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僅供參考)

 

行了,我先給你們,簡單講一講吧。你看咱們現在是通過這個網絡在視頻啊,就跟你說話的這個,你面前是個電腦。到底是電腦在說話呢,還是電腦背後的人在說話?

 

如果說你要是不懂得這個網絡的原理,不知道這個是信息傳遞,你是一個生活在幾百年前的人的話,你一定會認為是這個電腦在說話。因為電腦上面有影像啊,它可以發出聲音啊,對吧?它可以跟你交流啊,它可以回答你的任何問題,它可以跟你互動啊。你一定會認為這個電腦,是一個活生生的,可以跟你交流的一個生命。一定是這樣子的,因為你不了解嘛。

 

修行也是一樣的。修行,如果說你要是看不到這個身心內在,又超越了身心的那個生命,你一定會認為這個身體、這個人的形象、這個人的意識和這個人的心靈的企圖,就是這個人本身。你一定會認為是這個人在修行,是這樣子的吧?

 

就像是,如果說你要是不知道有網絡這回事,你要是不知道有信息的隔空傳遞的這個原理,你一定會認為是電腦在說話,你一定會認為你眼前看到的Pad上這個影像,就是Pad本身,就是這個電腦本身的影像。你會認為是這個電腦本身具有思維,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說話、思考和決策的能力。一定會這麼認為的。因為它確實在跟你說話,而且它可以顯現出相貌來,對吧?它只是沒有人類的這種體感嘛,沒有這種觸覺而已。除了觸覺以外,那麼,視覺、聽覺,它都是具備的。

 

跟你溝通的不是電腦,電腦只是工具而已,跟你溝通的是電腦背後,使用這個電腦傳遞信息的那個人。修行也是一樣。修行呢,不是這具身體在修行,也不是你的意識在修行,甚至於不是你的心靈的企圖在修行,而是心靈企圖背後,蘊含的那個諸佛、十方如來的慈悲在甦醒。整個人的修行過程啊,他是一個覺醒的過程,他不是一個通過人力的努力,去創造的過程。不是的,修行是還原的過程。

 

在人世間有一句話呀,叫作「屁股決定腦袋」。就說你的位置,決定了你的視野。對於修行也是同樣適合的。就說你的,你所處的位置,決定了你看待世界的角度。你看待世界的角度,決定了你看到的內容。

 

那麼,修行呢,有兩種角度,只有兩種角度。第一個,是站在死亡的角度,去看待你的一生,包括你一生的境遇,包括你生活當中遇到的所有的事情。無論他是好的、壞的、善的、惡的,你要站在死亡的角度,去看待這一切,你要透過活着的這個自我,看到這個自我消亡之後的那個生命。也就是說,你要透過死亡的黑暗,看到生命的光明。這個就是真正的正法修行者。

 

對於這具身體的徹底的、根本性的否定,建立在這個否定角度上,甦醒你心靈企圖背後,蘊含的諸佛的先天的智慧,和對於生命慈悲的記憶。這個叫「正法眼藏」,這個叫「解脫法」,這個叫「佛法」。

 

還有第二種角度。站在活着的這具身體之上,去看待修行。就是我是活着的,我這具身體是健康的。我有一具肉身,這個肉身就是我;我有意識,這個意識就是我;我有心靈的企圖和願望,這個願望就是我。站在這個身語意的基礎之上,去看待修行,那麼你看到的修行,一定是獲得法。

 

因為你是存在的,因為你是真實的、實有的,因為你有需求、你有企圖,那麼有企圖,和你的身心靈所投射出來的修行的這個境界,一定是有所獲得的。我要獲得健康,我要獲得青春,我要獲得返老還童,我要獲得超人的能力,我要獲得超越死亡的這種權利。他都一定是建立在自我心靈企圖之上,獲得延續的境界,這個叫「外道法」。無論你修行的是佛法、道法,還是密法,最根本上那個叫「外道」。心外求法、心外立法,稱為「外道」。

 

第一種修行,是站在死亡的角度上,去看待你的一生。就說是,我這具身體是必死的,我這個人的人格,心靈心意企圖和意識思維是必死的。站在這個必死的基礎之上,站在這個必死的前提、先決條件上,去看待修行,你會發現修行,不是一個獲得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覺醒你生命內在諸佛記憶的過程。

 

我們每一個人啊,就咱們在人世間,不是經常有一些咱們羨慕的人,說那些人是「富二代」,家裏有礦,家裏是有金礦的,所以他們在人世間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實際上你們卻不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二代」,任何一個生命,他哪怕是個乞丐,是個無惡不作的人,他也是「佛二代」。

 

為什麼呢?就是在我們的身心靈魂當中,蘊含着諸佛的慈悲,蘊含着大菩薩和諸佛的智慧。我們只是需要去發掘祂,我們需要去找到祂。那麼,怎麼樣能夠在我們身心當中,去找到那個如來的慈悲和諸佛的智慧呢?

 

第一個首要的條件,就是有神佛的降臨。這個釋迦牟尼佛講的嘛,佛以大事因緣而展現嘛。什麼叫「大事因緣」呢?宣揚佛知見,也就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祂可不是理論知識。祂不是理論知識,也不是哲學的概念,第一義諦是生命實相的狀態。就是祂是一種實相本身的,原始本初的一種生命的狀態。狀態,他不能稱為「境界」,境界是剎那分別的意思。而狀態是在境界當中,不被境界所掩蓋、觸及、牽動和改變的實相。

 

就第一義諦是實相,但是祂必須得是親證。祂是覺悟了實相,親證了第一義諦的人,到人世間來宣揚的,才能稱為「正知見」「正法」。也就是說,為什麼佛說,佛以大事因緣而展現世間呢?大事因緣就是宣說佛知見。佛知見不是理論,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說的,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說的。

 

因為語言背後是分別,語言概念文字背後傳遞的,是心識的分別。如果沒有證量的人,他所宣說的諸佛留下來的一切的第一義諦的究竟實相法,都會變成二乘法,都會變成外道法。這就是為什麼達摩祖師說,不見性者,宣說三藏十二部經,皆同魔說。就是這個道理。

 

第一個因素,就是要有覺者出世,這是第一個因素。因為覺者,祂透過語言、透過分別心,呈現出來的語言境界,傳遞到眾生的心語意深處的,卻是脫離了境界的,脫落了境界的,當下實相的莊嚴。就像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些語言文字全部是分別二見。這些語言文字的本身,全部是由分別心投射出來的境界。但是這個境界蘊含的,卻是脫落了境界,熄滅了分別心的實相的圓滿。

 

就像是那個《心經》裏面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故空中無色」。這個都是以分別心,投射出來的語言相,呈現出來了不被語言相和分別心,所割裂、所牽動、所埋葬、所遮蔽的當下的圓滿。

 

所以必須得要有覺者出世,修行,這個生命的領域,才能夠立足。沒有覺者出世的話,對於人類而言,對於人世間的一切人而言,修行就是一個盲人摸象、自娛自樂的、自欺欺人的故事而已。你不可能解脫的,你不可能。連正知見你都培養不了。

 

就像是我站在我活着的這個角度,站在我生存的這個角度,所投射出去的解脫法,一定是我個人獲得的解脫。而站在我自我是實有的這個基點之上,所延伸出來的一切法,都是稱為「外道法」。站在自我實有的這個角度上,所呈現出來的所謂的佛法呀,解脫法呀,成就法,永遠永遠解脫不了你心識企圖背後,那一個最根本的,對「存在」的認知。你昇華到最高了,也就是你變成了一個無形無相的永恆的存在,那個地方連靈性天堂都沒有到。那個地方可能是在……

 

可能在見精本初那個位置,可能在律法神那個位置,他沒有出三界六道的。那個就是建立在「人」……不是講「人無我,法無我」嗎?建立在「人有我」的基礎之上,你所修行的一定是「法有我」。就是法一定是有所獲得的,這個就叫「外道法」。

 

我修行了32年,我是19歲開始修道的嘛。當年引我入門的那個道士啊,他可能活了有幾百歲了。他曾經給我說過一句話,當時那是在哪一年的夏天。那是個夏天,當時是在興隆山上跟我說的一句話。他說……

 

當時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覺得說是很不可思議啊,覺得就說是——因為當時還是個凡夫俗子嘛。他說的是,真理呀……但是他是站在道家的那個角度去講,就是他希望他那一門的昌盛。他說:「任何一個法門的昌盛,都是因為這個法門裏面出現了覺悟者。」

 

他們道家對這個什麼大羅金仙啊,他們的什麼這個聖人的稱謂,也是「覺悟者」。所以說,無論是道家,還是佛家,他們對於成就者的認識,一定是覺悟,一定是覺醒,一定是解脫,而不是獲得。只要是正法都是解脫,而不是獲得。他說:「你的生命來源,是我們所望塵莫及的。」但是他沒有告訴我,就是我究竟是來源於什麼地方。

 

原本我想,他可能是不是,就是避免我驕傲啊,或者說是那個……因為有具體的名稱,你才會以此為自豪嘛,對吧?如果你說我是從西方來,你西方哪個國家來的呀,你不說,你只能知道一個大概的方向,你就不能夠以這個方位去自豪吧,對不對?你不能說我是從西方來的……你可能是西方的一個偏遠小國裏面的一個奴隸呢,對不對?

 

但是,如果說,你說你是西方某一個國家的國王,你立馬你的人格這面,就會膨脹起來了,你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但是他只告訴你,你的生命來源是我們望塵莫及的,就好像是我告訴你,我是從西方來的,是一個道理。他不告訴你具體的東西。

 

當時我覺得他是,就是為了讓我不膨脹,為了讓我不驕傲吧。可能就說是,或者說是,甚至於是一些善意的安慰和鼓勵的話。那麼,直到今天為止呢,我才知道,他是真的不知道。他們是真的不知道,就說是這具身體之內的連帶着的,那個最終極的生命是誰。他們沒有知道我的能力。他們的生命境界和等級,沒有知道悲能的那個資格。就是靈魂眾生、靈性眾生,是沒有知道如來的資格的。就他只能知道你很高,但他不知道你高到什麼地步。

 

我是從19歲開始修行,一直到了我今年51歲,修行了32年。我真正的修行,是從我49歲開始,49、50、51,這3年時間開始的——就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在我49歲1月20號之前,都不能談得上修行,那個只能說是一些——淨化吧,在為修行,在為進入神的領域,在淨化、打基礎。

 

也就是說,在我沒有穿越死亡之前,我的生命的基點,就是我的人格自我和我的意識思維。就是我的人格的心願企圖,結合我的意識思維,形成了這個自我感受、自我認知,就是我自己。建立在自我認知、自我感受之上的修行,全部都是屬於淨化體系。所謂的「淨化」呀,就是你有一個主體,通過這個主體的淨化、昇華、透明,而展現出來你的境界的昇華、境界的拓展和境界的這種不斷的圓滿吧。他屬於境界眾生,境界眾生不能稱之為「修行」。

 

今天我給你們定義一點:修行,只是神和佛之間的事。就說是,你只有穿越死亡的生命,證到了你身心內在,你的人格自我、心願企圖和意識自我,不可能被觸及,你的自我無法觸及的,那個心靈的認知背後的見精。那個見精的甦醒,那個見精成為了你,那個見精攜帶着的靈性天堂的光,成為了你,從這一步開始,才稱為「修行」。修行是神到如來之間的過程。

 

修行是神到如來之間的過程,祂的起步點,就是你要成為「神靈」。這個神靈,就是我們在佛教裏面講的「阿羅漢」,就是證到奢摩他。不是你人格的這面證到止觀,而是你是止觀,你脫落了心意人格的整個體系。你是不被心意人格所牽動、所蒙蔽的清澈、自由、圓滿而寧靜的當下——那個叫「奢摩他」。

 

證到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成為你,修行這才開始。這個地方就是「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的基礎。「初於聞中」,這個地方就是「聞中」,就是人的見精。

 

就說是,我現在看到你們了,我內心裏面知道我的眼睛看到你們了;現在突然停電了,什麼都看不到了,我內心依舊知道停電了,我的眼睛什麼都看不到。這個內心知道「我看到」和內心知道「我看不到」的這個「知道」,就是人的見精,就是「初於聞中,入流亡所」的那個「聞」。進到這個地方,修行這才起步,這就是你已經成為神了。神有個特點:第一個,不改變,不變易;第二個,不會死亡。

 

進入到神的領域,然後再往見精的更高處、更微觀,在見精的深處,在見精背後,開始觸及到了那個知覺。由知覺的甦醒,熄滅了見精的聞性,而呈現出來了,從來沒有產生過見精的,從來沒有產生過知覺的純生命的光明,那個叫「靈性天堂」。祂是宇宙終極意識浮現出來的生命形態,那個地方是真正真正的「神」。祂是永永遠遠不會死亡,因為祂永永遠遠,從來沒有被誕生過。祂從來沒有被生觸及過,也永遠不會被死亡所觸及過。

 

修行,從始至終,就是為了面對死亡。就是要在你活着的時候,穿越你活着的身心靈、身語意的記憶,看到這具身體死亡之後,不被你的心靈意識的昏沉所阻隔、所埋葬的那個生命之光。也就是說,這個東西很奧妙。這個東西,千古以來呀,人們都說得很模糊,你知道嗎?很模糊,沒有幾個人把他說清楚的。為什麼要穿越死亡?怎麼樣才叫穿越了死亡呢?

 

我每次說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都特別感慨,不是激動,而是很感慨。不是歷史上的東西就是對的!歷史上世世代代流傳的那些佛教裏面的典故啊,那些所謂高人、隱士的這些語錄啊,那些所謂大德祖師的這些證量啊,過去我也是奉若圭臬的,我也是把他奉若天書的,那都是匍匐於地的。

 

等到你自己真正地覺醒了、證悟了之後,能夠有了穿越死亡的力量和實際穿越死亡的證量的時候,你回頭看看他們的那些文章。最起碼有一半啊,咱們不多說,50%都是望文生義。望文生義,你知道,就想象出來的。他自己並沒有到,他只是想象出來。但當時我不知道的,因為我也沒有。我也沒有的話,你看那些望文生義的那些所謂的「大德」們寫的東西的話,你會驚嘆於他們的智慧。

 

但是當你真正地達到了穿越死亡的證量的時候,此時此刻,你就可以穿越你這具身體的局限,穿越你意識的局限,穿越你心靈感知和認知企圖的局限,穿越你的靈魂的感受的習氣和細念的局限,看到靈性天堂,就實證到法界覺照的時候,你再回頭看看他們那些看似奧妙、精妙的智慧文字背後的東西——望文生義,你知道嗎?

 

他們可能是清朝的人,可能是明朝的人,可能是元朝的人,甚至於可能是漢朝初期,到了漢朝那時候,佛法第一次傳入中原的時候的那些所謂的「大德」。你不要因為歷史時間,就認為他們是佛。佛講的只是證量而已,佛講的可不是歷史當中……不是說是你的時間越長你越牛,你知道,不是這個意思。現在我看一看那些歷史當中的,所謂的這些宗教裏面,把他們封為的那種「聖人」,有一大半,50%以上,凡夫俗子,就跟你們一樣,徹頭徹尾的凡夫俗子。

 

我今天為我說的這句話負責任,你知道嗎?不要因為他們是歷史上的所謂的名人,他們就是覺者。覺者,無論在任何一個歷史時間點上,無論在任何一個時空世界當中,祂所證到的這個光明,是不變易的。祂所講的第一義諦的究竟,是不改變的。

 

佛只是實相而已,實相稱之為「覺者」。不是有一個證到實相的覺者,而是實相本身稱為「覺悟者」。就像是我通過電腦在跟你談話,你們不能把這電腦認為是我,你知道嗎?但是透過這個電腦,傳遞出來我的聲音,跟你們說話的這個才是我,這個叫「實相」。而電腦僅僅是我的身體、我的意識和我的心靈而已。但是透過我的心靈、我的意識、我的身體的這個電腦,傳遞文字語言和信息的這個我,卻跟這個電腦沒有任何關係的。

 

就是實相非相,亦非非相;實相無相,亦非無相。祂在一切相當中,卻不被一切相所阻礙、牽動、改變和蒙蔽,當下就是祂的圓滿,這個叫「實相」。而那些人,他們對於實相的理解呀,他們對於實相的這種闡述啊,都是他們的理解和體悟,並不是實證。

 

現在我終於終於知道,一尊佛、一個覺者是多麼多麼地珍貴了。覺者是不分時期的。過去幾千年前的那一尊佛,和今天的這個大菩薩,是同一個性質、同一個智慧,只是我沒有祂那麼圓滿而已。在這之間的話,蓮花生大士、龍樹——龍樹菩薩,還有一些大德,祂們證到。但是祂們都不是悲能啊,祂們跟悲能差很……那是性質的差異,那個不是說是距離的差異,那是性質的差異。

 

蓮花生大士跟觀世音,跟觀自在菩薩的話,都尚且在智慧層面上面,還差着一絲。如果說圓滿的程度的話,觀世音菩薩,那是十地菩薩的第十層,那是一尊圓滿究竟的佛,但是祂不是如來啊。蓮花生大士是在十地菩薩第……哎呀,怎麼說呢?祂是進到第十層裏面了,而觀世音菩薩是在第十層的第十層。祂中間的差異很大的,那個你們看不出來的。但是已經覺醒了的,我可以看到文字背後的東西,我可以看到文字背後那個境界當中,極其細膩、極其細膩的那種差異性。

 

觀自在菩薩的《心經》背後啊,是無限的光明,無限的光明。蓮花生大士的文字背後啊,光明當中還存留着一絲智慧的氣息。這層智慧就是障礙。這個是你們不知道的事情,你們看不出來,但是我能看出來。

 

我到人世間來啊,只幹一件事,就是給靈魂留下一條解脫之路。剛開始的時候,我也……剛開始我從2010年出來講法,2012年開始出來講法的時候,當時我是熱血青年嘛。當時我提出的口號是:要振興佛法,要讓佛法再一次振興,要讓全人類的靈魂,再一次有了信受大乘佛法的機會。當時我是有理想的人,十幾年前,我是一腔熱血想要振興佛法的人,要荷擔如來家業的人。

 

到今天為止,經歷了十幾年的這個風風雨雨,看透了人世間的這種黑暗和凶險,經歷了人類這種業障的反覆,看着無數的人從崇拜、感激涕零、頂禮膜拜、磕頭磕出血的那種虔誠心,然後到了漠然,到了激情消散,最後轉身而去。這種事情,我經歷了太多了,成千上萬個。所以到今天為止,洗去鉛華,我回歸到自己的良心的本心。我回頭看看自己的前半生,再展望一下自己的後半生,我所能做到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給人類留下一條靈魂從死亡當中解脫的道路。

 

因為這條道路,祂握在我手裏面。掌握在我手裏面,我不用依靠任何人的輔助,只要有網絡,只要有文字,我可以把祂留下來,這就夠了。這是我可以左右的事,也是我願意去做的事,也是我唯一能夠去做的事。換句話說,祂是我生命的使命。這個使命,因為只有我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祂。那麼反過來講,我不用依靠外界的任何力量就可以完成祂。只是需要如實地記錄、如實地分析、如實地感悟,如實而細緻地將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將祂記載下來,就夠了!

 

也就是說,我不需要外界的任何幫助,就可以完成這件事情。這件事情是我活着的目的、活着的意義和我整個人生的價值。一個是,以一己之力,切身地記錄一條靈魂從死亡當中解脫的過程,自證聖智的道路。我自己通過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這只是給靈魂一個機會而已,這件事情我自己通過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完成。反過來講,我可以不與這個世界合作的。

 

再反過來講,因為我不需要與這個世界合作,我不需要別人的吹捧,我不需要眾生的這種眾星捧月呀,這種前呼後擁啊,我就不會被人世間的因素,沾染了我的信仰,干擾了我的信仰,甚至阻斷了我的信仰。就是我跟這個世界,是秋毫無犯的。

 

我只是憑着一己之力,在做着一件天賦予我的使命的事情而已。這件事情對於其他的任何人,可能都無關緊要。我只是留給那些想要解脫死亡的人,一條道路而已;我只是留給那些想要探尋生命真實面目的靈魂,給他們一絲希望而已。

 

那麼,就不是我要重振佛法了。重振佛法憑藉我一個人不行的。重振佛法的話,就說有宣揚佛知見的人,還有信仰佛法的人,還要有推廣佛法的人,還要有信受佛法的人。他一定一定會形成人世間的勢力——宗教勢力。有宗教勢力、宗教團體、宗教場合、宗教資金,你才可能起到振興佛法的作用的。佛法歷朝歷代,不是因為覺悟者而興起的。佛法在歷史上的興起,每一次都是因為當局的需要,那些皇帝們的需要,而興起的。

 

所以現在我就回頭看看,我當年想要重振佛法那個自己,我就想把他頭摸一摸,「休息,回家去睡覺去,去休息,這種事不是你能幹的事,也不是你可以幹的事」。

 

那麼,從今天呢,我就是正式地給你們這些同學們講一下,我放棄了要重振佛法這樣的心願。我只是保持一個本心,為地球上的靈魂,留下一條解脫死亡的道路。只要這條道路我留下來了,祂是圓滿的、細緻的、可行的、真實的,那麼我的使命就完成了。

 

那麼,未來的人,怎麼去看待我留下來的這條道路,那是他們靈魂的因緣問題,就跟我不存在關係了。我的使命只是留下道路,我的使命不是在人世間形成宗教的,這是兩回事。

 

宗教一定有對於人的需求。就是我需要你們的崇拜,我需要資金,我需要場地,我需要人間組織。這個都是宗教形成的最根本的元素嘛——人員、資金、場地、結構和面向世界的這種,所謂的社會的形象吧。而任何宗教的內涵和因素,對於靈魂解脫死亡的道路,都是有害的。

 

因為靈魂解脫的道路啊,實際上啊,很簡單,非常簡單,就是你的位置決定了你的眼界。解脫死亡的話,這條道路是很孤單的。也就是說你活的這一輩子呀,在你整個的內在世界裏面,只有你和那尊如來,只有你們兩個人在,其他的任何人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我經常感覺到很孤單。

 

我經常感覺到很孤單。因為在實相當中是沒有語言的。實相當中沒有說是「祂」給我講法,我去給「祂」匯報,或者說我要去感受「祂」的光芒和智慧,沒有。實相裏面,當我的靈魂感知力,獨立於這具身心自我而存在的時候,當我看到「祂」的時候,只有「祂」跟我兩個人面對面的時候,那個時候,整個世界,整個人身心自我和世界,是被遺忘在外的。

 

我看到「祂」,同時「祂」也在看到我。「祂」在看到我的時候,就只有「祂」的悲能、浩瀚、圓滿、莊嚴的,那種濃郁的慈悲存在。而我看到「祂」的時候,看到「祂」的我,就消散在「祂」的慈悲當中,只有「祂」,沒有我。所以世界是一合相,你知道嗎?世界是一合相,只有實相,只有實相,除了實相以外,一切相皆是「夢幻泡影」。

 

我活了51歲,修行了32年。真正的修行是在我49歲的2022年1月20號時候發生的。然後呢,我經常會自檢啊,你們的自檢是你們自我在檢……就說你們的意識和心靈的這種企圖啊,在檢驗你們自己身上,不符合道德禮法的地方——我今天說話是不是對人粗暴了?我今天佔了別人兩塊錢的便宜,我這內心有愧疚;誰誰誰罵了我之後,我要寬恕他。你們自檢的是建立在你們人格自我之上,對於人格符合道德禮法標準的一種自檢。因為你們有標準才能自檢嘛,對吧?

 

而我的自檢啊,而我的自檢是……我的自檢是,檢驗這個靈魂被我這具身體污染了多少。我的自檢是,檢驗我的心靈認知企圖背後的靈魂感知力,跟這具身體形成的距離有多少。距離越遠,我的修行程度就越好;距離越近,就說我的靈魂感知,越是被我的人格自我和身體細胞的這種感受,融合得越緊,我的修行狀態就越差。

 

因為我不再是人類了,我已經脫離了在人格自我之上,境界昇華和淨化的程度了。我的生命本體是我內在見精背後,透出來的那種靈魂感知當中的光明。靈魂感知從這具身體當中解脫的程度,那個就是我修行的證量。我自檢,自檢的是這個東西。

 

我自檢,自檢的是,我的靈魂感知有沒有被我的食慾、性慾、意識的記憶和自我的企圖,拉到這具身體裏面來。如果沒有拉到我這具身體裏面來,我的靈魂感知力的那種光明,跟我的這個意識,跟我的心靈企圖,跟我的肉體細胞的感受,永遠保持距離,永遠都是可以離開的,不被我的身心靈、身語意,不被我的自我記憶和自我感受所牽動、所蒙蔽的狀態。

 

我的靈魂感知力,一直是保持着那種自由、清澈、祥和和當下凝定的狀態,那個就是我最好的狀態。就是一種完全無為的狀態。祂是一種有着自我意識的、究竟的、徹底的、被動的狀態。祂有自我意識,但是那個自我意識,不是頭腦意識,也不是心靈的主觀的意識,而是一種對於生命本能的感受,對於生命本能的感知與感受。那種感知與感受,祂是覺受當中的光。現在你們還觸及不到這一點。

 

就說是,真正的修行是在靈魂感知之上,才談得上修行,才談得上解脫。在靈魂感知之上,人的靈性的光明,才會甦醒過來。在靈魂感知之下,就會有你的心靈的認知,就會有你的自我的企圖,結合你的意識,變成了自我的認知。

 

就說是心靈認知開始,到自我認知、自我意識之間,這個都是屬於死亡的,都是屬於境界。境界眾生都是屬於死亡。死亡當中的生命,沒有修行一說。死亡當中的生命,只有淨化,沒有修行。修行是,只有神到如來這個階段,才能稱之為「修行」。

 

那麼我在,就是在昨天吧,我自己在,一個人在學法。學法了之後,然後我到了晚上打坐的時候呢,我就在檢驗嘛,在自檢我自己的這個……在自檢這具身體之內的這個靈魂感知當中的狀態。我看看自己現在修行的狀態怎麼樣,是不是很穩定,是不是有所退步。我的退步就是靈魂感知,被身體,被生理功能,被慾望、性慾、色慾,被心靈的執着,被我執,被記憶的概念所牽動,進到這身體裏面來,參與了人格自我的塑造——這就是我墮落了。

 

但是如果說是我要在禪定當中,在學法過程當中,保持那種狀態——一直是靈魂感知的清澈、安寧、清醒而大自在的解脫的,那種純光狀態,就無論我人世間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都是沒問題的。

 

就是神是神,人是人,你知道嗎?就是電腦是電腦,電腦不可能牽動這個借助電腦說話的我。但是你們現在就是電腦,所以你們會很看重這個電腦的這個所作所為:我現在學了多少法?我今天有沒有說是跟別人生氣?我有沒有說是買菜的時候,虧別人兩塊錢?我有沒有說是跟別人說話不算數?你們肯定在意的是這具身心的、這具身體的好壞。這個都是在淨化過程中,無可厚非,但是他不是修行。修行就是像我這樣,保持一個靈魂感知力,獨立於這具身體,獨立於你的自我人格意識的,那種自在、清澈、解脫的自由,那個叫「修行」。

 

然後我昨天自檢了一下,我發現啊,哎呀,哎呀,好完美啊!我現在51歲了嘛,看到我整個的前面的48年啊,是一片黑暗啊!前面這具身體活的48年之內,就是這具身體活了48年的過程當中,這具身體的內外是一片黑暗的。就像那個黑色沼澤一樣,裏面充滿了泥濘,充滿了那種黑色的氣息和黑色的生物——純黑的,48歲之前。

 

偶爾有一段過程,大概就是在我37歲,對,37歲到48歲這10年,那個黑色變成灰色了,就僅此而已,但他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泥濘、都是業障、都是沼澤,都是死亡的氣息。什麼叫「死亡」?無明,就沒有光明都稱為「死亡」。什麼叫「無明」?分別心就是無明。

 

然後,然後我又內觀嘛,我又內觀,一再自檢,看看那個48歲之後。48歲之後啊,祂看到的是一段,就是你在靈魂感知的那個境界當中,在自查的時候,在自檢的時候,那個自檢的一定是靈魂感知本身,而不是人格自我本身。人格自我和這具身體的細胞的狀態,是在被自檢的這個範圍之內。而那個自檢的呢,一定是靈魂感知當中的,那個覺醒的光明。

 

然後就看到48歲之前的那個人啊,這具身體所攜帶的這個人啊,全部都是屬於黑暗的死亡的因素。然後49歲到了59歲啊,就這10年啊,天一下亮了。天一下亮了,就是49歲那一年開始,天空一下子亮起來了。什麼概念啊?就是夏天的時候,七八月份的時候,咱們住在這個,在農村啊,在那個原野當中,在凌晨四點半到五點之間,太陽沒有升起來,但是天空亮了。就是那種感覺,它是天空有魚肚白色,然後變得越來越亮。就是49歲到59歲的這10年。

 

但是49歲是……這10年分為兩個階段,就是上5年和下5年。49歲到54歲,這個天空亮的程度啊,大概是凌晨的五點到六點之間,太陽沒有昇起來。然後54歲到59歲呀,就說是天空就大亮了。就是天空一下就,太陽馬上就要出來,就那種感覺,就大亮了。就是那時候,就好像是,太陽出來,但是被雲霧擋着的感覺。就今天是陰天,但是現在已經八點多了,太陽已經出來,但是被那個水汽擋着的感覺,很亮很亮,但是沒有太陽。

 

也就是在59歲之前啊,這具身體內,這個修行者的證量啊,祂是屬於一種從黑暗的泥濘當中,已經解脫了這種死亡的氣息、死亡的因素,但是祂還沒有從死亡的性質當中解脫。這種明亮,這種明啊,「光明」那種「明」啊,跟48歲之前那個純黑色的死亡的氣息呀,這兩者的基底是一個基底。但是現在,究竟是什麼東西,我現在還……

 

因為我沒有證到,我不能說,你知道嗎?我不能證到,我不能說。就是黑夜跟白天,是同一種性質。現在只不過我是白天天亮了而已,我現在不再是黑暗了。但是黑暗和光明是同一種性質,所以我才會有輪迴嘛,所以我才會不斷地要去警醒我自己,去檢討我自己,去懺悔我自己。

 

但是可喜可賀的是,59歲之後,一旦進入60歲,這具身體之內,呈現出來的,就是純粹的光——純光。你們不可能知道純光是什麼意思。你們就會認為太陽就是光了,不是的。純光,是純粹的生命的意思。就是純生命,以純光的面目呈現。而太陽光在純光當中,屬於黑暗。

 

到了這具身體60歲那一年的時候,前面的這個10年,就是從49歲到59歲這10年的明亮,和48歲之前的黑暗,就整個我的前半生,就全部都煙消雲散了。所以我說,現在我所處着的,這種光明的狀態和我48歲之前那種黑暗的狀態,雖然程度不同啊——一個是亮的,明亮的,一個是黑暗的,他們的性質是同一個性質。現在我還在這個性質當中呢。但是到我,大概再有9年吧,到我60歲的那一年開始,就這具身體之內,就只有純光了。純光當中,既沒有黑暗,也沒有明亮,祂是一種純粹永恆的生命。

 

然後我就接着繼續去審視,這種純光,祂究竟是什麼樣的元素構成的呢?純光當中沒有分別心,純光當中沒有時間。因為沒有時間,沒有分別,就沒有空間。所有空間世界,在純光當中,全部像是「夢幻泡影」一樣,全部是消散的、熄滅的。純光是原始、亙古、永恆不變的生命。純光是穿越了過去未來,穿越了歷史與剎那的,當下完美的愛的海洋。

 

也就是說60歲的時候,天堂之主將降臨這具身體。現在我還不是,現在我可能六天只能當一天祂。60歲的時候,這具身體之內,就是純靈性的天堂,降臨在這具身體之內,呈現出宇宙終極意識的浩瀚與智慧——60歲的時候。

 

然後再接着往下觀嘛,這個純光那個境界,非常非常地美妙、幸福、極樂。但是純光是,洋溢着、充滿了愛、溫暖、接納與無盡的寬恕。純光,你們可以把純光理解為,外道所說的「上帝」。就是無所不能又無所不包,包容一切又慈悲一切的上帝,祂那個就是純光的境界。60歲之後,這具身體裏面就是祂了,百分之一萬就是祂了。

 

然後接着往下觀的話,就是60歲之後,到了70歲,一過70歲呀,這個純光就開始淡化了。純光啊……就是我今天跟你們講這東西的時候,我是一邊講一邊看嘛。我今天給你們講的,全部是神話故事。純光已經是人類所無法理解的東西了,但是純光的消褪,你們就更沒有辦法理解。

 

純光不是永恆的嗎?那種純光的,純生命的無限的溫暖和愛,祂不是永恆的嗎?祂是永恆的。但是祂到了70歲之後,進到75歲,這5年,這種純生命就變得很稀薄。在70歲之前,在60歲到70歲之間,這純生命是很……就是無限地濃郁、無限地質量、無限地浩瀚、無限地深邃和無限地廣袤,祂沒有邊沒有際的。但是一過70歲,進入到了70到75這個階段,這個濃郁具有無限質量的生命,就開始稀薄了、淡化了。

 

隨着這個光明的淡化,純光的淡化,生命的體驗、性質、氣息、永恆亙古的愛,也在淡化。一直到了75歲那一瞬間,看到的就是,光明、生命、終極意識、愛與寬恕,在75歲的年初,戛然而止。就好像這個地方有一道牆一樣,有一道玻璃牆一樣,所有的生命、光明、愛與寬恕、靈性與亙古未來那濃郁的生命質量,在這地方戛然而止。然後在75歲的年初,在往76歲走的時候,那背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什麼都沒有,什麼概念呢?那背後就是純智慧了——大智慧,純智慧,究竟智慧,普照智慧。站在純光、純生命、純靈性的終極意識,去看覺性那個地方,是什麼都沒有的,祂連空都沒有。祂既不是空,也不是無;祂既沒有無限,也沒有剎那。

 

靈性,就說是天堂之主,在60歲到70歲之間的這個天堂的境界當中,是熄滅了亙古,熄滅了剎那,祂本身是永恆和完整的。祂是熄滅了剎那,熄滅了永恆的,亙古當下的圓滿。但是在75歲背後,既沒有剎那,也沒有亙古;既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祂既不是空,也不是非空;祂既不是有,也不是非有。祂非空非有,但是祂是滲透在空和有之中,滲透在過去和未來之中的,當下無生的不動。祂叫「不動如來」。那個就是75歲。那個地方就沒有辦法用語言去形容祂,我只能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把祂歸納為神聖、莊嚴、巍峨。

 

我給你們這麼講吧,靈性宇宙當中,天堂之主啊,在覺性當中啊,在這種莊嚴十方的覺性當中啊,就是地上的一個玻璃碴子,倒映的一片光明而已,就祂是很虛幻、很渺小的。在75歲之後,這具身體當中,就說是能看到的,那個就是一個宇宙體系,那是一個蒼穹宇宙體系。一個蒼穹宇宙體系,呈現出來了一尊佛的智慧。就是佛是以智慧呈現出來的。

 

佛是智慧的意思,智慧是以宇宙體系呈現出來。而宇宙體系,可不是你們認為,你們人類認為的地球、太陽系、銀河系,有星雲、星系、外太空,這種無限推廣。你們所認為的這個宇宙體系,只是一層物質的疊加而已。

 

而在佛的宇宙體系裏面,是無窮無盡更深邃的。祂不光是有分子這一層物質疊加出來的,什麼銀河系、太陽系,星雲、星系、外太空,還有原子,還有質子,還有夸克,還有暗宇宙、暗能量的疊加和這種震蕩,浮現出來的更加微觀、更加燦爛的那種華藏宇宙。華藏宇宙是純生命的宇宙。

 

哎呀,不是,這個,我每次講到佛的世界的時候,我就詞窮了。因為人類的語言啊,它是平面的,你們知道嗎,就是平面的。就是我跟這個餐巾紙是相對比的,這個就是你們知道的空間,你知道嗎?就說是你們知道的空間,一定是現象,知道吧?因為有這個物質,因為有這個餐巾紙,才會有周邊的空間嘛。餐巾紙跟這個空間是相對的,知道吧,明白了吧?

 

就是你們人類的思維一定是平面的,因為有你們平面的分別和聚合思維,才投射出來了外界看到的這個空間和這餐巾紙嘛。所以你們的認知和你們的意識,一定是在一個層次當中。你們不可能看到這個餐巾紙的時候,看到這個餐巾紙,紙裏面的纖維吧,你們看不到吧?你們看不到這個餐巾紙纖維裏面的,每一個分子的運動吧,你們看不到吧?你們看不到每一個分子裏面蘊含的質子、原子、夸克吧,你們看不到吧?可是你們不知道,那個夸克裏面,就蘊含着整體的宇宙。

 

但是在覺性當中,在75歲之後那個覺性當中,那個覺性呈現出來的宇宙,就是由無限細膩、無限細膩的那種能量和暗能量,所呈現出來的,暗能量內在蘊含的整個十法界、整個佛的世界的,從最低到最高,從最深到最淺,從最表面到最深邃的,所有無限宇宙體系的全貌,都在一個華藏世界的微粒當中圓滿呈現。

 

華藏世界,用兩句話可以概括出來啊。第一個,「芥子納須彌,須彌藏芥子」。就第一條,就是祂裏面,華藏宇宙是無內無外的。第二個是,「過去即未來,未來即過去」。這兩句話沒有人能解的,這個不是人類可以解釋的事,這個是實相。

 

但是我在自檢的時候,看到75歲,就一過75歲,一進入1月1號,一過75歲,所有的靈性生命,純生命的宇宙終極意識,所有的靈性生命,那種愛與溫暖的生命質量,純光的無限、亙古、原始的光明宇宙,全部就被擋在了1月1號之前。而1月1號之後這個時間點上,往後就是整個的華藏宇宙。那看到祂的時候的話,哎呦,那真是,無限地巍峨、無限地莊嚴、無限地神聖、無限地肅穆。原來一尊佛,不是一個個體的生命,而是一個無窮盡的宇宙體系。

 

然後,又繼續察看祂75歲到85歲。我只能說是,這個時間啊,時間不是你們理解到的,那個鐘錶上的指針的走動。時間是一段空間距離,空間距離稱為「時間」。

 

然後再繼續再追查,我想看自己死的時候,這具身體死的時候什麼樣子呢?嘿,一到85歲之後,連華藏宇宙都沒有了。85歲之後,就是85歲到96歲這10年,「祂」就在這兒。85歲到96歲是悲能——無形無相、無色無味、無體無狀,滲透一切、圓滿一切,當下就是「祂」。就包括現在此時此刻,就是「祂」的圓滿。

 

我們現在,就在「祂」之內,「祂」就在我們的身心靈之中。「祂」滲透在75歲到85歲的那個佛、大菩薩的身心當中,以佛的智慧,呈現出來了華藏宇宙。「祂」滲透在60歲到70歲的,這個天堂之主的亙古永恆的純光之中,以純光純愛呈現出來終極意識的浩瀚。「祂」滲透在51歲,就像今天,到60歲的,這個明亮的境界的修行人當中,以這個修行者的自檢,以這個修行者對於身體的排斥,對於身體保持距離的這種清淨,呈現出來了修行道路。

 

「祂」以這具身體之內,51歲之前,就是48歲到我剛出生的這段純黑暗的時間,透過純黑暗那個人的身心靈、身語意的分別,呈現出來了,因果相續、緣起緣滅的生命的沉淪,但是「祂」本身並沒有沉淪。「祂」滲透在一切之中。我在看到「祂」的時候,「祂」就在當下。「祂」在看着我在看着「祂」,但是「祂」卻順着我看到「祂」的眼光,在我的身心當中,呈現出來了,「祂」究竟圓滿的平等悲能。

 

沒有人,沒有任何人喜歡自己衰老的。我恨不得這具身體趕快衰老,那個才是我,你知道嗎?那個才是真正的我。我恨不得這具身體趕快趕快,到了我90歲之後。那時候這具身體之內,就熄滅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祂」究竟慈悲、圓覺普照、平等周遍。就在此時此刻,就是「祂」當下的圓滿。那是一件多幸福的事啊!

 

但是現在沒有辦法,你知道,現在我還得要把走向「祂」、通往「祂」、覺醒「祂」的這條道路,給人類留下來。所以我在不斷地給你們講法,我在記憶着每一個過程,這個就是「祂」的願望。

 

實際上,「祂」現在就在當下,就在此時此刻,你們眼前看到的這個空間當中;就在此時此刻,你們聽我說話的這個意識當中;就在此時此刻,你們心靈的感受和你們心靈的意圖當中。「祂」伴隨着你們,「祂」就是你們。你們覺醒了這具身體不是你們,你們覺醒了你們的意識不是你們,你們覺醒了你們的心靈的企圖不是你們,那個覺醒背後,又遺忘了覺醒自察的那種安寧、坦然的平等性,就是「祂」臨在於你身心靈當下,你原始不變的如來自性。

 

唉呀,有神在,人類才有希望,你知道嗎?沒有神在,那些《華嚴經》啊,《楞嚴經》啊,包括《金剛經》啊,都只是一堆歷史的文字而已,沒有生命力的。有「祂」在,「祂」伴隨着這具身體,降臨人間,就好像我們通過Pad對話一樣,通過電腦對話一樣。這具電腦背後的生命,才決定了這個電腦本身的價值,對不對?因為通過電腦說話的這個人,是一個覺悟者,所以電腦所傳遞出來的聲音,才會變成法。

 

什麼是修行者?我告訴你們啊,這一點是永遠不能變。就說是,如果說是我是一個生意人,我向整個人類社會呀,我賣的只有一樣東西,我賣的是「穿越死亡」。我不收任何人的任何費用,因為你的生命不能用錢來買,對吧?我不見任何人,不形成任何的組織,沒有什麼遠近親疏的概念,沒有什麼「我是老大,你們是老二」的這種組織社會構架。我也不接受任何人的任何形式、任何名義的供養。哎,你給我供養個房子呀,給我供養個遊艇。誒,有人的,我這麼多年一直有人給我供養別墅,供養這些東西的,但是我從來沒有接收過,為什麼呢?

 

因為我留下來的東西,是神對於靈魂的恩典。我留下來的這條道路,可以讓居住在身體裏面眾生的靈魂,能夠解脫死亡,能夠覺醒。這是我的使命。那麼,今天與我同在的,你們每一個人的靈魂,也同樣具備着這樣的使命。這種使命就是把,能夠讓眾生的靈魂解脫死亡的這條道路、這個機會,在人世間能夠穩定地流傳下去。

 

我只需要人們的一顆虔誠心而已,我什麼都不要,只需要一顆虔誠心。那麼這顆虔誠心,就會促使你的靈魂感知力,在光明當中能夠甦醒過來。所以說從始至終,我不要人們的崇拜,不成立宗教組織,不形成任何人世間的社團模式,也不接受任何人的供養。那麼我要什麼呢?我要的只是眾生靈魂的虔誠而已。一個虔誠心啊,對於真理的虔誠,對於神佛的虔誠,可以喚醒,這個虔誠真理靈魂深處,對於他生命先天性質的記憶。記憶一旦甦醒,這個人的修行就開始踏入進程。

 

如果你的靈魂記憶、靈魂感知,還是落在你這具身體之上,你就是個人類。如果你的靈魂感知,是落在死亡之上,穿越死亡,看到生命,你就是個修行者。落在這具身體之上,你就是外道。穿越這具身體,落在這具身體死亡之後的世界當中,你就是一個修行者。這就是「四念住」,你知道嗎?

 

佛法裏面兩個基礎啊。就佛教裏面的話,釋迦牟尼佛講那麼多法,就兩個基礎:一個是般若智慧,以《金剛經》為首。不要再給我扯「這個經那個經的什麼,這個經比那個經高」。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但是,最能夠體現佛教的核心思想的——《金剛經》,這是唯一的一部,第二部的話就是《華嚴經》,第三部《圓覺經》,就禪宗七經吧。那是最能表現佛,就說是釋迦牟尼佛教法核心般若智慧的經典,以《金剛經》為首,《金剛經》是眾經之王。

 

第二個就是《四念住》,也稱為《大念住經》,這個釋迦牟尼佛的,就禪定的方法。「觀身不淨」……《四念住經》有兩個版本的,「觀身不淨,觀法無我,觀心無常」,還有什麼?還有一種就是,「觀身是身,觀心是心,觀法是法」。

 

就是「觀」,就是那個聞性,「初於聞中,入流亡所」那個「聞性」,就是見精。「觀身是身,觀心是心,觀法是法」的那個「觀」,就是見精的清澈,就是我所說的那種奢摩他的成就。到了這一步,才是修行。

 

這個也不是我提出來的啊。我所說的證入到見精,見精成為你,才是修行的起步。人家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說的呀。《四念住經》的起步,就是這個奢摩他呀。「觀身是身,觀心是心,觀法是法」,那個「觀」,就是見精,就是奢摩他的見精的純澈、自由、凝定、不動。到這一步,你才能夠談得上修行。

 

所以修行不是要在人世間形成宗教的啊。是凡把真理帶到宗教裏面,都是無奈之舉。就說神走了,神離開了,眾生的靈魂解脫死亡的可能性大大減少了。孤單的靈魂為了抱團取暖,為了說是通過大家的共同的鼓勵,能夠將神的光明,再存留一點在人們的記憶當中,這才會形成宗教的。

 

在我活着的這幾十年不會有。第一個,我不容許;第二個的話,因為有修行者的這個威德和威嚴在,沒有人敢。沒有人敢打着我的名義,去在人世間形成宗教,而禍亂社會、荼毒人間的。但是這具身體一涅槃,就是我一離開這具身體,就說成為了「祂」,那麼,人世間很快,我死後大概幾十年吧,還是多久,就會形成一個最大最大的宗教,超越於地上所有古老宗教的最大的宗教——巨有錢,而且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政治力量。

 

因為那畢竟是神在人世間的足跡,祂可以踐踏人世間所有的道德禮法。因為這條道路通往天堂,祂可以解脫人世間的生老死苦,祂可以解脫人世間所有的痛苦與災難。踏上這條道路的生命,就等同於是被神佛授記的生命。保持一生虔誠,終生不懈怠的生命,就寓意着這個人,被神佛選中的未來的成佛的種子。

 

就說你的虔誠心……就是我要的只是一個虔誠心。這個虔誠心不是給我的,而是神佛要通過你的這個虔誠心,把你從這具身體裏面喚醒,喚醒這具身體裏面,沉睡着的神佛光明的性質。那光明甦醒過來了之後,你會發現,這具身體真的不是你,這個意識真的不是你,這個人格自我企圖不是你,這個自我的體驗和感知也不是你。那個時候,什麼都不是你的那個,就叫「奢摩他」。他清澈、清醒、獨立、自由、超越,而當下的凝定,那個叫「奢摩他」,那個就是神靈的起步。

 

我這教法呀,不針對人世間,我沒打算對人世間有任何的改造。我既不想在人世間成為一個所謂的利國利民的好人,也不想成為一個荷擔如來家業、振興佛教的修行的人。我只想給人類的靈魂留下一條解脫之路。就是我只有這麼一點點的渴望,只有這麼一點點的奢望,所以我能夠完成。這件事情我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了。

 

所以說,我不會受到外面的任何人的任何困擾。不會說是,今天有人想學了,哎呀,我開心;明天你們走了之後,我難過,不會的。你來了我不知道,你走的時候我也不知道。你來了我並不歡迎,你走了之後我也並不沮喪,我們之間沒有關係的。我只是在完成着我的使命而已。我的使命,就是給靈魂留一條解脫死亡的道路。我的使命,就是將天堂的光明帶到人間來,將人間的靈魂引度到天堂當中去。

 

這件事情,我既然一個人可以完成,我就不會被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人的任何因素所左右。我既不在意人們對於我的追捧、崇拜和膜拜,我也不會在意人們對於我的誹謗、封殺和阻止。我只是在完成一件事,這件事情是我生命的使命,是「祂」賦予這具身體當中,在這個人世間的唯一的使命,終極的使命,也是一定能夠完成的使命。

 

而這個使命,不要看祂僅僅是,簡簡單單在這具身體之內,通過這一個人微不足道的一生,而完成的這麼一件,看似很渺小的事,這件事情會改變人類未來3000年的命運。人類的生命,在死亡面前有了選擇的權利。就是通過這麼一個小小的身體,這麼一個人微言輕的,在人世間一個窮苦老頭子的後半生完成的。

 

就是我特別開心,我從一個熱血青年,變成了一個很樸實的修行者。我從想要渴望振興佛教、荷擔如來家業,變成了一個務實的、默默無聞的修行者。前一者,想要荷擔如來家業、振興佛教、振興佛法,我需要所有人的配合,我需要宗教的支持,我需要大量的資金,我需要許許多多的這些和我有同樣理想的修行者,共同地去弘揚佛法,讓佛教再一次振興起來。那樣的話,這種行為、這種心願,最終我所收獲的,可能是佛教的興起,而不是佛法的振興。因為佛法只有覺悟者有,而宗教都是未曾覺悟的人,才會參與政教,那都是凡夫俗子。

 

現在我覺醒了,我現在是一個覺醒了內在純生命之光的修行者,我現在生命的成分和因素,屬於神。那麼神就應該幹神的事。神應該幹什麼樣的……神不是你們想象的,什麼神通大顯呀,可以說改天換地,可以點石成金,可以說是偷天換日的,在人世間有特異功能的人——那個都是人類。具有特異功能的人類,跟蟲子沒什麼區別的。你們人類認為的神仙,八仙啊,什麼什麼各種各樣的神通啊,長生不死那些神靈啊,在我來看,在今天這個修行者來看,他們跟你們人類沒有任何區別,都屬於鬼,你知道嗎,都屬於鬼眾。三界內沒有神的,都屬於鬼。

 

就像是,就他們看你們可能很低級啊。你們是手無縛雞之力,你們不能變化,你們的生命短暫即逝,你們會有疾病,會有生老死苦。他們是與天同壽、與日同齊嘛,對吧?與天同壽,然後可以說是瞬間遨遊四海,可以說是有天眼、天耳、神足,以及各種各樣的功能。他們可以七十二般變化,可以點石成金,可以讓江河倒流。就在你們來看,那個都是很……具有特異功能,具有能量的,超凡的不死的生命,就是神靈了。

 

在我來看,他們跟鬼是一回事,跟鬼是一回事,他們也是屬於蟲子類的東西。只是人類可能是蟎蟲,他們可能是個蝗蟲、螳螂,好一點的話,可能是個蝴蝶。但是你不能說這些都是生命,你知道嗎?只有天堂之上,只有60歲之後的,到75歲之間的,那個是屬於生命。那個生命,在75歲到85歲之間那個大智慧當中,都是一抹錯覺,更何況這些蟲子呢?

 

所以說,在修行者的教法當中啊,是不談這些東西,不談什麼能量,不談什麼長生不老,不談什麼什麼癌症康復,也不談你的什麼,擁有各種各樣的神通。就是佛法裏面講的,什麼五種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除了神足我沒有,前四樣我全部都是具足的,而且我的神通很強的。就說我可以,如果說是看得比較仔細的話,可以看30到50個大劫吧。

 

如果說是,非要用神通去驗證神通的話,我可以,咱們可以組織一個科考隊,去探險一下地下世界,就最次最次我可以指引你們找到古墓。就是我不是有那個他心通、宿命通、天眼、天耳嘛。天眼,你可以同時看到地下的。你可以看到多少多少層天體,等於看到了另外空間嘛,你也可以同時看到地下的空間的,他的空間層面是一樣的嘛。地下的話,我也可以穿透地下,看到地下多少米,看到那個地宮的開口在什麼地方。

 

當年,這個是我親身驗證過的,就說我可以知道,這個牆,這個山裏面哪個部位、地方有山洞。這個山洞雖然現在是被封的,是被泥和石頭封掉了,從外面看不出來,但是我知道它裏面是有山洞。並且我知道這個山洞底下,在多少米那個地方,埋着什麼東西,我能看到的。當年我是靠這個為生的呀!

 

當年我不是寫個故事嗎?就是有個金礦當中的龍脈,就是我用神通看到的呀。我當時看完了之後,把當時幾個人都震住了。他們買了個礦,但他們不確定這個礦裏面的黃金儲量有多少。就是我讓他們把那個地名告訴我,把那個地標告訴我。它不是有經緯度的嗎?地標告訴我,然後我就禪定了一會兒。那時候我就動用的是這個天眼通啊,但是我看的不是天堂,看的是地表以下呀。

 

大概10分鐘之後,我就問他們要的——他們把那個紙和筆都準備好了。然後我就把那個礦脈的形狀就畫出來了。把礦脈的形狀、金礦的走向、金礦的質量、含金的比重,我就寫出來了呀。然後他們就立馬拿出他們勘測過的報告,去跟我對比呀,這基本上一模一樣啊。當時就把那些人就震住,「不可思議呀!你怎麼可能知道這種事情呢?」我能看到啊。

 

所以說,就說我告訴你們這些事情呀,這些事實,目的就是告訴你們,不要站在人的這個基點上,以人現有的科技去理解神佛,你知道嗎?所以說,在今天修行者的這個角度,為你們開示的這一切,所以說,我就不跟你們講那麼多的什麼,那麼多的這個彎彎繞繞的什麼境界、什麼神通啊,這個獲得,沒有。我的教法只是,就說是祂是單刀直入的、直奔主題的,解脫死亡用的。我的教法就是解脫死亡的,最直接的道路。

 

我的教法,需要修行者付出的,不是錢,也不是人世間的勢力,也不是人世間任何對於我的支持和讚美。我需要的只是你對真理決絕的虔誠。因為虔誠心,他是可以抑制你的人格的。就是對於神佛的虔誠,可以抑制住你的心靈對於自我的虔誠。這兩樣東西,你只能選一個,你知道嗎?

 

就是這杯水,這杯水,這個就是我的人生當中最大的愛好,這個是一杯兌了那個綠茶的自來水,我不喝我就會死掉的。但是虔誠心,就說是,我的教法告訴你,這杯水不能再喝了,這杯水喝了之後你會糖尿病,你不能再喝。可是我就想喝。「我就想喝」,這個就是我的人格自我的企圖啊;「我就想喝」,這個就是我的思維邏輯形成的觀念啊;「我就想喝」,這個就是我的人格自我形成體驗和認知啊。

 

但是現在教法告訴你不能喝,喝了糖尿病,喝了你就不能修行。這時候,這兩者之間,你只能選擇一樣。你對於真理的虔誠心,大於你的人格對於這杯水的渴望,你放棄了這杯水,不喝它了,這個叫「虔誠心」。就是你對於真理的熱愛,大於了你的人格自我對於身體的熱愛、人格自我對於自我利益的熱愛,修行就開始起步了。一切修行,都是以持戒開始的。持戒,什麼叫「持戒」?放棄。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二代」,每一個人的身心裏面都有金礦的,但是如果你不放棄人,你就不能夠覺醒神。所以我的這個教法很直接的。我是為着死亡而來的,我不在人世間成立我的教派,我也不需要信徒,我只是給靈魂留下一條解脫之路。這樣的話,我身上的壓力也小,擔子也小,我的使命更容易完成。而且完成我使命的過程當中,我不向人世間妥協的。

 

有人跟我學習,那是你們的福報到了;你們都走了,那是你們的因緣到了,和我沒有關係。我只負責將真理留在人間,我只負責,那些渴望回歸天堂的靈魂,能夠穩定地牽住神佛的手。這個就是我的使命。

 

今天這麼多人啊,就是我給了你們這種單個頂禮的機會。你們可能不知道這個意味着什麼,你們就覺得好像是……就說是可能未來你們也會離開,也就不學了,有很多人可能也就中間半途而廢了。但是我是能看到實相的人。今天這個機會呢,給予你們單獨的可以去頭面足禮,頂禮一尊如來的機會,哪怕你以後不學了、離開了,這個也會在你的靈魂感知當中,形成一次授記。祂足以讓你靈魂的未來,起到一個決定性的作用。

 

我前面給你們講過,決定修行的,有三個要素。第一個是有神佛住世,這個是起到決定性的、核心的元素。這個元素如果沒有的話,後面兩個元素是不能成立的。第二個元素就是功德力,就修行必須得要有功德力。功德力就是,一顆對真理、對神佛決絕虔誠的心。而這顆心的話,從你升起那一刻,到你死亡的時候,不能退轉,不可以退轉。退轉了之後,你前面的功德力就全部消散掉了,後面的功德力也就不能再相續了——不能退轉。

 

對於神佛的決絕的、徹底的、刻骨的、絕對性的、絕對的虔誠,可以形成漫天的功德力。這種功德力的話,他一定一定是建立在,對於神佛無條件的臣服與虔誠之上,才會形成功德力。

 

神佛的表現有兩種形態。第一種形態,最普遍的就是真理,真理文字。就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裏面講的嘛:有經典所在處,即如佛塔廟,理應供養。末法時期,神佛居住在文字經典背後。第二個的話,就說是,對於大成就者,身上綻放出來的那種慈悲的氣息。這兩者是神佛的表現,但是第二種的話,就是極其罕見,基本上你很難遇到的,基本上你很難遇到。

 

遇到了之後,能夠親身頂禮,雖然你的意識表面還意識不到啥,就離開這個場合之後,可能過兩個月,過一段時間,當你的業力逆襲,蒙蔽你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很可笑。「哎,那個傢伙看起來,跟我們也沒什麼不一樣啊,我憑什麼還去頭面足禮頂禮他呢?那傢伙是不是騙子呀?」

 

我跟你講,幸虧我不收費,你知道嗎?幸虧我不收費,我也不成立任何宗教組織,你們也沒有見到過我。所以說這種當你心底裏面浮現起來對於我的否定的時候,記住了:我對你是一無所取的,我對你的只有恩典。

 

在我身心當中蘊含的,又超越了我身心的這種悲能,現在此時此刻,「祂」就是臨在於,你們每個人的身心內在和你們整個的空間場的。你在悲能的這個範圍之內,親身頂禮了一尊,咱們講「覺悟者」吧,祂是可以改變你靈魂性質的。最起碼在你的靈魂感知當中,種下了一個天堂的種子。這個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事情。

 

我這個可不是那些騙子的教法,他們說,「啊,你過來接法,我給你們傳什麼法」——沒有。我這個地方針對每一個人不同的狀態,會有不同的相應的解脫之路,那個都稱為「法」。法離開具體的人的具體的情況,就不能稱為「法」了。那個就是一個空中樓閣的東西,就看上去很高大上,但實際上是半點作用都沒有。

 

第二個就是功德力。功德力的話,一定是建立在虔誠之上的。就是無我無私的虔誠心,會形成功德力。但是他也有所表現。這個表現的話,最直接的就是弘法。但是現在因為這個具體的情況嘛,國內具體的情況的話,現在不容許弘法。不容許弘法的話,那麼咱們就到香港去,去台灣,去新加坡。

 

或者說,你自己,確實是,切實的這個生活離不開,你可以去參與一下也可以。就是你自己人不去,但是可以從另外方面參與一下,包括整理文字呀,包括說是做一些具體的工作,也可以,會形成一樣的功德力。

 

我跟你們講了,就是我的心願,只是把這條道路留在人間,給人類的靈魂留下一條解脫死亡的出路。但是你們雖然不是講法的人,但是你們也是屬於塑造這個道路的人。那麼未來的話,你們會因為今天的這種行為,而形成漫天的功德力,而有資格進入到聖光宇宙。就說你們是參與這尊如來圓滿聖光宇宙的進程的人,這個威德是後期的人所不能比擬的。

 

換句話說,你們今天的一天,等於說是我涅槃之後,那些修行者可能多少年的努力。我說的句句是實話啊。當這具身體消失掉了之後,未來的人,他學這個「聖光宗」,學「真神教」,他可能一輩子的提升,可能只是你們現在這個時期的人的一年的時間。因為神不在了,神不在了,那麼一切的加持力,悲能對於靈魂的承擔、淨化、托舉、轉化,這種力量就會大大減少。

 

我跟你們講一下這個,我給你們講講這個悲能吧。悲能不是佛啊,佛是智慧的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佛是智慧的意思。一尊佛的智慧呢,祂呈現出來了浩如煙海的,涵蓋了過去未來的,無內又無外,芥子納須彌、須彌藏芥子的一個華藏世界——無限的華貴。一切眾生,一切國土,任何一粒微塵,都是大智慧呈現出來的純生命的表現,那是華藏宇宙。祂大到沒有邊際,小到沒有盡頭。但是小到沒有盡頭過程當中的,每一個微粒裏面,又同時涵蓋了外面那無限廣大、沒有邊際的華藏宇宙的全貌,這個叫「芥子納須彌」。但是這一切還不是悲能。

 

悲能,在悲能之中就是……在悲能之中的話,只有悲能存在,沒有華藏宇宙,也沒有三界六道。在悲能臨在的當下,就是現在此時此刻,我們眼前看到的這一切,就是悲能那無生無滅、無來無去、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莊嚴圓滿。當下就是,現在就是,此刻就是,只是因為我們身心靈的分別,只是我們業力習氣的障礙,使我們只能看到我們這個障礙所投射出來的境界,而境界的本質、境界的內核、境界的整體的過去和未來的性質,全部都是當下悲能的圓滿。

 

這個就是「一葉障目,不見大千」。我們被自身的業,障住了。可是我們卻不知道,我們當下就在悲能的莊嚴圓滿當中。就是莊嚴平等圓滿的周遍的悲能,才是我們真正的自己。悲能是不可說的,「祂」只能在感知當中,超越了智慧普照的時候,才會浮現出來悲能的平等、清淨與周遍——那是一個浩瀚無盡的如來的世界。

 

就悲能的表現形式啊,是一尊如來的世界。如來世界裏面,包含着無窮無盡的,由覺性構成的十法界的,浩渺煙海的華藏宇宙。就是一尊如來的世界裏面,包含了無量億兆個佛的世界。而一尊悲能所呈現出來的,這尊如來的這個大宇宙的範圍,卻包含了過去未來一切如來大宇宙的蒼穹體系。

 

或者說一尊如來的宇宙,就同時是一切如來宇宙的浮現。一切如來的宇宙,一切過去古往今來、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的宇宙,都在一尊如來的華藏世界裏面,淋漓盡致地纖毫畢現。一切佛都是一尊佛,一尊佛就是一切佛。這又是《華嚴經》裏面的原話。但是沒有人能解,這個是實相。實相只有你到了你才能知道,你通過理解的話,你永遠不知道祂是什麼意思。

 

但是悲能卻不是如來。悲能以如來呈現出來過去未來十方世界,所有如來的華藏宇宙,但是悲能還不是華藏宇宙。以華藏宇宙呈現,以如來的大宇宙呈現,但是大宇宙呈現出來的無量劫佛的華藏宇宙,都不是悲能本體。悲能的本體,就是穿越了過去、未來,在當下如如不動、清淨隨順的圓滿平等性。

 

悲能,如果說是我非要用一個詞去形容「祂」,就叫「寂靜平等」。「祂」寂滅無生,「祂」平等無礙,「祂」周遍隨順,「祂」圓滿不動。所以悲能,用一個貼近「祂」的語言,去形容「祂」,叫「不動」,「祂」叫「不動如來」。「祂」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的本體、性質、生命和體相。一切佛都是悲能的表現,一切表現都並非是悲能的本體的清淨。悲能沒有形態的。如果你非要說的話,那麼悲能可能就是人家所說的「毗盧遮那佛」,就是雪山教派裏面所說的「大日如來」,就是清淨法身佛。

 

我現在距離那個地方啊,我今年51歲,距離那個地方還有40年。到我90歲的時候,我才能到那個地方去,我才能成為那個地方。但是因為這40年,我要留下來的這個道路,就是未來3000年,人們奉為「登天之路」的,珍貴的真理。

 

每次講到悲能這個地方啊,我都會失憶,你知道嗎?就是一旦進到這地方,人的首先的第一個感受,就是思維的消失,第二個感受就是體驗的消失。就是我內在的自我體驗、自我感受,就一下子就像是,突然間就像是,那個浴室裏面,不是有很多水汽嗎?很多霧氣,把鏡子都蒙糊了,突然間把房頂掀掉了,窗戶打開了,外面很乾燥,一下子,內在的感受,就變得非常地清澈,所有水汽消失掉了。我內在的感受、體驗、慾望的習氣和心識的分別,就一下像水汽一樣消失掉了。水汽一旦消失掉,記憶、概念、思維,同步地就消失掉了。

 

沒有語言了,心靈失去了分別,頭腦就同步地失去了語言。心靈失去了分別,就不再被分別所牽動。頭腦失去了語言,思維失去了慣性,內在對於外界的記憶,就消失掉了,內在的境界就熄滅了。當這具身體之內,熄滅了我對於外界的認知、記憶、體驗而形成的境界,因為境界而凝固了我的六根、六塵、六識,而形成的我執識、自我認知和自我意識,就熄滅了。

 

當這具身體之內,沒有了自我感受、自我感知、自我意識,外面的這個空間啊,就是你們用眼睛看到的,當下的這個空間啊,就變成了一個肥皂泡,你知道嗎?他只有一個肥皂泡的現象,他沒有肥皂泡的本質,他是空的。外面這個世界,他僅僅是個影像而已,影像背後、影像內在是空的,什麼都沒有,就像是湖面上泛起了一個水泡一樣。

 

外界的這個客觀物質現象世界,針對於這具身體內在覺醒的光而講,他像個肥皂泡一樣。這具身體跟這個肥皂泡是同步的。這個身體、這個眼睛、這個形象、這個嘴巴、這個意識、說話的這個心靈動機,跟外界的肥皂泡是同體的,也是肥皂泡裏面的,就是一抹光亮吧。

 

肥皂泡上面不是有流光溢彩嗎?他就是流光溢彩裏面的,變動的一抹光亮而已。就是我現在的身體和我的意識,我的心靈企圖和我的認知,他也是一層肥皂泡。他的內在,穿透他,你看到的是空的。就是我和這個世界本身是夢幻泡影,是一個肥皂泡一樣的脆弱、單薄,沒有實質的內涵,只是因緣相續業障的一層障礙的境界而已。而這個障礙的背後、障礙的深處、障礙剎那間相續的空隙當中,都是悲能的莊嚴。

 

那是一種什麼體驗啊?唉呀,祂不是慈悲。慈悲是一種離開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隨緣不變、周遍一切的勢能。祂是一種莊嚴、神聖,而熄滅了一切境界的究竟普照的偉岸——那是慈悲。

 

而悲能呢,以慈悲呈現出來了宇宙萬物,以慈悲呈現出來了眾生世界,以慈悲呈現出來了眾生的靈覺、靈識、覺性與智慧。但是慈悲距離悲能,就好像是咱們冬天,不是燒那個煤球啊,那個煤球很紅的時候,它周圍不是有一團火焰嗎?一團濃郁的溫度,那個溫度是慈悲,而這個煤球本身是悲能。

 

這個悲能是不可說的,沒有語言可以達到這個地方。沒有語言可以達到這兒,沒有感知可以體驗這裏,沒有覺識可以分辨這裏,也沒有覺性可以普照這裏,沒有智慧可以渲染這裏,也沒有慈悲可以去涵蓋這裏。這裏是究竟寂滅,究竟超越,寂靜涅槃,而周遍所有。

 

用一個詞來形容「祂」,那只能是「平等」了。就是一切境界在悲能當中,都是平等的。或者說悲能在一切境界當中,從來沒有改變過。因為「祂」無生也無滅,一切境界的生滅在悲能當中,都是「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包括華藏宇宙,包括覺性莊嚴,包括慈悲的巍峨,包括三界六道眾生生滅緣起,剎那間的生死輪迴,都從來沒有發生過。在發生過程當中,都是悲能清淨、圓滿、究竟、解脫的安寧。所以說,眾生一念覺,眾生是佛;一念迷,佛是眾生。而在覺與迷之中,滲透在覺與迷的每個過程當中的,是清淨、不變、究竟、不動的悲能。這個就是悲能。

 

悲能的感受啊,特別特別地美好,特別特別地美好。因為「祂」是一種究竟解脫、當下不動的大超越、大自在、大圓滿、大究竟。「祂」呈現出來的慈悲呢,浮現出來了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的華藏世界的巍峨。就是一尊如來的華藏世界裏面,有無量億劫個佛的華藏世界。一尊如來的那個巍峨的宇宙體系裏面,呈現出來的是,由覺性浮現出來的那種華藏世界。那個裏面有無數億兆、無數億兆個佛的世界。佛的世界,是覺性的圓滿普照浮現出來的華藏宇宙。而在一尊如來的宇宙體系裏面,像這樣佛的世界,有無限無限無限億兆個。

 

而那一尊如來呢,在那一尊如來的那個宇宙體系裏面,祂有的就不再是智慧,有的是慈悲。那種慈悲的話,我沒有辦法跟你們去講。因為慈悲是沒有語言,慈悲是脫離了「我相、人相、眾生相」的究竟溫暖、徹底解脫的接納、寬恕、愛、包容、理解、原諒。就這一切,都是慈悲投射在不同生命境界當中的,概念化的片段。但是無論是愛,無論是寬恕,無論是接納,無論是諒解的背後,都是同一個慈悲的不動,都是同一尊如來表現出來慈悲的莊嚴、浩瀚、浩渺,以及究竟的智慧。慈悲就是智慧。

 

就說是,無論智慧細膩,可以穿透物質緣起的盡頭,那個物質緣起的盡頭和物質熄滅的盡頭,和物質相續的每一個過程當中每一個剎那,都是慈悲所承載着生命生滅緣起的,每一個過程當中莊嚴的圓滿。就說智慧是慈悲的具體表達,慈悲以智慧呈現出來十法界、華藏世界的一草一木。眾生生生世世,每一個剎那的每一個心意的每一念分別的每一絲眷戀,都是智慧的表達。

 

但是,如來的這種大宇宙的體系當中,無限億兆兆個佛的宇宙,都還不是悲能。悲能是滲透在十方三世、古往今來,一切如來大宇宙範圍之內,伴隨着大宇宙範圍之內的,無限億兆個佛的華藏世界當中的,一花一木、一葉一沙,每一個眾生的身心靈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覺識、每一個思慮、每一絲體驗,而清淨無掛、落落無生、究竟圓滿、平等隨順。

 

所以在悲能當中就沒有世界。在悲能當中,甚至於沒有悲能的本體,沒有悲能的相。一切的境界,一切生滅的境界,華藏宇宙的境界,覺性的境界,如來的境界,都是悲能的清淨、隨順、不動的圓滿模樣。這個叫「第一義諦」,這個叫「諸法實相」。

 

除如來實地外,一切法皆名為魔,這個是金剛手菩薩講的。確實如此啊,確實如此。所以說,當時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很好聽,但是沒有證到祂。直到今天的話,就說是我證到這個地方了,我才知道祂講的話,所言不虛呀。

 

你們看啊,我是48歲之後進入的……就說是,天亮了嘛。「天亮了」跟「純光」是兩種概念啊。純光是解脫了「亮」和「黑暗」的。就現在的修行者的身體之內,已經不屬於死亡了,屬於光明的形式了,但是光明不是純光。到我59歲之後就是純光,59歲到70歲是純光的狀態。

 

然後70歲到75歲,是純光逐漸熄滅,浮現出來純智慧的狀態。智慧當中沒有光,智慧當中既沒有純光的生命,也沒有明亮的生命,也沒有死亡的生命。就說是,在智慧當中,死亡、輪迴、光明和純光、人類跟神,是同一個因素,都是屬於夢幻泡影。而智慧本身是無生無滅、普照十方、圓滿十方三世、當下不動的慈悲的體現。那個是佛的宇宙。

 

而75歲到85歲呢,對,那個是純智慧浮現出來了華藏宇宙。到85歲到96歲這10年,一旦過了90歲,那麼這具身體裏面,就是如假包換的悲能了。那個就不再是一尊佛了,那個就是一尊如來,就說是,悲能以一尊如來的巍峨,以一尊如來的浩瀚的大宇宙的範圍,以一尊如來的慈悲,在這具身體之內,呈現出來了佛界與人間的結合。就這具身體所講的法,在90歲之後,就是屬於法旨。講的話,言出法隨。講的話,就可以令眾生即身解脫。講的話,就可以成為改變人類歷史未來幾千年的,生生世世引導靈魂進入天堂的光明之橋。

 

你看現在,我現在僅僅是51歲,51歲的時候,雖然我不能夠恆常地住在90歲的悲能那個地方,但是我不是有輪迴嗎?六天一次輪迴。這個輪迴過程當中,就浮現出來了,從人格這一面的……

 

輪迴當中包含的元素裏面,就有我48歲之前的那個死亡的生命氣息,有51歲到60歲的這個光明的生命的境界,有60歲之後到75歲的這個純光的、純靈性的、天堂的,熄滅了過去與未來、亙古不變的,純光的生命的品質,還蘊含着75歲到85歲那個大智慧普照,呈現出來華藏宇宙的內涵與慈悲的氣息,還包含着85歲到96歲那個「祂」的氣息。全部都在這六天一次的輪迴當中,按照階梯性的這個次序,在浮現出來。

 

但是到了我60歲之後,就是59歲一過,到60歲的時候,這具身體裏面的明性啊……就是現在我是屬於那個明亮的那種狀態,就光明的狀態。這種光明的,身心內在的這種清澈、自由、安寧的光明狀態,現在我應該是屬於見精那個「能見」的性質,在身體裏面浮現出來了,被「所見」內涵所遮蔽,而呈現出來的境界光明、光明境界。現在我是這樣的狀態。

 

60歲之後——還有9年時間,60歲之後這具身體內,這種純光、純生命一旦浮現之後,這種境界,這種由見精「能見」的性質,投射出來「所見」的境界,就徹底熄滅了。境界一旦熄滅,這具身體之內就沒有一個活着的「我」了。活着的就是天堂的主人,活着的就是純光的、原始的靈性生命,活着的就是原始亙古的純生命的靈性之愛,浮現出來宇宙終極意識在人世間的臨在。

 

就說是,59歲之後到70歲這10年,這具身體之內就不再有光明,更不會有黑暗,而是純光浮現出來,原始亙古沒有改變過的天堂的生命的品質。這個時候,那時我的輪迴就是在天堂之內,在和悲能之間的輪迴。

 

這每一步每一步,祂都銜接得很緊。這每一步每一步的過程,留在人世間都非常非常地珍貴。珍貴的不是道路。因為你們不可能達到我這種程度的,不可能的。我生命當中現在甦醒的,是從悲能到天堂,到三界內見精的這個性質。我現在是在這三者之間輪迴的。

 

現在純黑暗的那個,屬於死亡的那個「我」,已經沒有了。雖然他的性質還在,有黑暗才會有光明,現在我是屬於光明了。雖然光明也蘊含着黑暗的性質,但是我現在已經畢竟不再是黑暗的那個主體了,所以說我修行的速度就會非常快。

 

珍貴的不是我留下來的道路,珍貴的是你們與現實生活當中還活着的,一尊曠古難遇的,悲能呈現出來的如來莊嚴宇宙的締造者同在。就說我講的話背後,現在我還不是,我講的話還不是法旨;90歲之後,那尊如來宣法,就叫「法旨」。

 

現在我才51歲,我離「祂」還有40年。但是現在,這個修行者說話背後的內涵當中,已經有了神佛的氣息。這個氣息是什麼東西呢?這個氣息就是,純潔、慈悲、無我、真實。就說是,在這具身體講法的過程當中,你找不到任何一句謊言,找不到任何一句猶豫、分別,找不到任何一句隱藏,找不到任何一絲一毫人性的貪婪。祂有的就是,純光的生命呈現出來的尊貴感。祂有的就是,大智慧的普照呈現出來的莊嚴感。祂有的就是,那悲能當下臨在的,無生而大解脫的如來的氣息。但這具身體之內,你唯獨找不到一個維護自我、以我為尊的,人性的浮淺與狹隘。

 

這具身體,就是我用來跟你們人間溝通的一個電腦,他只不過以這麼個形式表現出來。但是電腦背後,操控這個電腦說話的,卻是那一尊佛。這個電腦,這具身體本身不值錢的,這具身體本身沒什麼價值。所有的人都希望讓自己青春常駐,讓自己家財萬貫,去滿足這具身體的慾望。我卻盼着這具身體趕快衰老、趕快衰老,度過這40年的時間,讓這具身體之內的自我的因素徹底地熄滅,徹底地分解消逝,從而還原出來「祂」平等、究竟、圓滿、清澈、臨在於當下的莊嚴。

 

畢竟一尊佛到人世間來,畢竟諸佛的清淨法身——一切如來的根本,在人世間展現一次,人類這個空間才有了價值和意義。不然要這個地球幹什麼呀?不然地球上的生命,活着不就是為了等死嗎?

 

無論你活得好與壞,那不都是為了等死嗎?難道死亡就是人活着的唯一的結果嗎?難道在臨死之前多享受一些物質慾望,滿足你這具身體的色慾、情慾和六種感官的這種滿足、慾望,就是你活着的唯一的目的嗎?你活着跟畜生有什麼區別呀?你活得跟動物有什麼區別呀?更何況,絕大部分的人都是以窮鬼、苦逼的身份,淒慘地活完這一生的,你享受不了任何福分的。

 

但是你現在卻有這個福報,跟如來同在,跟諸佛的究竟法身同在,獲得「祂」的加持力、淨化力、托舉力,和獲得「祂」的祝福。這個對於一個靈魂來說,那是曠劫難遇的、轉瞬即逝的機緣。與佛同在,才可能有解脫一說。

 

還有修行第三個條件,就是磨難。一定要有磨難,這個磨難,但是你不能去強求啊。你一定會遇到磨難,你生病就是磨難,丟錢就是磨難,別人誹謗你、傷害你,這本身就是磨難。有磨難才能償還你靈魂當中,過去欠別人的債務。償還完了之後,過去的債務一旦償還完,他就會變成福報。但是因為你在過程當中,你是以對於「祂」的信仰,在寬恕這些傷害,那麼當你靈魂的這個磨難消減的瞬間,他會變成功德力。

 

所以一切功德力,全部基於對於那尊如來、對於諸佛法身的、那個大日如來、那個毗盧遮那佛的,最根本的虔誠與信仰。有虔誠與信仰,你所碰到的一切磨難,才會轉為功德,而不會變成福報。功德是成為神的基礎。

 

我沒有想在人世間形成宗教,從始至終都沒想過。雖然在我49歲之前,我是一心想要荷擔如來家業,振興佛法的一個熱血青年。眾生的業力,不是你的信仰可以去解決的。眾生的業力,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在我過去,跟隨我的人很多很多的,比現在要多多了。但是絕大部分人,就後來90%的人吧,後來都是被業力給蒙蔽了,帶到他自己既定的因果當中去了。

 

救贖靈魂,就好像在河底的淤泥裏面撈金子一樣,你們的靈魂都是那個金沙。要把那個金沙撈起來,必定要把淤泥,要把它在河底泛濫起來,河床底部的淤泥就會一片黑暗,這叫「業力逆襲」。當你的信仰心觸及到你人格自我的時候,人格自我一定會反彈,一定會反噬你的信仰,讓你放棄信仰。90%的人是走不過這一關的,那最後他們都會離開了。

 

我對於離開的這些生命,從我人性這面的話,我是送上理解和祝福的。因為我也經歷過業力逆襲的這種狀態,我知道那是基本上絕大部分人扛不過來的,我理解你們。但是在我覺醒的那一面,在悲能那個狀態看,信仰了「聖光宗」,與真神同世的人,放棄了信仰,重新又回歸人間,或者轉入了其他的外道,就意味着這個靈魂,放棄了自己解脫的機會。就未來多少多少多少億劫,都不再會有這個解脫的機會了。

 

但是即便這樣,只要你沒有罵,只要你沒有否定,你離開了,你曾經信仰虔誠「祂」而形成的功德力,他不會消失掉。只要你沒有罵,只要你沒有否定「祂」,沒有誹謗「祂」,沒有攻擊「祂」,這個功德力會一直帶着你的靈魂,在天道當中會待很長時間。但是以後你想遇到解脫的這種可能性,就很小了,因為這屬於誓言。

 

所以說呢,現在的話,我不再關心別人對於真理的態度是什麼,我只把道路留下來。我現在是個很務實的人。我不再去做什麼荷擔如來家業的事情,我不再去做什麼弘揚佛法的,這種看似偉光正的、轟轟烈烈的壯舉。我只是把自己現有的,我能做的事情做好,就是如實地、詳盡地記錄,靈魂被神佛托舉、救贖的過程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步驟、方向,以及具體操作的心性的標準。這是我能做到的事情。而且我做的這些事情的話,不會受到任何外界的因素的干擾和阻礙,我留下這條道路就可以了。至於眾生怎麼去認知「祂」,那是他個人的因緣的問題了。

 

但是還是那句話:離開是正常的,但是不要罵、不要否定,只是你的業力逆襲,你沒過去,你的功德福報力不夠了,不足以支持你的靈魂繼續在成神、覺悟的這條道路上,繼續攀升了,你的福德資糧不夠了,你知道吧?

 

就說你身上帶的錢,不足以讓你買下一個景區的門票了,你就留在這個景區就好了,不要罵,不要否定。你的靈魂、你的心靈,對於「祂」,對於如來的虔誠,形成的功德力,可以保證你,離開這具身體之後,在你死亡之後,你的人格自我死亡之後,你的信仰心、虔誠心形成的功德力,會帶着你的思量心進入到天道,在那裏面待個幾千年,成千上萬年,甚至於更長時間。這個是我能夠給你們的,而且是無償的。我就是為來解決死亡問題的。如果說我要是連這點,你的靈魂死亡之後上天道的這一點點微末細節,我都解決不了,那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謊言了。

 

跟隨我學法的人,只要你沒有罵,沒有背叛,沒有否定,沒有反過來攻擊,你的靈魂最終一定一定都是會去天道的,一定的。因為這具身體之內是「祂」,而是「祂」有無限無量個如來的宇宙的。而這一世,在人世間,通過這個身體的修行道路所成就的宇宙,叫聖光如來的宇宙——「聖光宇宙」。祂已經在成形過程當中了,將來你們都是去那個地方的。但是我提前告訴你們,聖光如來的宇宙裏面,是有三惡道的噢,是有三惡道的。但是三惡道可不是用來懲罰眾生,恰恰相反,是為了給你們的靈魂消業用的。

 

聖光宇宙有幾個特點:第一個,修行速度極其快。在那裏面的一天,抵得上在外面世界的、在其他世界的,可能就是幾千年,甚至於說多少萬年。第二個,重罪輕報。為什麼聖光宇宙裏面有三惡道呢?是為了這個地上的人,做了大惡事的人,他臨終的時候,他一心悔改,他的虔誠心一心悔改,一心要敬仰、信仰、虔誠「聖光宗」、聖光如來。但是他的罪業實在太重了,沒有辦法讓他一世成就。他的身體死後,他的靈魂一定會被他的這種惡業因果抓入地獄的。那麼好了,把他的靈魂抓到聖光宇宙的地獄裏面去。在那個地方的淨化速度,一天抵得上這個地方的多少萬年吧。

 

也許你做的惡事在那個其他的世界裏面,可能要待個幾萬年。可能在聖光宇宙裏面,可能就待個幾天、幾個月,就完事了。然後,你消業完了之後,直接出來的,在其他世界裏面,你從地獄裏出來的話,好像先轉入餓鬼道,然後是畜生道,然後是聾啞人,然後是殘疾人,最後才能變成一個窮人、沒有福報的人,最後才能變成正常人,才能夠聽聞真理,變成修行者的。

 

在聖光宇宙裏面,只要你能,你有資格憑藉你的虔誠心,進入聖光宇宙的眾生,在地獄裏面償還完你在這個世界欠的債之後——你償還的可能就是一萬分之一的債,一萬分之一——這個債務一償還完,你在這個聖光宇宙裏面的輪迴一出來,就是屬於神的等級,而不會變成餓鬼道的鬼的生命,不會經歷餓鬼、畜生、殘疾人的這個過程。一轉身出來就是一個半神的狀態,就是一個修行者的狀態。這個是聖光宇宙那個三惡道的存在的原理,知道吧?有餓鬼、畜生、地獄的原理。就是為了救贖,在這個人世間罪大惡極,但是最終又歸於「聖光宗」,那些真正虔誠的生命。

 

我只要虔誠。你的錢,我不要;你的供養,我也不要;你的為我的努力,為我的付出,我什麼都不要。我不形成宗教的,我不要人們對於我的膜拜和恭敬的。我不是教主,也沒有信徒,我只要你們對於神的虔誠。只有你們的虔誠,才能夠去切身地改變你們內在的心性標準,才能改變你們的靈魂的狀態。

 

你們的切實的靈魂感知的改變,切實的心性標準的改變,切實的行為的改變,就會形成在人世間,對於「聖光宗」、對於「真神教」的,正面的、真正意義的弘法。我需要的是法脈的流傳,我要的只是這一點。我要的只是,讓神的光,照到人間來;我要的只是,在人間留下一條靈魂解脫死亡、通往天堂的道路。我只要這一條而已。

 

所以這一條,就需要真正修行者才能夠去履行。這一條的落實——我是講法的人,你們是修法的人,你們的切實改變,你們靈魂的切實的昇華和覺醒,在人世間證實這個法的偉大和真實的時候,「聖光宗」才可能在人世間,綻放出來祂救贖靈魂的奪目的天堂之光,才能讓更多的靈魂進入到「聖光宗」裏面來,將這條道路留在人世間。

 

所以說,虔誠是我要的,虔誠也是你們唯一能給的。而虔誠是「祂」拉住了你靈魂的手。你對「祂」的虔誠有多深,「祂」對於你靈魂的加持、淨化、祝福和托舉就有多強。我們都是「佛二代」,但是你能不能覺醒你佛的本來面目,就全靠着對於「祂」的虔誠。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