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9日錄音

(文字整理僅供參考)

 

你們小的時候都會游泳吧?咱們小的時候都學過游泳嘛。我小的時候去那個游泳池,水都是黑的。因為蘭州那個地方很窮嘛,游泳票也很便宜,兩毛錢。小孩子也不懂,然後就在游泳池裏面,在泥湯裏面就這麼滾着。

 

我的記憶很深刻啊,就是當我學會潛泳的時候,然後就說是,深潛到大概一米五,這個中水區的水池底下。你睜開眼睛了之後啊,你模模糊糊還是能夠看到一點東西的。耳朵呢,你聽到的就是,因為它的水壓迫你的這個耳道嘛,耳朵裏 面呢,就說是你聽不到什麼聲音,嗡嗡的。

 

但是,在水底下的感覺呀,它跟人在陸地上的感覺,是兩種環境,是完全兩種不同的環境。或者說,你在陸地上形成的,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感受和理解,在深水裏面,在水底裏面,是不適用的。或者說,當你適應了水底的這種生存環境,這種水壓呀,這種水的密度啊,包括身體的這種漂浮在水中的失重感啊,它只有在水的環境當中有,你一到陸地上之後,這種環境就消失掉了,你就要重新去適應陸地上生存這種身體的狀態。

 

實際上,我們現在人類的活着呀,咱們現在這個,我們的這具身體,包括我們這個身體內的人格呀,他就是有點類似於,我們是在大洋的深處,在海底深處,已經適應了這種壓力、這種黑暗、這種水的致密度和缺氧的這種環境,形成的我們現有的,對這具身體和這個社會環境的理解。因為,人類還有第二種生存模式,只是所有的人,都已經忘記了這種生存狀態了。

 

那麼,這種生存狀態是什麼呢?這種生存狀態,他就是一種純光的狀態。就說你還有另外一種生存狀態,就好像是你在陸地上呼吸到空氣,見到陽光,形成的這麼一種人格。你在深海裏面,生活了幾個月、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形成的那種生存狀態。

 

這兩種生存狀態當中的你,你的這種內心裏面對狀態的認知,熟悉的那個你,他並沒有改變。只是你的感受變了,只是你對你身體的體驗的記憶變了,只是你適應了這具身體在不同環境當中的,適應之後的人格的模式和人格內涵的體驗變了。但是人格內涵背後的、人格內涵核心的那個你——你的認知,他沒有變過。

 

你既可以在水下生活,適應水中的環境,你也可以在陸地上生活,適應陽光下的環境,只是身體的感受、身體的狀態不同。因為身體的感受和身體的狀態不同,而形成了對身體感受和身體狀態的,記憶和認知的那個你,你的內涵不同。但是那個內涵背後的認知,你認知到你在水下,你認知到你在陸地上面的這個認知,他不會改變的。這個認知,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見精」。

 

這個感覺特別微妙。你看啊,平常的話,就說是,我是一個人生活嘛,我自己一個人在房子裏面,然後平常出去逛逛街,然後走走路。我的生活不跟人交流的,就是我跟這個世界沒有交流。長時間這樣下去之後啊,人的語言體系就會退化。就說語言是一種工具,它是一種功能,你長期不用它的話,你的語言的表達能力,它就會受損,它就會退化了。

 

隨着語言的退化呀,你的那種感受,你的感情、感受,他也會變得比較的淡漠。因為沒有什麼具體的事情,能將你的感受凝聚起來了。當語言體系和感受的這個體系,發生了這種退化,變得淡漠,變得遲鈍,變得遲緩了之後,人內在有一個體系,他就會甦醒過來,就好像是,你從海底回到陸地上的感覺。這個體系是什麼呢?這個體系是一種被動的覺察,他是一種完全無為的清澈,他是一種沒有主觀意識的透明,但是那個透明本身卻具有生命,這很有意思的事情。

 

你看,咱們小的時候都讀過小說,尤其是像我這種,小的時候,因為父母就是經常出差嘛,一個人出差,另外一個人忙着工作,然後我就沒事幹,我就看我爸書架上的所有的書籍。當然小的時候,喜歡看童話書了,有個《365夜》《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我全部都看完了。

 

你們想過沒有?它那個小說呀,故事啊,它會有一種代入感。就是當你沉浸在某一部小說當中的時候,會形成一個看小說的你。這個看小說的你,跟正常生活的你,他是有區別的。看小說的你,會跟小說情節,融入到故事裏面去,他會形成一個在你的意識形態當中,抽象的一個世界。那個抽象的世界裏面,有一個抽象的具體的人格化的你,跟那個小說世界當中的其他人物,進行互動。

 

我們人的一生啊,就好像我小的時候看小說,會在我的腦海當中,會在我的心靈體驗當中,形成一個小說劇情當中的角色一樣,一模一樣的過程。如果說是,你的沉浸感很深的話,你甚至於可以被小說的故事情節,帶入到當時的,那個故事當中的場景當中去。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看《紅樓夢》的時候,他走火入魔了呢?他一下子就沉浸在那個林黛玉的心思裏面,沉浸在他們那個卿卿我我的,這種死去活來的愛情的感受裏面去呢。

 

也就是說,他的這個心靈的認知,結合他的意識,形成的自我感受,被小說的情節塑造成了,跟小說故事當中的人物、主人公,同理的一種心態。他實際上被帶入了那個劇情當中。我們人的人格就是這麼形成的。

 

你小的時候在哪個房子長大,對那個房子的熟悉,就形成了一個認知並且熟悉那個房子環境的你。離開了那個房子,進入到新房子,進入到新的城市,甚至於進入到新的國家。但是時間的交錯,它必須得是很迅速的啊,你不能是漸進型的。就是,今天你可能在中國的某一個城市的某一個鄉下,某一個小破房子裏面,生活了幾十年;然後第二天你坐飛機到了美國來了,然後住進了一個豪華的別墅裏面,就周圍都是伺候你的傭人,然後你坐的是勞斯萊斯,家裏面還有私人飛機,讓你過上了這樣的生活。

 

那麼前半生的生活對於你,和現在現實生活對於你,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就會沖擊到,你前半生在那個環境當中形成的人格。你對一切會感覺到很陌生,你知道嗎?對新的一切會感覺到很陌生。但是當你熟悉了這個陌生的環境,這個陌生的環境已經形成了,你對它的認知、經驗和感受、體驗形成的自我人格的記憶,穩定的記憶形成了自我人格的判斷的時候,那麼前半生你在中國那個農村,那個小黑房子裏面生活那幾十年,它就會變成了一段模糊的記憶。

 

現在,在同時的,你再從在美國的這個房子裏面,這個別墅裏面,你再飛回中國,再重新住進那個房子的時候,你會發現一種現象:你身體當中、生命當中,有樣東西在甦醒,在復甦。什麼東西在復甦呢?人習氣的記憶。就是你在這個房子裏面形成的,記憶的整個的過程,形成的對於這個房子認知和感受的人格,他會跟這個房子結合的一瞬間,他會喚醒他熟悉的記憶。你會發現你的性格當中,又多了一個曾經的你自己。

 

你剛從美國回來的這個你自己,是全新的吧?但是你進到這房子裏面之後,你會甦醒一個,你在這個房子裏面形成的,對這個房子的理解、記憶、感受、體驗,形成的人格的習氣的認知。那是一套模式,就像一件衣服一樣,當你進入到這個房子之後,那件衣服就甦醒了。他就會很熟悉地知道這個房子當中,什麼地方埋着什麼,什麼地方做了什麼,我在這個房子裏面生活了多少年,是什麼樣的感受,它夏天下雨會漏水,它冬天可能會漏風。

 

有一個體驗到冬天寒冷的我,有一個體驗到夏天炎熱的我,那種體驗的感受,就會在進入到房子之後,瞬間就會甦醒。這個甦醒的習氣,他就會又形成了一個你的曾經的人格,和你現在的人格,他就重疊到一起了。

 

換句話說,我想告訴你們什麼意思呢?用這個案例,告訴你們:我們的人格呀,是有一個跟周邊的環境,認知、記憶、熟悉、凝固的過程。或者說,我們的人格,是我們心靈的認知,對這具身體感受的理解、記憶、熟悉、凝固,而形成的心語意結合的,這麼一個體系。

 

人格,就是我們所說的「自我」呀,他就是我們內在的一件衣服,是我們心靈認知穿上的一件衣服,他是可以被換掉的。就好像是,我從這個中國甘肅省蘭州市某一個小黑房子裏面,生活了幾十年的,每天掙扎在生存線上,為了吃一頓飯而焦頭爛額的那麼一個人,瞬間,可能說是我換了一個新的環境,當我熟悉了一個新的環境之後,我再回到蘭州那個小破房子、小黑房子的時候,那麼,曾經的記憶的我,和現在的我,兩種人格,他是同時存在的。一個身體裏面怎麼可能會存在兩種人格呢?就是因為習氣,他對環境是有記憶的。

 

現在咱們把這個話,延伸開來說,我的心靈認知,既然對於我蘭州那個小黑房子的生存狀態、生存的經歷有記憶,因為這個身體對房子的這種共生的記憶,形成了我記憶這個身體狀態和房子的我,那是我曾經的人格,對吧?

 

這個是我的心靈認知,聚合我身體的感受,對這個房子的這種環境,形成的習氣的記憶,形成的感受。感受聚合我當時的認知,形成的我的人格,和我現在,我在美國生活了很多年之後,形成的新的人格,這兩種人格、這兩種記憶、這兩種凝固、這兩種感受,他可以同時在身體裏面存在;只是會隨着不同的環境,發生了這種切換。

 

人為什麼會有喜怒哀樂?人為什麼會有一句話,叫「觸景生情」?為什麼會有觸景生情?就是因為你心靈認知所儲存的習氣記憶,他不可能消散掉的,他只是被你的主觀意志和你的心靈的感受,壓制在你的認知的深處。

 

你看,現在我在那個加拿大、美國,生活了這十幾年了,我因為我的內在的認知,聚合了我身體的這種細胞的分裂,在新的環境裏面形成了,我的認知對這個環境的體驗、記憶、習氣,對這具身體新陳代謝,新的身體的這種元素的體驗、記憶、習氣,他會形成了我新的人格。但是,我在蘭州那個小黑房子裏面,生活了幾十年那個人格,他會存在在我的潛意識當中。

 

潛意識是什麼?潛意識就是人心靈……就是自我感受啊,背後有認知,在認知的底層,儲存着認知的記憶,那個就是人的潛意識。咱們把這句話再延伸一句講。我的認知,認知到我前半生在蘭州那個小黑房子裏面,過着那種窮困潦倒、六親無靠,受人鄙視、白眼、排斥和歧視那種生活,形成的人格,和今天我在加拿大、在美國,形成的對於這邊環境熟悉之後,對於這邊的環境滋養了身體,熟悉的這種身體的記憶和習氣,形成的人格。這兩種人格呀,他同時存在在這一具身體之內。

 

所以說,當我看到我曾經的照片的時候,當我看到我曾經跟朋友們聚會的,曾經那些照片的時候,那種熟悉的場景,瞬間他就會從人的……他不是從人的腦海當中浮現,他是從人的心靈感受深處浮現的。心靈感受深處就是認知的記憶,認知對於習氣的儲存。

 

你們每個人都會有,每一個人,任何人都會有。當你看到你七八歲時候照片、十幾歲時候照片、二十多歲時候照片,看到你工作的時候照片,拿到的獎狀,看到你跟你的那個女朋友寫的情書,當時的場景,那個體驗感受,甚至於當時你在想什麼,你瞬間就會浮現出來。為什麼呢,已經時隔幾十年了,為什麼會浮現出來呢?為什麼會有「觸景生情」這句話?就是因為你心靈認知所儲存的記憶的經驗、習氣、記憶的境界,他不可能消散掉的。

 

換句話說,當你的心靈認知,離開這具身體之後,心靈認知所儲存的,對習氣的記憶形成的人格的感受,他不會隨着這具身體的衰老、死亡而死亡。我說的這個是事實啊。你看你現在這具身體已經四五十歲了,五六十歲了,現在讓你看一下你小時候的照片,看一下你老師那個時候給你批的作業,看一下你父母那個時候給你做的小衣服。你穿上這個衣服的感受,只要你開始有記憶起那種……隨着那件衣服的出現,你對於這件衣服的記憶,一旦浮現的時候,他浮現的不是一個概念,而是當年的那個小孩子,穿上這件衣服的整個的場景——那件衣服,你穿到身上的時候,是硬的,是扎的?

 

因為我現在想起來小的時候,家裏窮嘛,我媽那時候是在……我那時候才多大?七八歲吧,那時候記憶我已經有了。她非要讓我穿一個她自己手織的羊毛褲——羊毛毛線。然後我媽還很得意,她說這個是生羊毛,很保暖,結果把我扎得渾身都是那個小紅點。最後她才知道,這個是生羊毛,這東西很扎,她這才意識到。

 

就這件事情,你看,都過去40多年了,我在想起這件事情的時候,想起的不是概念,而是整個一個場景。包括我告訴我媽,我說:「媽,這個很扎,我不想穿。」她說:「你穿上,很暖和,這兩天很冷。」她非要讓我穿上,那個毛褲裏面,那個白色純羊毛的——生羊毛,那個毛褲下面穿的線褲,那個紅色的線褲我都記得。

 

當你想起來往事的時候,一定不是說,你通過一個概念想起來的,而是某一個境界。就是你想起來曾經的那件事情的時候,他牽連的是整個的境界,包括當時我媽什麼樣的神態、什麼樣的語氣,當時她說話的時候,那個是處在什麼樣的環境當中,周邊都有什麼樣的……周邊那個空間呢,雖然我現在看不全啊,只能看到一個很模糊的局部,但是那個就是我當時,40多年前,我家的狀態。

 

也就是說,你心靈認知,所認知的習氣的記憶,他記憶的不是概念,不是思維,而是場景。這個場景是什麼構成的?這個場景就是人的認知,對於習氣的記憶,形成的境界。場景一定是境界,知道吧?什麼叫「場景」?我們這個世界,就是場景。什麼叫「場景」?時間與空間的交融,叫「場景」。場景是什麼?場景就是所有的物質現象,在空間當中,隨着時間而變化的過程,稱為「場景」,對不對?

 

那麼,場景它是怎麼發生呢?場景就是我們內在的心靈認知,對於身體所經驗到外界空間的反饋,形成的這種習氣的記憶,凝固了認知,形成的場景。所以說場景,一定是心靈的分別。場景源自於心。心靈對於場景的一幕一幕的記憶,形成了你的人格。你人格的變化,形成了你的人生。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命運」,知道吧?從生到死的過程。

 

既然,我今年已經活到50歲了,今年我是整50了,再有幾個月我就51歲了,可是當我跟你們在講這段故事的時候,我還能想起來,8歲的時候,我媽給我穿羊毛褲的那一幕場景;並且伴隨着那一件羊毛褲的那個扎的感覺,他會同時浮現我媽給我穿褲子的時候,我那羊毛褲下面那個紅色的襯褲,還有我媽給我穿褲子的時候,那個臉上的表情,她說話的態度,還有那個房子裏面的擺設,他會同時浮現的。

 

你想,過了42年了,這個場景,它依舊可以在我的這具身體當中的,現在我在加拿大和美國生活形成的,這個新的人格當中,浮現出來42年前的,那個小孩子的認知、體驗、感受的境界。換句話說,這個境界,心靈的對於習氣的記憶境界,絕不可能會隨着你身體的衰老而消失,也絕不可能隨着你身體的死亡而消失。

 

因為那個境界,他種在人的認知深處,認知不會隨着你意識的死亡而死亡,他會隨着你意識的死亡而迷茫,但是他不會消失掉的。就像是,現在我想不起來我小的時候,我媽給我穿羊毛褲的那一點。但是當遇到某一個場景的時候,當類似於我母親在42年前,給我穿羊毛褲的那個場景,讓我的心靈認知,認知到了類似的場景的時候,穿羊毛褲的那個記憶,他就會浮現出來。這就叫「輪迴」,明白嗎?

 

42年了,我心底裏面依舊記着小的時候,當年的那個人格的我,所經歷的一幕一幕。每一個情緒、每一個思維、每一個感受和每一個體驗,都歷歷在目。換句話說,這具身體死掉了之後,這具肉身死掉了,消失掉了,這個意識消失掉了,這個現在的自我人格的自我感消失掉了,但是心靈認知所儲存的,我今生的所發生的一切的感受、境界、記憶,形成的場景,一幕一幕,每一分鐘、每一秒、每一天,都牢牢地刻印在認知深處。

 

這個就是為什麼人在臨死的時候,你今生過的每一天、每一分鐘、每一秒、每一個剎那,每一個念頭、每一絲情緒、每一個感受,包括你當時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都像是剛剛發生過的事情,幾秒鐘前才發生過的事情一樣,一幕一幕地快速地,會在你的心靈認知的清澈當中浮現,而且是你的一生。

 

從小的時候,我有記憶開始,到我媽給我穿羊毛褲,到我上小學,到我上初中,到我當兵,到我初戀,到我拉着女朋友的手逛街,然後分手,然後說是,又去安排工作,然後過程當中發生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情,直至我出國,直至我在加拿大生活很多年,直至到今天講法的這個我的每一分鐘每一天,無論是醒着的、睡着的、睡夢當中的,還是你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個人格,人格所做的一切,和人格所做一切相連帶的人間的場景,每一秒鐘都會清晰地浮現。

 

就是你的人格自我的一生,你在時空當中人生的劇情,事無巨細,每一件事,每一分鐘的事,每一秒鐘的事情,你的每一個感受、體驗和記憶,你的每一個動機、意圖和表情,會全然地浮現出來。那個感觸就好像是在0.01秒之中,你看完了你整個的一生,而你整個一生的每一分鐘、每一秒鐘,你看得都很清楚,這個就是瀕死體驗。

 

我現在修行到今天這一步啊,實際上就是,在跟人類的死亡做一個告別了。就是現在我修行,我是從上往下走的嘛。就是前兩天,我還處在那種見精內在的細念,折射了天堂純生命的光芒,而呈現出來的天帝的身體。就是我在靈魂感知境界當中,我是一個天上的皇帝,整個的身體是由光構成的,穿的是金色的皇袍。

 

但是到了今天,這才過了大概不到一週時間吧,我現在修行就已經推進到了,這個靈魂感知的底層。我現在在靈魂感知和認知之間的這個階段,這個狀態當中。所以說是,我才能夠通過不同的例子,可以告訴你們,人類的人格是怎麼形成的,人類所認為的命運是怎麼形成的。因為我已經從命運的這個場景角色當中,從人格的,自我的認知習氣當中,已經解脫了。解脫了你心靈認知,對於習氣凝固的人格的這個模式,就等同於解脫了分段生死的輪迴現象。

 

我前面給你們講了呀,你的不同時期的,形成的不同的人格。就是你心靈認知攀緣你的身體的感受,形成對身體感受的記憶,形成對身體感受、習氣記憶的經驗,形成的這種自我感受的沉澱。你的那個認知攀緣了身體的「眼耳鼻舌身意」,形成的「色聲香味觸法」的這種習氣的經驗,形成了習氣的記憶,習氣的記憶凝固了認知,形成了場景的浮現。對於心靈認知的凝固,對於場景的攀緣,就形成了,小的時候我媽給我穿毛褲那個我,和42年之後,我在跟你們講法的這個我,這兩個我,同時用着同一具身體的不同的狀態。

 

那42年前,那個8歲的那個時候的我的身體狀態,肯定不是現在50歲的這個我的生理狀態,對不對?42年前8歲的時候,那個人格的我的心裏的習氣記憶的沉澱,和50歲的這個身體之內的人格自我的習氣記憶的沉澱,肯定不是同一個人嘛,對不對?

 

一個8歲的我,一個50歲的我,我們兩個是同一個身體的不同的時空階段,是不同時空身體狀態當中的不同的人格,這點你們要清楚的。8歲時候那個我,肯定不是今天50歲時候這個我。我們倆的內涵、記憶、習氣、經驗形成的人格的特質,是完全不一樣的。這點你們可以肯定吧,對吧?

 

你們說,那個是小時候的你,現在是一個中年時候的你,這兩個都是你——錯了。這兩個人,唯一有關係的是我們人格背後的認知,那是一個認知。而認知派生出來的人格,對於習氣經驗的記憶,形成的習氣凝固,牽動認知形成的人格的意識,這兩個是完全不一樣的,完全不一樣。

 

雖然我們共用着同一個身體,但是我們是這具身體之內,兩個不同時間段的,截然不同的人格的內涵、感受、記憶和願望,明白了嗎?但是這個感受、願望人格背後的,人格內在感受願望深處的原始點,那個認知,是同一個。可是那個認知,卻不是自我,認知只是一種被動的覺察,他是被動的覺察;認知本身,他不是一種主動的覺察。

 

認知分為兩面啊。在身體裏面,靠近六根的這一面,這個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他靠近六根,他在身體裏面,他靠近六根這個地方,我們把他稱為「認知」。因為他認知了這個六根的各種功能,形成了「色聲香味觸法」的六種境界,表現出來了認知對於「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分別、取捨、記憶、儲存,他變成了六識。

 

什麼叫「六識」呢?聽到、看到、嚐到、觸到、聞到、意識到,這個叫「六識」。六根、六塵、六識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認知的具體表現,這個叫「十八界」。這個就是我們整個人生活的物質現象的一種……你可以把他理解為宗教裏面的「欲界」,六識、六塵、六根形成了欲界。

 

這個認知啊,他跟六根六塵結合,他的名字叫「認知」。他脫離了六根和六塵,他的六識啊,開始變得緩慢、淡漠、透明、遲鈍,這個時候認知就不再成為認知了。這個時候認知背後啊,認知內在,將會浮現出認知的本體來。什麼東西呢?他叫「感知」。

 

就是我剛才開篇給你們講的,因為我長期不跟這個社會交往,我平常不說話,我的語言邏輯能力呀,在退化。隨着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退化,同時我的心靈願望的意圖,也在削弱。我心裏面渴望表達,渴望自我意願的這種……自我意圖的這種渴望,也在淡化,削弱。隨着我心靈動機和願望的減少,我的自我感受,也在慢慢變得透明,陌生,淡化,消融。這就是說,六根和六塵在消融的過程當中,這個六識他也在消融。

 

那麼,我的內心的這個心靈認知啊——就是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那個內心裏面的確定感,他隨着我的語言能力的退化,記憶能力的喪失和我心靈感受的透明、淡化,我心底裏面的這種認知啊——就是我確定自己在幹什麼的這個確定感,他也處在一種類似於遲鈍的,就像是一個痴呆人一樣。我心靈的認知看到前面的事情,他只是看,他卻並沒有對所見的事物,形成分別和確定的意圖、經驗、記憶和分別。

 

這個時候,很奇妙的一件事情:當六根、六塵、六識開始分解、開始融化、開始透明、開始消散的時候,那個認知的本體,那個對於事物存在的確定感……因為你要確定事物是存在的,你要確定這個場景是存在的,你才會動用你的意識去分別它;當你心底裏面的認知,不確定你的眼睛是否看到東西的話,你不會動用意識去分析它的。

 

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他之所以會運動;你的「色聲香味觸法」,他之所以會相續,全部源自於,你心靈認知的確定感。就說是,你確定你在走路,你才會去很認真地看,你眼前的這個路是直的,是彎的,有沒有坑,有沒有石頭。

 

如果你不確定,哪怕你在走路,但是如果你的心靈並不確定你在走路,就是你心裏在想別的事情,在想着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這個事情已經重要到了比你的生命,要重要無數倍的時候,你前面哪怕是懸崖,是火車道,你前面是一個湖泊,你都會義無反顧走過去的。

 

為什麼呢,你的眼睛在看啊,你的身體在動啊,為什麼前方有危險,你依舊會走過去呢?因為你心靈的認知,並沒有對眼前的事物形成確定感,明白了吧?也就是說,你所想的一切,你所做的一切,全部源自於你心靈認知,對於六根六塵的確定感,六根六塵才會帶動你的心靈認知,形成一個在場景當中處理事情,生活在現實環境當中的,你的自我人格。

 

我這個講得夠不夠清楚?也就是說,你現在在聽我說話,你知道你在聽我說法,是因為你心靈的認知確定地知道,你在聽我說法。如果你現在心靈的認知,那個確定的是其他的事情,確定的是一件比這件事情,比聽我說法更嚴重的事、更嚴肅的事,我在說什麼,你是聽不到的,你一個字都聽不到。你甚至於會遺忘自己坐在這個地方,聽我說法的這種狀態。你甚至於會遺忘、會忽視你的身體,坐在這個地方,聽我說法的場景。

 

就像是你走在路上,前面是燃燒的一堆篝火,這個是個場景,知道嗎?你走到路上,前方10米是一堆篝火,這堆篝火,熊熊燃燒着,會把人燒傷的。這個是一個很客觀的事實,但是它也是場景啊。任何物質現象,實際上是你內心場景的投射。是你內心認知了你身體的感受和習氣,被習氣感受凝固認知,形成的場景的投射,才有外面的這堆篝火存在。否則那堆篝火僅僅是能量聚集,呈現的物質現象,明白吧?

 

好了,如果你的內心,你在走路,前方有篝火,這個場景,這個客觀事實當中,你心靈的認知,如果要是認知的、確定的,不是你在走路這件事情,你確定的,是你馬上要去處理的,一件關乎到你的家人的生死攸關的事,而這件事情的話,遠遠大於你自身的安危和自身價值的時候,前面有沒有篝火,你看不到的。前面有沒有篝火,前面有沒有風險,你是走路,還是坐車,你自己是不知道的。因為你心靈的認知,已經全部被你認知確定的另外的場景,所蒙蔽了,所帶動了,所沉淪了。

 

就好像是那個人看小說,陷入到《紅樓夢》當中去一樣,他已經完全變成了林妹妹的心態了。他的心靈認知被小說裏面那個場景,完全佔據了之後,他面對的這個現實世界,他完全是遺忘的,叫「視而不見」。

 

換句話說,我們的人格,是可以改變的。換句話說,我們這個自我,是可以被分解的。當六根六塵開始分解、淡化、融化了之後,六識他就會變得遲鈍。就是看到、聽到、聞到、意識到、觸到、嚐到,這個六識會變得遲鈍。

 

就好像是你一個新生兒,在剛學習吃東西、聽東西、看東西,他會變得很遲鈍,變得很木訥,直至這個木訥,變得很陌生。這個六識啊,他對自己的存在,變得很陌生。這個時候,變得很陌生的六識,就會失去了牽動認知的作用。不再被六根、六塵、六識牽動的認知,這個時候他就不再是認知了,他就會甦醒了認知背後的、認知蘊含的他的本體,這個本體叫「感知力」。

 

就好像是一塊冰,融化了,變成了水,水就是感知力。你們知道,那個剛出生的嬰兒啊,是靠什麼喝奶的嗎?他是靠什麼樣的主觀力量,來表達他的意圖——「我要吃奶」?他是靠什麼樣的主觀意願,表達出了他冷了?

 

靠的不是意識啊,他那時候對於意識還很漠視。他的心靈的這種感受啊,對於意識啊,對於眼睛啊,對於嘴巴,對於耳朵啊,還很陌生哪。他靠的是什麼?你不能說,他就是一具單純的肉塊——一塊肉。他會哭,他會笑,他要喝奶,他需要有各種各樣的安慰,一塊肉,本身是沒有這種主觀能動性的嘛。

 

他一定有這塊肉內在的主觀能動性,他才會稱為一個「嬰兒」吧。而他的意識現在是不能用的,他還沒有學會。剛出生就幾個小時,那個嬰兒,襁褓當中的嬰兒,他的意識是不能用的。你用針扎他,他是意識不到疼的。你在他的眼前,點一個打火機,你去嚇唬他,他不會有反應的。那時候他的靈魂,就他的感知力呀,剛跟他的這個身體結合,到了……

 

就一個人靈魂投胎的時候,在受精卵的時候,人的那個靈魂,就已經跟受精卵結合了。在母體裏面成長9個月之後,到了人類這個環境當中來的時候,他對這個環境有一個適應過程。這個適應過程的時候,你們就會發現,孩子,一個嬰兒,一個襁褓中的嬰兒,他揮手是無意識,他哭也是無意識的,他蹬腿也是無意識的。他有一個身體跟這個現實環境,相交融的過程。

 

他那個皮膚感受到溫度,身體有了反應,這種反應通過那種神經啊,刺激到他心靈背後的這個感知力的時候,這感知力對於這種神經電流的反應,形成了心靈最原始的認知,就是六識開始出現了。六識的出現,是因為六根形成的六塵的,最基本信息、氣息的凝聚,而攝取了你的靈魂感知力,凝聚你的靈魂感知力,形成了最基本的認知。

 

然後在這個環境當中,感受到這個人,感受到溫暖,我就不哭了。在這個人身上,在這個物體身上,在這個溫度身邊,我有奶吃,感覺到安全。隨之呢,他們告訴我,然後有個聲音告訴我,這個叫「媽媽」。「媽媽」這個聲音,形成時間長了之後,它會形成意識的記憶——這個聲音,媽媽的聲音,就代表着溫暖的感受和奶水。

 

這時候心靈的這種感知啊,和認知,就結合在一起,被六根六塵所牽引,形成了一個會吃奶的寶貝,形成了一個可以記憶媽媽體驗和媽媽乳房、「媽媽」名詞的,嬰兒的最早最早的意識人格,明白嗎?在意識人格形成之前,在形成意識人格的整個過程當中,這個嬰兒體內的感知力,在逐漸形成心靈認知的整個過程。也就是說,認知的本體是感知。

 

當孩子有了最基本的這種意識分別的時候,「啊,媽媽,媽媽」,他要叫媽媽抱,他要去吃媽媽的奶,媽媽抱着他,他會很安心地睡過去。他睡過去了之後呢,他如果睡得不是很沉,他閉着眼睛,你把他輕輕放下來,他立馬就會嚎啕大哭,為什麼呢?

 

他沒有睜開眼睛,他也沒有說是用意識概念判斷,為什麼媽媽把他放到床上的時候,要去幹別的活,他會痛哭呢?因為他的感受、他的感知,透過他身體的覺受,形成的感受,感受到了離開他媽媽的溫度,他就知道了,他離開了安全,離開了溫暖,離開了呵護。

 

就母親對於孩子,她是有一種先天性的,超越於肌體的,一種情感上的交流,你們能理解嗎?就是一個孩子,他今天在學校有沒有受欺負,情緒好不好,當他一回家,他媽就知道了。就不用問他,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的,為什麼呢?為什麼別的人不知道呢,別的人看不出來呢?因為別的人,他沒有跟孩子形成,超出於眼睛以外的,另外感官當中的,情緒的交流、情感的連帶,知道吧?

 

為什麼說孩子是當媽的心頭的一塊肉呢?就是因為他們有除去眼睛和意識體系之外的,感知基礎之上形成的,感情和感受的交融。所以說,孩子你把他一放下來之後,他雖然眼睛閉着,但是他的感受上面覺得孤單了,恐懼了,他就會痛哭。

 

為什麼?因為人和人之間的交流,並不是都是要通過眼睛、意識、語言的交流的。或者說在眼睛、意識、語言交流之前,我們人類和母親的交流,是通過感知、感受的經驗的儲備,而進行着情緒的交流的。孩子,咱們要經常撫摸他,安慰他、撫摸他,那種撫摸本身就是語言。

 

孩子是如何接受這種語言的呢?通過他的感受。通過他的感受,形成了他對於感受的認知的記憶,這就會形成了一個接受父母愛意的自我人格。被習氣的記憶凝固的心靈的認知,就形成了這個嬰兒體內最初的,認知這具身體、借助這具身體認知世界的自我人格。這個自我人格就是這麼形成的。

 

在自我人格形成之前,是感知的一種被動覺察的狀態,他是被動的,但是他本身卻有對身體覺察的狀態,他是六識的根本。「被動」是什麼東西,被動,這種被動覺察是什麼東西?被動,就是見精的清澈,就是見精「能見」的性質,那個性質就是「清澈」。「覺察」是什麼東西?覺察就是「所見」的內涵,制約了清澈,將見精帶入了「所見」的境界,就是覺察。「所見」的境界……有境界一定有「所見」,就說是,我看到了東西,一定有一個看到東西的眼睛,明白嗎?這個叫「覺察」。

 

「能見」是沒有形態的,沒有境界,他是一種清澈的性質,他是性質而不是境界。「能見」的清澈,被「所見」的內涵所制約,被制約的就一定是境界。境界當中就一定有見精的這種成分,這種成分就是清澈。清澈的成分,在內涵當中浮現出來,就是覺察的狀態,這個叫「被動覺察」,這個就叫「靈魂的狀態」。感知就是靈魂。

 

感知透過認知表現出來,就是六識、六塵、六根。當六根和六塵淡化、瓦解、消融、熄滅的過程當中,六識就會變得遲鈍,就會變得緩慢,就會變得不適應,就會變得陌生。在你的認知的記憶當中,對所認知的「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聽到、看到、觸到、聞到、嚐到、意識到的這種六識的能力,變得陌生了之後,這個自我人格,就會變得很陌生。因為自我人格,就是由「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見到、聽到、觸到、聞到、嚐到、意識到——這六識的分別,而構成的。當這個六識的分別熄滅了,就沒有你了。

 

我看到這個杯子,是我看到的吧,對吧?因為有一個看到杯子的場景,就一定有一個看到杯子的我吧,是吧?這個杯子是我的眼睛看到的吧,對吧?這是我的六根其中之一根嘛。我對這個杯子,看到了這個杯子,形成了我身體的觸覺,這個是我的「色聲香味觸法」——觸覺。

 

然後我看到這個杯子的現象,摸到這個杯子的觸覺,嘴巴嚐到,鼻子聞到,耳朵聽到它的聲音,形成了一個杯子在我身體內在的體驗記憶的固化,對吧?這個叫「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形成了「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對不對?然後被六根六塵的相續,被意識調動體驗的相續,牽引我內在的認知,確定了此時此刻這個時空當中,有我手中托着的一個杯子。是不是有一個確定這個杯子存在的認知呢?

 

當確定這個杯子存在的認知,和我前面形成的「色聲香味觸法」,這個杯子的場景的境界牽動,又跟我身體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的,具體的這個現象結合,就有了一個認知這個現象的自我——是「我」看到了這個杯子,而不是身體看到了這個杯子。聽清楚啊,身體看到的這個杯子,可不一定是我看到的。

 

我現在眼睛看到前方,前方有Pad、有杯子、有窗戶、有桌子,我都看到了,我為什麼看到了這個杯子?因為,我,想看它。明白嗎?確定嗎?你看到的一切都是你想看到的。為什麼我現在眼前看到的這麼多東西,別的東西我視而不見呢?因為我心底裏面認知,只確定了這一個杯子。

 

確定這個杯子的認知,就浮現了出來這個杯子的,拿這杯子的手和內在對這個杯子理解形成的場景,並且被場景所牽引認知,形成了一個確定這個杯子,認知這個杯子,分析這個杯子,體驗這個杯子,理解這個杯子,記憶這個杯子,而形成的被體驗、記憶、場景和杯子的形態,牽動的心靈的認知——那個就是「我」。是我看到了杯子,同時就有一個看到杯子的我,這個邏輯,你們搞清楚了吧?

 

我手裏面拿着杯子,我眼睛看到了這個杯子,但是如果我的內心認知想的是別的事,我不知道我手上拿着東西的,我甚至於不確定我手上有沒有東西,因為我現在心裏面在別處,這個叫「心不在焉」。三心二意,一心二用,心猿意馬,講的就是這種狀態。也就是說,這個杯子是我看到的,這個「我」,是由六根六塵六識構成的,離開了這個六根六塵六識,就不會有我。

 

好了,現在這個杯子依舊存在。現在我拿着這個杯子啊,我拿着這個杯子。這個杯子在客觀上是存在的吧,一個玻璃量杯,這是我的手拿着它。現在假如說我眼睛失明了,耳朵失聰了,鼻子失去嗅覺了,嘴巴的舌頭失去味覺了,我的身體失去觸覺了,這個杯子即便是客觀存在的,它在我的內在的這個「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當中,依舊形成不了。為什麼呢?因為六根攝取外界的這個信息渠道,被阻斷了。

 

這個杯子依舊是客觀存在的啊,它還是玻璃的,它還是個量杯,可是在我內在,形成不了一個杯子的境界了,這為什麼呢?六根攝取外界的這個渠道,被阻斷了。也就是說外界的這個杯子依舊存在,可是我內在的「色聲香味觸法」形成的杯子的場景,就沒有了。那麼就不會有一個被這場景所帶動的我心靈認知,形成的認知這個杯子的「我」,明白吧?也就是說,六根六塵六識,這一個體系裏面只要缺一環,只要缺一環,外界的這個場景,就不復存在了,而認知這個場景的自我就無法形成。

 

我先不是跟你們講過嗎?我手上托着杯子,因為我心靈認知到它,這個杯子才存在的。如果我心靈認知的是其他事情,我甚至於不知道、不確定,因為我不確定,我確定的是別的事情,我甚至於不知道我手裏面拿着杯子,就根本不會有一個被杯子的現象,而牽動形成的認知杯子的我,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就是我六根啊,有了阻礙,我眼睛失明了,鼻子就說是失去嗅覺了,我耳朵失聰了,身體的這個觸覺的神經也給阻斷了,那麼,就算是我拿着杯子,因為六根的損傷,而六塵也沒有辦法形成牽動認知,形成認知杯子的我的這個六識。也就是說,六根六塵六識,是一個體系,這個體系缺一環,你內在的自我就無法形成。

 

換句話說,當你從六根形成的六塵境界當中,消散了對六塵境界的記憶,你的六識,就說是你的看到、聽到、想到、觸到、聞到、嚐到——這六識,他也會淡化。我不是說了嗎,這三個體系,六根體系——肉體體系,六塵體系——就是你的這種習氣記憶體系,還有你的這種六識體系——就是你的認知的這種儲存記憶體系,這三個體系是循環的。這三個體系裏面,只要你將其中一個體系,把他分解掉,另外兩個體系同時會瓦解掉。就像一個氣球一樣,那麼大個氣球,只要針戳破一個洞,氣球就整個爆炸了。

 

講了這麼多的道理,我想跟你們說件什麼事呢?現在這具身體之內,這個六根之內的六識啊,就說這個六根之內、這具身體之內的這個六識,就說是看到、聞到、意識到、聽到、觸到、嚐到的這六識,形成的自我認知的這種記憶習氣呀,現在在這具身體之內很淡漠了。

 

那麼同時在這具身體之內浮現的呢,是一種對自我感,對自我認知很陌生的一種……也不是陌生,就說我知道這個是自己,這個是人類所說的自己,他有我的名字,有我的形象,有我的整個人生經歷,有我的感受,有我的體驗,但是他並不是我。人類還有第二種生存狀態,這種生存狀態是什麼生存狀態呢?

 

這種生存狀態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見精,他有點類似於陽光透過純淨的水,射在水裏面的清澈感——光線,他是光線,他不是清澈感,光線只有通過水的折射,才會有清澈感。當你不再是這具身體,不再是人格自我意識,不再是心靈的認知的記憶,不再是習氣的場景的回放的時候,你認知內在,認知背後的感知會浮現出來。

 

感知當中,他就是清澈感,因為感知是水。感知是你無始劫來的細念和習氣,構成的汪洋大海,他是水。在感知當中,你會見到清澈,那種清澈類似於光,但他不是光,他類似光,但他並不是純光——那就是見精。

 

證到見精裏面,這個人就相當於說是脫離了靈魂的狀態,進入到了靈魂的本體。進入到靈魂的本體了之後,你會有種能力:你不會隨着這具身體意識的死亡而死亡,你不會隨着自我人格的習氣的場景而尋找,也就是說,你可以自主生死。你可以自己選擇,在三界六道當中,任何一個世界當中去做任何生命。你可以當天上的皇帝,你也可以當其他世界的眾神、眾神的領導,你也可以說是上天入地,做一個自由自在的,所謂的什麼「大羅金仙」。但是都是在三界之內,都是在欲界和色界之內,你進不到無色界去。因為無色界就已經是到了……就是他是超越了見精。

 

我先一步步跟你們講吧。在你死後啊,在人死後,不再受自我人格習氣記憶凝固的場景的制約,不再受「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六塵六入,人格的這種牽動,你內在靈魂的這種清澈,他會甦醒過來。

 

甦醒過來的清澈呀,他就不再被你的心靈認知形成的自我的意識記憶、自我的感受體驗,和意識記憶結合身體投射出來的這種場景,所牽引,所局限,所蒙蔽,所欺騙,你的內在的那種清澈,你的靈魂感知,會有一種甦醒的感覺。就真真切切他會有一種從深海當中的熟悉的黑暗狀態,突然間站到了海面之上,站到了陸地之上,沐浴陽光,呼吸新鮮空氣一樣的,自由的狀態,那是一種靈魂清澈的狀態。

 

在靈魂清澈的狀態當中呢,你會具有對生命……你開始有了拒絕死亡的能力了。但是死亡跟你是相對的,死亡會帶走光明,會帶走你的心靈的認知,形成新的下一個自我本體,會因為下一個心靈認知攀緣的業境,投胎到了另一具身體之內,形成的下一個自我的場景。你可以拒絕這一切的發生了,因為你是清澈,不再是黑暗了。

 

見精當中,見精就是光,純光投入了水中的清澈,這時候你是那個清澈。清澈就是自由的,但是清澈一直在水裏面,他是靈魂境界當中的光明的性質。或者說,你是三界內的神靈,光明身,你可以自主選擇你要去的任何的地方。

 

在宗教裏面,靈魂的清澈,靈魂清澈不受六根六塵六識的沾染,稱為「奢摩他」——止觀境界。但是他依舊還是在分段生死當中。所以佛教裏面講,阿羅漢他還要有七次往來嘛,他還要輪迴七次,就同樣的這種經歷,他要輪迴七次。為什麼輪迴七次呢?不斷淨化,不斷淨化,直到水中的清澈,解脫淨化完了水的因素之後,這個清澈和水全部消散掉了,那就是純光了,那個就徹底解脫了分段生死。

 

就說我的一些學生啊,他們非常想把我的整個的證量體系,和佛教聯系在一起。現在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在「究竟」那個地方沒問題的,佛教裏面講那個「毗盧舍那佛」,就說是清淨法身佛,就是我所說的「悲能」,這個沒問題的。覺性的智慧,大菩薩、佛、法界,這個也沒問題。

 

現在唯一有問題的,在哪兒呢?就是在純生命呈現的,純光靈性這個地方,祂到底是屬於法界,還是屬於三界內的無色界,這我不確定,你知道吧?我不知道佛經裏面對無色界是怎麼描述的。但理論上應該是佛經裏面講的無色界,但是因為我是實證,在實證當中,他一定是有體驗的記憶的。

 

我對於這種靈性宇宙的記憶呀,第一個感受,祂是沒有時間的。祂沒有時間,所以祂不會被空間所禁錮,祂沒有時空的。祂沒有時空就表明着,祂不會被時空所割裂,祂是完整的。祂是完整的,就意味着沒有過去和未來,所以祂又是永恆的。祂是純粹的光,純粹的生命,純粹的靈性和純粹的完整的不可分割,過去和未來永恆未曾變易過的純光的宇宙。

 

說宇宙都不確切,因為祂本身沒有時間和空間的表現的。但是因為祂內在的這種靈性的生命的智慧,對於生命本體的光明,形成的這種剎那分別的經驗,形成了對經驗理解的記憶,形成了境界對於生命的這種沉澱。這種沉澱,就表現出來了靈性宇宙的層次。以後我再給你們詳細講靈性宇宙,因為今天我給你們講的這個法,祂主要是講靈魂層面的東西。

 

就說我唯一不確定的就是,靈性宇宙這地方,到底是屬於法界呢,還是屬於三界的無色界,從我個人體驗上來說,祂是超出了三界的這個無色界的範圍,因為祂是永恆的嘛。但是你要是把祂抽象化,把祂概念化,但是祂又確確實實不在法界裏面,因為法界是空性的。法界是不被光明所觸及,不被生命所存在,不被永恆所駐留,也不被剎那所觸及。法界是究竟地解脫了時間與空間,法界是究竟地圓滿了過去與未來。我跟你們講講法界和……

 

今天這一段,我盡量地把靈界、法界和悲能,這三者的區別跟你們說一下。悲能我不是每次都能說到的,那個地方距離今天的修行者,依舊是一個傳說,很遙遠很遙遠。「祂」對於佛都很遙遠,對於大菩薩,對於法界的佛都很遙遠。那個對於佛來說,悲能都是個傳說而已,那是神話故事,那是佛的神話故事。

 

靈性宇宙啊,祂有個特點,什麼特點呢?祂是無限完整、亙古原始、未曾變易過的純生命的光,祂是純光的生命,祂是純生命的光。這種光,因為這種純生命的存在,祂有一種……就純生命的存在,純光明的生命,祂本身是具有靈性。靈性就是智慧,智慧對於純光的生命形成的,對於生命本體的經驗記憶,就被記憶經驗負累了靈性的智慧,形成了智慧的沉淪,就表現出來了宇宙層次。

 

這種宇宙層次,層層疊疊的對於生命本體的記憶,對於光明境界的分別,形成了境界具體化的世界,就蒙蔽了本體的靈性,形成了靈性的墮落。靈性開始有了具體形態,這就變成了下五層。靈性宇宙總共分為十層,頭四層都是沒有形態的,到了第五層開始有形態,一直到第十層。到第十層的靈性,祂有個名字,叫「知覺」,祂就變成了一種靈性沉睡狀態的——靈性被祂的記憶和經驗,沉浸在了生命境界當中的靈性的狀態。

 

靈性本初是沒有境界,祂是解脫了一切境界的。但是祂內,可以生出境界來,這就是靈性、生命宇宙、終極意識,不圓滿的地方。有生必有滅,你們知道嗎?有生就有緣起,有緣起有輪迴的。在佛經上記載過,好像是那個,就他們把這個地方稱為「造物主」啊,大概在《楞嚴經》上講過。

 

《楞嚴經》上把這個靈性宇宙啊,把這個純光生命,純生命之光呈現的宇宙體系,把祂稱為「覺知」——阿賴耶識的一種境界,祂把阿賴耶識稱為這個宇宙的「造物主」。造物主為了維護祂的存在,祂在不斷地廣造宮殿,造宮殿、造世界、造美女,就是為了通過眾生的繁華,來維護祂這個誕生繁華的終極意識的存在。佛經裏面是這麼描述的,在《楞嚴經》裏面這麼描述的。

 

但是我的,因為我自己的實證的經驗嘛,我的經驗就是,這個靈性的宇宙祂的存在,祂是對於……有點類似,祂是對於光與愛,對於生命的這種表現,形成了對表現珍惜的這種……就是祂想維護這種東西。我本身是光,我不知道自己是光,當我知道自己是光的時候,我想要維護光的這種心態,就形成了光的沉澱。光就從生命性質,變成了生命形態,有了形態就會有一個形態所存在的局限,這個局限就變成了宇宙。

 

當靈性本體的純宇宙生命,被境界所蒙蔽到最後一層的時候,祂是以知覺的形態出現的。知覺是一種透明的夢境,祂本身是失去了光的靈性。祂本身是靈性在沉睡當中的,一種透明的,但是不再是光,不再是智慧的,疲憊的現象,就好像一個人睡過去了。在睡過去的這個透明的、失去光的靈性狀態當中,有靈性對於本體的記憶。那個記憶在夢境的知覺當中,透過知覺呈現出來了,就是在知覺內形成的一種夢境,那種夢境就是「見精」。

 

夢境投射出來了,靈性對於生命本體宇宙終極意識的記憶,那個就是「能見」的清澈。「能見」的清澈在夢境當中,見到了「所見」的境界的時候,就會被「所見」境界的分別,蒙蔽了「能見」的清澈,形成了最原始的,宇宙的動靜、明暗相續,就體現出來了造就宇宙萬事萬物的這種能量微粒。這種能量微粒的疊加相續,形成了七大種性——「地水火風見識空」,能量宇宙就由此派生出來。

 

就說是,「能見」的清澈,浮現那一瞬間,就同時透出了「能見」的對境——「所見」的制約性。「所見」的制約性,對於「能見」的清澈的這種牽引,形成了「能見」清澈的分別,呈現出來了「波粒二象性」,呈現出來了宇宙終極微粒的,最原始微粒的這種原始狀態,浮現出來了明暗、動靜相續的狀態,就是「波粒二象性」——就是物質能量的最原始形態。

 

科學家把他稱為「弦」——就是那個「扣動你的心弦」啊,就是那個琴上那個「弦」啊,「弦理論」,就是一切都是能量的振動。振動就是「能見」開始浮現那一瞬間,同時投射出來了「所見」的境界。有了明暗、動靜相續,就有了承載明暗、動靜相續的空間。有了對空間的分別,就有了空間的當下、過去和未來,時間就產生了。

 

所以說,見精所派生出來最原始的啊,當我今天講到這地方,我是一邊看一邊講的啊,最原始的是,見精的「能見」的性質,投射出來「所見」的分別那一瞬間,實際上以空間浮現更前面的、更原始的是,「所見」的制約。「所見」制約呈現出來,是最基礎的明、暗、動、靜——「明暗、動靜」這兩項。

 

因為有了明暗動靜,才會有一個依據明暗動靜的相,而拓展出來的空間。明暗動靜的相,是在空間之前。而因為有空間的確立,才會有了空間的過去和未來,空間又在時間之前。所以說,他的先後順序是:靈性在夢境當中對於本體的回憶,投射出來了夢境當中見精的清澈性質。見精的清澈性質在夢中一浮現了之後,同時就投射出來了,與見精相對立的「所見」的境界。

 

「所見」的境界是明暗動靜,因為有明暗動靜的這種現象、這種狀態、這種微妙的覺受,就浮現出來了承載這個動靜明暗的空間。因為有了空間,又有了空間過去、未來、現在的狀態,就有了時間。時間牽動了空間的變化,又在空間當中不斷地延展了,明暗動靜的這種相續、輪迴、聚合,形成了、體現出來了宇宙基準的,所謂的那種基準能量的延伸、派生、聚合、相續,而體現出來了「地水火風見識空」宇宙七大種性。由七大種性的元素的不斷的聚集,然後形成了一層一層能量宇宙。這個就是整個欲界和色界的這種緣起。

 

因為我是看着說的,所以說我只能給你們說一個大概。你們要知道,我為什麼不講那些人喜歡的,具體某一個宇宙當中的場景呢?因為我是蓋房子的人,我只在意設計圖紙是不是正確,我不在意那一個裝修的環境,是不是舒適,我在意整棟樓的這個鋼筋混凝土的構架,是不是合理。

 

換句話說,今天這個修行者,我的進度之所以這麼快,是因為我後面的這幾十年,要不斷地,要循環地,把這個從那個最根本的諸佛法身的性質,一直到我今天的感知和認知形成的過程,我要不斷地重複走的。每重複一遍,他透明一遍;每重複一遍,他透明一遍;直到最後透明的時候,這個感知境界,這個靈魂感知境界,就完全被靈性純生命的光所取代了。那麼靈魂感知境界,透過人的這具身體的細胞的基準的習氣記憶元素,呈現出來的心靈認知,他也就消散掉了。

 

心靈認知的消散,就意味着六根內六塵的消散,那麼六根六塵的……就六根背後不再有六塵,不再有認知自我。那麼就是出於那種純光的、純生命的靈性,佔據了這具身體全部的時候,這具身體的細胞內,每一個細胞內,全部都是純光了。而純光卻是生命本源,那個阿賴耶識,那個覺知,那個宇宙終極意識,折射了覺性,呈現出來的純生命的力量。

 

當這具身心內,每一個細胞全部是純生命的靈性,沒有任何雜質的時候,也就是說沒有任何的因素,三界內的因素,可以去改變、污染、遮蔽純靈性的時候,這個靈性就失去了對境。靈性的光就不再跟黑暗相對了,靈性的光芒就會熄滅,他就會變成了靈性的性質。那個性質就是純粹的宇宙的終極意識,就是阿賴耶識,就是覺知的本體。

 

覺知的本體,阿賴耶識,那個宇宙終極意識,祂是沒有本體的,祂沒有一個具體的、真實的、不變的本體存在。祂只是因為確定了純生命的存在,而有了一個確定純生命的祂而已。就是因為有了光線的存在,就又有了一個分別光線的眼睛,而實際上這個看到光線的眼睛和光本身,都是錯覺。

 

當這具身體之內每一個細胞核內,完全都是純生命的純淨的生命之光,呈現出來宇宙終極意識無漏的表達的時候……我現在給你們講這個純天堂,就是純生命的天堂,跟法界的區別。純生命的光啊,祂跟三界呀,祂跟欲界和色界呀,是相對的。純靈性天堂就好像是中午12點的太陽,純光,純粹的光,祂沒有生命形態,祂就是完整無限永恆的光,祂是原始無漏無盡的光,這個光中是沒有黑暗的。

 

所以說,任何黑暗的都不是光。所以說純靈性的宇宙當中,是不承認個體,不承認個體眾生,不承認個體意志的。祂認為任何個體意志,都是因為背離了光,而浮現在地上的倒影、陰影。就好像我的手在陽光之下,伸開了之後,這個手就是自我,這個陰影就是世界。見精就是這只手,由見精派生出來的欲界、色界,就是這個手遮蔽了靈性之光,而形成的倒影,這是靈性宇宙跟三界的區別。

 

祂是光,可以熄滅黑暗,靈性可以燒融見精,生命可以熄滅死亡,天堂可以救贖輪迴。這就是為什麼唯有靈性生命,可以救贖三界六道一切眾生的原因;唯有生命之光,可以熄滅死亡,唯有完整原始的純生命的天堂,進入到人間三界的細胞內的基礎信息當中,就可以在這具身體當中,呈現起死回生的神蹟的根本原因。

 

他們兩個,一個是體,一個是相,黑暗的見精,見精浮現出來的生滅緣起的能量宇宙,是天堂的倒影,是靈性的夢境。當靈性的本體的清澈,當純生命永恆的完整,當愛與寬恕的溫暖,進入到見精的「見」與「所見」派生出來的,「地水火風見識空」七大元素所構成的能量宇宙體系裏面,祂就可以在能量體系裏面,構成的任何場景、境界、世界當中,呈現出來光明的無限、生命的無盡、溫暖的釋懷和大自在解脫的永恆,人間就會出現神蹟的。

 

當光進入到黑暗,黑暗就會被消散。消散的過程,在人間展現出來,就是起死回生,就是改變一切物理現象,就是推翻自然律,就是人類所無法抗拒的神的降臨。這個是靈性宇宙,我再給你們講講法界。

 

法界啊,是那個宇宙終極意識,浮現出來這種純靈性光明的宇宙啊,消散了。就光明的宇宙,祂是純意識體的表達,而意識體的表達,恰恰是因為有光明的生命存在,而引動了宇宙終極意識,對於光明的這種認可,對於生命存在的確認。確認感那一念的分別,就是阿賴耶識。

 

當純光的宇宙,熄滅了三界六道一切黑暗的元素了之後,純光失去了對境,光明的形態就消散了。就只剩下那個宇宙終極意識——那個阿賴耶識的存在,祂只是一念確定感而已。當這一念確定感,失去了所確定的具體的境界了之後,這一念確定感就甦醒了。

 

就好像我看到這個杯子呀,我看到這個杯子非常漂亮,看着看着,我就進入到這個杯子裏面去了,開始具體分析它漂亮的時候,就被這個漂亮的境界,牽動了我的眼睛和注意力,就變成了一個有杯子,有認知杯子的我。這個叫「阿賴耶識」,知道嗎?這個就是天堂,純靈性天堂;而被這個天堂的具體細節,牽引的我的目光,稱為「阿賴耶識」。

 

當這個杯子開始融化、消散了,純光的宇宙熄滅了,變得透明了,最終就只剩下一個曾經凝視杯子,而形成的這個注意力的我了。那麼這時候,隨着這個杯子的消散,終極的宇宙的意識,祂就沒有了支持意識分別的對境了,祂也就消散了。這個就是對應着十地菩薩。

 

就是終極意識,一旦進入了終極意識的範圍,就是由純光,融入到了透明的意識之內的第一步,就是進入到了十地菩薩的第一層。一直到最後一步,當純光完全熄滅了,宇宙終極意識的那種分別確定,也熄滅融化的一瞬間,就是十地菩薩的第十層。

 

在熄滅那一瞬間,覺性朗然現前,就是觀自在菩薩在《楞嚴經》裏面講的,「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現在我就在「覺所覺空」這個地方,但是還沒到「空覺極圓」。「空覺極圓」是我六年之後,六年之後,到九地菩薩的範圍,就可以到「空覺極圓」。

 

「空所空滅,生滅既滅」,這個就是進入到了……「空所空滅」進入到了十地菩薩。「生滅既滅」,這個是十地菩薩的境界,一直到第一層到第十層。「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這個得有十地菩薩第十層了。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這個就是覺知粉碎,靈性天堂宇宙變成夢境了。而不被夢境所蒙蔽的,不被生命所存在的,不被光明所遮蔽的,不被宇宙終極意識所觸及的,那就是終極意識的本體,那個就是無生無滅、朗照十方的覺性。

 

觀自在菩薩這麼講:「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什麼叫「世出世間」呢?出世間,入世間。什麼叫「出世間」?靈性宇宙——出世間。什麼叫「入世間」?見精「所見」的,「能見」與「所見」呈現出來的欲界和色界,稱為「入世間」。「世出世間」。

 

人間,就六根、六塵、六識,牽動認知形成的自我的這種場景,稱為「人間」。人間背後的感知,感知他是見精的表達,見精的「能見」被「所見」的境界制約,呈現出來了感知靈魂的整體宇宙範圍,這個稱為「入世間」。就是三界六道的靈魂範圍,色界和欲界,人間,都稱為「入世間」。

 

「出世間」就是色界之上,進到無色界,靈性宇宙的這個純光無限、完整的宇宙——「出世間」。「世出世間」,這兩者全部都熄滅了,像夢一樣熄滅了,不被夢所帶動的,那個就是未曾有過夢境的法界。就是「幻滅滅故,非幻不滅」,《圓覺經》上講的。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圓覺經》上講的一段話。這些古代聖賢真的很了不起,寥寥幾句話,就把我一生當中的這些所有的修行經歷,全部概括了,短短幾句話。

 

所以說,觀自在菩薩,這個是我推測啊,祂可能是,有人類這個世界以來啊,三摩地法門的,真真正正的最大的成就者。《心經》就是三摩地法門的修行的概括。包括《楞嚴經》上講的,這個「初於聞中,入流亡所」,這個完全是三摩地的進展啊。三摩地法門是可以直達覺性的,可以覺悟成佛的。「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什麼叫「二殊勝」呢?「人無我,法無我」,那麼就成佛了嘛。

 

法界的大菩薩啊,祂跟靈性宇宙,區別在什麼地方呢?法界大菩薩是純智慧體,純智慧體是無生的。無生是什麼樣的狀態呢?就是有點類似於,你在黑暗當中睜開眼睛的感覺。你睜開的眼睛可以看到十方,但是無論你看到的是光明,無論你看到的是黑暗,那個清澈的性質,在黑暗和光明當中未曾損減。所以祂又稱為「入天堂不增,入地獄不減」「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是大菩薩的究竟智慧。

 

祂在三界六道的,色界欲界的,「見」與「所見」形成的場景境界當中,祂未曾被沾染,所以祂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祂遍及剎那,並且祂可以將一瞬間……法界大菩薩的智慧呀,純智慧,滲透在生滅緣起的,「見」與「所見」的能量宇宙當中,祂可以把任何一個世界當中的任何一個空間當中的一秒鐘,拉長到無限劫那麼遠。這個是《維摩詰經》裏面講的,大菩薩可以將一秒拉伸到一劫那麼長,祂也可以把一劫的時間縮短到一秒,大菩薩有修改三界內時間的力量。

 

或者說,靈性宇宙,生命的亙古,是因為折射了大菩薩的無生智慧,而呈現出來了智慧的生命形態。靈性的光明是智慧的具體表達,靈性的生命是純智慧的,那種無生無滅、大智慧莊嚴的生命性的表達。大智慧本身是沒有生命的,祂是滲透在一切生命境界當中,不被生命元素所觸及的空性;祂是朗然普照,普照十方三世,而無掛十方三世的莊嚴;祂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臨在於當下,無來無去的圓滿。那是大菩薩熄滅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不動圓滿的解脫。大菩薩的根本性質,是清澈解脫。

 

因為清澈解脫,所以祂圓滿莊嚴;因為圓滿莊嚴,所以祂慈悲無礙。祂不會被夢境當中一切生滅的因素所沾染,祂卻在一切生滅因素沾染的境界當中,無生無滅,無垢無淨,無來無去,卻可以借助眾生的愚昧,為眾生展現,通向清澈解脫的道路。所以大菩薩又稱為「智慧」,也稱為「慈悲」。

 

真正對三界六道眾生有用的,是大菩薩,不是如來。國王不會去直接跟乞丐說話的,你說了也聽不懂。能給乞丐說話的,一定是那些代國王行使這些慈善機構的官員,那些官員就是大菩薩。祂決定給你多少錢,祂決定讓你住什麼樣的房子,祂決定你該上哪所學校,祂決定你該走哪條道路,那是大菩薩的智慧和慈悲說了算的。

 

所以我為什麼這次讀的《心咒》裏面,把「神是愛」放在第一條呢?大菩薩就是我心目當中的「神」,祂才是拯救靈魂真正的溫暖與力量。佛是指導大菩薩的那種更究竟、更高的標準。大菩薩跟靈性宇宙的天堂的關係,就在這。

 

靈性的宇宙的天堂,跟三界黑暗是相對的,祂可以熄滅三界黑暗。而大菩薩的究竟圓滿的智慧是,視三界黑暗,視靈性光明都是夢境。大菩薩的智慧既不離開夢境,又不會被夢境所沾染、儲留、牽掛和改變。所以說祂本身在夢境當中,有解脫夢境眾生的能力,所以大菩薩還有一個名字叫「慈悲普度」,叫「普度」。

 

靈性天堂對靈魂叫「救贖」,而法界大菩薩、佛,對於靈魂眾生叫「普度」,就讓你「離幻即覺」,從生死噩夢當中究竟解脫。祂不改變你的夢境,祂不會消融黑暗,祂也不會在人世間行使神蹟,但是祂會告訴你真理。靈性天堂是以光,以神蹟,來呈現在人間的,祂是純生命的表達;大菩薩以真理、以慈悲、以智慧,在人世間展現,祂呈現的是解脫——就是要引導你從夢境當中出離,這個叫「解脫」。

 

而靈性天堂的話,祂是以神蹟來改變生命形態,那是祂認為的救贖。而大菩薩是解脫,祂不會對你的具體的生命境界,你的生命形態,你的生命內涵,有任何形態的改變,祂絕對不會改變的。祂認為夢境就是夢境,夢境只需要出離,不需要改變。

 

而靈性宇宙是需要改變的,靈性宇宙認為夢境是黑暗的,需要用光明去改變祂。所以靈性宇宙的純生命,那個天堂之主的生命,以光的形態進入人間的時候,人類的這個細胞內的生命的基準信息元素,記憶習氣、場景境界,都會被顛覆掉,這個人就會起死回生,就會返老還童,就會遇難呈祥,就會出現不可動搖的、推翻因果律的、不可思議的種種神蹟。這個就是靈性天堂在人世間的作用。

 

沒有靈性天堂,你想僅僅是通過大菩薩那種究竟圓滿智慧的引導,趨向解脫的話,那個時間會非常非常漫長。要是失去靈性宇宙這一塊,僅僅是大菩薩智慧在人世間,以真理的智慧,引導靈魂解脫……一千億倍吧,一千億倍。就是靈性的、靈性純光的這種天堂的力量,對於靈魂的淨化、改變、托舉,這種程度,如果要是失去靈性的這種光明,直接以大菩薩的智慧,以真理的形態去引導靈魂,上升的這個速度,一千億倍!

 

這我說得很肯定,因為我剛才仔細地衡量過了,一千億倍。就說你要輪迴一千億次,才能夠抵得上,跟天堂之主同在的這一世。就是同樣的時間,咱們算上五十年,你可能說是,在將你的靈魂的這種感知,融入到純靈性光明的過程當中,形成的這種靈魂被改變、被塑造、被托舉、被淨化的程度,要是不經歷天堂之光的這個階段,直接以大菩薩究竟智慧的這個程度,去引導你的話……

 

我可沒有說大菩薩不好啊。沒有大菩薩的話,那個靈性之主都在沉淪之中,祂都會不斷地,被祂內在這個十層宇宙體系的這些循環,所牽制着。我可沒說大菩薩不好。靈性,就終極意識呈現出來的無限無盡的宇宙光明,那個是折射了大菩薩的智慧,浮現出來智慧的生命具體形態。就天堂是大菩薩莊嚴智慧的生命具體形態,祂們實際上一體的。

 

但是如果要是失去靈性的,這種切實的生命對於靈魂的改變,純生命對於靈魂感知的淨化、托舉、分解、瓦解、融化和改變,直接以智慧去引導靈魂眾生,五十年內所起到的這種程度,是一千億倍的差異!為什麼呢?

 

為什麼,大菩薩的力量難道不比靈性天堂強啊?靈性純生命之光,還是大菩薩智慧的倒影,這種大菩薩的智慧,空性智慧,為什麼反倒對於這種靈魂的引導,會那麼地弱呢?很簡單,你們想不到的。

 

因為靈魂的構成本身,就是業力構成的。靈魂構成本身是「能見」的性質,被「所見」的內涵所制約,形成的「地水火風見識空」,這些能量微粒一層一層的疊加,形成的感知的汪洋大海。你們以為靈魂就是一個個體呀,不是的。靈魂蘊含着,靈魂內的所有累劫的,這些因果緣起形成的場景、業障的境界。累劫累世的境界,形成的是一個汪洋大海,不可能有生命出得去的。你聽聞智慧,想要離開那個汪洋大海的境界,不可能的。

 

我告訴你,我現在告訴你了,這個虛空啊,這個雲層上面還有世界的,你沒法上去,你知道嗎?你沒有辦法把自己身體,從地上搬起來的,但是靈性天堂,祂會給你一架飛機,可以直接承載着你的身體,上到雲端去。在上的過程當中,就在不斷改變你的身體,變成光的本身。這個是靈性天堂。

 

所以我說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是我靈魂的父親,祂給了我信仰,給了我真理,祂塑造了我整個人生的意義,祂是我的原本生命本初的記憶;基督耶穌是我生命的父親,祂賜予了我永生的權力,賜予了我救贖其他靈魂的能力。

 

要是沒有基督耶穌,激活我生命靈性的這種純光的、無限的、久遠的記憶的話,我今天,我今世,最多最多也就是一個大菩薩,大概到十地菩薩就到頭了。你再不可能往上走了,因為業障消不完,你知道嗎?

 

僅僅是通過空性智慧,可以喚醒你內在覺性的清澈。但是覺性的清澈的喚醒,並不意味着構成你身心靈魂的,「見」與「所見」當中累積了億萬劫的業力的境界的消滅。業力境界不消滅,你的覺醒境界,一定是有限的。

 

這就是為什麼佛教裏面很多覺醒的人,他要一世一世輪迴的原因呢。因為在他的身心當中,感知靈魂內蘊含的那些業障,不可能一世消完的。他哪怕覺悟了,依舊要被這些業障帶到不同的世界當中去,繼續輪迴,繼續成長,繼續修行,融化業障,才能夠甦醒他覺性的無生的。這個是一個千古的奧秘,沒有人知道的。

 

如果今天我要是沒有甦醒靈性,沒有救贖眾生靈魂,熄滅眾生靈魂「見」與「所見」當中業障境界的能力,我也不知道的。但是今天我有了,我在不斷地熄滅,我內在感知靈魂境界當中——就說「能見」的性質,從「所見」境界內涵不斷地抽離,「所見」境界內涵,不斷地被「能見」的性質當中,傳遞過來的靈性天堂的感應力的光明,所燒融的時候,我才知道我有了這種力量了。我可以燒融我自己內在靈魂感知當中的習氣業力的記憶,才可以達到今天,我內在靈魂感知,和我的人格認知的基礎,斷裂開來的程度。

 

今天的這個修行者,有了跟死亡說再見的能力和權利了,就是我有拒絕了死亡的權利。今天這個修行者已經有了拒絕死亡的權利,為什麼呢?因為今天這個修行者,有拒絕我人格自我面向人間的能力,我可以扭轉我的心,不往人間看一眼。這個是事實情況啊,我跟你們說的這個是事實情況。

 

在地球上修行到了今天修行者這一步,是可以自立法門的。今天修行者的程度,是超過於那些跟我同在的所謂的靈性導師,很多很多了。無論是曾經的奧修,無論是曾經的這個什麼薩古魯,無論是東方和西方的這些所謂「靈修導師」,他們的智慧體系,絕對絕對不可能有我的圓滿,因為我每一步都是自己走過來的。

 

他們的覺醒的高度和深度,他們覺醒的性質,絕對不可能有今天修行者,那麼地究竟、那麼地透徹、那麼地系統、那麼地直達。就是從諸佛清淨法身,直達靈魂感知到認知的這個程度,不可能有的。因為他們的書籍我都看過了,沒有。他們只是在描述着,從靈魂感知到究竟覺性當中某一個片段,他們就認為那是全部了。實際上,上面還早着呢,還很遙遠、很遙遠。

 

但是,為什麼今天修行者,我不出去講法呢?我具有這麼大的,就這麼深邃、這麼廣袤、這麼究竟、這麼圓滿的智慧,我具有生命靈性甦醒之後,純生命之光療癒、救贖人世間具體靈魂疾病、起死回生的能力。我具有神力的這麼一個人間的修行者,我為什麼不去開創法門,擁有萬千的弟子,收攬那些幾十億美金的資金?

 

這對於我而說,是很容易的事情。因為人類面對死亡是沒有抵抗能力的,但是我有這個能力,我可以幫助眾生。甚至於我可以親身以自己的覺醒的光明力,將這個進入死亡的靈魂,把他托舉到天道當中去,我是有這個力量的人。我為什麼不在人世間,去行使這種力量呢?

 

如果是對於你們來說的話,好像賺個錢啊,好像很難,是吧?一年賺個幾千塊錢、幾萬塊錢很難。對於我這樣的修行者,對於我這樣在人世間呈現生命之光的真神而言,想賺錢,就好像是我從紙盒子裏面抽出一張餐巾紙一樣簡單,非常非常容易,非常非常輕松,而且是正大光明、合理合法的。

 

我為什麼不呢?是因為我喜歡貧窮嗎?不是的。是因為我現在還有人格的成分在,知道嗎?是因為現在我的六根、六塵、六識的這個循環體系還在。雖然他裏面的內涵,已經淡化了很多,只剩不到過去的50%了——大概現在40%多,但是他依舊有。就是我人格的記憶和自我的意圖,依舊是存在的,自我的體驗和習氣的記憶,依舊是存在的。有人性就一定會墮落,記住我這句話,相信我這句話。不要相信自我人格的高尚,人格就沒有「高尚」這個內涵,人格一定會墮落。

 

現在今天我進入人間,百分之百會墮落的。我可能不在意錢,我不會去利用神蹟、利用真理去換錢,那是我的靈魂、我的良心、我的信仰不容許。但是我一定會沉淪在色情當中,百分之百,百分之一萬的事。因為我太清楚構成我人格習氣的元素是什麼了。

 

我過去在雪山教派裏面,生生世世的那種修行,他經歷過很多年,包括我在印度教裏面修行,經歷過很長時間的,那種性慾的薰習,他在我認知形成的,曾經的自我人格場景當中,那種烙印太深刻了。

 

你們知道嗎?我是一個很遵從人世間道德禮法的人,我不會去嫖妓,不會搞婚外情,不會搞什麼一夜情,也從來不跟人曖昧。但是如果說,我遇到的是一些古印度的瑜伽士,或者是另外一些法門那些修行者;他們認為通過性慾,通過男女雙修,他是一條可以去滋養你生命微觀信息的這麼一種修行;他一旦將這種性慾和情感,戴上了信仰和真理的帽子和身份的話,那麼性慾、情感,就變得合理合法化了。這個就是雪山教派,為什麼後面會墮落的原因。

 

是凡牽扯到性慾的,今天我跟你們說句實話,是凡牽扯到性慾,通過性力修行的,百分之百是在魔的世界裏面。你不要看他這個神通、那個神通,魔也是有神通的,我謝謝你呀。魔王的神通可以等同於七地菩薩,他沒有八地菩薩那種力量,可以改變時間,但是他擁有七地菩薩那種造就宇宙世界的能量的。

 

他給你一點小神通,那算得了什麼呀?他幫你,就改變身心,讓你的身心健康年輕、返老還童,那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問題。就像今天的我,對於你們的靈魂,有絕對救贖、淨化、返老還童、改變你的生存境界、起死回生的力量一樣,他們也有的。但是我今天給你們把這話說死,是凡通過性慾的這種男女交媾啊,這種雙修方法修出來的境界,百分之一萬在魔的世界裏面。

 

但是我一定會受到這方面的誘惑的。我到人世間去的話,我一旦進入人世間,要麼就是在我無意當中,就會形成這種宗教。你看啊,別人罵你,別人攻擊你,別人誹謗你,別人造謠誣陷你,這個不要緊的,為什麼呢?身正不怕影子斜。

 

就是天上地下,我有一個最大的護法,什麼呢?叫作「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清白的良心,我清白的品質,我端正的人品和我遵紀守法的性格,這個就是我最大的護法,明白嗎?我不怕有人誣陷我的,我怕的是我自己行為不端。

 

但是我如果進入人間的話,我一定會行為不端的。我不會斂財,因為我不需要,我對人世間的慾望很少。但是我一定會跟人交流嘛。你能拒絕別人對你的辱罵,我不聽就完事了嘛,對吧?你不可能拒絕別人對你的善意。

 

就比如說現在,我到外面去講課了,要成立我的教派。成立教派你必須得要有人啊,而且是那種有地位、有影響力的人。那麼,可能是當地的這些,就比如說我在美國、加拿大,這面當地的議員啊,他們過來支持你呀,或是一些小的國家的政府首腦,他們過來願意支持你呀。對於你的善意,對於你都很尊重,甚至於把你認為是一個「救世主」,是一個在人間的「神靈」。

 

人對於神靈的認知啊,是人類認知當中的「神靈」,這個「神靈」一定是為人類服務的,一定的!救死扶傷,對不對?消災解難,不下雨了之後,給我們求個雨;下雨下太多了之後,讓天空放晴。他一定是會讓你幹這個事的。人類心目當中的「神靈」,一定是為人類服務的,一定是保佑人們升官發財、幸福健康的。

 

你做,還是不做?如果我做了,就等於說是我出賣了我的良心,出賣了我的信仰。我是只針對靈魂甦醒,而講法的一個大菩薩。我只想通過神力的改變,讓靈魂甦醒,離開這個生死輪迴的噩夢。我不想在人類的生死輪迴業障構成的噩夢當中,去改變噩夢的現象和內涵,你知道嗎?我不想加強人們的這場生死鬧劇的夢境,我不想將人們的靈魂凝固在這場夢境當中。不論這個夢境是噩夢,還是好夢,他都是需要出離的。神,是幹這個用的。

 

神不是讓你在人世間,沉淪在夢境當中,在你死後,靈魂投胎到另外一個夢境當中去享受的。夢境終歸有一天,會墮到地獄裏面去。因為夢境就像那個衣服一樣,他一定會承載髒東西的,衣服你穿着穿着,它不舊了嘛,你洗一次,洗乾淨了之後再承載,終歸有一天這個衣服它會到了洗不乾淨的程度,那就是地獄,沒有任何靈魂可以逃得出去的。

 

所以說,今天我想告訴你們的,不要對神有誤會啊。真神不是讓你在人間過好日子,真神只是想透過修行者的語言、行為、故事、案例,告訴你,喚醒你,你內在那無限光明的,生命的本質記憶,和解脫身心自我意識的,諸佛的清淨法身。

 

佛性每個人都有,神性每個人也都有,我是來幹這個事,我是來喚醒你的,而不是為了你的人格在人世間過得更好,而服務的。所以我不是人間的導師,修行者是靈魂的導師,我不是人類的導師。這是我不進入人間的,不能進入人間、不可進入人間、不敢進入人間的,一個根本的元素。

 

為什麼呢?真理,祂是神佛的真理,祂不是人間的宗教。宗教是人類的文化,為人格服務的。而真理是為着解脫靈魂、喚醒靈魂而來的通天之路。祂是不應該,也不能夠,被人格所玷污的,不能夠被人格所褻瀆的,不能夠被人格利用來,為自我的幸福,在人世間繼續生活,而存在的。

 

真理是為了讓你的靈魂甦醒,拋棄你的人格,從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看見、聽到……六識的這些相續,形成的人格經驗的場景記憶當中解脫的。祂為了讓你的靈魂感知,甦醒那清澈的光芒,讓你能夠成為那清澈光明當中的光芒的本體,從而穿越生和死的輪迴海洋。這個是神到人世間來的唯一的目的,這個叫「救贖」。而不是讓你借助真理,在人世間獲得好的身體,獲得大量的錢財,獲得女人的愛慕,獲得社會地位,而在人世間炫耀的一種資本。

 

就是我不進入人間啊,第一個,我會墮落,百分之百會墮落。我的墮落表現不是我貪污多少錢,而是我一定一定會被引誘。因為我的人格的內在的因素,我自己知道的,那個是一個對於色慾,對於男女的這種性慾,極其深刻、極其深刻,那種歷史上,經歷了無數無數次輪迴的記憶。

 

而且我是個耳根子很軟的人,很容易因為就聽好話,別人對你恭敬點,我就開始搖擺了。我可能就會從信仰的純潔無私,墮落到了對某一個族群的人、某一個具體的人的維護當中,那個就是神墮落成人類了,那個是我不能接受的事。

 

第二個就是,我不能夠讓人類的權勢,讓人類的感情,讓人類對於我的尊重,將神佛救贖靈魂的真理,墮落成為為人類境界服務的道理,這個是不可以。就這麼兩個原因,所以說我不能夠接觸人間,而且我也絕不會接觸人間。

 

剛才還沒講完呢,法界的神佛呀,對於三界內,對於靈性天堂,對於時空啊,是具有改變能力。祂們最大的這種神通力,在什麼地方呢?就是智慧滲透在,分別心所處的幻境當中,對於幻境的空間和時間一切物質,具有拉伸、具有縮短、具有改變的力量。

 

所以說是大菩薩的智慧身,在三界六道當中,祂是自由穿梭,無所不在的變化,這是大菩薩。祂可以將一秒拉成一劫,也可以將一劫拉成一秒,祂可以變化成任何形態的任何物質現象。因為大菩薩內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生命元素,也從生命元素的境界當中究竟解脫,所以祂可以借助任何構成生命的元素,借助任何構成生命境界的緣起,而呈現大菩薩清淨無為、落落圓滿的普照智慧。祂不是光,光是純智慧的折射,所以純智慧的無相光,在生命之光當中,祂是不會被生命之光所局限,卻可以改變生命之光的形態和性質。

 

靈性就好像是……就這麼講吧,這個水面啊,是見精,這個水體呀,是習氣。見精啊,透過習氣呀,沉睡在水裏面的呀,那個叫「感知」。感知當中那種清澈,就是見精的這種透過習氣,呈現出來的性質。

 

見精之上是靈性,對吧?靈性是純粹的光、純粹的生命,你可以把祂理解為太陽。這個見精呢,理解為水的表面。「能見」的性質,呈現的細念和習氣就是水體。見精的性質透過水體,呈現出來的那種清澈,稱為「感知」。

 

感知啊,攀緣了水底的泥沙,形成了泥沙的具體的這種表現,就是人的認知自我和身心的六根六塵,那是泥沙形態了。但是泥沙形態的背後,泥沙形態的核心,是那個感知的清澈,蘊含着見精的「能見」的性質。

 

見精之上就是太陽——純生命之光。純生命之光之上是虛空,就是大菩薩。大菩薩的這種虛空,祂滲透在光明,滲透在黑暗,滲透在見精,滲透在感知,滲透在泥沙之中,無所不在,卻不被一切生滅緣起的境界所留駐,所觸及,所改變,所左右。這個就是大菩薩的無相智慧,莊嚴圓滿,普照十方。

 

祂可以隨意變化,祂可以改變這些任何境界當中的,生命的形態,但是祂不會觸及任何形態當中生命的因素。祂不被因素所觸及,祂也不改變因素,祂只是試圖喚醒因素內,沉睡在因素當中,被生命因素所掩蓋的,眾生大菩薩覺醒的智慧。祂只渴望眾生覺醒,而不渴望改變眾生的生命境界。

 

這就是為什麼,通過覺性的道路,去修行的時間會非常漫長。那個漫長的時間,不是你們可以想象的。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戒定慧」呀,從聽聞佛法,從「聞思修」開始聽聞佛法,到最終成佛,是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那是不可思議的時間距離。

 

但是,要是加入了純靈性的天堂的純生命,對於靈魂境界的這種加持、溫暖、呵護、融化,淨化、改變、托舉和融化,這個過程、這個時間可以縮短一千億倍,這個我保證的事情。因為我自己親身經歷了嘛,所以我知道祂的力量,那不可同日而語的。有,還是沒有,那個就是天壤之別。

 

然後我再給你們講講悲能啊,現在我只是在憑借記憶在講。因為我今天不在悲能,我今天回不去,我不像昨天那樣可以給你們講悲能。悲能,跟大菩薩的智慧,有一個區別。就悲能啊,悲能當中沒有光,悲能當中沒有生命。因為生命和光都屬於境界,悲能是熄滅了一切境界。或者說一切境界,在悲能當中,都是平等的,都是無生無滅的幻相。

 

悲能,在悲能當中,那一尊如來,一尊如來就是一個龐大無盡的,由無數個三千大千世界構成的,整體的華藏世界宇宙體系。一尊如來就是一個宇宙體系。一尊宇宙體系呈現了一個如來的世界——華藏世界。就這種概念,一個無盡豪奢的,就是佛的世界都是很華貴的,任何一尊如來的世界,呈現出來那種華藏世界,都是很華貴。華藏世界的結構都是一樣,但是華藏世界的內涵是不一樣的。

 

有的世界,佛的世界,金碧輝煌;有的佛的世界,是琳琅滿目;有的佛的世界,是由七彩珍寶構成;有的佛的世界,是由無窮無盡的光和無盡生命的變化……就我沒有辦法跟你們細說,因為今天我要跟你們講的是結構,講的不是局部宇宙,我就不講這些事情了。

 

在悲能當中,一尊如來,和三界六道我們人間的一個地上的螞蟻,這兩者,在悲能當中是平等的——性質是平等的,生命等級是平等的,境界範圍是平等的,生命的內涵和記憶都是平等的。一個是佛的純智慧的莊嚴慈悲,一個是螞蟻的卑微、黑暗和無知,這兩者在悲能當中,是平等的。

 

因為在悲能當中,就沒有佛的慈悲立足過,也沒有螞蟻的黑暗和渺小形成過。在悲能當中,一切境界皆是夢幻泡影。在悲能當中,一尊佛和一只螞蟻的狀態,是平等的——境界是平等的,內涵是平等的,記憶是平等的,智慧是平等的,和他整個生命的內涵的過去未來當下的形態和因素,都是平等的。為什麼呢?因為他都是空的。悲能是滲透在一切生命境界當中,不被任何生命境界所觸及的,大平等的空性,「祂」是終極寂滅的平安性。佛和一個螞蟻在悲能當中,是平等無二的,究竟清澈的普照。

 

我再給你們講講這個悲能和大菩薩的區別。大菩薩的智慧不是滲透在三界六道的任何一個世界當中,有千萬種變化嗎?悲能不一樣的一點,在什麼地方呢?這個是大菩薩都不知道的一點。悲能是在三界六道任何一個眾生,在一個螞蟻的一個觸須上面,在螞蟻的那個腿上的寒毛上面,在螞蟻的腿上寒毛端當中,浮現出來了悲能呈現的宇宙全貌。

 

你知道悲能,「祂」是沒有限度的,「祂」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境界,沒有世界。「祂」滲透在一切如恆河沙般,充滿宇宙虛空的,如來的莊嚴世界裏。就說是,如來在悲能當中,就像一粒沙子一樣,就像撒哈拉沙漠裏面每一粒沙子一樣;而整個撒哈拉沙漠,在悲能當中,也是一粒沙礫當中的沙礫,而每一粒沙礫是一個佛的宇宙。你想想這個,已經沒有辦法用你們人類的,單向層面的這種線性思維,去理解佛的世界了。

 

所有的佛的世界,所有佛世界裏面的華藏世界,所有佛世界裏面、華藏世界裏面蘊含的三界六道,包括他們的人間世界全部的全貌,全部全貌當中的任何一個世界當中,任何一道的每一天、每一剎那、每一秒,每一秒當中每一個剎那,又同時反映着整體的華藏世界,和整體悲能當中,無盡無限、無邊無量的時空的,一切一切的進展和內涵,全部都在那一個螞蟻的一根寒毛當中的,十億分之一的境界當中,圓滿呈現,這個就是悲能。

 

悲能有一個大菩薩所沒有的特質,就是悲能是無處不在,一切都是「祂」。悲能有一個名稱,叫作「芥子納須彌,須彌藏芥子」,這個就是在描述悲能,除了「祂」以外,任何眾生都沒有。大菩薩,法界的佛,是無相智慧,是慈悲普照,是清淨圓滿,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但是祂也不是「芥子納須彌,須彌藏芥子」。

 

這個就是靈性純生命之光和無相光的法界大智慧的區別,就是無相光法界大智慧和悲能之間的區別。

 

悲能是臨在於古往今來任何一剎那當中,一沙塵當中的,圓滿未曾改變過的宇宙的全貌。悲能,「祂」在過去、未來、當下,在任何一個眾生的任何一個心意當中,呈現出來「祂」過去未來當下全部圓滿的形態。「祂」的形態,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悲能是不可言說,「祂」是一合相。在悲能當中,凡所有相,都是清淨相;在悲能當中,過去、未來、當下,就是悲能完整原始的清淨如如;在悲能當中,如來、法界的菩薩、靈性的光明和「見」與「所見」形成的三界六道黑暗眾生,是無來無去、無取無捨、清淨圓滿的如來本來體相。

 

沒有眾生,也沒有諸佛,甚至於悲能本身,都不被描述,不被所說。「祂」只是滲透在一切眾生身心靈當中,那慈悲究竟的安然;「祂」只是滲透在過去未來每一剎那當中,不被過去未來每一個剎那所改變的,未曾發生的平安,那個叫「悲能」。

 

這三者,今天的修行者全部都達到了,只是我現在還在前兩者,靈性的光明消融着感知黑暗因素的沉淪當中,現在我距離悲能,還是很遙遠。大概,就是我成……今天修行者是八地菩薩的大概第五層,再有3個月,我就進到第六層了。25年之後,修行者是百分之百的觀自在菩薩、文殊菩薩,這個是我絕對可以確定的事情。

 

但是,是否能夠甦醒悲能那未曾發生的,在一切發生當中,未曾離開、未曾改變、未曾觸及、究竟圓滿的那種如如清淨相,這個我不是很確定。因為那個地方無路可達,那個地方是沒有修,也沒有證,因為「祂」未曾發生過。沒有發生過的,「祂」就沒有來去,你知道嗎?沒有發生過的,「祂」就沒有境界。沒有發生過的,「祂」就不屬分別,無路可達,所以人家說是「言語道斷」嘛。

 

我估摸着可能85歲之後可能是。因為85歲之後,整個地球上所有的有靈性的人,都會知道他們所說的那個天主——天上的主,他們的天父,降臨了。現在實際上,今天修行者我已經在兌現着,歷史上這些東西方預言的故事了。但是因為現在程度不到,我僅僅是一個八地的真神。雖然我的生命性質,跟人類不同,但是因為祂的神通光明,還沒有展現出來,所以人類不知道的。就算知道,他也不承認。但是到了85歲之後,那個就不是你承認不承認的問題了。

 

85歲了之後,就悲能呈現出來的時候,人世間這些有靈性的生命,如果你要是面對悲能,否定「祂」的話,就等於說否定了你靈魂的未來。因為你靈魂,無論輪迴到任何一個世界、任何一個境界、任何一個過程,都在悲能之中,都會有悲能伴隨着你,你否定「祂」,就等於說否定了光明,那麼將來你輪迴到任何一個境界當中,你將失去見到光明的眼。

 

這個就是為什麼我要寫《立即生效》的原因。我不是為了詛咒眾生、懲罰眾生,而是為了保護眾生。因為你一時的無明,因為你一時的內心的陰暗妒忌,否定了今天這個修行者,所講的如來正法眼藏,就等於否定了將來在輪迴境界當中,你看到光明的眼。

 

因為你否定的是光明本體,那麼以後你再看見光明的時候,你將不再認識。不再認識,就意味着你失去了對光明的感知、判斷和理解,就等於說是你閉上了看到光明的眼。從此之後,你的靈魂境界當中,不再有光明的救贖、引導和淨化的話,那麼,你生命的境界就只能往下三道墮落——往畜生、餓鬼、地獄道墮落。墮落到最後,就是你將會變成一件怎麼洗都洗不乾淨的衣服,那就是無間地獄。

 

我寫《立即生效》,絕對不是為了嚇唬人,不是。我是為了救贖靈魂,為了拯救靈魂。因為真理面世,祂又是以我這麼一個人格面世的,人格……為什麼很多人,他知道我講的是真理,他為什麼不承認呢?因為他跟我有着同樣的身體。他們認為他們這具身體當中形成的人格,一定比我更高尚,所以他們的人格比我更高尚的話,那麼我講出來的就不可能是真理,他們就是這麼認為的。這個是罵我的人,99%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跟他們帶有同樣的身體。

 

或者說,現在往前推2600多年,他們跟釋迦牟尼佛同樣的時代,他們一樣也會去罵釋迦牟尼佛的。因為釋迦牟尼佛也跟他們一樣,帶有人體,跟他們是同樣的形象、同樣的意識、同樣的語言,他們也會因為內心對自我的維護,形成的貢高我慢,而去攻擊、辱罵、褻瀆、誹謗當年的釋迦牟尼佛,是一樣的——一模一樣的心理,一模一樣的語言,一模一樣的道理和一模一樣的結果。

 

可是,我不是這具身體。這具身體對於修行者而言,是修行者利用來,在人世間傳遞宇宙真理,傳遞大智慧的,法界的大菩薩的,清淨的光明,傳遞究竟法身佛,那個寂靜涅槃的「祂」的威能,到人世間的,一件工具而已。

 

這件身體——就是我的眼睛、我的頭、我的身體、我的語言、我的舌頭、我的手,僅僅是神在人世間,傳遞真理的工具而已。你們不要看我在說什麼,你們要看我在做什麼。那些罵我的人,他們就是因為我跟他們有同樣的身體,他們不敢承認,不願承認,他們也沒有能力去分別真理的,這些語言背後蘊含的義和蘊含的境界,是不是跟釋迦牟尼佛講的佛法是一樣,他們也沒那個高度。

 

但是就是因為講法的這個人,帶有跟他們一樣的身體,他們就本能地排斥,這個就是人類的狹隘、妒忌,形成了對自己靈魂的反噬,決定了靈魂在真理面前的態度,從而決定了他的靈魂,在未來輪迴當中,將逐漸失去看見光明的眼睛。失去了看見光明的眼睛,靈魂就會永生永世墮落到黑暗當中去的。

 

我看還有一些鬼,還有一些人,跟我說是,「啊,你說這個《立即生效》,如果不能立即生效的話,他就是假的,你是在嚇唬別人」。沒有,我從來不嚇唬別人,因為我從來不詛咒別人,我說的是事實。

 

文殊菩薩當年,他在活着的時候,作為一個僧人,去誹謗當年宣講正法眼藏的一個僧人,他也沒有立即地下地獄呀,他也是身體死後下地獄的呀。因果是誰都逃不了的。釋迦牟尼佛的堂弟提婆達多,當年要把釋迦牟尼佛殺掉呢,利用什麼風向,利用巨石,利用很多人攻擊釋迦牟尼佛,想把祂殺掉,他也沒有當時下地獄呀,他也是死後下的地獄呀。

 

所以說,我講的,「如果說是我講的法不是佛法,我下地獄」,這個是我對於所講內涵的信心。但是我說的,是凡攻擊我講的內容,誹謗我講的內容,不是釋迦牟尼佛的正法眼藏,你們是在破壞真理,你們的靈魂也要遭受跟我同樣的因果。這句誓言,不是在恐嚇你們;這句誓言,是在救贖你們。因為因果不空的,一定會兌現的,不是今生,而是在來世。

 

如果說是,你要是說我講的不是佛法,而是邪法;那麼你要是這麼去講,那麼,就等於說我對你做的最後一次努力,我盡到心意了,你未來將面臨什麼,那是你一定要承擔的結果。

 

哎呀,今天給你們講這麼多法呀,就跟你們講的這個,人是可以有另外一種生存狀態的,人是可以有另外……就他除了我們人類的這種生存狀態,你還有一種清澈的、自由的,由光明構成的純意識存在的一種狀態。

 

就好像是你從海底的深海的那種缺氧的,背負着幾萬斤壓力的狀態,突然間到了地面上來,呼吸新鮮空氣,照到陽光的那種狀態。你內在的那個你,就是你認知背後,那感知的清醒的你,那才是你真正的靈魂的你。

 

你的靈魂只是一種清醒的、清澈的狀態,他知道一切,卻又不被所知道的境界內涵所牽引,那才是一個修行者正常的狀態,而不是你的心意人格自我企圖的狀態。心意人格自我企圖,這個時候叫「凡夫」,這個叫「鬼魂」,你們不應該是這種狀態,你知道嗎?要去做一個修行者的狀態。

 

修行者的狀態是什麼呢?修行者的狀態,就是心和意呀,就是我的心靈的這種感知體驗啊,和我意識分別的思維呀,他是分開的,就好像是天和地是分開的一樣。而我內在的,就是我們講打開心扉嘛,我內在的平常的心靈的這種感受啊,他處在打開門的狀態,不設防的,為什麼呢?因為我跟世間不接觸,我跟人不接觸,我也不說話。

 

不說話,我就失去了操控語言的能力,我就失去了自我渴望的動機,我就失去了自我保護的意圖,我就沒有了對自我維護的恐懼,我的心靈就不再被自我所遮蔽。不再被自我所遮蔽的心靈,就像打開了一扇門一樣,他內在的見精,就會浮現出來。

 

我見精浮現出來了之後,就等於說是我靈魂的感知,直接透過我的身語意,在看這個世界。我靈魂的感知啊,他是以見精的清澈,直接透過我心靈的主觀意圖,透過我的眼睛,透過我的意識思維,透過我的人格的訴求,直接在感知這個世界。我是一種靈魂的狀態,而你們是人格的狀態。

 

靈魂,不是人格,你知道嗎?靈魂當中,形成過無限無量個曾經不同的人格。如果靈魂不能夠從今生的人格當中脫離,他一定會被今生人格的記憶,帶動到下一個人格浮現的過程當中去,那個叫「輪迴」,那個叫「投胎」,那個叫「生死」。

 

而靈魂感知,直接透過人格,不再被人格所牽動、蒙蔽、割裂、牽引的時候,靈魂感知,以見精清澈的性質,透過「眼耳鼻舌身意」,透過「色聲香味觸法」,透過自我的意圖,直接感知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平常的這種生存狀態呀,就是一種極簡的狀態,就是除了吃飯、曬曬太陽、逛逛街,然後我平常一整天都不說話的。

 

你們看我口若懸河,你們看我舌綻蓮花,你們看我邏輯嚴密,那是因為,我內在的感知,不被人格意識所束縛。所以說感知可以選擇人格意識內儲存的語言,來表達真實的生命境界。我講的每一句話,你們是沒有辦法重複的,因為我講的話背後不是邏輯,而是生命。

 

這件身體、這個眼睛、這個意識、這個語言,僅僅是純生命之光,用來在人世間,書寫圖案的一支筆。我講的法,在另外空間裏面,都是光明,都是世界,而不是語言邏輯,祂背後沒有人性的因素的。

 

你們回去聽,你們就會發現了,我講的語言文字背後,沒有人性的習氣記憶沉澱的境界,沒有感知、情緒、慾望的附着;我講的文字背後,是純生命呈現出來的無盡的光,和見精呈現出來深邃的空間,還有那法界純智慧,呈現出來清澈的解脫,還有那「芥子納須彌,須彌藏芥子」,那悲能在語言當中呈現出來,當下不動的如如圓滿。

 

講法的這具身體、語言,他本身並不是我;通過這個身體、語言,呈現出來人格的特征,他本身也不是我。是修行者內在的證量,借助今生這個身體內人格的我的,這一個驅動程序,利用着這個肉體的硬件,透過人類的語言,表達着神佛生命的內涵境界,以及起到對靈魂眾生淨化、托舉、熄滅和救贖的,純生命之光的救贖和承載。所以說,為什麼聽文字語言,可以救人的生命呢?為什麼很多人……

 

就昨天我看到,咱們的一個同學,她是一個出家師,她寫的一個故事,這是她親歷的。她是好像是出去坐出租車吧,聽那個出租車司機講,他說他(兒子)好像得了什麼強直性什麼脊柱炎。這個病我知道,絕症,治不了,絕症這是。

 

當時已經很嚴重了,然後她讓那個人聽我過去的講法。大概10個月之後,再碰到這個人了,這個人已經好了——就這個人的兒子,這個人的兒子已經好了。當她見他第一面的時候,那個孩子的身體呀,是90°的,他的腰直不起來的,他的頭是俯視地面的。他的腰和他的腿,就是他的身體和他的腿呈90°,他的腰是彎下去的,頭抬不起來。10個月之後,他聽法聽了10個月之後,他的腰直起來了,症狀消失掉了。

 

強直性脊柱炎,絕症啊,這個是絕症,我知道的這種病,絕症,治不了的,沒有辦法治癒的。他們家為了治癒他兒子這個病,花了兩百多萬,傾家蕩產,治了十幾年,沒有見任何效果。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了,最後只能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最終在絕望當中等死的。

 

聽修行者的錄音,聽了10個月,好了。這種情況在修行者的教法當中,屢見不鮮了。要是你真的是一顆虔誠心,摒棄你這具身體,摒棄你這具身體的需求,摒棄你人格自我的貪求,摒棄你的心靈認知,對這具身體的記憶,形成的人格的場景的這種眷戀,完全地讓你的心靈的渴望,讓你身心內的空間和注意力,全部轉移到我講法的內涵當中去,你不需要聽懂我在說什麼,你只要保證你內在身心的專注力,與我聲音背後的這種光明、這種純生命的無限,融合在一起,一切疑難雜症都會消散掉的。這點我保證,因為你們遇到的是真神。

 

修行者在留給人間的這些講法錄音背後,是有着純天堂、純生命、純光明,呈現出來的無盡的力量、無盡的生命,在人類世界呈現出來的起死回生的,無盡的神蹟的神靈體現的。我講法背後的聲音是神,是足以改變靈魂境界的純光的生命。

 

祂在人世間浮現出來,在人體上浮現出來,就是起死回生,就是推翻因果自然律,就是能夠改變各種絕症,改變你死亡狀態,讓你脫胎換骨的,神奇的、不可抗拒的、不可逆轉的、不可解釋的神聖的力量。因為祂是神在人世間的光芒與權柄。

 

從明年開始,現在還有3個月時間,到明年2025年1月20日之後,神,就說是那種靈性天堂的純生命,就透過感知靈魂,進入到了認知的,這個自我人格內涵當中來了。就說是修行者的神的部分,就進入到了我人格內在的這成分當中來了。

 

我人格內在的成分,是在人世間形成的,知道吧?就等於說,神進入到人世間的這層微觀世界當中來了。神進入到了靈魂世界,透過了靈魂世界,進入到了人類現象世界以下的能量境界當中來了,可以理解吧?祂進到了我的人格構成的,自我習氣的那種因素當中,就等同於進到了,人間物質現象下面的能量世界當中來了。

 

那麼,在人世間的神蹟,將會普遍性地、不可避免地、緩慢而堅定地、明確地發生着。我說的是「明確發生」,就這件事情不再模棱兩可——就確定地,不是醫院治好的;就確定地,是聽錄音聽好的。這種事情將會普遍地、緩慢地、明確地發生。

 

所以說昨天,就是我這兩天看到有人說,現在不論是在國外呀,還是在某些環境當中,我的教法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過去那些人不可能認可的,現在突然間開始有大面積的人學了,過去不認可的人開始認可了,為什麼呢?

 

因為神進來了,神進到人的感知領域裏面來,就會改變人的人格基準的這個認知的記憶;當認知記憶被神改變了,他的表面的這個人格自我的心態和意識的概念,就會突然間180度轉彎,從過去的反對,變得支持。這個全部都是神在做,跟人類沒什麼關係的。

 

換句話說,我也從來不在意,外面對於我的看法,我只在意一點——修行者有沒有魔變,知道嗎?不要對人格有任何信心。就包括今天修行者已經是真神了,但是我依舊還有,這具身心之內還有40%的人格自我的認知記憶在。這40%的人格記憶習氣,就是魔變的基礎——他是潮濕的土壤,他一定會長出黴菌的。

 

這個就是我告訴你們的,千萬千萬不要相信你人格自我會純潔。構成你人格自我的基底,就是你的認知,被你認知所攀緣的肉身的這種習氣記憶,牽引、凝固形成的場景境界。這個境界的基礎,就是你的習氣記憶。你的習氣一定會衍生出慾望,你的認知一定會形成堅固的人格。

 

人格和慾望一旦呈現,就會浮現出來,相對於你人格慾望最強烈的美女、權力、名譽、聲望和財富,一定一定一定一定的!沒有任何人,能逃得過去,沒有任何人,包括我。永遠永遠警惕你的自我人格,對於這個人間現實世界的攀緣。

 

我們現在沒有把人格自我的基底,沒有把那個認知形成的記憶當中的習氣,徹底地融化他、分解他、遺忘他,那麼,跟人格自我慾望習氣的記憶相對應的,外面的美女、性慾、財富、權勢、名望和地位,他就一定會浮現的。只有你的自我、自我的記憶和習氣的經驗,徹底熄滅了,外界的世界,他就僅僅是現象,他永遠形成不了境界,明白嗎?

 

兔子呀,它是不吃肉的;兔子吃胡蘿卜,它不吃肉的。你內在如果說是不再是人,你看不到外面的美女的。如果你內在是個兔子,你滿世界找的,就是那根胡蘿卜,放一塊紅燒肉,你是看不到的,明白嗎?咱們要達到這一點,就是我的內心只看到真理,而人世間的美女、性慾、財富、地位、名望、你的身份,你全部都視而不見。視而不見才是對的,明白吧?

 

在我們人格沒有熄滅之前,沒有融化、沒有分解之前,就一定一定要深刻地牢記——你會魔變。就包括我,我今天,修行的證量已經是法界大菩薩,轉成宇宙終極意識,呈現出來的純生命天堂的主人了,我已經是神了,我都要嚴格地警惕,我內在人格習氣的凝聚。

 

人格習氣一旦凝聚了之後,那麼在我的身體之內,就一定會浮現出來一個性格鮮明的、善惡鮮明的自我。這個善惡鮮明的自我,或許我不喜歡財富,不喜歡權力,但是我一定一定會跟同樣的人格自我的人世間的其他人,形成這種交往。有交往就會有善惡、有對錯,就會有喜好、有拒絕,那麼輪迴就形成了。

 

那麼,這個自我人格一定會受到引誘。被別人的誇獎,形成的歡喜心,是引誘;被別人的辱罵,形成的這種拒絕和討厭心,是引誘;被女人的身體,形成的這種性慾,是引誘;被其他眾生的暴力的恐嚇,形成的排斥,也是引誘。

 

你們要知道,我今天跟你們講法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們知道,你的身心內在還有一個你自己,是真正的你自己。他是以純光的形態,浮現出來清澈而被動的覺察。他是一種被動的覺察,以清澈的光明,浮現在你的身心之內的。他是一種解脫了身體、解脫了自我意識、解脫了自我主觀意願的,被動清澈的光明的生命形態。那種生命形態,他不會懼怕死亡,因為死亡的分解過程,無法觸及到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