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僅供參考)

 

 

今天咱們就隨便聊一聊吧,也就不講法。因為法祂是講給靈魂聽的嘛,法是講給靈魂聽的,不是講給人格聽的。人格聽的一定是現象、具體的標準。而法呢,因為祂的源頭啊,祂不來自於人類的心識,祂雖然經過人類的心識,經過人類的意識,但是祂內涵境界的來源,並不來源於三界六道的這個境界世界。所以法呢,只有覺性之上能夠稱為「法」。就說是,那個解脫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生命本質的那種普照智慧,經過人的心識和意識傳遞出來的,那個稱為「法」。

 

法不是文字,法是文字所指的方向。通過這個方向,就像路標一樣,你可以達到那個目的。那麼法呢,不是文字,法是文字攜帶的,那種神佛安寧和祥和的氣息。不斷地學法,祂可以淨化你靈魂的感知,讓你靈魂感知當中蘊含的諸佛的本來的面目,能夠甦醒。

 

我們每一個人啊,我們能夠看到光啊,看到世界呀,他不僅僅是你有眼睛,你知道嗎?如果說是你的視神經損壞了,你眼睛睜着,你什麼都看不到的,對吧?咱們每一個人都是有視神經的,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光,你的視神經雖然說是能具備看到的這種能力和性質,但是如果沒有光的話,你長達幾十年、上百年、上千年、上萬年,都是在黑暗當中,你會認為黑暗就是你的眼睛。一定是這樣子的,你一定認為黑暗就是你的眼睛。

 

當這個世界當中出現光的時候,它刺激到了你的視神經,你的視神經捕捉到這種光線,你才能知道:哦,原來我有一個能夠看到光的眼睛。修行就類似於這樣,就說與神佛同在,才談得上有覺悟的可能性,這個覺悟,就是你內在的視神經甦醒了。

 

就說是你從「所見」和「能見」形成的境界——永恆的黑暗當中,因為有光的降臨,而激活了你在黑暗當中那個視神經。你就知道:哦,原來黑暗並不是我的眼睛,而我是在黑暗當中,能見到黑暗,也能見到光明的這個見性。這個就是人的視神經,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人的內在的這種見性、見精。也就是觀自在菩薩講的「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的那個「初於聞中」那個「聞性」。「見性」跟「聞性」是同一個東西,名字不同而已。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這是文殊菩薩的,就是在《楞嚴經》上所作的一個偈子。祂講的這個「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這個就是法界。「元明照生所」,這個就是覺性變成了覺知。「所立照性亡」,覺知穩固,呈現出來了終極意識。終極意識,祂就浮現出來了虛空,就是三界六道的這個緣起。「所立照性亡」,虛空一旦成立了,那麼普照性質的那種大解脫的普照智慧,就消失掉了。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這個「想澄成國土」啊,這個就是終極意識對於……終極意識浮現出來了虛空,虛空呈現出來終極意識的身體,終極意識在虛空當中呈現出來對虛空的理解,浮現出來了靈性天堂,這個過程是這樣的。

 

但是在整個過程當中呢,他就是那個「知覺乃眾生」,到了這一步的時候,他就跟觀自在菩薩所講的那種「初於聞中,入流亡所」那個聞性,就結合起來了。他們就同歸到一條路上來了。觀自在菩薩,祂是從下往上講的,「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初於聞中」啊,就說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還有一個「看到、聽到、想到、觸到、嗅到、嚐到」的這六識。六根六塵六識,他最終呢,他都會匯入到你內在心靈認知的,這個本體當中去。

 

那個認知背後,是什麼東西呢?認知背後,就是人的靈魂感知。而靈魂感知當中蘊含着見精「能見」的性質。見精「能見」的性質,就是「初於聞中」那個「聞性」,就是「知覺乃眾生」的那個「知覺」——這兩者挨得很近。觀自在菩薩祂是從下往上講的,而那個文殊菩薩,祂是從上往下講的,講到了這個匯集點上,講到了「知覺乃眾生」,講到了「初於聞中,入流亡所」。「知覺乃眾生」,眾生折射知覺,就是見精。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就是「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就是文殊菩薩講的那個地方。然後是「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忽然超越,世出世間」,這個就是「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這個地方。這兩者又……祂一個從上往下講,一個從下往上講,但是祂們講的都是同一個東西,都講的是人的五蘊六識所蘊含的佛性的體系。

 

整個《楞嚴經》啊,特別特別了不起,但是後來我那個……今天咱們就隨便想到哪,講到哪了,咱們聊一聊啊。後來我就不怎麼看《楞嚴經》。過去《楞嚴經》我是專修的,裏面有25種這個修行法門嘛,有那個觀水的,還有觀自在的聞性法門,還有文殊菩薩的法門,還有各個不同的法門。

 

但是後來,就說是我49歲的時候——48歲,經歷了一次死亡,49歲之後呢,49歲的時候呢,因為經歷死亡之後,我內在的那個視神經啊,就是那個見精啊,他甦醒過來了。見精甦醒過來了之後,他就從我的靈魂感知,到我的心靈認知,到我的自我認知的這個體系當中,他就脫落了。

 

我再跟你們講一下,怎麼去衡定一個人的修行境界啊。很簡單,就是你的心靈認知背後的那個靈魂感知,就是你的靈魂感知啊,距離你的肉體的意識、心靈自我的距離。如果你的靈魂感知、靈魂的感受,被你的肉體的感受,被你的意識的思維,被你的自我的認知和體驗,抓獲了,埋葬了,你就是凡夫俗子。如果你的靈魂的感受、靈魂的感知,距離你的自我意識、自我認知、自我感受和肉體的這些生理的功能、器官的體驗越來越遠,這就是你的證量。

 

一切修行,皆以超越你的身心自我,作為證量。不是說是建立在自我心意人格之上的獲得,稱為「證量」,而是心意人格自我,與靈魂感知的距離,稱為「證量」。就是你的靈魂感知,他是沒有思維的,他是脫離了意識的,他是一種純粹的,內在見精浮現出來一切境界當中的光。

 

三界六道,屬於境界眾生。但是境界眾生,有境界眾生源頭的一種生命之光。釋迦牟尼佛把那個光稱為「見精」,我把那個光稱為「能見」的性質。這個「能見」的性質,就是你的靈魂感知,距離你肉體身心、自我意識,距離越遠,那麼就等同於說,靈魂感知就受到這具身體、自我意識、自我人格、記憶和思維的牽掛越少,蒙蔽越少,沾染越少。

 

那麼靈魂感知,他本身就處在一種自由的、清澈的、凝定的、不受身心所局限的,獨立存在,而不被身心所左右的狀態,這個叫「奢摩他」,證羅漢果。這個就叫「奢摩他」——止觀境界,證阿羅漢果。修行的初期,最低的果位,就是證阿羅漢。只有證到阿羅漢,就是你的靈魂感知啊……

 

這段法講起來的話,就說是非常地龐大,非常地龐雜,因為祂是人類解脫生死的第一步。但是我就不跟你們鋪開講了,因為今天我輪迴的狀態不是很好,我就不跟你們鋪開了講了。就是我用最精煉的語言,把祂表述出來:怎麼樣能達到阿羅漢?

 

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的是禪定——持戒、禪定。什麼叫「持戒」呢?就是放棄。就說是由我……因為我的人格是隨着這具身體成長的嘛,對吧?成長過程當中,必定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嘛。受到環境的影響,我的人格對於環境的認知,他會形成對於環境的不同境界的考量、思慮、記憶以及執着。對於某一個境界,區別於其他境界的狀態的,那種念念不忘和心心念念的渴望,稱為「執着」。持戒,就是去的是執着心,對吧?

 

我持戒,持的不是外相的戒,不是我不吃肉啦,不是我不喝酒了。我先天,我就不喝酒,我為什麼非要持一個不喝酒的相呢?我先天,我就是一個兔子,我兔子是不吃肉的,你讓我持一個不吃肉的戒,這不是很可笑的事嗎?所以持戒持的不是外相,你知道嗎?兔子本身是不需要持吃肉戒的,明白吧?那麼,這個人,先天他就很乾淨,「殺盜淫妄」,他都不知道什麼叫「殺」,你讓他持一個不殺生的戒,這不很可笑的事情嗎?

 

持戒持的不是外相的戒,持戒持的是心念的戒。我不殺生,「殺盜淫妄」,我不偷盜,不喝酒,不行淫,不跟女人做愛,可是我對一個紫砂壺念念不忘。哎呀,那個紫砂壺,是我祖宗的祖宗的祖宗傳下來的,那一把紫砂壺價值一千萬兩白銀,甚至一億萬兩白銀,一個紫砂壺可以抵得上一個國家。

 

這個紫砂壺就是我的命,這個就是執着。這個紫砂壺跟「殺盜淫妄」有任何牽連嗎,啊?一個紫砂壺欸,就是一個玩意兒,但是它價值連城,富可敵國,它是我的執着。那麼,這個執着心,跟「殺盜淫妄」的執着心,有任何本質的不同嗎?沒有絲毫不同。這個紫砂壺,就是我成為凡夫的根源,對吧?

 

那麼,佛家,就是釋迦牟尼教導我們,就是要持戒。對於其他的人,他們可能要持的是戒相——你不殺盜淫妄,不殺生,不飲酒,不妄語,不住高床廣榻,不穿綾羅綢緞,是吧?300多條大戒吧,我記得,好像是那個三壇大戒,這個是持戒。但是真正的持戒,大菩薩的持戒,持的是心戒。就是心有所想,必有所持。如果你的內心裏面,對於境界沒有任何的執着,你會發現你的心啊,他僅僅是一連串的細念與習氣的湧動而已。心本身沒有本體的,這又涉及到四念住。觀身不淨、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就是四念住。

 

佛教修行,就這兩部分:一個就是般若智慧——闡述「人無我,法無我」的般若智慧,一個就是四念住。四念住就說是,觀身不淨,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還有一個觀什麼來着,忘了。就說如果你自己的心底裏面啊,失去了對外界的……就說你自己的內心清淨,失去了對外界一切境界、環境的念想、執着、回憶與渴望了之後,你會發現啊,你的心啊,他就會變得很柔軟,變得很平靜,變得很安寧,同時他會變得很樸素。

 

當一個人持戒到一定程度了之後啊,你會發現啊,這具身體呀,他和你的心沒什麼關係的。因為你什麼都不執着的時候,包括你的吃,包括你的穿,包括你的聽,包括你的見,「眼耳鼻舌身意」所看到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六識,都清淡了,平等了,清淨了,那麼「看到、聽到、嚐到、觸到、嗅到、意識到」這個六識,六根六塵六識,這六識分別呀,心識分別呀,他也會隨之淡化。

 

因為他沒有工作幹了嘛。他沒有工作幹了,就是外界沒有一個能讓你的心識去分別的對境的時候,你的內在沒有一個對於對境儲存的記憶的時候,你的內心的六識啊,他就失業了,他處在一種下崗狀態。他是屬於待崗的,現在沒有工作讓他幹。你會發現你的心靈啊,就是你心靈的這個認知啊,六識啊,就是對於六根六塵的這種分別的記憶呀,他也就會慢慢變得舒緩、透明,最終遺忘了。

 

這個時候你才會知道,什麼是你。你肯定不是這具身體,因為沒有一個對這具身體外的世界的執着,就沒有一個需要使用這具身體,對外面形成關係的一種企圖。當你內心對於外界沒有企圖的時候,用來完成你企圖的這具身體,他就失去了作用。

 

我吃飯是需要筷子的,這具身體就是那個筷子,你知道吧?現在我對外面的飯不感興趣的時候,這個筷子,本身我就放在桌子上了。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外面的世界,他僅僅是現象而已,現象都是平等的,他沒有好壞之分,沒有善惡的區別。

 

這個筷子本身是個工具,就是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啊,他只是個工具。他是我內心的企圖,要完成我「色聲香味觸法」相續的這個企圖,而動用我的肉體的六根,去想、去看、去聽、去觸摸,進而反過來攝取信息,加固我內心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

 

現在我對外界沒有任何的興趣,一丁點的興趣都沒有。我不想吃,不想喝,不想玩,不想看,甚至於不想去想他。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的身體啊,他也就失去了價值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只是我用來夾菜的一雙筷子而已。我是誰?我是心底裏面,對於外界有渴望的那個企圖心。

 

企圖心是你們每一個人人格的基點。企圖,什麼叫「企圖」?我想喝水,「想」就是企圖;我想吃飯,「想」就是企圖;我要起身去上廁所,「想上廁所」的這個念頭,就是企圖。有這個企圖,我才會動用我的身體跟外界發生相續,才會有了一個我的身體牽動我的企圖,通過我的意識,完成我企圖的這一系列的行為。這個就變成了我的人生。在人生當中,就有一個完成我人生的人格,這個人格就成為了我執識。

 

就是心靈認知變成了心靈企圖,心靈企圖結合我這個肉身的「眼耳鼻舌身意」,變成了「色聲香味觸法」,調動我的意識,將這個「色聲香味觸法」,變成了一個凝固的境界。有境界,有自我,我的肉體才可以在自我和境界之間,相續輪迴過程當中,扮演着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我的身體是我自我的工具,是我的人格自我完成我心靈企圖的一個工具而已。這個就叫「十二緣起法」,這個就叫「輪迴法」,這個就叫「生滅法」。

 

我剛才給你們講的啊,就說是簡簡單單地給你們講,就是從最表面上講,因為這個鋪下去了之後,這個範圍非常廣。我今天沒那個時間,你知道嗎?沒那個精力。反正你們就記住了,你的身體不是你,你的身體不是你。

 

如果你的心靈認知當中沒有企圖心,對外界沒有企圖心,這具身體對於你的心靈的認知而言,他就是一雙筷子、一個工具而已。而心靈認知的背後,那個地方才是你真正的自己,而那個自己,卻沒有「你」的概念。他沒有「你」,也沒有「我」的概念,他是一種寂靜的感知力。

 

那種寂靜、清澈、自由而凝定的感知力,他蘊含着見精「能見」的性質。見精「能見」的性質,透過清澈的感知力,於這具身體的心靈認知當中浮現,取代了你意識的分別,取代了你認知的企圖,而在認知的企圖和意識分別之間的相續,形成的自我感受、自我意識、自我認知之間,浮現出來了清澈、完整、寂靜、解脫的那種自由的狀態,自由、凝定的狀態。

 

並且這個自由凝定的狀態,他是一種光的狀態,他是一種「能見」的性質,透過所見境界,而形成的境界當中的光。這個光,稱為「心光發動,照十方剎」——奢摩他,這個是羅漢果。到了這一步,就是「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了然不生,你就開始入道了,這一步是解脫生死的第一步。

 

我是到了49歲的1月20號之後,耶穌降臨了之後,一下子喚醒了我,就是被我的靈魂感知中儲存的,我生生世世的輪迴生死那些記憶,所埋葬了億萬劫的那個靈性的記憶。就是我甦醒的不是奢摩他那個地方,我甦醒的應該是在……

 

我甦醒的應該是在知覺,奢摩他是在認知這個地方,在我心靈認知背後的感知當中。感知的背後有「能見」的性質,「能見」的性質背後有知覺。我是直接在知覺內甦醒了,那個宇宙終極意識的記憶,那個光。也就是說,因為解脫死亡之後,我的證量當時是達到了那種……

 

就說是,我給你們講,就是在黑暗當中,黑暗了億萬劫,你認為黑暗就是你自己,你認為看到的黑暗就是世界,而這黑暗本身就是你的眼睛。在我經歷死亡了之後,穿越死亡了之後——靠什麼穿越的?靠的是對於自我死亡的接納,對於十方諸佛絕對的虔誠。

 

我對我自己不愛惜的,我對於我的身體不愛惜,我對於我的靈魂不愛惜,我對於我的心靈不愛惜,我對於我的生命也不愛惜,我只愛真理。我只愛真理,因為我見過「祂」,我見過「祂」!就見過「祂」的人,你永遠不會再愛任何境界的。那麼我見到的是誰呢?見到「祂」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我一會兒再跟你們講啊。

 

我先給你們講,就是甦醒的那個地方呢,祂就是在黑暗當中。原本你是黑暗,黑暗就是你。現在在黑暗當中,突然甦醒了一個能看到黑暗的眼睛。那個眼睛變成了你,那個就是覺性。覺性在生滅境界當中,甦醒了祂不生不滅的性質;覺性在存在的虛空當中,甦醒了不被存在的自由,那個叫「覺性」。覺性就是佛,佛就是覺性的意思,覺悟嘛。靈性是覺受中的光,而這個覺受之下呢,覺受之下的話,他就會……

 

我現在,因為這個東西,我在講法的時候,我必須得要進到另外的空間裏面去。另外的空間啊,我每次一講法,有的時候,我就不知道該講哪一層。因為說是我一進到,我的這個身體的微觀當中去啊,整個宇宙的三界六道,包括華藏世界,就在我的身心內在,全部就浮現出來了。所以我不知道該給你們講哪一層。咱們就講奢摩他吧,好吧?因為這個地方是解脫死亡的第一步。

 

奢摩他呢,就是你的靈魂感知啊,你的靈魂感受啊,距離你這具身心自我、身體的距離。就是不被你的自我意識、自我人格和自我心靈認知的企圖所帶動的,你企圖背後的靈魂感知,那個叫「奢摩他」。奢摩他就是你生命當中,蘊含的那個「能見」,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那個見精,那個「能見」的性質,透過你的心靈企圖和自我認知,浮現出來的,在你身心當中,那清澈、寂靜、不動、自由的,那種清澈的、清醒的、明了的感知力吧,這麼講吧。

 

當你的感知力與你的意識自我,與你的人格自我,與你的心靈認知,和心靈企圖的這些體驗,同體、同步、同在,但是卻不被你的心靈企圖和自我意識、人格意識,所左右蒙蔽的時候,你就證到羅漢果了——初果羅漢。

 

不斷地再往上走,二果、三果、四果羅漢的時候,就是「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這個就是羅漢的修行。羅漢的修行和菩薩的修行,他都在觀自在菩薩的這幾句話裏面,沒有跑出去這幾句話的。觀世音菩薩的法門,是地地道道的三摩地——大幻觀。

 

我為什麼給你們講這些東西呢?就是我過去,我是一直修《楞嚴經》的嘛,所以《楞嚴經》裏面每一個典故,我都是看得是非常仔細、非常認真,而且非常了解的。我就是因為甦醒了那個覺性,證入了這個不生不滅的那種普照性之後,我再沒有聽過《楞嚴經》了,為什麼呢?

 

《楞嚴經》對於今天這具身體內的覺悟者而言,那種普照智慧而言,祂就……就說我跟祂們是平等的,你知道嗎?我跟祂們是平……就是我的生命性質和我覺悟的這種狀態,跟觀世音菩薩,和普賢王菩薩,和文殊菩薩是平等的。我的性質跟祂們是一樣的性質,但是我的證量沒有祂們那麼圓滿,但是我們的內涵是平等的。就是我是一個三四歲的孩子,還穿着開襠褲呢,祂們已經是皇儲了,祂們隨時可以做皇帝的。但是我還是穿着一個開襠褲的祂們的小兄弟而已,但是我們的生命內涵是一致的。

 

從那一天開始,我以後就再也沒有聽過《楞嚴經》,也沒有聽過《圓覺經》,為什麼呢?這些經書背後啊,都有痕跡,都有智慧的痕跡。佛跟大菩薩的區別:大菩薩就像是黑夜當中燃燒的篝火,火焰可以說是照亮天空;佛就是那個篝火燃盡了之後,連那個灰塵都沒有剩下。大菩薩的智慧,就是在究竟的那種……在普照的覺悟當中,大菩薩的智慧啊,就是屬於那種燒盡的灰塵。

 

我現在聽《楞嚴經》,聽《圓覺經》了之後,對於我現在的證量啊,祂就是有局限的。就是祂聽完之後,祂背後是有餘渣的,就好像我喝了咖啡之後,嘴裏面是有咖啡那種殘渣的。所以從那天開始之後,我只聽一部經,就是《金剛經》。

 

《金剛經》呢,眾經之王,沒有超過《金剛經》的。就是佛教裏面啊,佛教裏面所有的經典,所有的經典,沒有超過《金剛經》的,沒有!這點我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你們讀過的經,我都讀過;你們沒讀過的經,可能我也讀過。

 

我過去修行的時候,我是個不要命的人呢。我為什麼要讓人們學法呢?我過去學法是,就最少最少是8個小時起步的,最少的時候。一般來說的話,就是十幾個小時,就是不眠不休那樣讀經的。什麼《解深密經》《大日經》《楞嚴經》《楞伽經》《達摩四論》《華嚴經》《妙法蓮華經》《禪宗七經》,包括《維摩詰經》《六祖壇經》……只要你們能夠說得上名字的。

 

但是那些經讀完了之後啊,在我的靈魂深處啊,祂都是有痕跡的。什麼痕跡呢?智慧的痕跡。就是那種普照智慧,那種光明的痕跡。祂在我覺醒的那個地方,祂是有殘存的。就好像是,我是一個人,碰到了另外一個人一樣,就是他身上的氣息,跟我身上的氣息是一樣的,你知道吧?

 

但是《金剛經》讀完,沒有這種感覺。《金剛經》讀完了之後,對方那個人留在我生命當中的記憶的氣息消失了,而我自己的氣息和記憶,也在《金剛經》背後蘊含的,那種究竟普照的、當下圓滿的清淨當中,就消散了——只有這一部經。只有這一部經,是諸經之王。

 

《金剛經》人們看不懂的,不要想了。到今天為止,我這麼一個修行的大成就者,已經覺醒的一個大菩薩,《金剛經》對於我而言,那個都是……那個就像是,一個父親對於嬰兒的一種哺育一樣,面對《金剛經》。就除了《金剛經》的一切經,我都可以解。我今天這個修行者,我就可以給你們解經的。我解釋的,百分之一萬地準確,因為我是實證者。《金剛經》我解不了,《金剛經》我真解不了,《金剛經》那個地方,是如來的境界,不是我一個大菩薩現在可以觸及的,知道吧?

 

《金剛經》是到今天為止,我是每天必聽的。尤其是每天晚上臨睡前,我要打坐的時候,那40分鐘是聽着《金剛經》打坐的。《金剛經》我一句話都記不住,我一句話都背不出來,除了「如是我聞」之外——這四個字我能背出來,其他的一句話我都記不起來,背不出來,想不起來。

 

為什麼?因為我聽經聽的不是文字,我聽經,一句話進到我的耳朵裏面去,祂會在我整個的身心體系裏面,不斷地滲透,不斷地激蕩,直至進入我的覺性體系,進入到脫離了我的「身語意」的,那種普照智慧的體系。就是《金剛經》的語言,進到我的耳朵裏面,進到我身體裏面,祂會變成光,你知道嗎?祂就是光在宇宙裏面不斷地擴散,不斷地激蕩,不斷地淨化,不斷地拓展。我聽《金剛經》的時候,我聽到的是文字背後蘊含的如來的慈悲、清淨、當下圓滿的氣息。我一句話都記不住,我也不需要記住。除了《金剛經》我不能解之外,別的一切經,我都能解。

 

昨天我還跟一個,就說是一個佛學教授吧,他跟我聊天,他跟我聊起來了,我就隨意說了一下,我說:「你看,我修行這麼多年,現在在市面上流傳的,我們弘法的呀,還是那一本《夢》。」我說:「還是那一本《夢》在走天下呢。但是我後來的話,很多文章已經超過《夢》的那種內涵了,但是境界沒有超過,但是內涵比《夢》要更加細緻、更加圓滿。」

 

我說:「你覺得我寫的這些文章,是類似於……」就是我們都是飽讀經書的人嘛。「類似於是禪宗呢,密宗呢,還是哪一宗派?」他想了一下,他說:「你寫的所有文章我都看過,我的感受啊,你的文章啊,不像是《圓覺經》,也不像是《楞嚴經》,更像《楞伽經》。」

 

我想了半天,不至於吧?《楞伽經》我可是,很艱難,就是我看那個……就是達摩西來啊,就是《楞伽經》是禪宗的基礎,你們知道吧?《楞伽經》是很難看的。我啃那幾本經書的時候,那真是特別艱澀的,就非常艱澀的,那是很難的。

 

後來我想了下,有可能。因為我講法的時候,是在那個空間,知道吧?我是從內往外,我是超越了三界,在法界那個體系裏面,借助三界的這個身語意的體系,在表達着法界智慧的時候,用詞那個角度,跟《楞伽經》是一樣的。雖然語言結構不一樣,文字表面意思不一樣,但是背後那個角度是一致的。

 

我在講法的時候的話,跟《楞嚴經》不像。因為《楞嚴經》,祂很具體,非常具體,越具體的東西,祂的那種高度就不夠了。包括那個《圓覺經》也是一樣,《圓覺經》裏面講的那些內涵,祂是很具體的。但是《楞伽經》不一樣,《楞伽經》背後很抽象,你知道吧?而從法界那個普照的智慧,呈現出來諸佛的氣息,用身體的這個筷子去表達的時候,祂那個角度、表達出來的那種語言,就會很抽象,就跟《楞伽經》很像。

 

但是實際上,我是最不喜歡的,就是《楞伽經》。因為特別難讀,《楞伽經》特別麻煩的,跟那個《解深密經》一樣,就是很艱澀。就每一個字,你都要去咀嚼祂;每一個字,你都要好好地去體驗祂。而且你看,看不懂的。你想達摩到東土來,就是帶了這幾卷《楞伽經》過來的呀。祂是禪宗的根本啊。

 

剛才給你們講這麼多呀,就告訴你們:修行啊,他不是文化,他也不是知識。修行成就啊,就兩個條件。第一個,持戒,但是持的不是戒相。持戒,去的是你心底裏面,對於你心靈念念不捨的,那個心靈企圖動機的割捨。我不吃肉的,我不抽煙,我不喝酒,我不愛女人,我就愛這個杯子,我就愛這個茶杯,沒有這茶杯的話,我寧可去死,這個就是執着。需要去掉的,是你心靈企圖蘊含的,對這個杯子的記憶,而推動了你對這個杯子的熱愛。需要去掉的,不是杯子的名相,而是你對這個杯子的記憶。

 

怎麼去持戒呢?持戒的話,第一個就是對於神佛的熱愛,要超過於對你自己的熱愛。對於神佛的熱愛,要超過於對你自己的熱愛。這些話,如果不是今天我講,其他任何人講,你們可能都會覺得「這個人是在散佈封建迷信,就在那編童話故事,忽悠我們呢」。

 

但是我講,人們會相信,為什麼呢?因為我的智慧,當今世界上無人可以企及。在這點上我太自信了。我是跟人一路PK過來的,我是跟人一路打架打過來的。在我這兒,是被吊打的——吊打,吊起來打。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所學佛學的基礎,是在心意人格的基礎之上,借助意識思維,在理解人間的概念。而我呢,是解脫了心意人格,在覺醒的智慧當中,在看到生命的實相。這兩者不在同一個維度上面。就好像是一個小老鼠,在跟一個人類,去探討航天飛機的這個問題。它認為航天飛機,就是一個燃燒物,就跟那個炮仗沒什麼區別。它過年的時候,它看那個炮仗可以飛起來,它就認為航天飛機就應該是那個炮仗。就人類的這個認知,就決定了,你只可能……你的智慧是建立在邏輯思辨之上的推論,你不可能有直達的智慧。

 

直達的智慧是什麼呢?解脫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當下圓滿、隨緣不動、普照十方、究竟涅槃的清淨,那個叫「當下的智慧」。只有具有當下智慧的,才可以講經說法——我可以。所以說呢,因為一個可以看到宇宙實相的人,我講出來的這些智慧,人類是不可及的。

 

我只有小學文化啊,我上到初一我就退學了,因為我初二上半學期一開學,我就去當兵去了嘛,所以我只有初一的文化。但是我可以講出來,那些最前沿的、最高端的,所謂的科技的那種實相,為什麼呢?因為科技也是在時空當中完成的嘛。可是智慧是可以穿透時空的,穿越時空,穿透時空,看到時空當中一切事物名相的緣起和原理。因為能夠講經說法,因為能夠具有這些超常的、奧妙的、深邃的、廣袤的、無限的智慧,所以你們才會心服口服嘛,「這個人,你看對於佛經的了解呀,對於每一個典故的掌握呀,這麼地精深」。

 

我告訴你,那不是通過我學習得來的,只是我的內在的視神經被喚醒了。就是那個「能見」的性質、那個覺性無生無滅的性質、那個靈性那個光明永恆的性質,這三種性質一下甦醒過來了,所以整個宇宙在我身心當中,我是一覽無餘的。所以我在給你們講解這些佛經智慧的時候,你們不得不驚嘆於這個人的辯才無礙啊,智慧犀利呀。所以說,我在跟你們講另外空間的時候,你們就會相信我不是在編謊、在說想象,你知道嗎?

 

這個宇宙啊,我跟你們說呀,這個宇宙啊,是活的。這個宇宙是活着的宇宙,不是你們看到的物質性的宇宙,這個宇宙是有生命的。現在我們人類看到的這個世界,就是你們現在用你們的身體,觸摸到的這個世界,用眼睛看到的這個世界,你用耳朵聽到的這個世界,用嘴巴嚐到的這個世界呀,他實際上啊,根本上啊,他是一層影像。就像是你這個投影機,投射到那個牆壁上一個影像而已,這個影像下面是沒有世界的。這個世界的現象下面,是沒有世界的。這個現象的世界下面,有的是能量。

 

你們所存在的這個世界,都是物質吧,對吧?物質現象嘛,現象下面只有能量,沒有世界。而能量追查到一定的微觀程度了之後,你會發現能量源自於你心靈的心識的記憶。就能量的相續呀,是你心識分別剎那相續,投射出來的業障的起伏。

 

如果你的心啊,如果你的心靈的認知背後,那個企圖心熄滅了,你企圖心熄滅那一瞬間,你的心靈認知啊,就會浮現出來認知深處的靈魂感知來。在靈魂感知當中,沒有所謂的能量,有的是一種生和死疊加的狀態。就說你這具身體,你現有的這具身體,在靈魂的你那個地方,既是活着的,也是死亡的。你是活着,但身體裏面已經具有了死亡的因素。在靈魂感知當中,現在看活着的你,就是一種生和死疊加的狀態。

 

人世間沒有什麼對與錯,沒有善與惡,人世間有的就是因和果。只有因果,知道吧?只有前因和後果。為什麼有的人作惡,這世作了很多惡,但是人家依舊是這個豪車美女啊,那個別墅,而且還長壽,這咋說?這個叫異熟果,他過去做了大善事,在這一世得到的報應。他這一世作的惡果,折損了他的福報,他下一世或者下下世,他就會變成一個窮光蛋,變成一個窮鬼,甚至於早夭,甚至於說變成了畜生、動物,直接下地獄,明白吧?

 

所以人世間不要看現象,你看現象你永遠不明白的。人世間有的只是因果而已,而因果是從何而來的?因果就是你的靈魂感知當中,蘊含的那些細念,對於習氣記憶的牽引。靈魂感知當中的細念分別,牽引了習氣的體驗,形成了境界。而境界他一定有形成他的……就是一旦形成境界,境界就一定有他的相續,有境界的現在,有境界的過去,有境界的未來。現在、過去和未來就浮現出來了,三界六道的這些不同的世界,就是所謂的這個「十方三世」嘛——過去、現在、未來。

 

持戒,持戒就是要讓你的靈魂,在這具身體自我,在這個頭腦意識的自我,在你心靈認知的自我,在你心靈企圖的這個人格自我的背後,能夠甦醒過來,這是持戒的目的。因為當這三者呀,都熄滅了,意識、記憶的思維,他停擺了。就像那個鐘錶啊,它不動了,但是它還在,意識還在,但是他不思維,沒有記憶。你的這個自我認知,就是我是誰?我的認知、我的感受,這個自我是誰?這個自我,一定是你的心靈認知,對這具身體的認可。沒有這具身體,你這個自我人格是形成不了的。

 

你們好好想一想,如果你從小生活在荒郊野外,是被狼帶大的,是被熊帶大的,地上有這樣的人啊。你是熊孩,你是狼孩,你不認為這具身體……或者說你借助這具身體,沒有接觸到人類社會,接觸的是熊的社會、狗的社會,你不會形成自我的認知的。你會有心靈對這具身體的認知,但是不會有自我認知。我是誰?你不知道。我長什麼樣子?我不知道。我叫什麼名字?我不知道。我什麼身份?我不知道。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這個僅僅是心靈認知,對這具身體的認知和記憶而已,對不對?

 

好了,意識的這個思維停止了,人格自我的這個記憶,他是具有社會性的,他是隨着這具身體長大,他是有社會環境的參與的。這一塊地方,是你着重需要修正的。怎麼去需要修正呢?持戒。

 

我持的戒律呀,跟你們持的戒律不一樣。我持的戒律就是,對於神佛無上的熱愛,對於如來無上的崇拜、無限的崇拜。因為我見過祂,我體驗過祂,祂才是我真正的自己。祂那個地方,只有兩句話,可以把祂講出來。如來不是悲能啊,如來是悲能走過歷史的足跡。每一個如來的國土,每一個如來的浩瀚蒼穹的那種華藏宇宙,都是悲能走過時間的足跡。如來不是悲能。悲能叫「毗盧遮那佛」,也叫「大日如來」。

 

如來呢,是悲能的具體的表現吧。用兩個詞,可以把祂描述出來:第一個,慈悲;第二個就是,莊嚴——慈悲和莊嚴。而如來的表現,是智慧。智慧浮現出來了,浩如煙海的、無窮無盡的、無內無外、無邊無際的華藏宇宙。一尊如來,就是一個華藏宇宙,就是一個宇宙體系。

 

因為我經歷過祂,所以說是我對那個地方是無限崇拜的。我對於那個地方的無限崇拜,導致了我對於我人格這面的身體,是毫無興趣的。我對於人世間也毫無興趣。久而久之,對於祂的崇拜,對於祂絕對的虔誠,就會在我的人格當中,形成了和我的人格相對的一種覺察吧——就是我知道這個身體不是我,我知道這個意識不是我,我知道這個人格企圖不是我,我知道這個心靈認知不是我。知道這東西不是我,那麼這個「知道」本身,他才是我——就是「初於聞中,入流亡所」。

 

那麼後來那個耶穌降臨了之後,祂又賜予了我第二項持戒的方法。什麼東西呢?就是寬恕。我有兩句話,你們好好去體驗啊,回頭的話,你們自己去品味這兩句話。在恐懼當中啊,一定是有「你」的。當你心生恐懼而仇恨別人的時候,一定,你心底裏面一定有一個仇恨別人的「你」,一定有一個恐懼災難的「你」。一定的,沒有「你」就不會有恐懼,沒有「你」就不會有仇恨。或者說,仇恨,因為你內心有了仇恨,才會有了「你」;內心有了恐懼,才會有了「你」。

 

如果你內心裏面只有原諒,內心裏面只是寬恕,寬恕的背後是安寧,原諒的背後是釋懷,釋懷當中是沒有「你」的,安寧當中也不會有「你」。釋懷和安寧的背後,那個就是人的靈魂感知力。這句話你們回頭自己去體驗,這句話不需要你們理解,而需要你們去執行。

 

就是,原諒的背後是釋懷,釋懷的背後呢,是人的靈魂感受;寬恕的背後是安寧,安寧的背後呢,是人的靈魂感知。靈魂感知和靈魂感受,都是見精在靈魂宇宙當中,投射出來「能見」的清澈、圓滿、自由的品質、性質。他會以光的程度,以光的性質和樣子,在這具身體當中浮現出來。這就叫「持戒」,原諒與寬恕等同於持戒,而且是最快的持戒、最根本的持戒。他可以大大地縮短你持戒的時間,縮短1000倍以上,甚至於1萬倍、10萬倍,都有,都有可能,就看你做得如何了。

 

今天這堂法,我從剛開始講到這兒,這是最重要的兩句話:仇恨當中一定有「你」,恐懼當中一定有「你」,計較當中一定有「你」,妒恨當中一定有「你」。當你的心,是為着這具身體的,這具身體他就會變成了你,你就屬於死亡了。因為這具身體必然會死亡的。

 

如果在遇到磨難的時候,在遇到痛苦的時候,你能夠去在痛苦當中,去原諒別人;你能夠在生老病死各種磨難,哪怕對於你不公的情況下,你能原諒別人,能夠寬恕那些壞人,能夠寬恕那些讓你受到傷害的人和事,寬恕背後啊,他是靈魂的安寧感。安寧當中是沒有自我的,他只有靈魂的感知存在。這個時候,你就從生死疊加的這種狀態當中,回到了靈魂「能見」的那種性質的清澈當中去,你就證到了阿羅漢。

 

羅漢果就是奢摩他,就是止觀。止觀就是跟人的身體意識、自我、心靈認知,保持距離。保持距離,能夠看到你的意識,看到自我人格,看到心靈認知,看到你的細念的記憶和習氣的企圖的時候,那個「看」本身,他就是獨立自在的超越,那個叫「奢摩他」,證阿羅漢。修行只是為了死亡而已,修行只是為了解脫死亡。

 

但是修行到了我今天這一步啊,我的持戒是什麼樣的持戒呢?我的持戒就是學法。因為一學法,我就醒過來了。一學法,就是我的這具身體當中、我的心靈當中、我的意識當中,會甦醒不屬於我的意識,不屬於我的身體,不屬於我的心靈認知的,一種全新的超越了靈性、超越了身體、超越了生命本身的,大智慧普照的那種莊嚴、那種慈悲的氣息。那種圓滿了過去未來,在當下剎那間,呈現出過去未來十法界浩瀚海慧的那種究竟覺悟,祂就甦醒過來了。

 

就是我一學法,我就是佛了。我一學法,我就是變成了那個超越了三界法界,臨在於身心意識,於習氣、於細念分別剎那間的境界中,無取無捨,於習氣凝固剎那間的境界,無來無去、無染無掛、當下圓滿、普照十方的,那一個悲能,「祂」就浮現出來了。

 

就說我的持戒,只有一點,我的持戒就是學法。學的什麼法?《金剛經》。我就聽這一部經就夠了。《金剛經》裏面一句話我都想不起來,我都背誦不出來,但是我聽祂不是為了記憶祂,我聽祂是為了同化祂。我聽祂,就在與《金剛經》背後那層層疊疊深入宇宙時空當中,卻不被宇宙時空當中所改變的,那個如來的慈悲屬性、慈悲氣息、普照智慧,相合、相應。祂喚醒了我,我融入了祂。

 

最後我聽到《金剛經》,都開始變成了語言文字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就聽飽了,我就不聽了。放下《金剛經》之後,這個身體不是我,意識不是我,人格認知和體驗不是我,心靈認知和細念不是我,習氣記憶的境界不是我,內在的靈性廣袤永恆的天堂不是我,終極意識的無限和臨在於虛空當中無所不在的普照不是我,法界的莊嚴智慧也不是我,而如來的浩渺的華藏世界也不是我。

 

我是在這一切之中,看一切平等。一切在我當中,如夢、如幻、如泡、如影,而我在夢幻泡影當中,無來無去,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當下的覺醒,當下的平等,清澈的接納,溫暖的寬恕,那個就是我。我是一切,一切是我,我在一切之中。

 

「祂」就在,那個悲能就在我們當下。「祂」在我們的身心當中,我們也在「祂」之內。「祂」既在我們之內,我們也在「祂」之內。我們從來和「祂」沒有分離過,「祂」是我們真正的本來的究竟面目,「祂」是我們生命究竟的本來面目。只是因為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的心靈認知啊,將這具身體當成了我們自己,我們就與「祂」擦肩而過了。

 

所以說修行的第一步……我跟你們講的不是什麼善法啊,不是什麼相似佛法,不是什麼善法,不是讓你們心向人間的。我跟你們講的法只有一個方向——解脫死亡。解脫死亡是第一步,證到阿羅漢是第一步。如果這一步達不到,那你所修行的一切,他都會轉為你的福報,未來你會上天,到天道裏面去。

 

如果你的虔誠心足夠……而且一定要弘法啊!一定要做弘法的事,因為你做了弘法的事,你才能跟聖光宇宙的形成產生聯繫。將來你的靈魂,才可能會轉生到聖光宇宙當中去。而那個地方,也是一尊如來的世界。

 

你們覺得如來……這些話,這些話我講出來,可能很多人會罵我,覺得如來是多麼多麼地神聖、偉大、莊嚴。如來在悲能之中啊,一尊如來的華藏宇宙,和人世間地上的一粒灰塵當中的細菌,沒有絲毫區別的。悲能只是平等而已,「祂」只是平等,因為「祂」是真正解脫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同時「祂」肯定也是解脫了,如來的智慧德相,與眾生的凡夫愚昧的鬼相的。「祂」在眾生凡夫愚昧的鬼相當中,清澈無掛、巍峨莊嚴;「祂」在如來的智慧德相當中,也是平等清澈、無來無去的當下的圓滿。

 

所以說,「祂」無論是在佛界,在法界,在三界六道,在地獄、餓鬼、畜生道,「祂」都只僅僅是一合相。眾生在一合相當中,是夢、是幻、是泡、是影。一合相在眾生的生命境界當中,是當下,僅僅是當下。

 

但是這個「當下」可不是體驗,也不是感知,而是在體驗和感知當中,無礙無掛、無來無去、無生無滅、不增不減的平等性。悲能只是平等,「祂」除了平等,「祂」就什麼都不是了。而如來只是慈悲,除了慈悲,祂什麼都不是。而諸佛是智慧,諸佛是智慧,蘊含着慈悲,呈現出來了法界光明海慧。

 

回頭我再給你們講講,這個佛界和法界的區別。就是佛界的話……法界是光和光的融合,就像手電筒的光,跟太陽光,跟日光燈,跟蠟燭光,光的融合,祂是不同智慧的大菩薩。但是法界都是那個八地以上大菩薩,才能有的地方。

 

我再跟你們說個事情啊,不是……這個東西,不是親證的人,你們想破腦袋也想不清楚的。法界沒有去的,就沒有去法界的人,你知道嗎?法界那個地方,不是三界的生命可以修行上得去的。你不可能通過有為法,而去往無為法的地方。

 

法界就沒有一個去了法界的大菩薩。法界是,在三界內生滅境界當中,甦醒的性質。就是在生滅的相續的境界當中,甦醒了不生不滅的性質,那個就是法界的菩薩誕生了。這個就是「煩惱即菩提」,知道吧?就是沒有一個脫離了三界的法界。或者說,在法界當中看三界,就是從來沒有誕生過;在法界當中看六道輪迴,從來都是虛妄的,就沒有一個所謂的過去的你、現在的你和未來的你。

 

當你實證到、經驗到、覺悟到,當下的你只是一個夢、幻、泡、影,由着你的這具身心意識、自我認知,所投射出來外界的這個物質宇宙世界,也是夢、幻、泡、影的那種當下的時候,滲透在夢幻泡影當中,又不被你的身心靈、身語意、世界和景象,所遮蔽的、所牽動的、所掩蓋的,那個就是法界的大菩薩。

 

「煩惱即菩提」,就是煩惱的性質,煩惱本來的面目,就是諸佛,知道吧?這個就叫「中觀」,這個就是密宗的「大手印」。就沒有一個脫離了三界,可以去往法界的人。而是三界的本身,他本身就是法界無生無滅、普照無礙的覺悟的倒影。倒影熄滅了,剩下的就是本體了,這個叫「幻滅滅故,非幻不滅」,這是《圓覺經》上講的。

 

你們能想到嗎?你們不是都在想,都是我一步一步地修行,然後變成了五地、六地到七地,然後我晉升到八地。可是真正到八地甦醒,甦醒那一瞬間,你會發現,原來七地以下——七地、六地、五地,全部都是夢!是這個夢碎了,你的八地之上的那個佛才醒了。佛只是覺悟而已,佛從來沒有被創造出來的可能性。這就是我今天給你們講的另外一個點——佛只是解脫而已,祂可不是創造出來的。

 

中國近代史上,那個誰不錯,元音老人。元音老人的文章,我是仔仔細細地看過幾篇的。他背後的證量應該是在五地,五地菩薩,快到六地菩薩,但他還沒有到六地菩薩,他是在五地菩薩那個地方。他開創了「心中心」。

 

就說五、六、七地呀,他的文字背後,你們用你們靈魂感知去感受啊,他是有法可得的,他的法是實有的、是可得的。他指的道路,那個方向是對的,他的義,他那個方向是對的,但是他的內涵、他的證量沒有到,所以他的法背後是實有的。

 

然後你們看那個誰,蓮花生的那些文字。蓮花生被稱為西藏第二佛嘛。蓮花生的文字的話,密宗的「紅黃花白黑」,除了蓮花生,再沒有其他人了。「紅黃花白黑」這五教,除了蓮花生大士的境界是最高的以外,其他的人都不行,你知道嗎?八思巴的我還真沒找到。那個密勒日巴的,好像祂那個《證道歌》流傳下來的話,祂的境界可能到了,但是祂也不是那麼地圓滿。

 

蓮花生的證量,祂有一個偈子,祂的那個《松嶺寶藏》,我是全部是讀完了的,每天我都在讀,過去啊。《無染覺性》《松嶺寶藏》,就蓮花生的一系列文章。祂的文章讀完了之後啊,你能聞到兩種氣息。第一個是,蓮花生的文字背後,有一股很濃烈的酥油的味道。

 

哎,很奇怪,我能從文字背後,我能聞到這個生命,他當時生活的環境,你知道吧?就是一句話,進到我的心底裏面去,我可以把那句話,蘊含的當時的那個歷史時空,瞬間給他打散,恢復過來,你知道不知道?

 

就是祂說這句話,祂在寫《松嶺寶藏》《無染覺性》《杖指老人》的時候,祂是處在哪一個歷史時空,處在哪一個生活的環境當中去,今天祂那句話,通過我的耳朵,進到我心底裏面了之後,那些話,蘊含那個歷史時空啊,在我的心底裏面,瞬間就被一下子就復原了。

 

我把那些話打散了之後,他微觀的空間,就瞬間復原了,當年蓮花生祂在講法的那個世界、那個環境、那個生活的環境和祂周邊的那種人文的景象境界,我全部都能看得到的。蓮花生的文字背後,有一股濃烈的酥油味道;另外就是,蘊含着強烈的性的味道,強烈的性慾的味道。

 

這個可是人家歷史上有記載的,這個可不是我在污蔑大士啊!我可沒有污蔑人家啊,這個是歷史上記載過的。蓮花生大士,祂是四個……西藏公主、尼泊爾公主,還有另外兩個國家的。這在當時是容許的呀。

 

而且,你們想啥呢?一個凡夫俗子,哪怕你貴為公主,你能嫁給一尊佛,哎,這個是你祖宗八代、祖宗八百輩子的福報了!你嫁的可不是一個王公大臣,你嫁的可不是哪個將軍,你嫁了一尊佛呀!能嫁給蓮花生那些人,那個是這個女人生生世世的榮耀,那個是這個女人的父母、家庭、兄弟姐妹,生生世世的榮耀。那是一尊佛!你知道嗎?

 

你們可不要用人類的這種觀點,「你看蓮花生有四個老婆」——祂可不止四個老婆。但是我認為是那些女人的福報。那個福報太大了,能嫁給蓮花生,那簡直是,你開什麼玩笑!那相當於嫁給釋迦牟尼了,那是同一個道理呀。

 

蓮花生大士,祂寫過一個,就是一篇文章,那個前兩天我還給你們讀了一下,祂最後一句話是,心性如一,就是你的性質和你的心啊,都是變成了一個了——心性如一,即成佛道。就是這一句話,你就知道這個人成佛了,你知道嗎?這個人是佛。什麼是佛?十地大菩薩就是佛。包括我,我都不是。我現在只是個大菩薩而已,我還不是佛呢,只有十地菩薩是佛。

 

但是蓮花生,祂是在十地菩薩的第七層、第八層的樣子。你讀完蓮花生寫的東西啊,你再去讀那個觀世音寫的東西,哎呀,那個完全不一樣的。觀自在菩薩寫的《心經》也好啊,還是《楞嚴經》上寫的、講的那個「初於聞中,入流亡所」也好呀,你仔細讀完了之後,你仔細地深深地去體驗文字背後那個氣息。

 

觀自在文字背後的氣息,你把祂徹底地忘掉,祂背後是光。祂背後是光——純粹的光,就是我現在身後出現的月輪一樣,月輪那種純銀色的光。蓮花生的文字背後啊,祂有智慧的殘渣,就祂有對光的描述在裏面。一個是純光本身,一個是對於光的描述,這兩者就還差着那一層。所以蓮花生大士證入了十地,但是祂沒有圓滿十地。觀自在是百分之百的佛,那個是十地第十層。那人家是百分之百的佛,你知道嗎?釋迦牟尼佛,《金剛經》為代表的,那個是如來,那個已經不是佛了,那是如來。

 

我不是一尊如來,我是「祂」。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只是「祂」走過時間的足跡而已。就是「祂」走過一個時間段,因這個時間段當中不同眾生的宿緣,而呈現出一個修行者,從凡夫俗子一路修行,證到奢摩他,證到三摩地,證到禪那,成為如來的整個過程。如來,就是一個宇宙的形成。這一世,透過這一個身軀,「祂」成就的這個宇宙叫「聖光宇宙」。大概現在完成了35%吧,還早着呢。

 

我這個人啊,我這人不說謊的,就是我證到哪個境界,我就會說哪一個境界的如實的情況。就說我記得好像年初我告訴你們,我說我現在已經是,已經脫離黑暗了嘛。我現在是光明的,但是我還不是純光。我說我大概3年之後,就說是接近九地了之後,我就可以有推開生死之門這個力量了。我大概,就說55歲左右,還有3年,我現在51歲嘛。還有3年的話,52、53、54,對,我55歲的時候,我就開始具有了推開生死之門的力量了。

 

什麼叫「生死之門」?你的靈魂感知與肉體結合,變成了心靈認知,那個心靈認知就是生死之門。當我的內在的這個靈魂感知啊,被靈性所完全取代了,靈性逼近了心靈認知,打開了心靈認知,就等同於我在靈魂宇宙當中,推開了,眾生埋葬了億萬劫的,這個認知自我投射出來的,三界六道的、生死沉浮的業力世界,就等同於我推開了生死之門。這個話你們應該記得,我前幾年告訴過你們,包括今年我還在說呢。

 

我一直認為這是真的,你知道,因為我可以看到我的未來。而且我也確實是,每天在日新月異地進步着。就是我的進步是按照……過去是按照年算的,後來是按照月算,大概現在我的進步的話,是按照兩週,就是我兩週會有一個大的突破,兩個月,那就是一個性質的突破了。結果前兩天我才知道,誒,還早着呢!

 

前兩天,就是在前天我在禪定的時候,晚上在進入甚深禪定的時候,脫離了這具身體,脫離了記憶思維,脫離了自我人格的體驗,脫離了心靈認知的感受,脫離了靈魂感知的那種生死疊加的狀態;甦醒了純生命靈性廣袤的天堂,甦醒了法界莊嚴海慧的諸佛的華藏世界,甦醒了如來的那當下圓滿、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無垢無淨、無增無減的圓滿的時候,我才一下子就看到了,這具身體在這個時空當中,將要走的未來的過程。我才知道,我還早着呢。我要到59歲呀,我要到59歲,我才會變成純光的。我現在51歲不是?

 

在我出生開始啊,到我48歲,這48年啊,我整個的生命里程,在人世間的整個生命里程啊,無論是我的肉體細胞,還是我的心靈境界,是純黑色的,純粹的黑色。就是那個淤泥的顏色,裏面蘊含着無限無量的毒素、毒蟲。所以那48年活得很痛苦,你知道嗎?

 

那48年當中,37歲到48歲這10年,是灰色的。就是我37歲開始正式地,就是與邪教分離了,開始投入到了佛教裏面來。所以37歲到48歲這10年當中,我的整個生命底色是灰色的。灰色,你們知道,它就不是黑色了嘛,但是它跟黑色還是同一種性質。

 

然後呢,到了49歲的時候呢,到了49歲開始,我整個的生命的底色啊,變成了光明的。什麼叫「光明」?就說是夏天5點鐘的那個天空,天空已經大亮了,但是它沒有太陽,它這個叫「光明」——它沒有光,它是明的。就像那個夏天的凌晨,天空已經大亮了,它不再是魚肚白了,它已經亮了,但是太陽沒出來,就是那種狀態。

 

可是你們要知道,這個光明的境界,跟黑暗的境界,是同一種性質,知道嗎?黑暗與光明,是同一種性質的,不同程度的表現。這個性質叫什麼呢?這個性質叫「心識分別」。也就是說,有心識分別就會有境界,我現在生命的主體呀,還在境界當中呢。

 

雖然我有輪迴,我的輪迴是從境界到悲能的這個過程,但是我現在待在悲能的時間,畢竟很短嘛。就是我輪迴進入悲能的這個間隔,畢竟很長嘛。過去可能是四五年一次,到後來又變成一年一次,到後來變成大概半年一次,到現在大概就是兩個月才有一次。他畢竟有輪迴,輪迴的間距雖然越來越短,但是我不能常住在悲能那個地方嘛,對吧?

 

所以說現在我的生命的底色,我生命的這個,就像木桶那個短板一樣——一個木桶決定它儲水量的,是那個短板。現在我生命當中最不好的狀態,就是我現在的一個處在奢摩他的狀態。就是我是我心靈認知背後,靈魂感知境界當中的見精,那是我生命最不好的狀態。

 

這個最不好的狀態,在我生命整體的流程當中啊,他就是一種光明的狀態。但是,你們要知道,光明跟黑暗是同一種性質,為什麼呢?為什麼奢摩他,他是一種性質呢?因為見精啊,有「能見」的性質,就一定會投射出來「所見」的內涵。「見與所見」就是三界六道,知道吧?

 

為什麼羅漢,他要四次往來呢?釋迦牟尼佛講過啊,就是證到阿羅漢了之後,你要四次往來還是七次往來,你才能夠解脫死亡的。在見精當中浮現,被「所見」內涵制約,呈現出來見精性質的這種境界,這個通稱為「生死眾生」。黑暗的凡夫——地獄、餓鬼、畜生的黑暗境界,和阿羅漢的「能見」性質,和律法神的「能見」性質,和那個非想非非想天的這種不動的性質,都是見精的分別。在見精當中,通稱為「境界眾生」。境界眾生通稱為「鬼」,境界眾生通稱為「鬼魂」,包括律法神,包括阿羅漢。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講過,信奉小乘佛法的人啊,是焦芽敗種嘛。只有信奉「人無我、法無我」的大乘佛法的那種大菩薩,才是真正的「人」,你知道嗎?而修成這種小乘佛法,就是「人無我」。就是人可以無我,但是法是有我的。就是我可以證到法,我可以證到永恆,我可以證到內心見精,保持在那個見精清澈的程度,這屬於阿羅漢。這個也是屬於焦芽敗種。

 

然後接着看的話,就說是37歲到48歲是灰色,但是1歲到37歲是純黑的,37歲到48歲是變成了灰色。48歲一過,49歲到59歲呀,是變成了光明的。但是光明呢,他跟純黑和灰色是同一種性質,他們都屬於見精能見的性質,被所見內涵制約,投射出來了境界。黑暗是境界,光明也是境界。光明是境界,黑暗和灰色也是境界,都是屬於生與死的境界。這兩者只是一樣的。

 

但是後面這5年,59歲減去5的話就是54歲,這跟我看的也差不多。我說我54歲應該可以推開生死之門,不是的。因為我過了54歲,進入到55歲的時候,我內在的光明就會很亮了,就是那個天大亮了,但是太陽還是沒出來,但是天已經大亮了。

 

那個時候,我可能會逼近,我可能有力量會逼近人間,逼近三界六道,逼近這些就是由靈魂感知塑造成為心靈認知的空間當中來。我應該是可以進入暗宇宙了。我應該是可以進入暗宇宙,進入到陰間,可以去直接去救贖靈魂了。就是這個人死掉了,他的靈魂已經進入陰間,已經進入地獄了,我可以去,我可以去撈人了。就好像是我是一個有關係的人,進到看守所裏面,去撈人一樣。

 

但是我還是沒有力量,打開地獄之門,我沒有力量推動那個地獄之門,但是我可以進到地獄裏面去撈人了。應該是我55歲開始就可以了。對,應該是54歲吧?反正就差不多,54歲之後,54歲6月份之後,或者是55歲年初就可以了。但是我不是純光,你知道嗎?

 

到55歲,55、56、57、58、59,59歲一過,1月20號一過,我就看到,在那禪定當中我就看到,光明消散了,黑暗消散了,灰色消散了。我整個前半生的人生,整個前半生的修行,纖毫不留地全部都消散了,就像是一團霧氣一樣,消失在了純光當中。

 

我59歲到70歲,我就是純光的生命。純光當中沒有境界,沒有黑暗,也沒有光明,純光是純粹的生命。59歲到75歲這15年,這具身體之內,在人世間呈現出來的,是天堂的主人,我可以直接度化人類了。在那一刻開始,我可以肯定一點的是……

 

今天我可以告訴你們我的預言啊,我的預言都是很準的,一定會實現的。我說2025年1月20號之後,神到人世間了,確實來了。我說我59歲1月20號之後,整個三界六道,就消散、就消失在、就融化在了天堂聖光的溫暖與愛當中。換句話說是,天堂之主攜帶着無盡的光與愛,進入到了人間。我可以正式地推開,由人的靈魂感知生死疊加的狀態,漸變為心靈認知,而浮現出來另外空間的,三界六道的地獄、陰間、餓鬼的大門。59歲開始,將會出現人世間的靈魂,大量解脫的情況。

 

那時候不需要你們去怎麼修行了,因為那個時候,我已經是一個真真正正的九地菩薩了,念我的名號就可以修行,每天去磕頭就可以修行。現在我還需要你們學法,那是因為我的力量不夠,知道嗎?那是因為我現在僅僅是個八地菩薩,我的力量不夠的,我有智慧力,我沒有光明力的。

 

什麼叫「光明力」?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逃離埃及的時候,埃及的國王不放。然後上帝讓摩西帶給那個埃及的國王一句話:你要是再不放人,我讓你們的,就全城的人,全埃及的人,每家的長子死去。埃及那個長老和國王都不相信。第二天所有的家裏面的孩子——長子,包括那個羊,包括馬,包括動物的頭胎,都死去了。然後又下血雨,然後又有各種各樣的災難。那個國王害怕了,就把以色列人放走了。

 

放走了之後,他又後悔,他又損失這麼多奴隸嘛,幾十萬奴隸、上百萬奴隸。他又去派軍隊去追。那時候以色列人,在摩西帶領下,已經跑到了紅海邊上。前面是一望無際的紅海呀,擋住了他們的去處。然後背後呢,是埃及的軍隊,氣勢洶洶地,騎着馬,拿着刀,就過來要殺他們,把他們要重新當成奴隸一樣押回埃及去,繼續去做苦工。他們做了幾百年了呀。

 

然後摩西呢,向上帝祈禱,拯救以色列人,然後上帝把紅海劈開了。然後以色列人順着這個海洋——像兩堵牆一樣就分開了,地上是陸地了嘛,海底露出來了嘛,以色列人,就數萬人就通過這個陸地,就走向了紅海另一面。然後埃及軍隊,也順着這個通道,衝入了海中央的時候,兩個海浪又合在一起了,把埃及軍隊全部淹沒了。

 

這個是歷史上記載的一個故事,這個也是以色列的文明的一個記載。這種歷史對於你們人類而言的話,好像是不可思議的啊!神話故事嘛,誰不會編呢?我告訴你,那是真的,那是真的。光明力,那就是光明力。我59歲之後就會擁有這種力量,但是不一定有上帝那麼地偉大了,但是一定會擁有這種力量。

 

到我59歲的時候啊,離今年還有8年,這具身體之內就不會再有「我」了。因為不會再有光明的境界,也不會再有一個心識的分別;也不會再有靈魂生死疊加的感知狀態,投射出來的這種暗物質、暗宇宙的這種迷障;也不會有靈魂感知與肉體結合形成的認知,而投射出來的三界六道餓鬼、畜生,包括天道的這種世界。

 

就說是一切世界、平行空間、三界六道的微觀世界,因為這具身體內,人格自我的熄滅、靈魂感知自我的熄滅、心靈認知的熄滅、心靈企圖的熄滅,六根還在,六塵沒有了,六識也消融了。這具身體之內就說是,純靈性的、純光的、無盡的愛與寬恕,呈現出來三界六道終極意識的臨在——天堂之主。天堂的主人,以這具身體,在人世間呈現出來,無盡永恆的光與愛,直接救贖人世間的靈魂。

 

等着,這句話我跟你們說死了!8年之後,在我59歲的1月20號那一天,天堂之主到人世間來。在這之前的話,我還是個大菩薩啊。我還是個大菩薩,還是一個八地菩薩。到8年之後,我59歲的1月20號之後,就是九地菩薩。九地菩薩的話,祂就會具有光明力。光明力,到那個時候,跟隨我修行學法的人,就沒那麼費事了。

 

現在因為我的力量不夠,我只有智慧的力量引導你們,告訴你們應該幹什麼,不應該幹什麼。而8年之後,那個時候你們聽錄音也好,甚至於不聽錄音,磕頭就可以了。磕頭是你表現虔誠的一種形式。或者說是,對着那個照片,對着那個九地菩薩那種溫暖、光明的相,去祈禱,就會有神蹟發生!一定有神蹟發生!百分之一萬有神蹟發生!

 

為什麼呢?人類很低能,人類是業力眾生,他溝通是需要說話、需要手勢、需要眼神。九地菩薩,是真正的神、純粹的光、無盡的生命,祂是永恆的世界——那是天堂。九地菩薩,那是祂的生命,呈現出來無窮無盡的天堂。九地菩薩,是三界六道終極意識直接的表達。祂是純生命的表現,祂是純光明的表現。祂是純光呈現出來純生命的永恆。祂是純生命以純光呈現出來無盡的愛、無盡的溫暖、無盡的寬恕。祂就是生命,祂創造生命,祂接引生命,祂救贖生命。

 

一切生命在九地菩薩的純光當中,都可以獲得永生,而九地菩薩的語言,就是神蹟。九地菩薩的行為就是救贖,祂的語言就是神蹟。不是祂要行使神蹟,而是祂說話、祂的所作所為,在這空間,就是以起死回生,就是以純光,就是以愛與溫暖,呈現出來光的燦爛。這就是九地菩薩,我8年之後,1月20號之後,我就是。這個我看得很清楚的。

 

但是我好的一點,我是一個不說謊的人。前一段時間我告訴你們是54歲,54歲之後不是的。54歲之後,只是我更亮了,但是還是沒有解脫境界。我可以直接到地獄裏面,到陰間裏面去找人、去撈人,但是我沒有推開陰間、地獄生死之門的力量。

 

59歲之後就有了,我可以推開。那個九地菩薩,在九地菩薩純光的無盡浩瀚的天堂生命智慧當中,是可以融化靈魂感知生死疊加的狀態,可以融化感知變成了心靈認知,投射出來的陰間、餓鬼道、平行空間的這些歷史,就等同於九地菩薩推開了三界六道的生死之門。可以將地獄、餓鬼、畜生,可以將被心識的業力,深深埋葬在三界六道輪迴當中的靈性眾生,從靈魂的夢境當中,接到靈性的天堂當中去。讓我們拭目以待,8年之後,神來——現在的只是一個神到人世間來了,8年之後,是主來了。

 

59歲到75歲這15年啊,是這個地球上,自從有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後,然後有耶穌誕生之後,經歷了2000多年以來啊,第二次出現神。8年之後,我59歲到我75歲這15年時間,是地球上出現神,最多的時候。因為神蹟遍地都是,包括人們用肉眼都可以看到天空當中,類神的那種光芒。祂是用光構成的神的這種形象、仙人的形象,在天空當中都能看到的。很快的,8年之後,你們都會知道這一點的。就神真正地會到人世間來,而且會被你們人類所認知到的——8年之後。

 

然後,我又在禪定當中看到未來嘛,看到75歲之後怎麼樣。就59歲到75歲之間啊,我看到的是整個三界六道,包括人間的天空、地上,都被神的光芒所籠罩着、所普照着、所照耀着,就好像天空當中放了焰火一樣,照耀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人們會知道,那是真正的神佛、真正的神,已經在人世間大顯神蹟了——8年之後,59歲到75歲。

 

然後我再看75歲,就很奇妙的。我不是有意在看哪一年啊,就是我在往後看(未來)的時候,在禪定當中往後看的時候,59歲開始,前面的整個的生命消散掉、消失掉了,沒有了!59歲到75歲這個階段,是純光照亮了整個天與地,照亮了整個三界六道微塵宇宙,照亮了整個人間的一切的範圍角落,沒有任何眾生……就任何眾生都能有與神同在的體驗、感受和認知——59歲到75歲。

 

時間啊,他是一個空間距離。然後我再往後看的時候,就說很奇妙,真的很奇妙的。59歲那一天到了,1月20號之後,59歲之前的1歲到58歲的這些,就會變成了「夢、幻、泡、影」,如夢、如幻、如泡、如影,他就一下子就距離59歲那個純光,就越來越遠。他就像是一個投射在牆壁上的影像一樣,像投影儀投射在牆壁上的一個光影現象一樣,就變得很透明、很稀薄,最後熄滅了。

 

而59歲到75歲,是純光越來越亮。而純光當中蘊含的愛、溫暖、純生命,越來越強盛,滲透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滲透在每一個人的身心靈魂深處,讓每一個眾生,都能夠切身地體驗到、感知到、確認到,與神同在的榮耀。地球上將會迎來一個與神同在的高光的時刻。這個是距離釋迦牟尼佛2600多年,距離基督耶穌2000多年之後的,第二次神與人同在的歷史時期——只有15年。

 

然後再往後看的時候,在那個禪定當中,人是沒有思維的,人是沒有主觀意識的,你只是看而已,他一切都會自動發生着。然後一旦進入到75歲之後,又什麼都沒有了,光都沒有了。75歲那個地方、那個背後,就像是有一堵透明的玻璃牆一樣,擋住了光,擋住了神,擋住了天堂之主,擋住了無盡的生命。

 

生命在75歲背後,什麼都沒有。沒有光,沒有愛,沒有寬恕,沒有溫暖,沒有生命,沒有天堂之主,也沒有眾生。75歲之後,一片空白,什麼都沒有。這個什麼都沒有,甚至連空間都沒有了,時間也沒有了。75歲之後,站在靈性神的這一面,純光之神這一面,看75歲之後,是什麼都沒有的。這是75歲之後,背後什麼都沒有了。

 

但是一旦過了75歲之後,回過頭來看,75歲之前呀,一切原來只是鏡中的倒影。靈性天堂、終極意識、愛與光、神與眾生、三界六道、明與暗,59歲到75歲那種九地菩薩的純光,呈現出來終極意識的無所不在,呈現出來天堂之主的愛與溫暖,包括58歲到我48歲之間的智慧,呈現出來的光明境界,包括48歲到1歲之間的這種黑暗境界。這幾種境界,神的境界——75歲到59歲這種純光純生命的神的境界,和59歲到48歲的這個八地菩薩的清澈的境界,到48歲到37歲的一個修行者的境界,到37歲到1歲的,剛誕生的一個凡夫俗子的黑暗境界,在75歲的那個背後的純智慧來看,從來都沒有真實發生過。

 

而純智慧,在這一切發生的每一個剎那、每一個過程當中,從來沒有離開、沒有改變、沒有變易過,也沒有被境界所埋葬過。祂在一切境界之內,在生與死之內,在黑暗與光明之內,在神與眾生之內,在愛與寬恕之內,在終極意識之內,在每一個牛、馬、螞蟻,每一個眾生、神靈的思想之內,從來沒有被觸及過,沒有被移動過,沒有被牽引過,沒有被埋葬過。祂是存在當中的不被存在,祂是緣起當中的不被發生。這個就叫「覺悟」。

 

這個就是75歲那一刻,為什麼什麼都沒有?因為75歲的1月20號之後,這具身體內是真正的覺悟了。我在一覺悟的那一瞬間,我就是十地菩薩了。九地菩薩的話,大概我要走59歲到75歲,大概要走15年。但是15年一過,那個宇宙終極意識伴隨着純生命的愛與光,熄滅在覺性的那一剎那,覺性當中就沒有過去未來,沒有生滅緣起,沒有分別與被分別,沒有「見」與「所見」,也沒有生與死。

 

換句話說,一切生與死當中的剎那的每一個毫秒當中,都是覺性無生無滅、無來無去、不增不減、無染無掛的普照。這個就是「煩惱即菩提」,這個就是真真正正的「大手印」,這個就是密宗的核心,這個就叫「即身成佛」。

 

75歲的1月20號之後,在那一瞬間,過去和未來盡收眼底,而盡收眼底的,卻沒有一個收納過去未來的主觀意識。一切十方三世如來的世界,全部在大空性的普照之中,圓滿呈現。在覺性圓滿呈現的空性普照當中,蘊含着浮現出來十方如來的華藏宇宙。十方如來的華藏宇宙在這一尊佛的華藏宇宙當中,浮現出來諸佛的平等性、慈悲性和智慧性。一尊佛的成就是一切佛的榮耀,一切佛以一尊佛的成就,而展現一切佛的莊嚴——這就是「佛佛道同」。

 

75歲,站在75歲那個角度來看的話,過去未來盡收眼底。當下,當下這個宇宙當中,就沒有所謂的「過去未來」發生過。沒有被發生過的,但是卻在一切所發生當中,平等無掛的莊嚴,那就叫「佛」啊!

 

然後在我的身體之內,就浮現出來了一個完整的華藏世界的宇宙。就是有法界,有三界,有生和死,有動物,有畜生,有餓鬼,有神靈,有律法神,有「見」與「所見」浮現出來的三界,有不同的菩薩與大菩薩浮現出來祂們修行的淨土和剎土。而我是在一切之中,卻不被一切所束縛,普照一切、滲透一切、容納一切,在一切容納、普照當中,如如不動、究竟涅槃的慈悲。那個就是75歲的我。

 

75歲到我90歲吧,這15年啊,是一個大菩薩,是一個大概十地菩薩晉升為如來的過程。就是我能看到我的身體呀,是華藏宇宙,一層一層的無窮無盡的華藏宇宙,浮現出來了我的身體。而在一切華藏宇宙當中,眾生的身心靈當中,透出來那種越來越濃郁、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細緻、越來越具體的慈悲的氣息,那個就是我真正的心靈。如來只是慈悲而已,除了慈悲,如來什麼都不是。

 

華藏宇宙呈現出來如來的軀體。眾生的身心靈浮現出來如來的祥和與慈悲。如來是以十法界眾生,表現如來的智慧德相。如來是以慈悲祥和,而滲透在眾生的心意分別當中,呈現出來了煩惱即菩提、輪迴本涅槃的如來第一義。在如來當中,只有一合相,沒有眾生相,明白嗎?如來是解脫了「我相、人相、眾生相」的一合相。

 

到了90歲到96歲,這最後的6年,我看到的啊,就是連如來的智慧德相,連這個十法界的華藏宇宙,都熄滅在了最終的平等當中。而90歲,可能都不到90歲,88歲到96歲這8年當中,我看到的……

 

當我看到96歲的那個人的時候,我看到的就是當下的空間。就現在我,就是我在給你們講未來時空的那個「祂」的時候,我不是要透過另外的時空看到「祂」嗎,對吧?我要看到96歲那個「祂」嘛。當我看到「祂」的時候,「祂」卻就在這個時空的當下,你知道。因為「祂」是滲透在一切過去未來當下的時空當中,當你看到未來的「祂」,你就看到了當下的「祂」。或者說,當你當下能夠看到「祂」的平等性的時候,你就解脫了過去未來十法界的局限了。

 

「祂」是一切,一切即是「祂」。「祂」就在我們的身心深處,是我們生命的本來的原始面目。我們的身心就在「祂」之中,「祂」就是當下不動的平等周遍。「祂」沒有名字,「祂」也沒有形態,「祂」沒有形象,「祂」甚至不是氣息。「祂」不是慈悲,也不是智慧。慈悲與智慧在「祂」的清淨性當中,是平等,究竟的平等,是不二的……是究竟的平等,是寂靜的不二。「祂」是一,沒有二。

 

悲能,「祂」真的不是慈悲,你知道。因為如來是慈悲,悲能真的不是慈悲。就是我很難,我很難說是去……就好像是一個人,發現對面坐着的這個人啊,是鏡子裏面的自己,他和鏡子裏面的自己和解了,相視一笑。鏡子裏面那個自己消失掉了,鏡子外面的這個我,也消失掉了。那麼,剩下來的呢,就是從來沒有被發生過的平等、寂靜、周遍的安然。這個就是「如來寂滅海,聖主平安性」。

 

這種情況的話,在我的生命當中發生過兩次。具體時間的話,我現在有點模糊,但是我確實發生過兩次。但是我能看到96歲的時候的話,那個時候,這具身體裏面,早就沒有這個所謂的「我」了,也就……這身體裏面,甚至於連慈悲浮現出來的華藏宇宙的,浩如煙塵的那些宇宙體系和諸佛的微塵世界,都僅僅是那個悲能,陷入了悲能所覺察到的夢境。當那個夢境被悲能……

 

在悲能的平等性當中,呈現出來了「祂」空性的、寂靜的性質。那個寂靜當中,卻沒有一切境界升起過,沒有任何境界熄滅過。無來無去,無取無捨,究竟涅槃,那就是「當下」了。悲能與悲能當中剎那分別的記憶和解了。

 

那些記憶消散了,那個「第二月」,那個覺明為咎的「第二月」,就熄滅了。當下就是不可說、不可得、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的第一義法。那就是究竟涅槃的大般涅槃,那就是如來寂滅海、聖主平安性,那就是諸佛清淨法身、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96歲。

 

到那一步的時候,人世間就跟我沒什麼關係了。實際上,88歲之後,這具身體內就不會再有修行者,也不會再有所謂的神靈了。「祂」是根本的真理,在人世間呈現出來了「祂」的尊貴。那個時候,向這具身體來求法的,就不僅僅是一個教派裏面的所謂的這些人了,不是佛教的,也不是其他的什麼法門,而是全世界的那些靈性導師。他們會知道,有真正的神佛降臨了。

 

這兩天有個新聞,你們看了沒有?有一個「正佛級」的貪官,被抓掉了。「正佛級」,人家貪官都是什麼副國級、正國級,他是「正佛級」貪官。我看了之後,哎呦,我覺得這個人好可愛啊,看得我心花怒放的,你知道嗎?看得我心花怒放的。

 

我特別特別喜歡這個人,就像我喜歡當年的那個佛教協會的一把手一樣。我對這兩個人是心懷感激的。這兩個人,以身作則,現身說法,以一己之力,撕下了宗教的畫皮,讓人們知道,在神聖、莊嚴、冠冕堂皇的宗教名目之下,隱藏的都是一些口是心非、淫慾貪婪的魔鬼的嘴臉。

 

我特別感恩這兩個人,你知道嗎?沒有他們,地上的靈魂,沒有希望的。沒有他們,地上的靈魂就會被宗教的這些邪惡,被宗教的偽善,被宗教的這些規章制度和儀軌,扼殺靈魂,直至死亡,直至輪迴。宗教到今天,已經變成了詐騙的代名詞。這個也是事實啊。

 

我就突然間想起了釋迦牟尼佛講的,在《大般涅槃經》裏面講的,就是:末法時期啊,魔子魔孫會穿上我的袈裟,混入佛教,然後喝酒吃肉、娶妻生子,大量地揮霍、貪污信徒的供養,從內部毀滅佛教,毀滅眾生對於真理的信仰。哎呀,釋迦牟尼佛,你說怎麼就那麼厲害呢!2600多年前,祂怎麼就能對今天發生的事情,瞭如指掌呢?!我太崇拜釋迦牟尼佛了!祂講的就是今天在發生的事啊。

 

可是你們要知道,這個新聞,落在我的耳朵裏面,看在我的眼睛裏面,我是心花怒放的,我心花怒放。只有宗教裏面的這些大蛀蟲、魔鬼,不斷地被曝光,人世間人們的信仰,才能從宗教的冠冕堂皇的虛偽當中,轉入真正的真理當中來。

 

釋迦牟尼佛最後還講了嘛:末法時期,我要帶領我的弟子們,脫掉袈裟,進入人間。並且還說了一句話:一世成就。一世成就,只要一個條件就夠了:有神佛在世,你才可能有一世成就的可能性。

 

今天我告訴你們,8年之後,神來——真正的神,九地菩薩的純光,天堂之主的永恆,會到人世間來。現在我僅僅是一個八地菩薩,我是有智慧,我有引導眾生的力量,但是我沒有直接救贖靈魂的力量。所以我對於眾生的靈魂是有要求的,我需要你做功德呀,我需要你去弘法呀,我需要你學法。那是因為我力量不夠,你知道嗎?但是當59歲之後,那個神,祂救贖靈魂,僅僅是需要靈魂的「信」而已。信,就可以被救贖。那時候就厲害了。

 

這兩天這個新聞啊,炒得沸沸揚揚的。我每看一次,我內心裏面就對這個人特別感恩,我特別感恩,你知道嗎?這個人打碎了宗教對於眾生信仰的壟斷。現在中國人一提到寺院,一提到這個宗教,本能地就會想起那些肥頭大耳的,利用着信徒的捐款,在外面包養了幾十個老婆,生了數百個孩子的這些方丈們。

 

每一個內心都會對於這個寺院啊,對於這些和尚們,心懷抵觸、心存懷疑的時候,但是人的靈魂又是需要養分的,他們才會將眼光從寺院、從宗教,轉向有真理的地方。人們的靈魂,眾生的靈魂,有了希望了,有了解脫的希望了。

 

所以說,我對於那個上一任會長,包括今天被抓出來這個「正佛級」的大貪官,心裏面沒有任何厭惡,我對他們充滿了感激,真的。我覺得他們好可愛,哈哈哈。

 

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是個挺有意思的事。就是自從進入到2025年,三界的神靈到人世間來,現在到人世間來的是律法神,各種邪師紛紛落馬,你們有沒有發現?就各種邪師紛紛落馬。這個人,昨天剛被抓下去的這個人,被人舉報了20年,沒有人能動得了他。2025年我知道的這樣的邪師,已經抓了大概有三四個了,都是過去一直被舉報,一直動不了的人。

 

為什麼?因為當真理之光照向人間的時候,這些毒蟲就要被淨化掉了,就要被清除掉了,明白吧?現在這還剛剛開始。但是我告訴你們啊,不要幸災樂禍。我對他們只有心存感激,絕對沒有幸災樂禍,我真的沒有。把我啊,把我放到他那個位置,一樣的,百分之百的!你們不要相信人性,不要相信人性,要相信戒律,知道嗎?

 

把我放到他那樣的位置,我跟他一樣是貪污犯,一樣是淫棍,一樣是詐騙犯。不要相信人性能夠抵禦得住那些潑天的富貴,你抵禦不了的,不可能抵禦的!人性是建立在這具身體之上的心識分別,知道嗎?是心識分別對於這具肉體的熟悉、成長,而形成了人格。他過程當中,他必定會帶有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理解的。所以人格的基準的底層邏輯,叫「趨利避害」。什麼叫「趨利」?為了活得好。什麼叫「避害」?要遠離危險性。

 

你把我放在那麼一個高的位置上,每年面對着幾十億、上百億的資金,趨利避害的本能會在我的身心當中,不受我意志,不受我人格意志控制地表現出來的。那個就是……對吧,你看,我給寺院做出這麼多貢獻,我給地方稅收做出這麼多貢獻,每年幾十億,我拿個一兩千萬怎麼了,怎麼就不行了?

 

這麼多愛慕我的這些女人,我如果不愛她們,她們該有多難過啊?就像兩個人交好朋友,人家對你很好,很信任你,你對人家不理不睬,你有多麼不慈悲呀。這麼多女人,那麼愛我的,我如果不愛人家,她們該有多傷心啊,對不對?我去愛一個兩個、十個八個,愛一百個,那是我的慈悲呀。我這麼說的話,有什麼不合適嗎,你們告訴我?沒有任何不合適的。對方愛我,我也愛她們,有什麼不合適的?

 

現在在哪兒,你們說這個一夫多妻不行,好像是在……就在咱們周邊的國家,對,巴基斯坦,一個丈夫,四個老婆,這個是合理合法的噢。只要是在某個教的國度裏邊,一個丈夫,四個老婆,是合法的。那你們怎麼不去謾罵和攻擊那個國家的人呢,對吧?

 

所以說是,站在那個角度,當你的靈魂被你的肉身的本能的慾望,和你的人格本能的貪婪所綁架的時候,你可以找出一萬個理由來,為你自己開脫的。所以相信我,記住我的話,我給我自己的這些跟我修行的人講:相信戒律,相信制度,永永遠遠不要相信人格,不要相信自我多麼高尚。

 

我的人格和我的人品啊,我可以告訴你們啊,比你們今生見過的任何人都要乾淨、都要純粹、都要正派、都要清白。現在我可能就是名氣不大,影響力不是很大,就說是可能不能夠像那個「正佛級」的貪官,貪污幾百億。但是我想有幾個億,那是輕輕鬆鬆的事情,太容易了,太easy了。我想有……他有51個情人,在這點上可能我不會比他差的。他51個情人,我可能81個,101個,我比他年輕啊。

 

不要相信你的人格會乾乾淨淨!我知道自己一定會墮落,我才會把自己封閉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跟人類不接觸。因為我知道,人格一定會墮落,只要你給他土壤,他就一定會墮落的。而慾望和信仰,你只能選一個。

 

但是慾望一旦洩洪了,一旦展開了,你的信仰就會變成,為你的慾望增光添彩,為你的慾望粉飾……就說是那個叫什麼?塗胭脂、抹粉的一個工具了。我是為着全人類作貢獻的。我要這麼多女人,我是為了同情她們;我要這麼多女人,我是為了拯救她們的靈魂。我要這麼多錢,我是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知道嗎?因為我有錢了,我才可以幹這個、幹那個嘛。就說你的信仰,會變成為你的慾望服務的一個妓女。

 

這一點一定會發生的,百分之一萬會發生的。你想,我把我自己牢牢地關在這麼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誰都不見,就這樣我還對人世間的這些事情,還蠢蠢欲動呢,更不要說把我投入到人間去了呢。所以說,我從來不看好我人性這面的……

 

你看,我說我人品很高潔,我說我的這個人品很端正,我說我的人品很清白,那是因為我不接觸人間,知道吧?我有我的戒律,我的戒律只有一條:終生不入人間,不見人,不成立宗教,不收費。我的所有的教法都是免費的。我從來不見任何人,也不收任何人的供養。在錢財上面,你們大可放心。

 

我的清白,源於我的持戒,知道嗎?換句話說,只有持戒,可以讓你的靈魂清白。只有清白的靈魂,才能看得到神佛。只有看到神佛的靈魂,遵從神佛的清澈、光明,接受神佛智慧的哺育,接受神佛慈悲的淨化,你才可能談得上修行。

 

你一個蟲子一般的人類,你靠什麼方法修行呢?靠打打坐,靠抄幾本經書,靠貢獻幾千塊錢,你就修行啦?你扯什麼淡呢?你本身就是個螞蟻,就是個蒼蠅,你只能在糞堆裏面打轉。你獲得那點體驗,也不過就是螞蟻的體驗,也不過就是蒼蠅的一點點的感知而已,你怎麼可能變成光呢?

 

只有光,只有純光的生命,滲透在螞蟻和蒼蠅的心靈深處,才能喚醒螞蟻和蒼蠅身心當中蘊含的光明的性質。沒有光,你的視神經醒不過來的。每個人都有視神經,螞蟻和蒼蠅、蛆蟲、蟎蟲,也是有視神經的。但是沒有光,黑暗就是它的視神經,黑暗就是它的看和所看,見與所見。只有遇見了光,那個見到光,光激活了視神經,他才知道在黑暗當中,有一個能見到黑暗的清澈。從那一刻開始,他就已經變成了神的性質。要有光,才能激活視神經。視神經一甦醒,你就不再屬於黑暗,就不再屬於死亡,你就是屬於神的性質了。

 

你靠什麼見到光啊?靠你信仰的清白啊,大哥!我靠什麼見到了「祂」啊?是靠我對「祂」決絕的虔誠,我是隨時準備為「祂」去赴死的人。我是為「祂」活着,為「祂」死去的人。就是因為對「祂」無限地虔誠,我才可以將我人格的貪婪、慾望、色情、性慾,扼殺在我的戒律當中。

 

我的戒律是什麼戒律呢?我這輩子不要了!就說我身體這輩子後半生的命運,我不要了!這句話,我是說到做到的。你們可能也會覺得:哎呀,我也可以做到呀,是吧?你看你放棄了你後半生的這個命運嘛,我也可以放棄呀,我也在家裏面,像你一樣學法就行了嘛。哼,別扯了啊,那是因為你沒有,知道吧?

 

你要是有我這樣的力量,你要是有我這樣的神通,你要是有我這樣的智慧;你要是有我這樣,彈指間可以獲得的身價過億的錢財;你可以有我這樣,顧盼流眸之間,可以有五六十個、七八十個美女,給你投懷送抱這樣的機會;你要是可以有我像今天這樣的,隨意可以獲得的社會上的人們對你的尊重和追捧,你可以擁有地位、財富、美色、權力,幾乎於無限的這種財富的時候,你還能像我這樣下決心、一絲不苟地將自己後半生,所有人世間的機會、享受、幸福,所謂的愛情、親情、性慾、財富,都能夠毅然決然地放下、斷掉,不皺一絲眉頭。那個才是你的信仰。

 

哎,我為什麼對我這個人的人格,特別地佩服?我雖然知道我的人格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我對我特別欽佩呢?我確實是這麼做的呀!你們可能損失個5000、1萬,就覺得心痛得不得了。我放棄的錢,是以億作為單價起跳的。我寧可過着一個很拮據的生活,我也不敢放開我的慾望,因為我的靈魂在仰望「祂」。

 

我這一輩子一定要見到「祂」,不然我真就死了。這事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的。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知道,如果我要不是一個修行者,如果我要不能堅定我的信仰,我的壽命活不過50歲。這是我很小就知道的,在我十一二歲我就知道了:如果說是我要不是一個修行者,如果我不能夠堅守我的信仰,堅守真理,我的壽命活不過50歲。在我50歲之前,我的生命就終結了。

 

果真如此,在我48歲那一次災難的時候,如果我的心在人世間,如果我將這具身體當成我自我,很在意人世間的幸福生活,那一關我過不去的,肯定就死掉,百分之一萬就死掉了!因為當時的情況我知道的,我的身體已經千瘡百孔了。千瘡百孔,修復不了了已經。

 

但是因為我前面的這前半生,37歲到48歲,我是為着真理而活着的,為着佛而活着的,為着真理而活着的。我遭遇了幾次死亡的威脅,遭遇了一個……那是我2016年吧,遭遇了一次魔考,那是我整個前半生人生理想的總和呀!什麼叫膚白貌美大長腿啊?那真正是漂亮,皮膚特別好,那個女孩子。而且關鍵你知道我的學歷低,所以說我對於擁有這些高學歷的女性,我都是心生羨慕的,心生愛慕的。人家是世界名校畢業的,人家自己的個人資產就有30多個億——美金噢!

 

那一刻的話,就說是真的滿足了作為一個男人在人世間所有的理想——性慾、高學歷、漂亮、財富、權力。因為30多個億那種,37個多億吧,那個財富已經是可以等同於人間的權力了,你知道嗎?在那一刻,只要我點頭就什麼都有了。

 

但是在那一刻,我是看到了我心裏面蠢蠢欲動的渴望。另外一面我看到的,是一個修行者對於神佛的堅持。神佛告訴我的是——放棄!那你就只能放棄,你沒有別的選擇的機會,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的,你只能放棄。哪怕放棄等同於死亡,你也只能放棄。這是你的信仰。

 

就從那一刻開始,我放棄了之後,大概兩個月之後,在午睡的過程當中,突然有一道光,穿過我的脊柱,穿過我的心靈,穿過我的大腦意識,照在我的眼根當中。當時我閉着眼睛,我的眼根之下,我的心靈內在,我的整個身體內在,是一片光明。而那種光超過了光的範圍,你知道嗎?祂是一種極亮極亮的,我從來沒有見過,從來沒有體驗過,從來沒有感受過那種極亮的光。

 

然後起來了之後,下午學法的時候,正好是《達摩四論》說,當你看到身體裏面有日輪呈現的時候,這就是即將覺悟的徵兆。然後,大概就是過了兩個多月吧,禪定當中,我第一次證到了法界這不生不滅的清淨性。那是證到了,到了我48歲,經歷了死亡之後,我進入49歲的時候,我成為了那個不生不滅的覺性。

 

「證到」跟「成為」,是兩回事啊。「證到」跟「證入」,是兩個概念。證到的話,就像是我喝了一口水,我品嚐了一下這個水的滋味,哎呀,好喝。到了我48歲、49歲之後,我成了這杯水,這杯水成為了我,就沒有一個喝水的我,而水成為了我。

 

所以說,整個的修行啊,我跟你們歸納總結一下啊:整個的修行,根本根本就是持戒。持戒,持的什麼戒?持的是虔誠的戒,就是你要變成一個為了如來而活着,為了如來而死去的一個人。

 

那麼怎麼樣把你的戒律,落在人世間呢?去原諒人世間,去寬恕人世間,進而寬恕你這具身體裏面,對人世間執着的你自己。去原諒被這個人世間所傷害的、保護自我的那個人格自己。去將人格自我在原諒與寬恕的溫暖當中,逐漸地淨化、透明、分解、忘記。

 

當自我感沒有了,你的心靈認知才會浮現。當心靈認知在身體裏浮現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具身體不是你,這個頭腦意識不是你,這個人格自我的感受和體驗也不是你。這個時候,心靈認知背後的靈魂感知就會浮現。

 

靈魂感受一浮現,你會發現,這個身體不是你,連心靈認知都不是你。你,在心靈的背後的靈魂感受當中,曾經變成過無數無數的形象——有當蟲子的,有當蝴蝶的,有當天人的,有當餓鬼的,有當驢的,有當馬的,有當牲口的,還有當那些外星人的。你的生生世世,你全部都可以看到。

 

我就能看到,我就能看得到。所以我從來不愛這具身體,為什麼?身體他真的不是我。既然這具身體不是我,你憑什麼,這具身體的這個自我,要擋着我成為那個「祂」呢,憑什麼呀?我不愛我自己的,我只愛那個「祂」,那種究竟平等、當下圓滿、無來無去、如如不動的「祂」。那個才是一切眾生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那個才是這具身體降臨在人世間最終要回去的地方。

 

我怎麼能讓這個人格自我,這麼一個蠢豬的形象,把我的靈魂扼制在生死的絕望的深淵當中呢?我不敢的,我絕不能的!那個比死亡還可怕,你知道嗎?我不怕死亡,我怕的是靈魂的去處。我真的不怕死亡,因為我死過。我怕的是靈魂的去處。

 

而一個人如果能確定地知道,你的靈魂感知能確定地知道,這具身體不是你,這個人格自我不是你,這個身體形象不是你,這個心靈認知也不是你;這個靈魂感知當中,那種生死疊加的狀態當中,那種清澈的,猶如空間一樣的那個見精的性質,甦醒了之後,生和死就跟你沒有關係了。

 

你可以確定地知道,你的生命是純光,是永恆,是完整,是純生命的那種溫暖與愛的時候,恭喜你,天堂向你打開了大門。你就從靈魂感知蘊含的,見精「能見」的性質,被「所見」內涵所蒙蔽,投射出來的緣起緣滅的三界六道境界空間,進入到了不生不滅、永恆常駐的、純生命的愛與光明當中去,解脫了分段生死。想陰破,進入了行陰流。行陰流呈現出來宇宙終極意識浮現的靈性天堂。

 

行陰流,就是覺受中的光,知道吧?覺受中的光就是靈性天堂。而終極意識就是覺知。覺知,就是六祖惠能講的那個「大圓鏡智」,轉識成智嘛。覺知呈現出來的這種,叫什麼來着?「終極意識」,祂是以靈性天堂亙古完整的純生命浮現出來的。

 

當祂到了75歲之後,這種終極意識浮現出來的虛空,表現出來的這種純生命。就虛空以生命呈現,生命以光明浮現出來虛空的具體形態,這個就是終極意識,這就是覺知的具體表達。當進入75歲的時候,覺知融入到了覺性的普照、覺性的空性。就空性普照當中,熄滅了終極意識對於虛空的記憶。

 

虛空粉碎了,終極意識熄滅了,光熄滅了,生命也消散了。那個時候就是「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那個地方就是「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世出世間,十方圓明」——這個就是大菩薩的境界,這是佛的境界。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