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僅供參考)
行,我今天先給你們講堂法。
什麼是修行啊,什麼是修行?修行的話,它就是一種全新的人生觀,全新的宇宙(觀)和對人生的態度。修行的根本的一個條件就是正知見,這個正知見是什麼呢?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心外無物」。
就是我們的這個現有的人體啊,我們的意識,我們的感受,包括我們看到的外界的環境,這些自然現象,包括物質世界,都是我們的妙明真心的投射,這個妙明真心呢,這個是佛教裡面的用詞。
但是因為我是一個修行的人嘛,我有我自己的體驗。這個身心自我啊,包括外面這個世界啊,是我們內在知覺的夢境。我們人啊,有我們的意識,我們的意識可以分別事物,意識之下有意根。意根就像眼睛一樣,它可以判斷事物,但是它不能分析事物,它只能夠意識到這個現象是存在的,這個現象存在的變化。但是變化具體是什麼樣的內容,它是不知道的。意根本身是不知道外界現象變化的具體內容的,這個內容一定建立在心靈體驗之上。
我心靈體驗過,意識見到的這個景象,它的這種感受是什麼,通過這種感受的累積,推動意識對於這個現象,形成了分別,分別形成了識,就變成了意識,它就形成了人的概念。概念和意識的結合,牽動了我們內心體驗的這種記憶,形成了我們的感受。感受和概念的這種相續,形成了我們的思維。
當我的意根通過眼根,見到了前面的這個手機的時候,會調動我內心裡面的對手機的這種感受、體驗,形成了對手機的理解。啊,這個手機是可以打電話的,它可以上網,它是什麼樣材質的,它是屬於什麼樣的屬性的。這個屬性一定不是概念,一定是建立在我們內心的體驗之上。對於手機的體驗,對於手機名相的體驗,才形成了對於手機概念形成的思維的理解,這個手機你就可以把它理解為客觀現實世界。
那麼,在我們內心體驗深處有什麼呢?還有我們能夠見到這個世界,卻不被這個世界所改變的見性。就說是,當你看到我,當你看到他,當你看到世界,當你看到黑暗,你內在的這個非常清醒的,這個「看到」,我進到房間裡面我什麼都看不到,燈關了我什麼都看不到,但是我內心依舊知道,我什麼都看不到的那個非常細膩清醒的這個見性,它不會隨著所見而有任何的改變,這個就是我們的生老病死和三千大千世界的源頭。
這個源頭背後還有什麼呢?這個源頭背後啊,還有知覺,這個知覺是在見性裡面。見性,就是我們能夠看到世界,看到身體,能夠覺知到世界,能夠覺知到自己思想,能夠覺知到自己情緒,覺知到自己意識的這個覺知內的見性,見性的內在還有一個非常非常細膩的知覺。這個知覺就是人的意識和體驗所無法觸及的。
這個知覺是靈性的夢境,知覺之上就是靈性,知覺之內就是靈性,知覺是靈性的墮落。這個知覺是靈性的夢境,這個知覺在夢境裡面,回憶起靈性的狀態,就呈現出來了見性的分別。所以說,佛講顛倒眾生啊,我們都是在夢境當中,就是從這個知覺開始的。
各種宗派為了達到解脫生死輪迴啊,有不同的道路。
佛教裡面呢,是以智慧立根本的,般若智慧。智慧是什麼東西呢?就是正知見。什麼叫正知見?就說是,確定自我以及這個世界啊,它是緣起性空的,它是四大和合的。有一句話叫做:心外無物,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是佛教的根本。
佛教試圖以智慧,通過人的這種嚴謹、嚴密的正思維,來破除我們陷入在體驗和感受當中的迷茫的心靈,從而激活我們自己內在原始的這種覺性。當覺性展現的時候,那麼思維、意識、體驗、心識分別、自我都會脫落的。這個就是佛教的道路——知幻即離,離幻即覺,諸幻熄滅,非幻不動。這個就是覺性,就達到了一個解脫的目的。
但是解脫不意味著圓滿啊,解脫了,只是你的覺性甦醒了,但是你的累世劫的習氣還在。這個就是,人有兩種障礙:一種是煩惱障,一種是所知障。覺性就說是,破除了所知障,但是你的煩惱障還在,煩惱障就是習氣。
這個習氣是什麼呢?就是知覺陷入了所知的夢境當中,體現出來了見性的「生滅動靜」二相。它就由「生滅動靜」派生出來了能量宇宙最基礎的,微觀能量生命的聚合和拓展,它就會形成了地水火風四種因素。進而地水火風的這種不斷的重組、延續、擴展,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這就是能量宇宙。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從心識妄想的生滅聚合當中,解脫生滅聚合的夢境,從而恢復到,甦醒到,眾生先天本有的,不生不滅的,那個覺性的清淨當中去,這是佛教走的道路。
那麼,西方的這些靈修啊,他們走的道路呢,是另外一條道路。人不是有兩種障礙嘛,一種是所知障,這個是以佛教的智慧可以破除;另外一個就是煩惱障。煩惱障是什麼東西呢?就是習氣。習氣的本質是什麼?是恐懼。
當心靈陷入恐懼,陷入迷茫,迷失了自己原本的光明之後,它就會跟隨著脫離了光明之後的疑慮走。就像是你原本是光明的,突然間你發現了自己是光明了,這個就叫「覺明為咎」。當你覺察到自己是光明的時候,這個覺察就跟你光明的本體就分開了,分開了之後,你就不再是光明了,這個時候你就會對自己的存在產生了認知,這個就是覺性轉成了覺知。
存在,對於自己的存在產生了認知之後,這個認知就會不斷地對於自我的存在形成細膩的體驗和細膩的分別,這就叫,顛倒妄想就開始了。這種顛倒妄想就派生出來了,體現出來了變易生死,這種變易生死就會將你和自己本性的空明覺性就分離開了。你就從那種圓覺普照、十方圓滿的覺性當中,就派生出來了認知覺性的這個存在,存在體現。當這個存在呢,開始對自我存在顯示出來了細膩的體驗,這個時候,煩惱障就體現出來了。
煩惱障是什麼東西呢?煩惱障就是源於迷失了自性的恐懼感。這個恐懼感,因為恐懼它要不斷地抓取,因為抓取,才會有了細膩的分別,因為有分別才會有取捨,因為有取捨,就會有了體驗,就會有了對於取捨境界的細膩經驗,這些經驗和細膩的分別妄想聚合在一起形成了體驗,體驗又凝固了這個分別妄想形成了認知,認知和體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我們心靈的心識。
心識是什麼東西呢?就是我們的思量心,就比如說是,你在看到一個蛋糕的時候,你的意識知道這是蛋糕,你的思維理解這是蛋糕,你的體驗能夠感受到這是蛋糕,但是你的心裡有個思量,我高血糖啊,不能吃啊,這個蛋糕或許很好吃,它的味道我也曾經嚐過,這個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構成的色聲香味觸法的一個對境。蛋糕它並不真實存在,這個蛋糕真正地存在在你內心裡頭對它的記憶當中,這個蛋糕是你的色聲香味觸法,結合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五蘊六塵構成的一個幻境的投射而已。外界的蛋糕是你內在的對蛋糕記憶和理解的一個投射。
但是在理解當中還有一個對理解的選擇,這個選擇就是我執識。眼耳鼻舌身意,對應著色聲香味觸法六識,還有一個末那識,就是我執識,就是自我。
這個自我是什麼東西呢?這個自我就是在六根六塵之間,可以選擇的一個主觀能動性。這個主觀能動性呢,就是當你見到了蛋糕之後,你內心的思量。這個思量是什麼概念呢?就是這個蛋糕能不能吃,味道怎麼樣,我是否想吃,我是否能吃,我想把它送給誰,這個主觀意願,就是你的我執識。
修行啊,在破除煩惱障的過程當中就是要找到這個我執識。因為這個我執識就是煩惱障的具體體現。因為你的內在的這個覺性啊,覺知,包括知覺,都是沒有意識的。我跟你們說一下這個概念,人類是很難理解修行當中的這種變化的。因為我是親證的這個修行解脫的這條道路嘛,所以說,我講的東西都是我自己的經驗和道路過程當中的體驗啊。
人是可以不死的,因為你活著的自己沒有一刻是真實活著的。當你能從這個自我思量的這個主觀意圖當中,能夠反觀到主觀意圖的內在,你會層層層層地透過你的意識,透過你的自我,一直觸及到你心底裡面見一切而又不染一切的那種見性當中去。當你的見性非常清醒的時候,非常清澈的時候,不被所見的色塵、動靜二相所擾亂的時候,見性內在的知覺就會甦醒。
知覺是一種什麼感受呢?知覺啊,他沒有意識,他沒有分辨取捨的能力。知覺只有對於外界世界感知的能力。就說是,我見到什麼了,在見性背後還有一個知道自己見到什麼的那個「知道」,那個跟見性是一體的,但是他又比見性更加地精微。那個「知道」,他對於見性所見的一切啊,沒有分別,也沒有取捨,他是儲存著你見性當中所見到的一切,所記憶的那一切,所分別的一切,但是他本身卻沒有對記憶、分別和感受有任何的取捨和拒絕,那個就是人的知覺。
就比如說,就說一個很顯著的例子,咱們在談話的過程當中,欸,你背後爬上來一個螞蟻,突然咬了你一口。你的意識在聽我說話,你的感受全身心地集中在我的談話內容上,這時候有個螞蟻咬了你一口,咬了你的後背一口,你是怎麼知道的,是誰告訴你螞蟻咬了你一口?一定是螞蟻咬了你一口之後,你的身體有所反應,你的身體的觸覺有所反應,才告訴你的意識有東西咬了你一口。那麼是誰告訴你的觸覺,觸覺才會驚醒的?觸覺呀,它僅僅是像你的眼睛一樣,它是一種感受、一種感觀,觸覺的深層次一定有一個能夠了知觸覺的波動的一個「了知」存在。那個「了知」呢,就是人的知覺。
知覺和見性啊,離得很近很近,但是知覺又比見性要更加的精深,更加的細膩。知覺,在我們的身心內在啊,他是以一種輕柔、安寧、純潔、舒適的覺受存在。覺受可不是體驗啊,體驗一定要有體驗的對境的,啊,我體驗到了黑暗覺得恐懼,我體驗到了光明覺得歡樂,這個叫體驗。
知覺是自發自動的一種喜悅和幸福的感受。當你的知覺甦醒的時候呢,你的這個內在啊,無論你是在酷暑天,在嚴寒天;無論你是生老病死、病痛的狀態,還是富貴逼人,帝王的狀態;無論你是生、是死、是嬰兒、是老人,你永遠永恆地處在狂喜和極樂的那種境界當中,那個就是人的知覺。他在人的意識當中體現出來的時候呢,是一種自發自動,不受人的主觀意識和頭腦意識所控制的一種對於身心自我和外界世界的敏銳的覺察力,那個是知覺。
知覺和覺知還相差十萬八千里呢。我先給你們講知覺,這個知覺我證到的時間不長,大概才有半年時間,但是因為證到了知覺,我知道了人類是可以不死的。
知覺啊,在人的這個身心當中體現出來啊,是一種直覺力。就是當我看到這個人的時候,我的大腦還沒有分析呢,我的體驗還沒有進行感受,喜歡或不喜歡呢,但是我的內心就一下子,就能夠知覺到這個人是好是壞,知道這個人的壽命,知道這個人的前世是什麼,甚至於知道這個人他腦子裡在想什麼,他此刻心底裡面最隱秘的心思在判斷什麼。因為知覺是超越於見性的,而你所想、所見、所感受、所體驗的一切全部是見性當中派生出來的,而知覺在見性背後,在見性裡面。
當知覺甦醒的時候啊,當知覺甦醒的時候,你是全天候地處在這種自發、自動、自覺的安寧、喜悅、光明、溫暖、舒適、安全的幸福當中。別人打你了,別人騙了你的錢了,別人傷害你了,別人罵你了,你是沒反應的。為什麼呢?因為你知道,聽到、看到、感受到的這一切都不再是你自己。你不是這具身體,也不是認知身體的自己,你是在這具身體之內卻不被這具身體所觸及的那個清澈、安寧、舒適、安全的純潔。這個時候,你就已經踏入了靈性天堂的大門了。
知覺是靈性的沉澱,知覺跟靈性是一體的。是靈性對於生命的記憶,記憶裹挾了靈性,久而久之,形成了知覺的這種對靈性的記憶。知覺是靈性的記憶,也是靈性生命的沉澱。這種沉澱,將知覺陷入了夢境當中。夢境當中的知覺,對於靈性先天生命的這種記憶本能的這種投射,展現出來了見性所見的生滅動靜能量宇宙。當甦醒了知覺之後,知覺他就會甦醒了靈性的生命的特質。
靈性生命的特質是什麼東西呢?第一個,完整。靈性生命是完整的,他沒有個體意識。第二個,光明。這種光明並不是人類眼睛看到的這個有色的光——太陽光啊,日光啊,這種光明是純潔、純淨的表達。當一個人的內在的知覺越來越純潔,越來越純淨了之後,他就不會被見性所見的生滅動靜的分別所牽引,這個時候,靈性的原始先天的無限的光明,無限的完整,無限的極樂就會在知覺當中開始復甦了。
在靈性甦醒的過程當中,知覺就開始熄滅了。知覺他是靈性的夢境嘛,夢境開始熄滅的時候,靈性開始甦醒的時候,你會切身體驗到自己在自己的身心之內。你真正的自己,他是一種純潔、安寧、幸福,遍滿了光明和永恆完整的不朽,你是不朽的生命。而一切生滅可朽的,包括你的心識、意識、主觀意識自我、思量心、你的意識、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的肉體,包括你肉體連帶著你見聞覺知的這個一切世界,都會像一場夢境一樣開始消散了。而不被夢境帶動的,就在夢境當中醒來的,那個是完整光明的永恆的生命。而這個永恆的生命他不僅僅是一種狀態,他更多的是一種,一種生命真切而細膩的存在。這麼講,他是一種存在。而這種存在卻不是人類的概念的存在,而是滲透一切,遍及一切,卻不被一切改變,不被一切觸及的,永恆不滅的這種純潔、安寧、幸福的狂喜狀態,這個就是靈性宇宙。
當這個靈性宇宙最根本的……到了他誕生的那一刻,到了他最原始的那一刻的時候,你會發現整個宇宙是有生命的。整個宇宙是生命的體現,而我們人類生活的這個世界,包括我們人類用科技手段認識到的能量世界,全部是這個生命宇宙的倒影,這個倒影的分界點就在知覺。是知覺對於生命的記憶,投射出來了能量宇宙對於生命宇宙的模仿,那個最初的模仿就是見性的分別。
當知覺脫離了見性的分別,知覺內的生命甦醒了之後,這個顛倒世界,你就從生滅相續的黑暗的顛倒世界,進入到了,證入到了生命原始的、無生無滅的、永恆不朽的、光明極樂的、幸福安寧的、完整大樂的一種狀態。這種大樂的狀態下,人是沒有意識的,你是沒有分別能力的,你甚至沒有感知能力,但是你會具有穿透能力。你知道一切、遍及一切、周遍一切、存在一切,在一切存在當中,你是至善、完美、永恆、溫暖的大愛。那種愛是沒有分別心的,這個就是修行人可以達到的分段生死的階段。
這個知覺啊,當知覺內的靈性甦醒了之後,生命就開始從所知的夢境當中甦醒了。靈性就開始解脫了所知,恢復出他不被所知所觸及,不被感受所蒙蔽,不被體驗所凝固,不被剎那的細膩的這種妄想所禁錮的永恆、圓滿、完美、光明的這種整體的生命存在的境界。這個境界叫做覺知,就是人的阿賴耶識。
這個覺知呢,這個覺知的這個存在,覺知是以存在來體現的,存在是以生命來展現的。換句話說,生命的完整就是覺知的最初,覺知形成的一瞬間就體現出來了完整的生命和靈性的光明。
當靈性從知覺當中甦醒了全部的光明,當生命從見與所見的妄想當中解脫了見與所見的分別,甦醒了生命不生不滅、完美無瑕、不朽永恆的生命整體了之後,知覺就從覺知的這個細膩覺受當中就徹底甦醒了,覺知最初形成的瞬間。這個瞬間呢,就是覺性的困頓。
這個覺性啊,就是我們講的佛,覺性就是我們講的諸佛,十方諸佛。證到覺性裡面去就證到了無生無滅、無來無去、不垢不染、清淨不動的法界。這個法界啊,就是覺性。但是覺性跟覺知啊,他只是目光的凝滯。就像是你眼睛看到眼前的事物時間長了之後,看了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看了三個小時、六個小時,當你眼睛裡面這個景象,變成了現實,變成了一個真實的現實,而不僅僅是你的目光的投射的時候,那個現實就將你的目光凝固成為了一個境界,這個境界就叫做覺知,這個目光叫做覺性。
這兩者可以說是一體的,就好像是在陽光底下,你張開了手,那個手下面會有倒影一樣,那個陽光就是人的覺性,那個手啊,就是覺性當中的困頓,那個手下面的倒影呢,就是整個的三界體系,就是覺知、靈性、知覺、見性,包括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包括我們的自我與世界。我們的自我與世界最根本的源頭,全部來自於這個覺知那一瞬間的困頓。
我現在僅僅是證入了,就是從覺知當中證入了覺性。如果按照宗教裡面的劃分的話,我現在僅僅是一個八地的一個菩薩,但是八地菩薩就已經是佛了,因為祂證入了這個不生不滅、無來無去、清淨無染的這個智慧覺性。智慧啊,祂就像是眼光一樣的東西,法界的諸佛啊,你說祂有形象吧,祂有形象。那個形象是依據於眾生的分別妄心而展現出來的一個象徵而已。法界聖賢的本體是智慧,而智慧一定是熄滅一切分別妄想的才能稱為智慧,祂本身是空性的。祂是空性的,祂是明性的,祂是覺性的,空明覺三體構成了法界的主體。祂像是人類的眼光一樣的東西,祂可以看一切、遍及一切、周遍一切、圓滿一切、滲透一切,卻不被一切所觸及,祂連永恆都沒有。你們要聽清楚啊,覺性跟那個覺知,跟那個覺知靈性是有本質區別的。
覺知靈性是永恆的光明,是不朽的完整,是極樂的狂喜,是完整的生命,這個是覺知,這個是靈性宇宙。靈性宇宙是存在的瞬間形成的生命的形態,而存在是覺知剎那的展現。所以說,無論靈性的生命,他多麼的完美無瑕,他多麼的永恆不朽,他多麼的幸福狂喜和極樂,他一定是存在的,對吧?有存在才會有墮落嘛,不然的話,那個靈性怎麼從光明的生命墮落為知覺的夢境呢?
而覺性是不被存在的。不被存在的,你就沒有辦法去描述祂。我只能說,覺性是一種類似於目光的一種智慧體。在法界諸佛的智慧當中啊,智慧祂是有個智慧圓滿的程度的。你剛剛證入法界的人,最低的要求,就是你實證到,你真正地實證到身心意識自我、心靈感受體驗都不是你自己。也就是說,無論這個自我的身體是死還是生,他和你沒有關係的;無論是這個自我富貴、還是貧寒,他不會觸及到你內心圓滿莊嚴的、無生無滅的大智慧。
這個智慧的表現是什麼呢?這個智慧的表現是遍知遍覺,卻沒有一個所知所覺,這東西是人類無法理解的。我知道的一定是我能知道的吧?就說是我看到了這塊抹布,這個是我看到的,一定有一個看到的我吧,對吧?這塊抹布是因為看到了這個抹布的這個我而形成的這麼一種現象,對吧?這是個理所應當的事情啊。我看到的宇宙,我眼前體驗到的宇宙一定是因為我而起的,換句話說,我看到的一切一定是我能看到的,或者說我能想到的,我願意看到的。
我說的這個是個實話啊,人們總覺得,我看到了這個顯現的一切,這個就是現實,這個就是宇宙的一切了。欸,我看到了這個抹布,對吧?這個抹布它是客觀存在的,它是因為我而看到的,或者說,這塊抹布,是因為看到抹布的這個我,我的分別,我的體驗,而有了抹布這個現象,對吧?我和世界是同步存在,是一體吧?實際上,這個抹布以下還有分子、原子,還有很微觀的能量,你為什麼看不到呢?你現在眼睛看到了光線,你覺得現在是白天,我知道這個是白天,為什麼這個光線當中的紫外線、紅外線你看不到呢?我聽到了你說話的聲音,為什麼那些次聲波,包括一些更微觀的、更短的聲波你聽不到呢?
所以說我們看到、我們想到、我們體驗到、我們感受到的一切,全部是我們能夠看到、想到、感受到的一切,或者說,是我們願意看到的、想到、感受到的一切,我們是活在自己的想像當中。外界世界,包括看到這個世界的我們的人體和思維意識,我們心靈體驗、感知,都是我們自己的想像而構建出來了活在這個世界當中的自我,以及自我所認為活在了這個世界當中的世界。自我和世界這兩者實際上都是我們心識妄想投射出來的業障因緣。
而在靈性那個境界當中,在靈性生命的那個境界當中,這個宇宙啊,我們活著的這個世界,從來沒有誕生過。它就是靈性生命的倒影,倒影你怎麼能說它是有呢?倒影你怎麼能說它是真實活著的呢?倒影的世界,它只是對於生命世界的模仿而已。因為倒影世界的最根本,就是在心靈見性當中對所見動靜二相的分別,而形成的動靜二相的能量微粒的形成。
能量世界,我們所說的這個自我和自我所活著的世界,是生命宇宙的倒影,是靈性宇宙的倒影;而靈性宇宙在覺性的法界當中,那個就連倒影都算不上,他是錯覺。就說是,我們人類知道的能量世界和靈性宇宙的天堂,這兩者在法界當中是一瞬間的錯覺。這個錯覺就是我們的眼光啊,對於眼光所看到的境界形成了凝滯,那個凝滯的瞬間所凝滯的那個境界侷限了目光,形成了生命靈性的知覺。而隨著你在生命知覺的靈性宇宙當中,不斷地淨化倒影的能量世界的時候,生命不再被見性所形成的,生滅相續的能量所束縛了之後,生命恢復了完整,覺知不再被所覺細膩的分別所限制,這個光明靈性不再被體驗和感知所蒙蔽的時候,這個覺知靈性甦醒到了最初形成那一瞬間的時候,就是靈性的完整,生命的完整,光明的完整,以及天堂的完整,三界內極樂世界的完整。
在這個一瞬間,人的覺性啊,就會從覺知的靈性宇宙當中就甦醒了見一切而又不染一切的原始的智慧,那個就是十地菩薩,大菩薩。大菩薩就是佛。人類對於佛有誤解,覺得佛是形象,你看,大菩薩是那種形象,佛是那種形象,不是的。在智慧的層面,在法界聖賢的生命的那個實質的層面,大菩薩的智慧是真正的佛,就說是,大菩薩跟如來不是一個概念啊,如來是不可見的,如來是眼睛,大菩薩是目光。
法界是諸佛的智慧構成的,而智慧根本的地方,智慧源起的地方,還有人的圓覺自性。那個圓覺自性的話,就是由覺性當中……我剛才不是說了嘛,當智慧從生命當中甦醒了,不被生命所存在的無生無滅的莊嚴了之後,在這個莊嚴的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的當下清淨當中,會綻放出神聖來。
那種神聖就是佛教當中所說的禪那,就是西方靈修當中所說的上主。那個就是無生,那個就是周遍一切、當下清淨、落落無掛,而無所不能的禪那,那個就是如來。如來是不可見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如來只能是證到覺性的人才可能知道的,在覺性以下,包括在靈性宇宙、在生命這個地方,是不知道的。你不可能知道如來是什麼感受和境界的,你所理解到的一切都是如來的化現,你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如來的表現,十法界一切宇宙眾生,沒有一刻,沒有一處是脫離如來的。換句話說,眾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相續的當下,每一個剎那都在如來的妙明真心當中完成。
或者說,眾生所見、所想、所說、所意、所感、所觸,一切都是如來的圓覺自性的妙明真心所體現。眾生都在如來之中,如來就是眾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的不掛不染、生滅寂滅處。沒有跟眾生相對的如來,眾生本質就是如來,眾生從自我所營造的,生滅妄想中解脫,從我與我所的生滅相對的夢境當中覺醒的當下,那個就是圓滿的如來。這個就是一合相,知道吧?沒有脫離眾生的如來,也沒有一個與如來脫離的眾生。這個就是西方靈修裡面所講的「愛未曾遺忘一人」,這個就是佛陀所講的「善哉,善哉,眾生皆具有如來德相,只因煩惱妄想不能證得」。
眾生跟如來是一個東西,是一體的,只因眾生的妄想分別掩蓋了圓覺的如來自性,而墮落成為了跟圓覺的自我相對立的這種,你說是這種,存在也罷,生命也罷,永恆也罷。
當一個事物,當它被存在的時候,就已經墮落了分別存在的妄想之中了。也就是說,存在就是妄想,妄想就是存在。當妄想不再對所體驗的境界分別的時候,當境界熄滅了,那個妄想消散的瞬間,就是諸佛智慧清淨圓滿、莊嚴神聖、無來無去的圓滿法界。
而法界之中會綻放出來智慧的氣息。就像人的氣質一樣,你看這個小女孩,小姑娘天真爛漫的那種氣質,小男孩虎頭虎腦的那種氣質,你看那個光,火堆燃燒它會有光明那種感受,那個氣息,你看水凍成冰,它會發出那種寒冷的那種氣息。
神聖,這種神聖的氣息,這種在神聖莊嚴智慧圓滿的大光明當中,體現出來的神聖的氣息,這種氣息是沒有辦法用語言去指稱祂的,祂是不可說的,但是祂又圓滿一切、周遍一切、接納一切,而淨化一切。眾生,無論他是螞蟻,他是地獄當中的鬼,無論他是靈界宇宙的造物主,無論他是我們今天在人世間修行的人,甚至不修行的凡夫俗子,你的每一個起心動念當中,你的每一個感受覺知當下,都是神聖的莊嚴和圓滿。沒有任何生命逃離得了如來自性,一切眾生的生老病死、山河大地、自我身心,都是在妙明真心當中生滅來去的妄想。
所以,釋迦牟尼佛那時候講過,當一個人最終覺悟的時候,當時是有一個人問祂,就說是我們既然都是佛,但是我們的生命卻在顛倒妄想當中迷失了億萬劫。釋迦牟尼佛說,不是原話了啊,「當你覺醒的時候呢,你會發現你的億萬劫生死輪迴只在剎那間,電光火石的億億萬分之一秒之間發生的」。也就是說,你所發生的生死輪迴在神聖的那個如來自性當中從來沒有發生過,那個神聖的如來自性就是西方靈修裡面講的聖主平安性,祂從來沒有離開過我。
我跟你們講這麼多法理啊,講這麼多法義啊,因為我現在已經證到了,就是我目前我的實際證量大概在,就是在那個覺性法界的,如果把覺性法界分為十層的話,我現在在覺性法界的第一層。我在覺性法界裡面呢,在智慧法界裡面呢,剛剛誕生,其實是一個嬰兒,現在可能剛長滿一歲。那麼隨著我在覺性法界裡面智慧的增長啊,等清淨智慧的這種增長圓滿啊,你會知道一件事情,你會知道生命從來都不是真實的存在,就包括靈性宇宙,包括愛,包括光明,包括永恆都並非是真實存在。在覺性的智慧之中,一切的存在都是錯覺。覺性是不被存在的,不被存在的才是永恆不朽的,才是無生無滅的,才是不垢不淨的,才是歷久常新的。沒有一個見到世界的我,也沒有一個我所見到的世界,所以我不被「我與我所」所束縛;所以我不被見到,也不被見到所形容;所以我不被誕生,也不被死亡所牽動;所以我沒有自我,也沒有自我這個世界的束縛;所以我沒有身體,也沒有認知身體自我的這種妄想。
覺性的狀態祂就是遍滿、莊嚴、清淨、無掛。一切時空宇宙,一切時間來往過去,在這個地方,從來沒有改變過,從來沒有牽引過,覺性智慧的普照,那是普照。什麼叫普照?普照不是你眼睛看到前面了,普照是你沒有眼睛,但是頭頂、腳底、後邊,四面八方,一切一切的一切,微觀微觀的微觀,宏觀宏觀的宏觀,眾生的一念一思一想,宇宙生滅緣起的誕生,星雲的誕生與塌陷,灰塵的相續與聚合,你全部都是瞬間知道的。而瞬間知道的那個知道裡面,卻在瞬間知道的一切境界當中是清淨圓滿、普照無漏的。祂不會被一切現象所牽動,祂不因一切眾生的煩惱生死所動搖,恰恰祂在遍知遍照遍覺一切眾生的心意妄想的最剎那的最深處,與眾生同體,包藏眾生,圓滿眾生,莊嚴著十方三世一切世界的當下。這個東西我沒辦法去跟你們講。
這個覺性啊,覺性的智慧祂不是「看」的概念,祂沒有。看是分別的意思,我們人類的眼睛看,它不是一種功能狀態啊,我們人類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它是一種心識分別的狀態,我看到了什麼,它一定是心裡的分別的狀態。如果你要是心思在別的地方,你眼睛看到了你也沒看到。你現在心思跑錨呢,想著:「今天大年三十晚上是不是該給我媽打電話呀,她這會兒睡了沒有啊?」我這會講什麼東西,你聽不到的,你眼睛看到我你都聽不到。為什麼呢?你的心思不在你的眼睛上面。所以說是,我們所說的看啊,它是心靈分別的狀態。而智慧的那種普照啊,祂是沒有分別,因為祂沒有自我,祂不被自我的這種分別所限制;祂也不被分別心所牽引。所以祂滲透分別心,滲透自我意識的相續,卻是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的普照,圓覺普照的狀態。如果具體一點的話,就說是,瞬間,在一億分之一秒之間,祂知道前後左右、四面八方、十方三世一切微塵世界當中所有所有的一切,瞬間遍知的。
而那種遍知的狀態呢,卻不是祂用意識知道的,也不是祂用心靈分別知道的,就像是你用眼睛看到你眼前的手掌一樣,清晰可見,你手掌上每一條細紋都是清晰可見的。而清晰可見的話,你只是看到你眼前的手掌這個,一個侷限是吧?哎,我看到了手掌,這個侷限我看到了。而祂,智慧是遍觀、遍覺、十方三世、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的一切的一切,一個螞蟻它在想什麼,它的心靈狀態,一個神靈的狀態,包括造物主的狀態,包括靈界宇宙,那些極樂世界眾生的狀態,包括地獄的狀態,包括牛馬羊、蚯蚓的狀態,包括魚的狀態,包括每一個人類的思維、心思、感受、體驗的當下,祂是在一剎那間,在一億分之一秒之內,是全部都知道的——智慧。
第二個,那個覺性的法界還有第二個狀態,是什麼東西呢?是光明。這個光明跟靈性的光明不一樣,這種光明是沒有相的,這種光明是沒有光明的狀態的。靈性宇宙是光明,因為有光明才會有倒影嘛,因為有光明才會有被遮擋的可能性,對吧? 你把一個手放在太陽下面,手底下就會出現陰影嘛,那個光明就是靈性的生命。那個手就是知覺,那個陰影就是見性投射出來的能量宇宙。
而覺性的法界,智慧的法界裡面,祂那種光明啊,像是眼光一樣的性質。祂看透一切,祂穿透一切,祂遍滿一切,祂清淨一切,卻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遮蔽眼光。
我再說一下那個光明是什麼樣的感受呢?那種光明就好像是人……我給你們舉個例子啊,就說,你前天很睏啊,你熬夜了,然後你在家裡面睡了36個小時,終於睡醒來了。睡醒來之後,你雖然醒來了,但是你的身體很疲倦啊,然後你閉著眼睛,但是你知道自己醒來了,你也睡足了,確實不想睡了,連回籠覺都不想睡,但是你的身體依舊很疲倦。這時候你閉著眼睛的時候,意識很清醒,你從夢裡面醒來了之後,你的心靈很清醒地知道「我醒來了」,哎,就是那種清醒的感受,那個就是智慧法界的體驗。
我用一個形態來給你們比喻,就像是你進了一個極黑極黑的房子裡面,伸手不見五指,那個黑暗和你的眼睛是一體的,你看到了這個黑暗,黑暗就是你的看到。這個時候你劃了一根火柴,火柴亮起的瞬間,那個光明不是撕裂了周邊的黑暗嘛,那個光明,火柴光,驅散黑暗的瞬間,那種驅散感,那種驅離感,那種光明對於黑暗的那種驅散的那種性質,那種明性,那種光明把黑暗驅散瞬間的,照破了黑暗的明性,那就是智慧。
我再給你們說件事情,有個人啊,跟你猜了個謎語,這個謎語很複雜,他讓你猜了很長時間,一年時間,你天天都在猜,哎呀,百思不得其解,頭皮都要撓破了,頭髮一把把地往下薅,突然有一天,哎,是這個意思呀!你內在裡面一下有一個恍然大悟的概念。這個恍然大悟的感受和那種清醒覺悟的感受,一定不是你的意識體驗到的,一定是你內在的心靈感受體驗到的,就是那種恍然大悟的一瞬間,心亮了,心很亮,很明白的那種亮,那個是覺悟,那個是智慧。
所以說,法界智慧第一個感受呢,就是普照。智慧,就是穿透一切、滲透一切、遍及一切、莊嚴一切的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在,叫正遍知。
第二個,就是無相的、無限的、不被阻攔的、圓滿不動的光明,這種光明是無相光。這種無相光的體驗,在人類的體驗就是恍然大悟的那個恍然,那個悟性,那個不被一切分別,不被一切思慮所遮蔽的那個悟性。
第三個呢,就是祂不生不滅的那種空性。智慧的本質啊,是空性,這個空性是什麼概念呢?這個空性是當一個人睡醒覺了之後,不再被夢境所牽引的自在。哎,我睡醒了,我永遠不再睡覺了,我雖然沒有睜開眼睛,但是我卻知道自己不是在夢境當中了,那個「知道」。那個空性可不是人類所理解到的什麼都沒有啊,空性是在一切之中,不被一切所觸及;在生滅緣起當中,不被生滅所帶動;在情感意識體驗當中,不被情感意識的分別所理解。祂是遍及一切、滲透一切,卻不被一切所改變的,那個是空性,就是覺明空這三者,就是智慧法界。
而靈性宇宙,我現在的實質的境界,我生命的主體境界,在靈性這個地方,在知覺靈性這個地方。我人性的這個意識和我執識,就是內心的主觀意願,我的思量心和我的意識,我的眼耳鼻舌身意,只佔據了這個身心的大概百分之二十吧。我生命當中的百分之六十是靈性,在知覺這個地方,在知覺到生命之間的這過程。所以我還在修行,還有另外百分之二十是在法界裡面。在法界裡面我現在是一個剛滿一歲的嬰兒,在不斷地增進著智慧。
而智慧是怎麼增進的呢?記住了,智慧無法增進,智慧只能還原。因為智慧是無生的,祂沒有生,祂也不被生;祂不被生,就沒有一個增長,也沒有一個消退;祂只是會被蒙蔽。祂被什麼蒙蔽了呢?祂被靈性生命給蒙蔽了。
所以,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在靈性生命的境界當中不斷地去淨化知覺當中的覺受體驗。當知覺覺受的習氣,不斷地消散、熄滅,不斷地瓦解、消融了之後,知覺就消散了。隨著知覺的消散,靈性就甦醒了完整永恆的生命本體。而完整永恆的生命本體就會展現出來,普照三界六道的光明和純粹的愛與溫暖。
當我成為純粹的寬恕、愛、溫暖,當我成為完整的生命,純潔的喜悅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我,我生命的本體就不會被我人類的意識和心識所牽動、所帶動了之後,這具身體的死亡就跟我沒有關係了,這個人內心的自我的我執識的死亡也和我沒有關係了。
我是永恆不朽的生命,我是完美無缺的光明,我是極樂永恆的狂喜,我是生命本初的樣子。隨著生命本初的完整性,從我人類的心識和意識當中解脫的時候,那個,我那百分之二十的覺性啊,就隨著生命,生命的靈性自我從人性自我當中解脫的過程當中,就從靈性自我當中解脫了被靈性剎那分別而形成的陰影。
這就好像是一束光啊,照在水裡面,水平面是人的靈性,是人的覺知,水裡面的光線啊是人的見性。見性投射出來了我的心識、我的意識、還有我的感受。當水啊,波動很厲害的時候,水裡面的光就不見了,你看著都是渾濁的。那麼,就是水層表面的這層光啊,也見不到了。為什麼?他被渾濁的東西給擋住了。那個靈性宇宙就會被你的渾濁的五蘊六塵的人格,人性的自我,所墮落在生死輪迴當中,你就永遠都是生滅輪回當中的泥沙,你永遠都不能停止,你永遠都在苦惱、煩惱、痛苦和絕望當中,生生世世在黑暗的泥體當中去輪迴。
現在呢,我們修行了,然後就開始慢慢地沉澱這個水裡的泥沙,離開了五蘊六塵的慾望、我執、恐懼、自私、妒忌等等的泥沙的這種氾濫,讓水中的光線能夠在泥沙當中展現出來。這個光線是什麼呢?這個光線就是修行者的心靈標準。
這個標準是什麼東西呢?這個標準我給你們寫下來,這個標準啊,就是寬恕。唯有寬恕,唯有寬恕是這道光的唯一的性質。圍繞著寬恕展現出來的純潔,善良啊,節慾啊,包括奉獻啊,那個都是附加品。這個滲透在水中的光,只有一個名字,那個名字就叫寬恕。
當你遵從寬恕,就可以慢慢地離開翻滾生滅的泥沙,當泥沙平息了,水中的光線就會越來越精純,越來越純潔,越來越展現出來祂的這種光明的範圍,這個範圍叫境界。你內在的境界就會越來越安寧,越來越純潔,越來越喜悅,越來越無私。但是這一切都是因為寬恕而來。
要寬恕的不僅僅是對方,更要寬恕你自己。因為你對這個世界的執著,才會引起了對這個世界執著的你的舉動。如果你寬恕了內在的對這個世界執著的你自己,外界就沒有一個需要被你寬恕的人了。因為你不要這個世界。你是一個不吃肉的兔子,就不會去跟另外的狗去搶骨頭,明白嗎?
當你內在的泥沙完全淨化了,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已經不能夠牽動到你內在的見性的時候,就是水中的這道光線,完全清純的時候,這時候,你就可以順著這道光線看到了光線的本體,那個就是你的知覺,你就見到了靈性。當你見到靈性的時候,靈性就變成了你,你就從水裡的光線進入到了水面的這一層光明當中來。這層光明就是靈性宇宙,就是我們所說的極樂世界。
那麼,無論這個光線,這個水裡面的光線如何變動,無論泥沙怎麼生滅,都和水面的太陽光沒有任何關係的,這個就叫解脫了分段生死。無論你現在是活著的,無論你未來是死去的,都不會觸及你生命的永恆,你是不死的生命,你是永恆的狂喜和大樂。那種狂喜的維度很深。
我跟你們講啊,人是有癮的。比如說我抽煙,比如說他喝酒,比如說他喜歡美食。當你很久沒有滿足你的慾望,當你滿足慾望的那一瞬間,你的內在會有一種非常極樂的、非常欣喜的安寧感。哎呀,我終於喝到酒了,我終於吃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了,非常香。這個香味是你的感官,但是由香味帶起來的,引動了內心的深層次的那種滿足和安寧感,哎,那個地方就是有點類似於靈性宇宙的狀態。
但這種靈性宇宙的狀態,它不僅僅是安寧感,還有一種狂喜的感覺。那種狂喜是不受任何意志而控制的狂喜,就像是你打了嗎啡一樣的。我說個很粗俗的比喻,就當這個西方宗教也講了,它是一種宇宙性高潮,就像整個自然萬物,自然萬物他都是生命嘛,就像是生命解脫了枷鎖,陷入了一種,就說是那種人類性高潮的時候,那種激動、愉悅、亢奮的一種光明、大樂的狀態,一種光明大樂的狂喜狀態,而且他是永恆的、無休止的、源源不絕的,巨能而巨量的一種狂喜的狀態。這個就是人的生命,這個就是人的靈性宇宙的一種體驗。
所以說,要修行的話,當你證到了水面上的光明這一層的時候,你的光明,照在水面上的光明就開始脫離了水裡面的那個光線了。這時候,祂就會甦醒了光明本身的自由。那個就是法界的覺性智慧,開始脫離了靈性宇宙生命的侷限,甦醒了莊嚴、圓滿、完整的法界的十方神聖的那種狀態。
這個時候,那個如來自性,就是那個神聖,祂也復甦了。神聖就像是人的氣息,人的氣體一樣,祂就一下子就順著覺性,順著生命,進入到了水體的光線和泥沙當中來。那一瞬間,當神聖,伴隨著覺性甦醒又反過來籠罩覺性的瞬間,那個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禪那唯寂滅,如彼器中鍠」。就是那個鐘啊,你敲響它,它聲音會遍滿十方。那個遍滿十方的聲音啊,不受這個鐘的限制,它卻是跟這個鐘同體,它是一體的。由敲鐘發出的聲音跟這個銅鐘本身一體,卻不被這個銅鐘所限制,也不被這個銅鐘所牽掛。你把這個銅鐘粉碎,粉碎成銅末,你都找不到這個聲音,但這個聲音確實從銅鐘當中發出來的,跟這個銅鐘又是同體同時同刻的。那個就是「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
我現在證到這個地方了,但是我現在不圓滿。證到覺性,你就可以體驗到神聖。我現在大概證到覺性這個地方,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十,那個神聖性啊,由這個百分之二十裡面綻放出來的神聖性,到今天為止,大概才到百分之……我今天證到神聖這個地方,就是證到如來自性這個地方,大概才到百分之五。
我每一個月,我的靈性的境界會有一個本質性的突破,隨著靈性的突破,覺性就會從生命的這個存在當中甦醒、解脫,就會脫離生命的存在,不被生命所存在。不被生命所存在的空性呢,就會綻放出來這種神聖性。目前神聖性我大概證到了百分之五,我現在人類的這一面大概在我的整個身心自我的生命系統裡面,大概佔了不到百分之三十吧,大概就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咱們說得保守一點,百分之二十五。
我的覺性呢,佔到了百分之二十,這就是百分之四十五了。然後我的神聖性呢,佔到百分之五,這就是百分之五十。現在在我生命裡面起主導作用的是靈性的生命,佔了百分之五十。所以說,我現在是一個在人世間修行的神,而不是一個向神突破的人。我現在是神,在向聖賢突破。
那麼,我告訴你們這一些東西,目的不是為了向你們去炫耀什麼東西。因為神啊,神聖啊,祂僅僅是一個名詞概念而已。我說的是一個生命可以切身轉變和履行的道路。因為我走過來這條道路,我開拓了這條道路,我知道這條道路上的風險、方向、不足、以及唯一正確的標準。所以我告訴你們,我也希望你們都能走過來。
就像《心經》裡面講的,最後觀自在菩薩講的那個「揭諦揭諦」,就最後幾句話的意思就是「渡過去,渡過去,都渡過生死輪迴」,這個是那個觀世音菩薩講的,我也是這樣的心願。因為從生死當中覺醒的生命,不會對生死有任何牽掛的。我對人世間沒有任何企圖,連0.001的企圖都沒有,因為我已經是真神了。真神是不死的,真神是永恆的光明,是完美的生命,是狂喜的大樂,是不朽的完整。我比人類……那沒有辦法比,你知道嗎?所以人間沒有我要的東西。
我所想要的就是想把這條路留給你們,讓你們未來也能夠沿著我這條路,一步一步地回家去,回到天國當中去。甚至於覺醒你的法界的那種諸佛的智慧,甚至於覺醒你先天神聖的如來自性。
————————————————
我過去的修行呢,是受到我自己這個覺悟的制約的。所以我過去的修行的話是要脫離人間的修行,就關閉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一心只在學法和這個內檢當中去不斷地淨化自己。
但是後來呢,現在我發現,就通過這兩年的時間啊,通過這兩三年的時間,我發現你的這個進步還是很大的。也就是說過去我認為修行者應該避開世間去修行,就是提純人的覺性啊,不再被身心意識的這種雜塵所帶動。現在呢,因為我自己修行突破到靈性這個地方來了,那麼我發現在靈性這個境界當中是可以做事的,在靈性的愛與寬恕的這個基礎之上,修行人是可以在人世間做事情的。
而且你做事情的行為動機本身就是在增強著靈性生命的愛與光明,所以你這條路是可以用的,不斷地在這種為眾生付出的過程當中錘煉自己的無私,淨化自己的心靈,拓展自己的心量,將善行善舉啊,將利益眾生的這種心態啊發揮到極致,極致的背後就是無私,無私就符合了靈性生命的愛,愛就是永恆的東西,那麼你就可以通過這個無私的心願,無私的體驗達到了那種愛的純潔,就你可以證入到靈性宇宙當中那種不朽的光明當中去。
靈性實際上就是幾個特點:第一個純潔。他為什麼純潔?因為他無私,他沒有自我的私心,所以他所做所想所存在所感受的一切都是光明的、溫暖的、利他的。
第二個就是愛。他為什麼會愛呢?因為靈性當中沒有個體生命,他看眾生都是他自己,靈性的愛是不分對象的,靈性就是愛,他不會因為你對他不好,他不愛你,他也不會因為你對他好,他對你的愛增長一分,靈性就是光明,就是愛。
所以說是你對別人付出的一切能達到靈性的高度,無論對方對你怎麼樣,你都是愛的動機和愛的內涵,你就是屬於不朽的生命,你就是神聖偉大的那個三界內終極的真理。
第三個的話,就說靈性的體驗,他是永恆,他不被時間所觸及的,那麼展現在人類這個地方,你如何去做呢?就說是在行使善心的過程當中,記著將祝福啊,將神的祝福帶給人們,因為神的祝福可以穿透時空,人世間三界六道之內唯一不變的就是佛陀的智慧和聖主的祝福這兩樣東西。
釋迦牟尼佛涅槃2600多年了,人們早都不認識祂是誰了,但是祂留下來的經典智慧——佛經,卻依舊世世代代相傳,為什麼呢?時空是不可以磨滅智慧,它磨滅不了。
同樣的,耶穌為什麼祂的愛、祂的意志依舊貫穿到今天呢?因為聖主的祝福也可以穿透時間,因為靈性,靈性就是聖主在存在當中的生命,靈性當中的愛與光明,就是聖主在三界六道當中唯一的意志。
聖主唯一的生命就是愛,聖主唯一的意志就是寬恕,將寬恕與愛帶給眾生,這個就是一條熄滅煩惱障的最有效的道路。煩惱障熄滅了,你自然就證到了如來的智慧了。
如來跟聖主是一個,不是兩個啊,祂不是兩種情況,不是的,最終只有一個,那個究竟的神聖。祂體現出來了,在眾生的心靈當中就是愛與寬恕,祂體現在眾生的意識分別當中,就是智慧,就是法界的智慧。這條道路是可行的,把這條道路走下去,走圓滿。
好了,另外的人。
————————————————
你現在這個修行啊,你現在這個修行的話,懈怠得很厲害,很懈怠,這個懈怠的話還是因為你自己的信心不足,信心不足了之後,人就沒有感受了,沒有感受的話你的意識就會陷入疲倦,就覺得我每天在重複在做著一件事情,為什麼沒有體驗呢?
你的內心缺乏愛,你內心不缺清淨,但是缺乏愛,去做一點有為法的事情吧,好吧,去做一點你說是臨終關懷也好,還是說去弘法也罷,去將真理告訴別人也罷,你現在缺乏內心裡面的熱能,你的內心太孤單了,太冷清了,冷清和孤單,如果不能夠站在法義境界的基礎上,它就變成自私的,你知道嗎?
我要維護我的心境,我要維護我的體驗,我要維護我的感受,這個叫自私,一個自私的人是不可能成就的,你連靈性宇宙都進不去,更不要說證到了那個無生無滅的莊嚴法界了。無論是莊嚴法界還是靈性宇宙,都是無私的,心靈都是為著別人的,唯獨沒有自己的。
你現在對於自己的這個內在的這種體驗和清淨,已經陷入了一種麻木的狀態,你已經缺乏激情了。修行是需要激情的,修行是需要感動和激動的,你已經缺乏最初的動力了,你就沒法前進了,好吧?
你去做一些有為法的事吧,你去弘法吧,好吧,去弘法,去做一些助人為樂的事情,讓你的愛,讓你的同情心升起來,讓你對別人的愛和同情,讓你內心裡面對於這個世界的這種正面的愛與付出佔據你內心的體驗,不要固守在目前的這種狀態當中,這種狀態我能看到很危險的,這種清靜的狀態,下一步就是冷酷,你知道嗎?
下一步就是誰打擾了你這個清靜的狀態的話,誰就是魔了,你不可以這樣子的。修行者的心從始至終衡量的唯一標準就是寬恕,寬恕怎麼體現呢?寬恕就是內心裡面沒有對自我的維護,那個才叫寬恕。知道了吧?你現在這個懈怠得挺厲害的,我覺得那個你要加強一下有為法的修行了。去弘法,然後說去做一些那個利他的事情,去參與一些這個關懷,關懷病人啊,關懷這些臨終人的事情,好不好?
行,下一個。
————————————————
學生:老師好,阿彌陀佛。
老師:你學多長時間了?
學生:從2018年5月份。
老師:你現在還是處在一個打基礎的過程,還是處在一個打基礎的過程。
你聰慧,但是內心裡面依舊迷茫,就是你的體驗很少,修行是需要體驗的,你現在,就說你的修行道路呢,你適合思維修,你適合大量地學法這條道路,我給你一個任務,你把那個佛教裡面的一些經典你要啃下來的,像是《涅槃經》啊,《華嚴經》啊,這種大部頭的經典你要啃下來。
然後呢,啃完了經典了之後,你去看我2016年到2020年之間的文章,然後去對照,啊,對照,看完了之後,你在邏輯上面,在知識上面,知道我講的跟諸佛講的東西,性質和方向沒有任何差別的時候,你就會有信心。
啊,因為你現在的腦子裡面,你的疑慮在什麼地方,你的疑慮在於你看不懂佛經一些甚深的東西,所以說你對於我講的一些甚深的法義,你不敢去接受,你知道嗎?你不敢接受的。
實際上你對於我在你的心靈的深層次是有所懷疑的,只是這個懷疑你不敢面對而已。這種懷疑的話,你雖然知道我講得好,但是那個知道我講得好,它是很有限度的。
從大面上來說,你看他也講三法印,他也講戒律,但是我講的甚深的法義你是不敢相信的,為什麼呢?
因為佛經裡面也講過,但是你不能理解,如果佛經裡面也講那些甚深的法義,你理解了,你今天看到我的講法,你會跳起來的,你會覺得這個是真的,是真的是佛再來了。因為只有真正的覺者可以講出這些甚深的法義來,但是因為你的智商啊,就是你的修行證量,理解不到那甚深的地方,所以我講的東西,你的內心裡面極深處的潛意識裡面,你是恐懼的,你是在觀望著呢。
這個是我講的你的潛意識裡面阻礙你修行的一個最根本的東西,你自己沒法意識到這一點的。
我跟你說啊,聽好了,在你今生,在你這一輩子臨終之前,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救贖你脫離生死輪迴的只有我,記住了,只有我,沒有第二個人。
我是真正解脫了生死的人,我是可以解說佛經三藏十二部不會與諸佛的究竟義發生衝突的人,我是在講解如來第一義,並且圓滿表達諸佛智慧的,諸佛在人世間的修行者,你不要懷疑我,哪怕你不理解,你也不要懷疑我。
你現在要做的事情,唯一的一件事情就是去熄滅你內心深處,堅固的對於我的恐懼和懷疑。這個是你今生唯一的功課,這個是你這輩子唯一的功課。
這功課過不去,你學什麼都沒有用處的,你學什麼都是你的意識在學。這個功課一旦完成了,你學什麼都是你的生命在學,都是你的心靈在學,你就會很快地與我生命的靈性本體融到一起去的。一旦你融入了靈性,你內在的靈性就會被激活,靈性一旦被激活,你的意識和你的心識就會脫落,這個肉身的死亡就跟你沒有關係了,你都進到我的世界裡面來了。
你的功課就是一個——打消對於我潛意識的懷疑、恐懼和排斥。我是你們這輩子活著的時候可能見到的一個真正的神。
也許你們還會見到其他的神靈,但是目前你們見到的是一個真神,是不在三界內的不被生死、不被存在的純智慧體。所以說是,對於我的懷疑是你今生最大的障礙與磨難。
好了,下一個。
————————————————
學生:老師好,我學法5年了。
老師:啊,你的這個修行啊,很穩定,無論你的信也好,還是你的這個理性的狀態也好,很穩定。這個修行不能揠苗助長,你現在這個狀態就很好。
而且你有一個好的一點啊,你有一個好的一點,你對我很迷信,你不用,不用你說出來對於我感恩戴德的話,但是你的眼神當中能夠看出來你對我那種信啊,很多是迷信,這點非常好。因為你的智商和你的這個靈性的根基,我的法義和法理有很多你看不懂的,甚至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你都看不懂,你看不懂,但是你會有感受啊。
你每次看完法了之後,你內心會有那種安寧的、輕鬆的、愉悅的、透明的感受啊,對不對?這種感受,那個就是你的靈性的增長,靈性是沒有思維的,他不需要思維,靈性就是一種覺受,就是一種純潔和溫暖的覺受。
所以說你的修行狀態非常好,非常好,你是我今天見到的狀態最好的人,目前是見到狀態最好的人。
好,下一個。祝福你啊,非常好。
————————————————
就你剛才說的這個「迷信」的用詞啊,可能會讓人心生誤解啊,可能會讓人覺得,是不是宣傳宗教迷信啊,宣傳怪力亂神啊,讓人們去崇拜個人啊。
實際上我用「迷信」這個詞的用意啊,迷信的根本的……「迷信」實際上這個詞它是個中性詞,它是個中性詞。
「迷信」的話它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對於現象的迷信。就是我體會到能量了,我病好了,我家裡面這個祛災消難了,我覺得是冥冥當中什麼東西在保護我,但是保護我的力量又不可證實,不能夠被認知的,不能被理解的某一種力量,我們迷信他,這個是一種貶義詞的迷信,它容易形成一種宗教迷信。
另外一個迷信呢,這個是一種對於真理絕對相信和虔誠的表現。因為釋迦牟尼佛的智慧啊,作為我們凡夫俗子,是很難能夠徹底了解的。在我們不能夠完全了知佛的究竟智慧的前提下,我們對於佛的絕對的相信,絕對的虔誠,也可以稱之為「迷信」。
我們並沒有了解到那種祂的甚深奧義的教法呀,我們並不知道「人無我,法無我」的究竟,究竟的實相是什麼,但是我們依舊相信佛所說的,這個也是迷信。
所以說迷信的話,要看你迷信的對象是什麼了。如果迷信的對象是究竟圓滿的智慧,那麼它就反倒成為了正信,它是虔誠心的體現。如果迷信的是一種能量的現象,迷信的是某一個外界的大神,那個就成為了這個外道修行的這種禍亂人心的,將人的心靈心智帶向現象,執幻為實的一種魔性。迷信,如果你迷信的是現象,它就會走入外道。如果你迷信的是真理,那就是出於正信,就屬於虔誠的體現。所以迷信要看你這個迷信的對象是什麼。
第二個的話,迷信的根本是什麼呢?迷信的根本是心靈的感知。心靈對於所感知的事物的分別形成了我們的正知見。我們的心識分別,心靈對於我們所感知感受到的這種現象,這種細膩的分別投射出來了我們的心靈的願望動機,投射出來了我們的意識思維,投射出來了我們的習氣和經驗。
如果說我們不能夠從經驗心識的分別當中解脫經驗和心識的牽引,那我們就變成了生死當中的眾生。如果我們內心的感知對於所感知的境界,有了正信的認知的理解能力,這種感知本身,這種感知的專注性,就可以從所感知的對境當中反觀自照,能夠從對境的生滅相續的幻影當中解脫出來,恢復到那種見一切而不染一切,能覺受一切卻不落於一切覺受的那種永恆的、清澈的、無限的光明當中,認知本身就成了一條解脫之道。
所以說一個是向內在去修行,要成為正信;一個向外在去攀緣,那個就稱為迷信。所以說它這個迷信是一個中性詞。
以後,對於我們修行的人而言的話,我就不說我們,因為我個人不能代表你們嘛,我就說我自己。我個人的修行,這幾十年的修行啊,實際上他的那個核心就是虔誠,這個虔誠的表現呢,看上去是迷信的,但是在那之前,在迷信之前,我是經過了漫長時間,十幾年甚至於幾十年的反覆思辨、對比、確認,反覆的檢驗,反覆的這種論證,而確定了方向,確定了依據之後,那麼我才開始投入感受,投入我的情緒,投入我的體驗,進而沉浸於其中,表現出了迷信的態度。
那麼我現在迷信的是什麼東西呢?我迷信的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究竟圓滿的法,那就是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我迷信的就是聖主的愛與寬恕,尤其是愛與寬恕,如果你不迷信,不沉浸於其中,不去履行的話,你絕對沒有力量去寬恕的,你不可能有力量的。你如果真的相信聖主時時刻刻就與我們同在,我們以我們自己內心的愛與溫暖體現出來聖主的寬恕與接納,我們就是以我們的生命體現著聖主永恆的生命。這個本身是建立在一個認知前提之上的,身心靈的投入和進步,而這個「進入」本身它是不被你的思維所分別的,你們的內心裡面的虔誠,你的思維沒有辦法去分別它。
我舉個例子啊,就是我們從小到大我們都吃鹽嘛,對吧?吃飯的時候你要倒點鹽,你要倒點鹽,那麼有一天你到外面去吃飯的時候,桌上放了一瓶白色的粉末,你本能地會認為這就是鹽,因為飯桌上不會放別的東西的,這個就是人的內心裡面的這種認知所形成的力量,這種慣性。這個對於這種真理的認知的虔誠性啊,到了後來,發展到最後,發展到修行的極致的時候,你無論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接觸到了什麼,你內心永遠都是那麼的純潔,那麼的快樂,那麼的乾淨,這種就是你全身心迷信聖主,迷信真理而導致的一種,脫落了你意識分別,脫落了你體驗和思慮的一種靈性的狀態。
當你的靈性甦醒之後,你會莫名其妙地,沒有任何原因地開心。我說個很極端的例子啊,今天你胳膊斷了,你的身體會痛,但是你內在的這種快樂和幸福依舊是抑制不住的喜悅。今天你丟錢了,在股市上損失了十幾萬,你可能事後幾年可能都是要去還債過日子,你的意識就是很困頓,哎呀,怎麼辦?我想不出辦法來。你的感受很焦慮,完蛋了,我以後都要靠吃土過日子了,還要背負著親戚朋友的指責,還要給人家還錢,你的感受和那個情緒陷入低谷,可是你內在靈性那種幸福和快樂根本不受影響,你就會像個精神病一樣。在你思考這個虧錢這件事情的時候,你的情緒很低落,一旦要是,思想一跑錨,想別的事情去了之後,你內在靈性那種安寧,深邃永恆安寧和極度光明的狂喜就會佔據你全部的身心意識,就是你一會悲傷,一會又極樂,一會悲傷,一會又極樂,他就會出現這種矛盾的狀態。
因為現在靈性是我生命的主體,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從睜眼開始,從睡醒睜眼開始,內在就是處在那種,就像是那種夏天的清晨啊,露水打濕了那種草地,陽光照射在那個露水上面,綻放的光明一樣,整個我內在的空間就是輕盈的、喜悅的、安寧的、幸福的、輕柔的、又興奮的,而那種狂喜,那種極樂的體驗,它根本不受我意識的左右的。我的意識這會兒要去打掃衛生了,在整個過程當中,我的注意力放在打掃衛生上面,但是內在的這種感受、這種覺受依舊是那種按捺不住的狂喜和那種興奮的光明狀態。這個就是當靈性醒來了之後,他不受你的意識和心識感受的這個觸及的。
所以說「迷信」這個詞啊,就說是,得要把它說清楚,迷信是個中性詞,要看你迷信的是什麼東西了。如果你迷信的是真理,那麼這種對真理的迷信,久而久之會破除你人性對於世間的觀念。
人之所以會死亡啊,會生死輪迴啊,是因為兩種障礙:一種是所知障,就認為這個身體一定會死亡,就認為這個身體是你自己的這個所知障;第二個就是煩惱障,就是你心靈裡面對於這個身體的體驗,就叫煩惱障。
所以說修行的第一步的基礎,就是要破開你的身體意識和心靈感知,對於你生命的侷限。我們的生命被我們的人體和自我啊,限制在了死亡和誕生之中。對「身體就是我」,對「意識就是我」的這個認知,如果你不能破除,你的靈性就沒有辦法從生與死的侷限當中解脫出來,所以說這個學法樹立正知見,這個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就是踐行你煩惱障的淨化,而煩惱障一定是緣起於恐懼感。這個恐懼感不是你遇到什麼東西讓你害怕了,不是,而是你迷失了生命原本的光明的那種焦慮與恐懼感。
這種恐懼感只有寬恕可以釋懷,可以融化,這種恐懼感只有愛,就是沒有任何分別的這種接納與沒有任何對境的愛。就說是你愛魔鬼,也愛上帝,你愛傷害你的人,也愛對你好的人,你的愛本身不會因為別人對你的態度而發生改變。就像是有人攻擊我了,我很難過,那麼接著我以靈性的這種光明去寬恕這個難過的我自己,當這個難過的我自己徹底得到了這種愛和溫暖的釋懷之後,這個恐懼的我,這個難過的我熄滅了,那麼我就是愛本身了。那麼這個愛的這個我,靈性的這個我,面對傷害我的這個人怎麼辦呢?我依舊愛他,只不過在愛的眼光當中,這個傷害我的人,他是屬於一個病人,他生病了,需要治病,你知道嗎?我對他的一切的這種作為,只是我在療癒他的方法,並沒有任何的仇恨和報復心理,全部是源於愛的動機和愛的目的,過程當中可能會有人類的這個不同表現的行為,但是整個的性質是一個愛去療癒病人的性質。這就是「愛從未離捨一人」「愛不會被對境所改變」的真實的含義。
這個修行當中的人啊,修行當中的人,反正有一個鐵律,啊,有一個死律,不能違反的。什麼不能違反?就是修行的人不能夠去迷信現象。不能夠迷信,就說是病好了,撿到錢了,起死回生了,這個有能量了,這個人表現得與眾不同,我就迷信他,這種迷信會害死人的,這種迷信的話一定會把你帶到死亡當中去的,百分之一萬的事情。修行者終身所迷信的,只是真理。
真理是什麼東西呢?真理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究竟義,就是:我們眾生啊,原本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煩惱、執著不能證得。這個是真理,真理實際上讓我去表達的話,真理就四個字,「心外無物」。就是你的心靈之外沒有物質,一切物質都是你心靈投射,這個是真理。
所以修行者一定要向自己內心,向自己內心的認知、覺受,向自己內心的靈性和生命當中去尋找那個不變的,不易的,不會因為自己的意識的分別,不會因為自己的心靈體驗而去改變、左右、動搖的那個終極的真相,去探索,向自己內心深處去尋找,那個是真理的方向,要去迷信那個方向。
第二個要去迷信真理的,要去迷信真理實相在生命當中的特質吧,我這麼講,是特質吧,去迷信愛。當你對愛的迷信,對寬恕的迷信大於了對道理的迷信,真的你就是個成就者了。當別人去殺你,別人傷害你,別人無端地詆毀你,別人處心積慮地,就是絞盡腦汁地要去迫害你,你內心裡面,依舊是迷信愛可以解脫一切,迷信寬恕可以解決一切,迷信聖主與你同在,你遭遇的一切都是聖主的祝福的時候,那麼外界的這些因果就會成為你修行昇華的台階,外界的一切的傷害就會成就你永恆光明的,那麼不會被死亡所帶動的,那個究竟的,咱們怎麼說呢,是那種天堂吧。就是你想進入天堂,那麼我覺得啊,我覺得外界的這個對境對你來說是個助力,尤其是惡的對境,因為它可以激發起你內在惡的自我,當你能夠寬恕這個惡的自我,你內在的生命就會離天堂更近一步。
天堂當中沒有善也沒有惡,天堂當中只有愛。愛在人世間表現就是無所不及的寬恕,就是無所不在的寬恕。寬恕是沒有漏洞的,因為你最終寬恕的只是你自己而已,而也只有你自己的靈性可以寬恕你自己的人性,而只有寬恕和愛可以激發靈性。靈性當中沒有善也沒有惡,為什麼呢?靈性沒有意識,靈性當中沒有生命也沒有死亡,沒有誕生,也沒有死亡,因為靈性沒有體驗。
你們要知道生和死是一種體驗啊,生和死是心識細膩經驗當中的凝聚而成的體驗而已。我體驗到我有了這具身體,我認知到我有這具身體,這就是「生」。我認知到這具身體的這個認知隨著身體的消失而陷入了昏迷,我體驗到我活著的這個身體死亡了之後,我的這個體驗陷入了這種困頓的恐懼,這個就稱為「死」。生和死只是認知和體驗的記憶而已,而靈性當中沒有意識,所以他沒有分別,他沒有體驗,靈性當中也沒有體驗,所以他是永生的,而唯有靈性可以寬恕生命當中建成的這種自我對於身心體驗的記憶,只有靈性可以寬恕。
所以說當我們秉持著無所不在的、無漏的、究竟的寬恕的時候,就等於說我們以靈性的生命的高度,在寬恕著自我生生死死的過去,以及未來生生死死註定的因果,我們就從因緣註定的死亡當中,解脫到了永恆完美的天堂當中了。這條路我已經走通了,所以說是我才能夠告訴你們怎麼去履行它。
還有什麼問題?繼續問。
————————————————
學生:頂禮老師,祈請老師開示。
老師:你是哪一年開始學的?
學生:老師,我是2019年學的,快4年了。
老師:快4年了,我記得我見過你的,就說是你的修行啊,你的修行就是一個,就是你現在修行的這個程度還是穩定的,而且在於你內在裡面呢,對於我講的這個法啊,對於這個真理啊,還是很認可的,所以非常確定祂是真理。這點我是知道的,但是你內在裡面,就說這個你的心量啊,就開始要拓展了。
因為隨著你理性的進步,隨著你學法的這種增進,你的境界要提升的時候,你內心的心量要提升了。我給你一個戒律,以後,從今天開始到以後,你要不斷地去寬容別人,啊,寬容別人,也寬容你自己,你的心量太窄了,知道吧?要寬容別人,你就這麼一個功課,讓你的內心裡面的寬容……,你知道什麼叫寬容吧,別人傷害你了,別人跟你意見不合了,你先能夠冷靜下來聽別人說,他哪怕說得不對,你也不要急著去反駁,好不好?去寬容別人,將你內心的溫暖去帶給別人,這個就是你的修行,在其他方面挺好的。
————————————————
學生:2017年3月份學的,6年了吧。
老師:不錯,挺好,你的這個狀態還是很不錯的,無論是信心,無論是體驗,無論是感受,都很不錯。而且你比前面那一個女性更多的一點,就是你也很虔誠,你對我也很相信,但是這種相信更多的是理性的相信,你是有依據的,你知道嗎?
她對我的相信是迷信,迷信也很好,我們剛開始學佛的時候都是迷信的,但是因為佛法是智慧,他隨著你迷信智慧,你也會越來越有智慧了。但是因為你從一開始啊,他就是理性,你就是通過理性而開始相信的,所以現在你的理性依舊是很健全,而且更加擁有智慧,因為我能看到你的身心當中現在開始有智慧了,而且身心當中現在開始有溫度了。
給你一個修行的功課,就是啥呢?不要自以為是,啊,你身上自以為是的這個特點太明顯了,就說是那個,不要覺得自己就永遠都是對的,自己永遠都是那個唯一正確的。記住了,跟別人交流的時候,包括在生活當中,還是要多寬恕,多寬恕自己,多寬恕別人。
因為我未來這二十年、三十年的功課就是寬恕,所以我會給你們不斷地講寬恕,雖然我會跟你們講法理,但是一切法理的目的還是為了讓你踐行寬恕。
寬恕,首先寬恕的是自己,你要知道自己是一個自以為是的人,知道自己有這個高高在上,喜歡高人一等的一些習氣,你要先去寬恕你自己。因為你不是這具身體,你也不是認知身體的你自己,你是真正修行我教法的人,那麼你的生命就不應該被你的自我的這具身體所帶入死亡,我已經是不死的了,我也希望你們能夠融入到我的世界當中去,和那永恆的生命結為一體,永遠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
好吧,不錯,你這狀態不錯,但是你想我隔著一個地球,我都能聞到你身上那種高高在上的,那種自以為是的那種酸臭味道,你自己要改變這一點啊。行了,就這一點。好,下一個。
————————————————
學生:老師。
老師:你好。
學生:請您開示,老師。
老師:還行,比較穩定,你的內心還是一如既往的純潔,很單純,而且內心裡面越來越有愛了。這個修行不一定非要說是從智慧這個層面走,從智慧這個層面走,它是需要累世的根性的,就像我一樣,我是智慧成就的,但是那個需要累世的根性。
還有另外一條道路,就是從愛的成就走,從寬恕和愛的這條道路走,也可以達到,回歸到聖主的平安性,就是回歸到如來寂滅性裡面。你們就是在人世間履行聖主的愛與寬恕,那就是聖主的生命在人間的表達,那個就是諸佛的慈悲與如來的究竟在人間的化現,你們都會是。但任何一個人世間的人,踐行聖主的愛與寬恕,學習釋迦牟尼佛留下來的三法印,都是諸佛在人間的化現,都是聖主的生命在人間的展現。
所以說當你踐行愛與寬恕這條道路的時候,變得越來越純潔,越來越溫暖,越來越無私,越來越包容的時候,你的身口意就是聖主的溫暖與生命在人間的投射,你就在天國之中,你就是將聖主的愛與光明帶到人間的天使。好吧,不錯,挺好的。
好,下一個。
————————————————
學生:老師好。
老師:你的這個提升啊,提升很大,雖然有反覆,但是提升很大。
我救了你的命啊。當我看到眼前的你的時候,我能想起來四五年前,那個你的樣子,你真是脫胎換骨了。雖然你現在表面上看起來還是那個人,可是你的內在完全不再是那個人了。過去那個人是在地獄裡面的,現在這個人是在天道裡面,你現在還沒有進入天堂,但是已經脫離地獄了,你現在是在天道裡面。再過幾年你的靈性甦醒的時候,你就可以進到我的世界裡面了,你現在完全是脫胎換骨的一個人。
你現在生命當中,無論你感受到多麼的恐懼,你頭有多麼的痛,你身體有多麼的不舒服,你現在承受的只是過去的一萬分之一而已,另外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都已經熄滅了。隨著你生命的轉化,隨著你心靈境界的提升,你已經跟那些業力不在同一個空間裡面了,他們還沒有完全地熄滅,所以在你的肉體身心和思維意識當中,還存留有百分之三十五到四十的這種記憶和感受,但是比起你過去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
過去這個身心當中的那個人,那個你啊,一旦這個身體死亡,百分之百下地獄的,百分之一萬的事情。因為那個你的身心深處全然是恐懼、懷疑、拒絕、焦慮,沒有半點光明,看到的都是恐懼和體驗到的都是恐懼。
但是我今天看到你的時候,當我進入到你的內在和你的心靈同步的時候……,因為你知道我是知覺,而你們是意識,知覺和意識之間差了整個的三界呢,所以當我以知覺的靈性的程度,靈性的境界進入到你生命的微觀當中去看的時候,你的知覺依舊在沉睡,你的見性依舊在恐懼,依舊在分別,你的心識依舊在琢磨,依舊在分析,依舊在抵觸,你的意識一刻不停地在思索,在思考,可是伴隨你意識思考的概念,伴隨你體驗感受的情緒,伴隨著你心靈恐懼見性所分別的境界,都已經不再是過去那個地獄的境界,而是在天道的境界了。你變得越來越溫暖,越來越單純,越來越和善,越來越正直了,真棒!
看到你了之後,我就好像看到了一個由我親手塑造的一個雕塑一樣,雖然現在沒有完全成功,但是大體輪廓已經出來了。
非常好,還是那句話,把你的生命交給我,你要做的就這一件事情,把你的靈魂、你的生命全部交付於我,這個是你未來修行的唯一的方向和目的。
因為以你們自己的這一世的根性和前世的這些因緣,你們不可能,在剩下這幾十年的歲月當中見證到你的覺性,見證到你的靈性,見證到你的如來自性的,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已經見到了,把你的生命,你的靈魂,你的性命交付於我,我就可以通過你的信任和交付,激活你的靈性,開啟你的覺性,讓你融入到聖主平安性和如來自性當中去,我是你的橋樑。
你內在任何對於我的懷疑,無論是潛意識的,無論是下意識的,無論是忽然出現的,看著他。看著他,問他理由,你懷疑我,抵觸我的理由是什麼?找出這個理由來,然後一個一個去解答,解答不了的過來找我。現在擋住你進入天堂的,現在擋著你,不讓你進入永生的,就是你內心潛在的懷疑和拒絕。你懷疑別的東西我不管,懷疑我的,那就是魔。記住了,那個就是帶你進入死亡的魔。
任何對於我的懷疑,面對他,看著他,問他原因,把原因寫出來,自己去解答,解答不了的過來找我。什麼時候你內心見到我,想起我,沒有任何的懷疑,有的就是全部的安寧、信任、託付與融入,你什麼時候,你的進步就會一日千里,你是站在我的生命基礎之上在修行了,因為我現在的生命主體是知覺靈性,對於我的信任和交付,你就等於是踏在靈性的基礎之上在修行,那個修行速度就會非常快了。
————————————————
學生:老師。
老師:誒。我跟你們講過了,靈性有三個特質。第一個特質呢,就是純潔,靈性是無私無我的。第二個特質就是愛,靈性是以寬恕與愛展現在人間的。第三個就是穿透力,靈性是光明的,他這種光明的穿透力啊,他體現在人身上就是直覺性,就是你可以穿透一切現象,甚至於穿透時空,在這個現象沒有發生之前,你就會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這就是你目前的狀態,非常好。保持啊。
我跟你講過的,就說是任何對於我的懷疑、拒絕和排斥,那個都是魔鬼,啊,記住這一點就行了。看到他,你可能無意當中可能會想起來,這個人不會是騙子吧,或者你潛意識覺得他跟佛法講的不是一致的,這個人是魔,或者這個人人品不好,喜歡吹牛,這個人是不是在私下裡無惡不作,任何對於我的懷疑、質疑和否定,看到他,抓住他,問他理由,把理由寫下來,然後去在我的書裡面找答案,找不到答案過來問我,我給你解答。
今生今世未來唯一能夠把你帶入死亡的,就是你內心裡面對於我的懷疑排斥,因為在你死的時候來接你的人是我,你知道嗎?來接你的時候,是我的在微觀下的那個光明身,是那個靈性的身體來接你的。你只有在活著的時候相信我,當你死了的時候意識一昏迷,你的心靈見到那個光明的時候,你才會投入我呀;如果你活著的時候恐懼我、懷疑我、排斥我,當你肉身死亡,意識陷入昏迷那一瞬間,你心靈見到我在微觀下的光明身的時候,你本能地會逃離的,你知道嗎?
我給你們舉個例子,你們就知道了。當你活著的時候,你很討厭蛇,啊,那個毒蛇,你很討厭,見著了之後你就會非常討厭,那個蛇身上那個氣息啊,那種形態啊,那種感受啊;當你死亡的時候呢,你的意識陷入昏迷了之後,你的心靈見到了那個蛇,類似於蛇的那種影像的時候,你依舊會恐懼,依舊會緊張,依舊會逃離的。
同樣的道理,當你在活著的時候,你習慣了投入我跟你講法的時候體現出的那種溫暖、純潔、智慧、安寧。當你習慣了,當你對於我這個人非常信任的時候,當你的心靈習慣了我這種氣息,講法的這種風格,語言背後帶著這種純潔、溫暖和光明的時候,你死的時候,意識陷入昏迷,你心靈裡面還是依舊可以見到微觀世界的我,因為我在三界內是無所不在的。
我現在雖然沒有在法界圓滿,僅僅是個……在佛的那個境界當中,我還是個佛胎呢,還是一個剛剛誕生的嬰兒,才一歲,但是在靈性,在三界靈性的這個層次當中,我已經是成人了,已經是可以擁有救贖靈魂的能力了,那麼你們死亡之後意識陷入昏迷,你內心的見性所見到的就是我的那種光明溫暖的氣息。
你活著的時候對這種氣息是無比依賴,無比信任,願意無條件地投入進去的,那麼你死後會見到這光明的時候,你會不由自主地會接近,不由自主地會去投奔,不由自主地跟隨,不由自主地就會歡喜地融入他。你一旦融入那個白色的、純淨的,強烈但是卻不刺眼的光明,你就進入到了我的世界了,你就永遠不會死了,知道吧。
這個就是我給你的功課,任何對於我的懷疑視為魔,抓住他,看到他,問他原因,解決他,把他徹底解決掉。好了,就這麼多了。
————————————————
學生:老師。
老師:你對我的懷疑啊,他是不受控制的。雖然你知道不應該懷疑,但是你還是會本能地不受你控制地懷疑,為什麼?就像你不願意生病,但是必定會生病一個道理。因為構成你的身心意識的自我體驗的全部是業力,你的身體、你的意識、你的形象,都是你心靈裡面見性所分別、攀緣、投射出來的前世一切因果妄想的投射而已。
現在的你自己,在剎那生滅間走向死亡,推動你生的就是推動你死的因素,那麼生和死是因果的鐵律,無法避免。而我是告訴你們如何從生死慣性當中解脫,證入到不生不滅的那個永恆境界的一條道路,所以你的累世的這些冤親債主和構成你身心細胞的生命信息,那些習氣的生命,他們就不幹了,他們就會阻礙你。
怎麼辦呢?我告訴你啊,去寬恕他們,因為你並不是你自己,你是一個修行的人,你就應該是以寬恕的標準,面對自我,面對生死,面對世界的。
修行的人不是凡夫俗子,凡夫俗子很相信自己的意識。我意識想什麼那個就是什麼,我的思想想做什麼那個就是什麼。修行者不是,修行者是我的信仰讓我做什麼我才做什麼,修行者是被信仰塑造的生命。那麼我告訴你,你們的信仰是什麼呢,你們的信仰就是寬恕。寬恕這個人世間所發生的一切,也寬恕對人世間認識一切的自己,讓自己的心住在這種安寧和寬恕之中。
對於我的懷疑,那個你可以視為魔,因為我現在已經不再是人類了,我是一個修行有證量的人,而這個修行的證量,如果按照宗教的標準的話,我已經是真神了,就是不會死亡的生命,不在三界之中的生命,那個就是不被存在的,也不被生死所侷限的生命,那個就是屬於聖賢。
那麼對於一個真神聖者的懷疑和拒絕,你可以把他視為魔的干擾。怎麼辦呢?去寬恕他,去寬恕他,去寬恕內心裡面對我的不信任,對我的排斥,然後把他排斥我的原因寫下來,面對他,把他懷疑我、恐懼我、拒絕我的原因寫下來,然後一個一個解決。解答了之後,每解答一次他會消散一次,每解答一次他會消散一次,他不可能一次消散完的,但是當他徹底沒有理由的時候,他也就無話可說了,他就會以一種情緒的反應體現出來,我就是不願意學,我就是想幹這個,我就是想幹那個,就是不願意學法。沒關係,情緒是可以哄的,最怕他找出理由來,你知道嗎?
我們要知道,你比如說是你,你看不慣一個人,你看不慣你同事,這個人你一見他,你就很討厭他,但是你沒有理由,你沒有理由,人家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你久而久之的話,你就會反思你自己的這個情緒是不是正常。你知道吧?
我每次見到他,我這麼討厭,但是人家,你看,五講四美三熱愛,對人又這麼的和藹,又這麼大方,又這麼清白,這麼公正,那麼我對他的討厭一定是我的問題,那我就要盡量地把內在的這種討厭把它熄滅掉。我要去主動跟那個人說話,跟他做朋友,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你對他討厭的習氣不見了,因為習氣是跟著觀念走的。
那麼對於我的這種討厭也是一樣的,最怕他找出理由來,你知道嗎?最怕他找出來——這是邪師,他講的這個法跟釋迦牟尼佛的法不一致。為什麼不一致,把它問出來;哪個地方不一致,把它寫下來。然後去佛經裡面找原話,然後跟我的文章進行對比,看看跟祂講的是不是一致的。
我講的絕對不可能是釋迦牟尼佛的原話,但是我講的一切語言背後那個義,跟釋迦牟尼佛講的那個究竟義不可能有任何區別,因為佛佛道同,那個終極實相只有一個,不會有第二個。不論你是從北邊上去,南邊上去的,你到達那個第一義的時候,祂永遠都是一個。無論你們今天是在湘潭看到的虛空,還是我在加拿大看到的虛空,不會有第二個虛空的,知道嗎?
所以說是最怕你對我的懷疑找到理由,如果你的懷疑告訴你,我什麼地方做得不對的,他有任何具體的理由的時候,記住了,面對他,把他的話記下來,然後在我的法中去找答案。你放心,我講的不可能跟佛有任何不一樣的地方,當你的情緒沒有理由了之後,他以後再泛起來這種排斥啊,懷疑啊,恐懼啊,你就知道他們不是你了,你就可以去寬恕他們了。千萬記得啊,你的懷疑會以各種理由出現的,把理由解決了,他們就可以被你寬恕了,知道吧。
就比如說你看到一個人很討厭,你討厭的理由是,這個人每次上班的時候呢,都會幹一件事,上班的時候呢,他都會給自己倒一杯水,你覺得這個人很自私,別人都沒打水,你怎麼打水呢,對吧?這就是理由。
每次當你的討厭一上來,你就會想起這個理由:這個人很自私,因為他每天上班的時候,打的第一杯開水是給他自己的。這個理由鞏固了你對他的討厭的情緒。
結果有一天呢你發現,你去問他了,你說你為什麼每天上班要給自己打一杯開水?你會發現他打了這杯開水,是給你們單位另外一個孤寡老人的,那個人他沒有力量打,他病了,他沒法起身打開水,他是自願地去幫助這個老人打這一杯開水。那麼好了,你對他升起的一個怨恨的心、討厭的心,因為這個理由的不成立,從此之後它就會慢慢慢慢消散掉了。
所以說當你們……,我明確地告訴你,包括未來一切人,在修行這條道路上對於我的懷疑,那個就是魔對你們的抓捕,對於我的抵觸和恐懼,那個就是死亡帶走你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對於我的懷疑是魔對你們的侵蝕,所以說對待魔鬼的侵蝕,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面對他,問他理由和原因,把他懷疑、質疑的理由和原因解決了,魔王抓走你的情緒的體驗,它就會減緩一半,百分之五十吧。剩下百分之五十的話,你就可以以你的主觀人格的信仰,對於我,對於法的虔誠去寬恕它,你就可以一步一步地,從自我人格的生死恐懼的迷霧當中,走到靈性安寧、純潔、寬恕的溫暖當中來,你就進到我的世界了,好吧。
學生:謝謝老師。
老師:好了,行。
學生們:多謝老師!
老師: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