不要執著於在人世間表現一個正派的人、正義的人。你要成為一個神靈,一個神靈是以愛、寬恕行走於世間的。只有愛和寬恕可以穿透身心,點燃人的靈魂。這個是我給你的功課:克制你身上的嗔怒心。我沒有說你不可以去跟別人辯解,你可以,但是在你嗔恨心起來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安靜下來,等到嗔恨心的這個氣,氣完了之後,然後再以一個平等的、平和的心去跟別人探討,好吧?這個就是你的修行。好了,下一個。
學生1:好的,謝謝老師!
學生2:老師您好!有個問題,我現在想把《夢》還有新平台上的這些文章,用粵語讀出來,流通在小播放機上可以嗎?
老師:讀出來?可以呀。你修行多長時間了?
學生2:我十九歲開始讀《金剛經》,我從小有很多感應和預知夢之類的,所以我就找了很多法門,那些法門有些都是很好的,比如行般舟啊,禪宗啊,但是我都沒有很深切的感受和正確的方法去做。然後我在去年十月份的時候,遇到了老師的法,我就馬上信受,覺得我找到我要的東西了。
老師:你的這種悟性,咱們講的人心底裡面的這種見性啊,他沒有被你的六根所完全蒙蔽掉,所以他透過你的六根展現出來,就是你有深入的,你有透過事物表相,看到事物本質的能力,就是人們所說的這種洞察能力,也就是人們講的這種靈性的能力。你倒是很適合,你跟我的法很相應的。
要是講得更究竟一些的話,整個雪山那端的一切修行方法的開拓,那是由我開拓的,在幾千年前啊。所以說到今天為止,你們看我講法的時候,結合了很多的體驗、覺受、感知,來試圖通過人的情緒和感受來表達真相。
在漢地的這種佛教裡面,漢傳佛教裡面,它更注重的是理和義,通過思維修來去體驗到生命的真義。但是它是適合那種習氣和業障比較小的人修的法。像是慧能,聽聞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下就能夠覺悟,那個屬於上上根性的人。
但是漢地佛教對於雪山修行的那些是不認可的。他們認為裡面有很多污穢的東西。但是實際上,當初我們去創造雪山修行教派的時候,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沒有的。它就是主要注重人的感受和體驗,在感受和體驗當中,借助感受和體驗的這種層次差異,來指向人內心裡面那個見性。明了心,找到那個見性,明心你才能見性,通過那個認知,你才能夠見到自己的覺知,透過覺知你才能夠直達覺性的,明心見性的過程,這就是。
找到人的內心認知,淨化認知,擴大認知,深入認知,還原認知,認知還原的過程,就是生死分解的過程,就是自我分解的過程,也就是生死輪迴分解的過程。認知最終還原的那個境界就是覺知,覺知就是空間,你的身心內在會出現不動不搖、不動不變、不移位的那個空間,它是透明的。那個空間,它把你的意識和你內心裡面的那種見性完全都同化了,你的意識變成了空間,你內心的認知也成為了空間的一體的時候,這個時候覺性就會展現的。那個時候你就脫胎換骨,超凡入聖了,你就進入到了不生不滅,無來無去的境界。但是那個過程對於修行人來說的話,太漫長了,基本上一生是達不到的。我說的這個,真是這樣子。
你們要知道,我從一個凡夫俗子,從一個邪教徒修行到入了法界,我才用了十年時間。你們不要跟我比速度的,不要跟我比速度,今天我這個錄音很多人都會聽,不要跟我比速度,我再強調一遍,你們不是我。我是帶著祂的記憶降生的,我知道道路在哪裡,你知道嗎?地上流傳的一切教法,都是祂曾經講過的東西,我只不過是再重新複述一遍而已,所以說我提升會很快。但是,你們不具備這樣的因緣,就要結合自身的體驗和自身的福德去修行的時候,就要踏踏實實地修。
第一個,純潔自己的意識。意識是什麼東西呢?就是大腦當中儲存的記憶概念。多讀正法的書籍,什麼叫正法的書籍呢?《金剛經》《圓覺經》《楞嚴經》《華嚴經》,佛教裡面的七經。還有慧能大師的,還有蓮花生大師的這些直指人心,明心見性的文章,伏藏法,都要讀一遍,把它記到腦子裡面去,樹立正知見。什麼叫正知?「正知」就是腦子裡面的概念,「見」就是內心裡面這種清醒的見性對概念的受持,就是心願,我的心信受我所學的這個法。正知見,「正知」和「見」是兩個東西。知見知見,我知道並且我見到了——知見。要以正法作為一個基礎,知道你的方向在什麼地方。
第二個,踐行。什麼叫踐行呢?就針對於你而言啊,你內心裡面這種見精啊,見性啊,他是沒有被你的六根完全遮蔽住,所以他透在你的頭腦和心靈當中,他是一種敏銳的覺知能力和透視能力,但是同時的話,你的情慾也很深。這個時候,在你體驗當中怎麼去做呢,要做一個純潔的人,要離開你內心裡面的感受和慾望。怎麼去離開它們?不是讓你斷絕它們,而是學會和它們相處。
就是你和一個非常嬌生慣養的大小姐住在一個屋子裡,這個屋子很小,只有五平方,你睡一張床,她睡一張床,你們倆基本上是頭靠頭的。過去的話,她的言談舉止、她的習氣脾氣會影響到你,你會認為她在想就是你在想。從今天開始之後呢,要學會和你內心裡面的情慾,友好地、平等地相處。就是你想吃什麼東西的時候,想去享受某種體驗的時候,先停一停。哎呀,我這會兒很想吃一個蘋果,想得不行。放在過去的話你馬上就去吃了,從今天開始的話,你先停上十秒鐘。我不一定非要吃它呀,我不一定非要吃這個蘋果,那不吃了,我不去了!
你有第一次跟她的分離就有第二次,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她想吃什麼不重要,她想吃這件事情很重要。就是她想吃蘋果,並不是那個蘋果重要,而是她想吃重要。當你能夠在你內心深處把這個你想要的這種慾望的對境去掉了之後,只留下這個慾望本身了之後,你就可以看到慾望本身的面目了。它是一種習氣的聚集和貪念,它是一種習氣的執著和心靈對於體驗的一種沉迷。
我曾經吃過這個牛排,感受到味道非常的鮮美,非常的舒服。這種體驗牽引你內心的認知,陷入了甜美體驗的境界當中去。以後這個境界帶動你的心靈想要再重複,回顧一下這種非常舒適的感受的時候,那個牛排的對境就會出現。因為上次是吃了牛排而產生的這種舒適的感覺,下一次心裡面想要重溫舒適的時候,牛排的對境就會出現,知道嗎?
這個就叫萬法唯識。一切的現象,你的敵人、你的親人、你的家庭、你的恐懼、你的幸福,一定是有對境的。我看到這個人,想到這個人,我就會很憤怒、很傷心、很難過,因為他曾經罵過我,他曾經佔過我便宜,他曾經傷害過我。現在,當下一次,當這個內心的這種憤怒升起來之後,先停一停。我不恨這個人,我寬恕他,接納他。把這個對境去掉了之後,你再看內心裡面,那個仇恨是什麼東西。它只不過是心識對體驗的沉浸而已。
你能夠接受沉浸在那個體驗當中的那種感受,你去接受那種感受,寬恕那種感受,去接納它,去原諒它,去擁抱它,你會發現,當它消散的時候,外面的這個敵人也就不存在了。當你能夠沉浸在吃了牛排之後產生的那種舒服的感覺當中,並且在這種舒服的感覺當中,去接納它,諒解它,寬恕它。當它消散了之後,你會發現,你的內在只有一個認識到這種體驗的那種清醒的認知存在,而這種體驗就消散了,那麼外界的牛排也就消散了。
我這麼講,回頭你們去反覆地聽,好吧。你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你們所遇到的一切的冤親債主、愛恨情仇啊,跟外界沒什麼關係的,全部是因為你內心的這種認知,被你的體驗和感受所帶動,沉浸在習氣所塑造的境界當中。而外界的親朋好友,食物也好,環境也罷,全部都是你內心境界牽引你的認知,投射出來的一個幻覺,一個幻相而已。
你內心沒有體驗了,你內心的體驗變得透明了,那個境界不會升起。那個境界不再會升起的時候,內心裡面的見精保持著一種單純的、清醒的狀態,那個時候你就從人類的生和死當中脫離出來了,就昇華到了那個三界高層當中的這種,唯有見,但是見無所見的空靈狀態。
那個時候,你的存在就是一種光,在三界內的中上層存在了。在那個境界當中的話,如果你這個時候死去,你在昇華的那個境界當中,雖然並沒有圓滿,但是也是來去自由吧,並且也是心想事成。那個地方,在心識的內在,脫離了你的分別心的這種內在的認知,如果你死後,你的心是處在認知的清醒當中的時候,那個認知就會在你死後的那個境界當中展現出來神靈的模樣,他是可以心想事成的。想去什麼地方一念之間,想做什麼事情揮手即成。
在那個境界當中有很多外道的世界,就是那些外道的大修行者……外道可不是邪教啊,這是兩個概念。外道修行者都是很偉大的,他們只不過相對於釋迦牟尼佛,相對於真正覺悟者而言,他們的法不究竟而已,但是那些外道修行者是很偉大的。他們只是不究竟,但是他們依舊成就了,他們成就的基礎,他們成就的目標是永恆。他們所講的法的最高層是存在,就是我說的造物主,那是他們認為的宇宙的終極。他們所渴求的就是永恆存在,永遠不再生老病死而已。他們不究竟,但他們不邪惡,你知道嗎?
邪教是很邪惡的。邪教的終極的目的是虛構一個信仰,通過信仰來抓取人的心靈,將人的靈魂牢牢地鎖死在地獄當中。他們的具體表現就是通過宗教來控制人,在人世間獲取利益。任何邪教一定是以人世間為目的的,一切邪教都是為了在人世間成佛作祖,作威作福,而成立的這種精神控制系統。而一切正法,無論是外道還是究竟的佛法,一定是引導人的心靈出離世間的,要放棄人世間的一切名利慾望。
衡量邪教,衡量正法實際上最根本上就看它的指向是哪裡?如果它指向的是讓你解脫的,離開這個世界,放棄人世間一切利益、物慾、情慾,讓你去追尋到你內心深處的那種清淨純潔當中去的,那個就屬於正法,哪怕它不究竟,它也是正法,雖然它屬於外道。
能夠明心見性的,讓人即身解脫的法,稱為佛法。祂或許不離開世間,但是祂卻不沾染世間,這是大乘了義佛法,這種佛法百千萬劫難遇一次的。宇宙當中99.999%的世界裡面都是外道,沒有佛法的,哪有佛法呀?沒有的。
學生2:老師,您剛才說的,如果保持那個境界,在我走的時候,我可以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因為前幾年我有一次差點死了,我什麼也沒有想,我只叫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接我,但是我就活過來了。我想問,如果是那種情況,我能夠求生極樂嗎?
老師:百分之百啊!如果你真達到了心靈的見性不染你的六根六塵的時候,去阿彌陀佛的世界只是一念之間啊。你們不要以為阿彌陀佛的世界就是遠在西方,沒有,阿彌陀佛的世界就在當下呀!《華嚴經》上講的是,阿彌陀佛在眾生的汗毛孔當中講經說法的!佛是無來無去,祂是周遍宇宙一切微觀的。你當下,你心底裡面的純淨和信仰,和阿彌陀佛的那種性質溝通上的時候,一念之間你就在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啦。
學生2:老師,您剛說的,就是我們的見精保持不分別不執著的那個狀態,只是見。那我想請問老師,我在做這種觀照覺察的時候,這個見精,見聞覺知的這個見精,跟能所的能,還有老師說的清醒心,有分別嗎?我要保持哪一個?
老師:見聞覺知的這個「見」,和這個見精是兩個概念。見聞覺知的「見」,它一定是見到了,我看著你了,看到了的那個見,這個是見。見聞覺知的聞,一定是聽到了,才有所聞嘛。但是見聞覺知之下,在你內心裡面有一個知道自己見到了,知道自己聽到的那個「知道」,那個是見精。那個見精和內心裡面的認知是同一個東西,就是我內心裡面認知到了我所認知的境界。那個認知到了的那個「認知」,就是「能」,能所雙亡那個「能」。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這是觀世音菩薩說的。你聽我說啊,「聞所聞盡,盡聞不住」,這個就是到了見精那個地方了。就是你見到一切,內心裡面知道我看到了一切,這個知道不會被所知道的境界帶著走,不去分別它,不去定義它,不去執迷它,這個就保持在見精當中了,這個就是能,也就是人的認知。這個就是修行的第一步,從人變成神的過程。
你快到這個地方了,但是你目前還沒有到。你快到了,因為你的靈根很足的,你到這個地方的話,如果要是快一點的話……我就不跟你說時間了,反正距離你不長。目前你生命當中的境界距離你內心裡面的見精的距離不長的。如果你要是很精進,很精進,很純潔,很虔誠地去修行的話,會寂靜內觀,擯棄一切外界境相的話,你很快就可以達到了,幾年時間。
學生2:和老師說的清醒心有分別嗎?
老師:沒有沒有,見精就是清醒心。
學生2:好的,老師,我會精進的。謝謝老師!頂禮老師!
老師:好的,好的。
學生3:老師,感恩您。我讀了,聽了你的法一年了,我以前唱這個「Nam-myoho-renge-kyo」(日文「南無妙法蓮華經」)已經十年了。當時我的抑鬱症很厲害的,我唱了這個題目就不用吃藥了,我自己掌握自己的心,就這樣走過來。但是我在網上看到老師的法,你說的都是我心裡想的,經歷過的,總之是想要的,我就一個人自己聽。後來呢,我在網上就認識了這個師兄,我就在和他一起說法弘法,但是呢,我覺得自己很骯髒。
老師:我跟你講啊。你過去是泰國的僧人。這一世之前,你是泰國的僧人。
學生3:嗯,我知道我對佛法有無限的渴望的。
老師:你是泰國的一個男性的僧人,而且當了好幾生的僧人。但是呢,你過去所學的都是一些小乘佛法。小乘佛法實際上在大乘佛義裡面也是屬於外道。外道是求永生的嘛。你們要知道外道是什麼,外道是求永生的,就是永恆不死,不生不滅了。他們說的永生是一種存在,是一種存在的原始形態。
但是呢,機緣巧合的是……我現在講起來的話,可能有點神話故事了,你們就暫且一聽吧:在你過去當和尚的時候,我曾經以神的形象出現在你的夢裡面……我曾經在你當僧人的時候,以神靈的形態出現在你夢裡面,給你講過法。所以你這一世才會投胎到這個地方來,不然的話,這一世你應該還是在泰國,東南亞那一塊兒當導師呢。就是因為你在夢裡面知道了有神靈的存在,然後你發了一個願,要去追隨那個神靈,你這一世才會到這個地方來,我們相遇。
學生3:我不知道怎麼說,我看到你的《生死輪迴》,我每看一次,每哭一次,我喜歡你的法,不用什麼的,看到你的法以後呢,我好像變了一個人,什麼也不要了,我就一個人走下去……
老師:還有一個,以後那個咒語你不用念了,你去聽我的《夢》就可以了。聽我的《夢》,你的抑鬱症就會徹底地好。
學生3:我念阿彌陀佛嗎?
老師:可以啊。
學生2:老師,她平時習慣了念日本話的「南無妙華蓮華經」,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疑問,就是說他們以後,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念這個日文的「南無妙法蓮華經」,需要改念其他的嗎,比如說「阿彌陀佛」?
老師:不需要,不需要改。不需要改變你們過去的習慣。為什麼呢?因為神是以一切普照人間的。只要你的心和我在一起,你念什麼都無所謂。但是我就是給未來修行的人講這次法的時候,我告訴你們,實際上對於你們來說,要想在人世間獲得一個好的身體,治療抑鬱症,最直接的辦法:聽《夢》,聽《夢》,聽《夢》那個錄音,聽我的講法。短短幾個月就會讓你脫胎換骨。
學生3:但是呢,我覺得自己這心很散亂,很骯髒,妒忌、憤怒、傲慢,什麼也有。
老師:我跟你說,你既然說出來了,我就告訴你。你內心裡面三七開吧:70%是你說的這些妒忌啊,散漫呀,骯髒啊,慾望啊,自我保護啊,但是還有30%,非常珍貴的,那是對神的絕對虔誠。我能看到的。
學生3:謝謝老師,感恩老師。我想老師加持我,我很想去弘法,真的,不知道怎麼說。
老師:好,我知道,按照我說的話,把你剩下的這一生供奉給神靈,你這一生,後半生要做的事情,唯一的事情就是弘法。
學生3:但是我有一念這個貪心呢,經常唱那句題目,可不可以成佛啊?我就一直唱這個題目可以嗎?或者專門念「南無阿彌陀佛」?
老師:這個可能性很小,成佛的話首先要明心,明心才能見性。如果你不明心的話,你念那些東西的話會招來護法神,沒有錯,但是你依舊是一個天人道的天人吧。但是我現在帶你走的是另外一條路,一條更快速更直接的道路。
學生3:就是聽《夢》,繼續唱這個題目:「Nam-myoho-renge-kyo」,南無妙法蓮華經。
老師:可以,這兩個不衝突的,可以同時的。
學生3:我平常生活應該用什麼心來修,來培養我的精進呢?快一點呢?我聽著你的法,我告訴我要精進嗎?這也不要那也不要嗎?
老師:我跟你說,你不需要在任何形式上精進,精進不是做什麼行為。你只需要在學我的法的時候、聽我錄音的時候、抄我法的時候,你的心完全地專注,完全地單純,完全地安靜,完全地投入,這就是精進了。心和法合二為一,這就是精進。
學生3:嗯嗯,散亂的心怎麼……
老師:對啊,當你的心能夠完全在抄法的時候,能安靜下來,能全神貫注地去抄法的時候,那個就是專注啊。
學生3:嗯嗯,謝謝老師,我心裡有光嗎?我經常想我自己很黑暗的。
老師:你現在的生命當中光芒倒是有,很少,大概有百分之十不到吧,百分之五六的樣子。我跟你說光是什麼概念,光是當你想起神靈的時候那種激動感。當你想起神靈的時候,你內心裡面有激動的感覺,那個就是光。
學生3:感恩老師,感恩老師。
學生4:老師你好,我去年呢,就遇到了你的那個《夢》,就是抄啊,聽啊……請你給我開示啊。
老師:你現在才剛剛開始學,你的心靈還沒被完全開啟,僅僅是在信受。就像是一塊海綿,擱置的時間長了,它外面很硬,它外面很硬了。現在你需要把海綿放在水裡面去浸泡,讓水進入到海綿裡面去,海綿就變軟了。你是輪迴的過去,可能是在人世間輪迴的次數比較多,所以帶有很深的對於人性的認識在。道德禮法、人倫世故,對於你來說是根深蒂固的。但是修行是超出於人倫禮法的。修行是超出於生和死的東西。它讓你的心在你的意識當中脫離出來。它要讓你內心裡面的清醒從你的意識概念,從你的心靈體驗當中獨立地展現出來。當你心靈的見精,那個清醒心,那個認知,獨立於你的意識和你的體驗存在的時候,你就不會跟著你的身體的死亡而死亡了,你就可以解脫分段生死了。
學生4:我本來就是唱「Nam-myoho-renge-kyo」(日文「南無妙法蓮華經」),我上個月轉唱「阿彌陀佛」,吃全素。
老師:這個跟吃素沒關係,就算你每天大魚大肉也沒事。修行跟吃素沒有任何關係的。吃素僅僅是一種行為,它對你的生理有影響,對你的心性沒有影響的。修行是一種心靈的改變,是要改變你的心靈。現在你的內在還沒有形成光明,我還沒有見到光。光是什麼東西呢?光是你心底裡面的信仰已經形成了脫離你的意識和體驗的一種完整的系統了。
我跟你這麼說吧,當你們聽到阿彌陀佛的時候,內心不是有安全感嗎?內心有那種崇敬的、恭敬的、虔誠的、安全的感覺。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福嘛。所以念阿彌陀佛的話,我們的心靈會依止於祂。當我們的心靈依止於阿彌陀佛的時候,我們的內心一定是安寧的、安全的嘛,對吧?安寧安全的心就和你平常生活的這個心是兩個心。對不對?你平常生活的心是被思想帶著走的嘛,被你的情緒帶著走的嘛,所以你的心被稱為煩惱心,對吧,一會這個事兒,一會那個事兒,不得安寧,很散亂。聽阿彌陀佛的時候,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的心是安寧的、專注的、清淨的。
假如說,你每天二十四小時,只有四個小時是生活的,二十個小時都在念佛,念了五年十年,你的內在裡面,內心裡面依止阿彌陀佛時候產生的那種清淨、安寧的狀態,它就會變成境界,變成固有的境界。這種固有的境界就會和你原有的人性的境界分離開來,對吧?你聽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的那個清淨心,持續了十年二十年,你對人世間的這個心都很陌生了,你的心就會恆久地處在清淨單純而清醒的專注當中,那就是光明。光明在人世間展現出來,就是單純、清淨、清醒。
這是我給你指出來的道路,你去念佛也好,聽我的《夢》也好,聽我的法也好,去抄法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你的心能有依靠,能依靠在這種絕對的安詳和溫暖當中,這個就是修行。
學生5:老師你好,我就是很小的時候和我祖奶奶念佛經,不過那個時候太小了,幾歲的時候開始念的。長大後知道佛法是很好,但是不知道什麼是修行。我也是2014年跟他們一起去念《法華經》,直到三個月前就拿回《夢》和《生死河》,回來我每一天都抄幾個小時《生死河》。抄的時候心很靜,沒有雜念,但是抄了一段時間呢,這段時間就很多雜念出來。那請老師開示一下,我應該怎樣修行,沒有那麼多雜念?
老師:你現在的生命當中啊,雖然沒有光,但是你的心啊,已經開始隱隱約約地感受到你所學的法,這個是一條你的生命選擇的道路。過去你的心才沒有光明呢,因為過去你的心沒有方向的。過去你的心對於世間修行的這些法門,無論是念佛也好,無論什麼也好,它僅僅是一種試探,因為你不知所以,你不知道念的是什麼,你也不知道念祂目的是什麼,你只知道念而已。
現在你接觸到我的這個法義之後呢,一些道理讓你通過思維理解,導致你的心靈開始慢慢地明白了,開始慢慢地明白生命的方向,開始慢慢地明白修行的方向。你心靈的明白,這個就是清淨心,你明白了嘛。
就像你睜開眼睛看到前方的世界,它不會有疑惑一樣。我閉上眼睛,我不知道前面有什麼,我得去摸索。這個是桌子,那個是杯子,這個是什麼東西我不知道,因為我看不到我很疑惑。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就沒有疑惑了,對吧?
心也是一樣的,當你心靈裡面並不確定這是什麼東西的時候,你只是在試探它,感受它,當你心靈通過你的意識理解,確定祂是真理,確定祂是佛法,確定祂是你生命想要的東西的時候,你的心靈就會睜開眼睛了,就會有了方向感。當你心靈確定這個方向就是你生命所要的,那麼你的修行就開始了,你真正的修行就開始了。你會有標準的,你的心達到哪一個標準,達到哪一步,你就到了什麼樣的境界了。
現在你為什麼會有散亂呢?因為你有習氣,因為每個人的身體和思維感受,在微觀下都是你過去世積累起來的記憶和體驗相續貫穿在這一刻的凝聚。就跟這個礦泉水瓶子一樣,它只有名相,它沒有本體的。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它只有名相,它本身是沒有本體的。它的本體就是無數的妄想和無數細膩的體驗習氣構架在一起的,一個短暫的顯現而已。
當你的心有了方向之後,向著那個方向前進的時候,你就會越來越乾淨,你的心越來越透明,越來越乾淨的時候,那個習氣就會在乾淨和透明的心靈當中消散掉,就像黑暗當中有了探照燈一樣,那個霧氣就會消散掉的。
它這會兒為什麼又聚集了呢?因為你的程度不夠,因為你心性,心靈的這種見性,它要不斷擴張的,不斷擴張,不斷增長,就像那光明不斷增長,才能夠將你生命深處深藏的那些習氣和妄想把它們清洗掉的。如果你要是一直不增長,一直停留在這個地方的話,那些習氣的根沒有斷掉,它們還會不斷地重複地凝聚,體現出來就是,你就又會有雜念啊,又會有散亂的情緒啊,又會有無助的體驗啊……那是因為你沒有提高。
如果你的心一直很堅定,一直很確信,你的心靈在確信和堅定的方向當中,不斷地向內心深處的清醒去尋找,去體驗,讓心變得越來越純潔,讓心靈離開你的慾望和感受,讓心離開你的妄想和體驗,讓心保持在一種見到一切但是不定義,能體驗一切但是不沉迷的中觀狀態。不定義也不沉迷,你的心裡面的見性不定義也不沉迷,這個叫做中觀。
那麼你心裡面的見性就會逐漸擴張,逐漸增長,那個明亮度逐漸地增長的時候,那個空間度就在不斷地擴張,然後它就會分解、熄滅你的身心內在往下的,往更深層次,往更龐大空間走的那些業障,那些業障一旦被分解了,你表面的習氣就沒有辦法聚集了,就像是大地被分解了,那個雪就沒有辦法堆積在地面上了。
你需要不斷地去鼓勵你的信心。習氣和妄想不可怕的,怕的是沒有信心。
學生5:那老師,我現在就繼續抄《生死河》嘍,是不是?
老師:對啊,因為我發現抄法對你來說是最有效的。你心底裡面的很多確定感都是因為抄法而來的,因為這些道理過去你不懂的呀,現在你懂了,我在你內心深處我就能夠看到方向了,看到那個確定感了,這個非常好。
學生5:我就是很簡單,我就是不懂,就是有空了就抄《生死河》,其實也是不懂。就是有空就抄。
老師:對,可以的。還有一個,給你們一個任務,把我新浪微博上2016之後的文章全部保存下來,開始抄。
學生5:好的,謝謝,感恩老師。
學生6:老師你好,我請問一下,你看我有什麼心結啊?我剛剛認識你的教法,另外一個,請老師開示我怎麼來修行你的教法?
老師:心結?我不是心理醫生啊,我只是給修行人講法,我不會去揣測你的什麼心結的。
學生6:老師,我想修行老師的教法,最大的障礙在哪裡?
老師:仇恨。你的內心裡面已經跟這個世界樹立起了一道牆。你的內心裡面……無論你表現出來多麼的溫和,我在你的心底裡面看到的是你對這個世界的拒絕。你的心底裡面跟這個世界建立起了一道牆,充滿了不信任和懷疑。這個是你的癥結所在。
對於你來講,修行我的教法是很難的。為什麼?因為我的教法是要觸及人的靈魂的,是在指引人的靈魂超離這個世界,從這個世界走出去。但是你的內心裡面對於這個世界,對於你接觸到的事情,都是一種拒絕,本能的一種拒絕的狀態,不相信、不信任、不敢託付的狀態。就好像是在黑暗當中看到了光明,需要你抓住光明的手才能把你帶出黑暗的時候,你卻拒絕這個光明,這個就很難,你知道嗎。
所以說對於你而言,第一步就是先去培養信任。你要知道我不會收你一分錢的,我也不會要求你為我做任何事情,我對你沒有任何的索取,如果說有的話,我對你只有付出,我對你只有關心,對你只有包容和理解。在我們這個地方你會感受到溫暖和愛,感受到接納。所以說你最起碼,在你們修行的這個團體當中,你試著將你內心裡面的這種拒絕、懷疑,這種漠視把它慢慢地放下來,讓你內心裡面的安寧感多增加一點,讓你內心能夠去接受身邊的人,能夠信任身邊的人。你的修行的第一步是培養對人的信任。好吧?因為講更多對於你的意義也不大,有信任才會有溝通,有溝通才會有超度。
你曾經是做過軍閥的人,因為殺戮太重,導致你後面的很多生很多世,都是在這種早夭啊,殘疾啊,這種畜生道裡面。包括你心靈深處的體驗當中為什麼這麼恐懼,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恐懼,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緊張,為什麼總覺得好像自己想要透出心靈去思考,但是卻沒有能力思考,為什麼思維是麻木的,是因為你的靈根被業障給埋住了。
今天有緣相見,我就給你講這一次法,多去培養內心裡面對人的善念和信任感,這樣它可以讓你的心靈柔軟下來,光明下來,不再被往昔的這些業障所蒙蔽,至於說以後你是不是學我的法,無關緊要的,但是最起碼你可以在這個地方能夠去體驗一把被人信任,被人需要,信任別人和幫助別人的快樂。這個就是你的修行,做一個好人,做一個能夠溫暖別人,也讓別人溫暖的人。
學生6:謝謝老師。謝謝,謝謝。
學生2:這位師兄問他有什麼障礙?
老師:你學了多長時間了?
學生7:三四個月。
老師:你的障礙就是現在你還沒有深信,你現在僅僅是在理解而已,你的心現在並沒有信。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什麼時候當你的心瞬間恍然覺悟了——「哎呀,這就是真理呀,這就是佛法呀,這就是我想要的呀。」那一刻開始,你就進入修行了。
你現在還是處在理解、觀察、猜測、揣摩的過程當中。現在還談不上什麼障礙,因為你現在還沒有開始呢,還沒有往前走呢,所以現在還談不上障礙。你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斷地提問題,將你內心的疑問,將你腦子裡面的疑問寫出來,然後帶著疑問去抄法,這些法義就會解答你的那些疑問。法義的背後是有神靈的,他們會解答你思維當中的疑問,好吧。
等我下一次再見到你的時候,你的內心裡面很確定的——「這個就是真理,這個就是神靈,這個就是我生命未來的方向」,我再給你解答你將來要注意的事情。現在還談不上什麼障礙,你現在還在觀摩呢,還在觀察的階段呢。
學生2:老師,我最後問一個簡單問題,就是我最近這段時間經常會有一個無意識的狀態,但是有清醒的狀態,我想抓取那個意識,不知道是抓取的什麼,我想要努力把它撿回來。我應該怎麼做?
老師:你這種狀態非常好,這種狀態就是人的心靈裡面的見性短暫地出現了那種空靈狀態,這種狀態非常好,這種狀態找不回來,你想要抓取它的那一瞬間,它就會被你的想蒙蔽掉了。
學生2:是的,老師,我前段時間經常有這種狀態,我就覺得我的清醒心想去把意識給拉回來,想找回我剛才所思、所想、所意識、所見、所聽聞。
老師:我告訴你啊,當你想抓的那一瞬間,那個空靈就沒有了,你抓不回來的。但是我告訴你,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達到它——聽法。聽我法的時候,你就想像這個法就是你自己的思想,然後讓你的心和你的思想完全地融到法裡面去,不要去思考,僅僅是聽而已。我的聲音背後有我所成就的一切智慧,有我所成就的一切力量,有我智慧展現出來的光明,祂會清洗你的身心。你就會再次見到那種空靈的狀態。
學生2:好的,我就把老師的聲音當自己的聲音,把老師的思想當自己的思想。
老師:對對對,這是最快的修行。
學生3:老師,我覺得自己的雜念啊,什麼念頭,不好的念頭也有,想不出那麼多,但是我覺得自己適合修止觀,可以嗎?我看了你的止觀和三摩地。
老師:你呀,你實際上最快速的修行不是什麼修止觀和三摩地,你最快的修行是修上師相應法,就是把你自己身心靈供奉出去,供奉給聖主。不要將你的思想當成思想,不要將你的情感當成你的情感,不要將你的思維當成你的思維。你的思維和情感全部已經供奉給上主了,不要再去在你的心底裡面去抓取你的思想,去留戀你的體驗。做一個虔誠的、單純的、純潔的修行者,與聖主同在,這個是你最快速的修行。
你要能夠體驗到神,人世間的一切都留不住你。你現在缺乏的是體驗,你知道嗎,你現在缺乏的不是理解。你是一個很感性的人,你是一個體驗很深重的人。換句話說,你是一個慾念和體驗情緒很細膩的人,所以說我要讓你去體驗到你內在的神性,當你體驗到那種光明單純卻無所不在的神性的時候,你的修行就是一日千里的。
學生3:好,好,我會慢慢去修的,我現在還不懂,我會慢慢去學的,感恩老師!非常感恩老師!
老師:嗯,好,再見啊!
學生們:感恩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