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日 07:34

修行入高境界,臨近最終圓滿的時候,

都是處於「苦行」的狀態。

苦行,並非是磕頭禮拜,或者刺血抄經,而是「心行處滅」。

 

行者深入禪定中,覺知「潛入」心識願望內,在心願之中,徹底分解心願。

此刻,頭腦意識已徹底失去了作用,完全憑藉心靈專注力中的純淨。

 

純淨的專注力,潛在心靈願望核心中。

專注力清澈的凝視,將悸動的願望舒緩為安詳。

 

完整的安詳中,是徹底的純潔。

無染的純潔中,是解脫的自由。

自由的無限中,是無生的圓滿。

圓滿的周遍中,是極樂的妙明。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圓覺經》

 

心願在安詳的純淨中,被清澈所分解,在人間形成的「自我」,就失去了靈魂的核心。

 

心願有很多種名稱,有人說他是神識,佛教稱他為我執識,凡夫稱他為靈魂,靈修稱他為小我。

在三界六道中,輪迴生死的,就是這個「心願」。

 

心願的本體是覺知;覺知被所覺迷惑,形成了「分別見」;覺受被願望薰染,形成了「體驗」。

分別心牽引體驗,形成了「想」,體驗凝固分別心,形成了「願」。

心想與心願結合,形成了「認知」,也就是自我。

 

或者說,自我認知與自我感受,源於心識分別的記憶,以及心靈覺受的體驗。

我的世界,我的意識,我的命運,我的情慾,存在的「我」。

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都是心靈中,構成自我的「心願」所投射出現。

 

心願一旦在安寧中,被靈耀明晰所分解,

人類的七情六慾、感受體驗、色受想行識就失去了,所附著的本體。

猶如積雪失去了冰塊的低溫,附著在冰塊上的積雪就會融化。

 

身與心之間,驅動肉身活動的「色受想行識」一旦消散,則眼耳鼻舌身意就會變成外殼。

頭腦意識處於停擺狀態,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四肢、身體,

猶如分解開的積木,各有各的功效,卻再也無法交織成「見聞覺知」。

六根功能再也無法,於心靈覺知內,形成絲毫境界。

 

失去肉體六根錯覺的擾動,失去心願六塵污濁的薰染,失去自我認知感受的欺騙,

覺知,就會赤裸裸地,在身體每一個細胞中呈現完整。

猶如陽光照進純淨水流,每一滴水珠中都有陽光,陽光在每一滴水珠中,卻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不可分割的光明,極耀極純無限狂喜,無礙無掛圓明普照。

不再被「身心靈」阻礙的覺知中,純明中明晰的「性質」,就會伴隨著純淨覺知,普照入人類身心。

 

明晰覺性無掛覺知,卻伴隨覺知圓明,滲透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滲透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

猶如氧氣充滿了水珠,即便承載氧氣的水珠熄滅了,氧氣依舊充滿一切。

 

修行者於三界人間,解脫身心昇華進入了法界。

或者說,是行者清淨法性,滲透進入人體,莊嚴了三界,圓滿在人間。

 

何為圓滿?無法界與三界之分,法界與三界都是心界,心無所掛名佛界。

 

無我人眾生壽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無生滅無來去,無清淨無垢染,無增長無損減,身心幻滅是名覺者。

 

無光明與黑暗,無覺悟亦無覺者,原本如是,不可言說。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2019年12月2日 07:35

如何保持覺知?

時刻記得,自己是修行者,直到死去。

 

2019年12月11日 00:09

我們對於某人的認識,其實是包括了三部分:

第一,樣貌;第二,品行;第三,思想。

 

比如說你認識某人,首先是直觀的認識,此人長相如何?是胖是瘦?是高是矮?是美是醜?

進一步交流後,通過言談舉止,大概得知他的性格、教養、善惡、秉性,乃至習性習慣。

 

當進入深層交流後,通過思想意識的交融,你了解到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至於精神內涵的深度與廣度。

至此,你可以說,對於他這個人,你已經很了解了。

 

他適不適合作為你的朋友,你能否與他舒適愉快地交往,在你內心已經做出了基本判斷。

修行者的一生,就是不間斷地,與內在神靈交往的過程。

 

既然要與神靈做朋友,我們就要對祂們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了解神靈,熟悉神靈,接近神靈,同化神靈,最終以神靈之純,融入諸佛莊嚴。

 

神靈在三界之中,具有與三界眾生一樣的軀體樣貌。

但是因為修行圓滿者,心不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心無掛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故而心不生見聞覺知等六識。

 

在覺者的身心內,純明清澈的覺知,在每一粒身體細胞內充滿,滲透在每一絲體驗覺受中。

細胞內如烈日當空般極明極耀,純明清澈自內而外普照身心意識。

猶如烈日下無法留住陰影,純澈覺知中,也無法留住意識思維。

 

於是,他是「祂」的載體,行住坐臥間,透出「祂」的純淨、樸實,且莊嚴。

如虛空本身無法留住雲彩,透明清晰中,慾望感受也無法駐足。

 

於是,他是「祂」的軀殼,情感體驗中,呈現「祂」的安寧寬恕,與溫暖。

心靈與意識依舊存在,身體各種器官功能健全,感受體驗的「經驗」尚在。

 

但是,眼耳鼻舌身意,卻不再擾亂心中純明,明澈覺知直接「普照」世界。

但是,心願與頭腦意識,卻無法牽引身內覺知,故而「祂」的純真就成為了「他」的思想。

不斷一念,不捨一念,卻於念念相續中,無取無捨,無來無去。

 

但是,情感慾望與體驗,卻無法沾染蒙蔽靈耀,故而「祂」的無限就成為了「他」的體驗。

不離感受,不棄體驗,卻於情慾感受中,了了清淨,無生無滅。

 

如是,「祂」在他之內,落落清淨圓明十方;如是,他是「祂」表現,清淨隨順肅穆莊嚴。

 

我們認識諸佛,認識了「祂」的表現,也將認識「祂」的思想,祂的思想就是佛法。

在佛經佛法中日夜薰習之人,猶如與諸佛每日交流。

文字背後的深奧法義,真實不虛即十方護法神靈,會全力護佑我們的法身慧命。

 

因為眾生的身心,皆由無始劫習業因果聚合而成,身心深處是眾生未曾改變的如來佛性。

常隨佛法聆聽佛義者,隨著身心淨化,佛性逐漸清醒,如日出東方摧滅無明。

信受佛義者,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我們認識諸佛,認識了「祂」的思想,也將認識「祂」的品行,「祂」的品行就是持戒與寬恕。

在時刻律己恕他的內心中,慈悲安詳就會與諸佛心心相印。

寬恕攜載的清淨莊嚴,是三世無量金剛菩薩,會本能地淨化我們身心罪業。

 

因為福禍無根皆由心造,勤苦持戒者,情慾體驗的淨化中,也將戒斷心願的貪婪。

心願熄滅,則意識停擺,意識停擺則眼耳鼻舌身盡皆停擺,六根清淨則六塵清淨。

身心蘊含的覺知,則不受色聲香味觸法薰染,如污水澄清之時,則皎月透影而出。

 

心識體驗,不再被自私恐懼所凝固,融化的體驗就釋放了無始劫來,傷害的無量冤親債主。

無盡無量的冤親債主,融入身心純明溫暖中,在覺性的浩瀚清澈中被淨化,被慈悲超度,被寬恕昇華。

溫暖度化了生生世世因緣相聚的眾生,也就熄滅了無始劫以來的一切妄念。

 

知覺乃眾生,覺知乃眾生命本。

覺知純澈無雜,則眾生緣起緣滅皆歸於此。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

覺知純澈,即「無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不辨真實中,無了知「融化」在當下。

猶如海浪熄滅於大海,猶如光芒消失在明晰。

 

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忘,是想邊際;

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無了知,在「當下」融化,即是「合湛」,刹那間刹那熄滅,虛空粉碎,大地平沉,如夢甦醒。

三千大千世界,虛空蒼穹世界,如太空中飄浮的灰塵,過去與未來,恰如指尖流過沙塵。

光明熄滅於明性,覺知熄滅在覺照,虛空在空性中消融。

 

明空覺性,無生無滅,莊嚴周遍,清淨充滿。

當下圓融,寂照十方,離幻即覺,非幻不動。

 

修行者智慧圓滿了三千大千世界,或者說,十方三世,圓滿於修行者的身心純明中。

 

無量無盡無邊的緊張、恐怖、焦慮、仇恨、妒忌、冷酷、自私、貪婪的細膩體驗,在寬恕中融化於溫暖。

溫暖中是無我的大愛,是離慾的狂喜,是無生的寂靜,是極樂的自由,是圓滿的明澈,是不動之莊嚴。

身心溫暖中,有絕對的安寧,身心純潔中,是絕對的寬恕。

 

為何安寧?本來無生;何為寬恕?非幻不動!

你成為了「祂」,當下就是極樂;「祂」就是你,此岸即是彼岸。

 

當我們在人間,秉持著內心的寬恕,頭腦的純潔,言行的樸實,離慾的清淡,

我們的生命將融入神佛,身心內在與佛心心相印,我們將帶著肉身朝見如來。

 

這就是——即身成佛。

 

2019年12月19日 01:42

能覺察自己身體的衰老嗎?

能覺察心靈體驗的執著嗎?

能覺察頭腦意識的改變嗎?

 

如若恆久處於內觀覺察中的清澈,你會發現清澈「覺察」,是可以脫離身心意識的「獨立」存在。

你能看到身體的衰老,「看到」本身並不會衰老。

你能體察感受的執著,「體察」本身並沒有變化。

你能覺察意識的改變,「覺察」本身並沒有改變。

 

如此這般,當靜默觀察在「你」之中,成為透明的獨立,

微妙喜悅的光芒,將成為身心意識中,全新的「自己」。

 

光明,不會隨著黑暗的消失而消失。

於是,當我們的肉身衰老死去時,覺察身體的清澈,將不再阻礙內在光芒。

於是,當我們的情感體驗消失時,體察情感的明澈,將消融在內在光明中。

於是,當我們的頭腦意識脫落時,覺察意識的安寧,不因頭腦失去而昏迷。

 

猶如天空中的太陽,失去雲霧的遮蔽,光芒充滿十方。

太陽光中,明性滲透於雲霧翻滾中,照破每一絲霧氣流轉,明晰無生無滅,純澈無來無去。

這就是所謂的「中陰身」成就。

 

有很多修行人,大部分修行人,因為福德資糧的緣故,或累世習氣的糾纏,

無法在活著的時候,明心見性,自證聖智,即身成佛;

卻可借助人臨終之時,肉身意識體驗,四大分解時的「機緣」,解脫習氣因果對心識的束縛。

 

在死亡降臨的過程中,凡夫俗子的心願陷入昏迷。

自我體驗與認知,隨著習性習慣愛好慾望,陷入昏沉恐怖的黑暗激流中。

被習性帶走的自我認知就是「靈魂」,隨體驗感受所塑造的經驗境界就是「三界」。

人類是不可能脫離生死輪迴的,就如同你無法脫落此刻的執念與體驗。

 

可是修行人不同。

歷經一生堅貞信仰,極致虔誠給予修行人,選擇生命未來的權利。

在世俗誘惑中,能否選擇放棄;在慾望情感中,能否選擇離慾。

在仇恨傷害中,能否選擇寬恕;在譏諷誹謗中,能否選擇沉默。

 

覺察,連帶著覺性;純潔,連帶著明性;寬恕,連帶著空性。

接納,連帶著慈悲;學法,連帶著智慧;禪定,連帶著極樂。

覺明空一體,是法界的性質,是不動的圓滿莊嚴;而極樂與慈悲,是法性的展現,是大樂與光明。

人類受身語意、身心靈的制約,被七情六慾障礙,被頭腦意識分裂,無法親證自己的「本來面目」。

而修行人,卻可以通過在三界中,法界所呈現的「標準」,

一步步淨化身心,在三界幻垢身心中,見證法界明覺莊嚴。

 

在事事處處中,你選擇了真理,那麼,在因緣現象中,真理塑造出「新你」。

在凡夫死亡的恐怖絕望中,肉身內在天崩地裂時,卻是純妙「新你」綻放的時刻。

中陰成就流傳了幾千年,知道真實內涵的人寥寥無幾。

人們都以為在臨終之時,會有外界的神靈來接迎自己。

 

其實,宇宙中一切神靈魔鬼,都是自己心識蘊含的,善惡業因投射出的「業境」。

能在活著的時候,保持心性的純潔,秉持心地的寬恕,修持真理的義理,品嚐禪定的光明。

歷經一生勤苦嚴謹,善因必定結出善果。

當你的身心靈、身口意,在安詳的內心純潔中,融化於清澈明晰,就是法界天門洞開時。

 

人是可以不死的,因為「活著」本身並非真實。

 

只要心中信仰足夠純潔,足夠堅定,足夠明晰,足夠虔誠,足夠清澈,

我們就可以在肉身死亡中,憑藉心中清澈、堅定、明晰、純潔,獲得中陰解脫。

 

這是珍貴的,這是稀有的。

 

2019年12月26日 04:15

再有幾天就46歲了,看到這個年齡的時候,感覺是陌生,並且很詫異。

怎麼就一會兒工夫,就人到中年了?這幾十年的歲月,恍惚間一瞬就過去了。

 

閉上眼睛,安靜地體驗內心「自我」的感受,依舊是處在23歲這個階段。

「我」與這個身體,似乎處於毫不相干的兩個時空世界。

 

46歲的身體,與23歲的心態,期間相差的23年,去哪裡了?

認真回想一下,幾十年的歲月如同夢境一般,倏忽之間就恍若隔世了。

 

在這逝去的23年裡,所得到的人生經驗,無非就是兩個:

你對現實世界期許越高,內心痛苦體驗就會越深。

致力於內心世界的建設,可開啟生命中的新世界。

 

23歲到46歲,這23年中,經歷著人生的跌宕起伏。

無論是痛苦或者歡喜,無論是貧寒或者富貴,無論是絕望或者滿足,這些都過去了。

而且是,按照「宿命通」所觀察到的,每一既定的過程,毫釐不差地「上演著人生」。

 

為何古人說「五十而知天命」?

其中有三個原因:第一,前半生的種種經歷會告訴你,人力不可勝天。

決定你命運沉浮的諸種條件,決定你命運走向的諸種因素,並非掌握在你手中。

很多重大的,直接改變命運的條件以及外部環境,是因緣和合而生,並非由你強求而得。

你所謂的「努力」,在命運沉浮的最終結果中,只佔據了很小的部分。

前半生的經歷,讓你感受到「命運」的不可抗拒、不可掌控,以及不可預測。

 

第二個原因:隨著身體的衰老,你的個人「意志」,已經不能再像年輕時一樣,完全地貫徹執行了。

當你的意願,與你的身體、感受、思想、精力,發生脫節的時候,你就處於「觀察者」的狀態了。

比如說,你17歲的時候參加鐵人三項比賽,你想要跑多久多快都沒有問題。

到了50歲時,你再想參加鐵人三項比賽,內心的願望,就與身體現實狀態,發生了脫節。

當心願與身體,心願與現實環境發生著較大的脫節,形成鮮明對比之時,你必然要調整心態,重新審視「自己」。

 

審視自己的結果,就是審視構成「自己」的人生經歷,以及構成自我的內外「條件」,以及自我「成長」的因素。

在冷靜安寧的審視中,你會發現「構成」自我的因素中,其實絕大部分的「客觀條件」,並非由你決定,並非如你「所願」。

審視自我的結果,讓你感受到人生的無可奈何,生命的身不由己,以及隨波逐流的「活著」。

 

第三個原因,經過幾十年的生命經歷,你看到了身邊的人,以及社會上形形色色人的不同生命現象。

通過大量的具體案例類比,無數鮮活的個體生命意志,卻截然不同的生命狀態,會讓你確認一件事實。

那就是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確實有所不同。

甚至在同一個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兩個人,同樣的資質同樣的努力,未來的命運也大相徑庭。

客觀現象的證據,讓你反思,生命似乎冥冥之中確有安排。

 

五十而知天命,是你在生命的無奈之中,體察到你無法左右、無法決定、無法預知的「力量」。

這種力量,就是「業力因果」,如影相隨,永不停息。

前46年已經過去了,可以確定的是,後面幾十年,也會如同前幾十年一樣,快速地消逝。

那麼,在白馬過隙般,倏忽之間消逝的歲月中,有什麼事情,是值得你眷戀不捨、念念不忘的呢?

你即將面臨死亡啊!都要死了,還要惦記如夢的人生幻境嗎?

設想在你臨終的時候,回想一下此時此刻的你,念念不忘的執著,心心不捨的感受,放不下的親友,割捨不了的財富。

你將作何感想?你還會堅定地認為,你的人生絕對真實,你的生活無比重要,你的感受無比真實,你的心願無限重要嗎?

在死亡面前,這些都會煙消雲散,就如同你已經逝去的前半生,是無法留住的「夢幻」。

 

一天天的來臨,一天天的過去,無法阻擋也無法挽留,所有的生命皆是如此。

但是「你」,或許可以不死。

將你的心,轉入心靈內在的專注與純潔,沉浸在寬恕的溫暖中,你會在身心之中,體驗到「神靈」的永恆。

在因緣聚合、幻滅沉浮的人生中,利用人體這件衣服,去見證身心內在的「清淨莊嚴」。

 

覺察自我身心的「內觀」,脫落了被覺察的六根塵色。

你會體驗到,內心中「自我」,是獨立於肉身存在的「清醒」。

清醒心,不隨六根搖曳,不為六塵污染,不被六識牽引,你只是清醒的觀察者。

當肉身死去,當意識崩塌,當記憶分解,當感受消散,清醒心卓然而立。

「你」就脫離了分段生死,不受肉身輪迴限制,出離了欲界。

 

「內觀」清澈,恆久安寧,覺性純光由心綻放。

心中「自我」之清醒中,會由內而外,綻放純明極耀光芒。

構成自我的心靈體驗,以及心靈認知,將會逐漸融化在,心靈極純極耀覺光之中。

體驗感受消散,則痛苦憂愁消散;認知思慮消散,則驚恐憤怒消散。

你就脫離了「自我」束縛,身心融入光明海,脫離了色界。

 

禪定寂靜,微妙難思,不可觸及,純然安詳。

純明極耀純光中,失去了頭腦意識,失去了感知體驗,失去了身心知覺,失去了「失去」本身。

心識,失去對「存在」之分辨;存在感,則無法禁錮心識。

心行處滅,身語意脫落,清淨莊嚴,寂照圓明,就脫離了無色界。

 

不可思議,言語道斷,時空湮滅,天翻地覆,如眼復甦,覺滿十方,如夢初醒,莊嚴不動。

你就脫離了心識,也就脫離了三界,你既在三界中,亦出三界外,三界在你之內,你充滿三界微塵。

三界無盡蒼茫宇宙,沙塵世界,無盡眾生,恰如你指尖流過一粒沙。

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中,卻「倒映」著你之莊嚴。

你與十方諸佛一性,光中明性是你之眼目;你與法界聖賢同體,空中無色是你之形態。

你與十方三世同在,三世十方,確是你一瞥之中,倒映著你的「錯念」。

 

你是不可說,於是在心願言說中,都是你如如不動,隨緣不變。

你是不可得,於是在生死輪迴中,卻是你無生無滅,無來無去。

 

這才是,你真正渴望的。

活著的時候,讓自我死去。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12月28日 14:13

細微純善的惻隱之心,將拓展出內心溫煦,那是你死後靈魂世界的春風。

坦蕩質樸的真實之心,將形成廣闊的堅實,那是你死後靈魂世界的大地。

離慾單純的清淨之心,洗滌累劫輪迴污垢,那是你死後滋養生命的清泉。

柔軟接納的寬恕之心,溫暖安寧驅散恐懼,那是你死後普照世界的陽光。

 

住在內心的純潔中,以純潔心接納一切。

習慣身體中鬆軟、舒適的覺受,在安寧的覺受中,寬恕所有。

純潔心就是覺察,安詳心就是禪定,寬恕心就是解脫。

 

我們所說的「世界」由兩部分構成:

一個是現實的客觀物質世界,是因緣和合的現象,是前世因果的兌現。

一個是主觀的心意精神世界,是自我宿業的投射,是心靈迷茫的錯覺。

 

外界的因果業境,我們很難改變,猶如河流中的一滴水,隨波逐流中很難改變自身的流速與狀態。

但是內在的世界,我們可以營造,猶如水滴自我淨化,綻放出內在光明的水滴,就不會被水滴名相所迷惑。

 

人間的肉體凡胎,身語意中的自我,依舊會隨往昔宿業的河流,奔騰流逝走向死亡。

可是身心內在的光明,卻脫離了肉體細胞感知,脫落了身語意自我體驗。

如黑夜中燭光卓然而立,在宇宙深層空間中,靈光與聖光相融,行者與聖賢同體。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我們可以左右未來。

我們無法扭轉現象,但是我們可以扭轉心靈。

 

其實,所謂的客觀物質世界,所謂的現實生活感受,所謂的真實自我體驗,

都是心靈覺知,陷入自我認知後,「心想」配合宿業習氣,因果相續幻化成的「投射」。

 

你目前認識不到這一點,因為你的「自我」,就是河流中的一滴水,水滴只能跟隨河流。

若你的心靈,在自我生活中,能夠選擇純潔,選擇真實,選擇寬恕,選擇離慾。

若心中的你,能夠持久地保持在溫暖安寧之中,寬恕所有傷害,接納一切恐懼。

 

你會發現,你「自己」在一天天淡化,你「自己」在淡化中昇華,你「自己」在昇華中消散。

而你的內心,將會在「自己」的體驗中醒來,猶如濃夜沉睡中人,於黑暗中睜開了眼睛。

 

睜開的眼睛,雖然暫時看不到光明,卻不再被黑暗所束縛。

你將直觀地「照見」,身語意自我,並非是「自己」。

 

於是,水滴覺醒了內在的光芒。

猶如,晨曦濃霧中昇起來太陽。

光明,穿破身心穿透思維體驗。

身心,自我認知在光明中稀釋。

 

身心思維不再侷限你,肉體感受不再染著你,習氣慾望不再牽絆你。

思慮體驗不再蒙蔽你,頭腦意識不再綁架你,恐懼憂慮不再傷害你。

 

明性離暗,你是圓滿的自由;空中無色,你是莊嚴的解脫。

 

你能捨棄一切,並非你有意,而是純潔中沒有貪婪。

你能寬恕一切,並非你強求,而是幻境本來無恐懼。

處於安然不動,並非是定力,是夢境消散本性如是。

 

去認真地、切實地、踏實地,營造內心的國土吧。

今天你所造就的,未來必定要承受。

 

你終將去向那裡。

 

2019年12月30日 01:07

問:念佛能去極樂世界嗎?

 

答:雖然這個回答,可能會得罪很多人,但還是要說出來。

因為真實的答案,才能夠拯救靈魂。

 

念佛能否去極樂世界?回答是——能!

但是,能去極樂世界的人,是真懂得念佛之人,而並非口念彌陀之人。

 

何為世界?

心識分別,名世;覺受體驗,為界。

宇宙中一切世界,皆是眾生心靈妄想,聚合習氣體驗,因緣聚合所現「幻境」。

沒有脫離心,而獨立存在的「世界」。

若行者不能明心見性,即便去了佛土世界,也並非永恆的保證。

若心離我執,則輪迴生死滅於當下。

 

因為境由心起,心生法生,法生則必有法滅,心法相續名輪迴生死。

在境界中觀心,心滅境寂,生滅境中性無生,即心離心生死即涅槃。

 

世界,是對眾生而言的,心靈解脫不了「自己」,方有一個安放自我的「世界」。

故而,一切世界,都在你的心識分別之中,極樂世界,就是你心中的清淨願力。

 

何為阿彌陀佛?

如來,有無量的化現,無際的名號。

並非是,有無盡無量的如來!

 

佛只有一個,記住了!

佛只有一尊,隨微塵恆沙世界中,無可計數眾生因緣,所化現無量無邊諸佛。

猶如天空中只有一個太陽,通過地上不同的器皿倒映,而呈現出無數不同的影像。

不論倒映太陽的容器有多少,數目有多龐大,天上的太陽只有一個。

無論是池塘倒映太陽,還是鏡子倒映太陽,或者水缸倒映太陽,

空中的太陽不會因為,倒映的器皿而改變了性質。

 

倒映太陽的器皿,就是眾生的身語意,而被倒映的太陽,雖在器皿之中顯現,太陽本體卻是器皿所無法觸及。

於是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何為相?心識分別;何為名?意識分別。

名相者,身語意是,故而,文字言說,身心感受,體驗覺知,皆是指月之手,並非月亮本身。

眾生身心皆如映日器皿,雖有倒影,卻無法以器皿尋覓太陽。

唯有淨化身心,昇華身心,淡化身心,熄滅身心,脫落身心。

心行處滅時,清淨本性,如日普照十方圓明。

 

器皿以及所倒映的太陽,在圓明普照中如一瞬錯覺。

錯覺熄滅,器皿無生,無生即圓滿,性空名不動。

無來無去,不垢不淨,無生無滅,無增無減,名如來。

 

應倒映的器皿而有不同形式的太陽,應眾生的宿業而有不同名稱的佛號。

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燃燈古佛,都是同一尊如來,所不同的化現。

 

何為念佛?

身心清淨,念念無掛,無染無雜,是念。

性隨心起,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名佛。

念佛,是心口意,專注一體,清淨無染,心與性合,意與心合,口與意合,身心靈融入佛號。

一心不亂,心無旁騖,是名念佛!

 

身心靈透,清淨專注,無論你念哪一尊佛的名號,都能去極樂世界。

因為,極樂世界就在眾生身心之中,是心靈清淨願力,清淨業力所成就。

 

因為,眾生自性就是如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見自心清淨,是名見佛土,見身心如幻,證非幻不動,是為見如來。

 

念佛即是念心,心心寬恕,是如來慈悲,心心離慾,是如來德相。

心心純潔,是如來光明,心心捨離,是如來智慧。

心心明澈,是如來神通,心心解脫,是如來周遍。

煩惱無浸,名極樂世界,心心無染,是不動如來。

 

故此,念佛是真真正正的,大乘佛法修行法門,可以直達聖地即身成佛。

但是,卻並非是,世俗中內心貪婪殘刻、邪惡歹毒之人,滿足心願貪慾的庇護所。

 

念佛,對於真修行者,是方便善巧,具有巨大加持力的,佛門無上之修行大法。

可惜,對於求佛俗人,僅是增長福報,並無往生極樂世界,解脫生死輪迴的功效。

 

這是真實語,望爾細思量。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