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是無限生命的純光。
亙古無限的永恆生命,以純粹光明展現出完美天堂。
光明清新雋永,光明普照遍知,光明純然智慧。
光中無有雜質,沒有絲毫陰影,可在純光中留存。
站在人類的生命境界中,無法理解光明。
因所謂的光明,就是「心意」分別的消逝。
那原始的生命,就是未曾被「心意分別」,所觸及的本來。
生命之光,透過「見精」,折射在心意之中,形成了「境界」。
境界,就是世界;被境界牽動的「見精」,就是「心識」思量。
光明,被思量心所折射,形成了境界中光的「形態」。
形態之光,具有境界的內涵因素,光明形成了溫度。
溫度,就是思量心泛起的「感知力」。
感知力,結合肉體根塵,受根塵侵染,形成感知固化的具體形象。
被人格我執氣息,固化為具有本人形態的感知力,就是「靈魂」。
而心願企圖,頭腦意識,思維記憶,語言文字,情慾感受,
都是感知力靈魂,與六根六塵互動,相續結成的「因緣業果」。
靈魂,在心靈認知背後。
因心靈「認知」攀緣根塵,根塵裹挾認知。
認知的心靈,聚合根塵形成境界「世界」。
人格自我的「活著」,活著的人格「一生」,渾渾噩噩無奈絕望。
靈魂在心靈背後,沉浸人生之夢的昏沉中,無力甦醒無法解脫。
而修行者,心靈朝向天堂,一心渴望出離「自我與人間」。
基於出離心之上的「寬恕」,寬恕人間,等同於放棄自我索取。
隨著心靈認知,在人間因緣矛盾兌現時,一次次地寬恕「放棄」,
靈魂感知力,就會在,放棄維護自我的「認知」內,不斷地甦醒。
感知力,並非意識,並非認知,並非人格,也並非心靈。
在人類心意相續的,生命境界內涵中。
唯一接近天堂,能蒙受生命之光沐浴的,是「感知力」。
而並非是頭腦意識,也並非是我執心識。
而是,脫離了意識記憶,脫落了情慾感受,在心靈認知背後的「感知力」。
感知力,是一種細膩而單純,寂靜清澈的「品鑒」。
品鑒可以「照見」,心願情慾的自我,與頭腦意識相續,形成的人格與人生。
感知力,既可以感知到洶湧澎湃的生命之光。
感知力,也可以感知到身心自我的疲倦,以及在無知中心靈的絕望。
感知力,與心靈認知同體,卻超越了心靈。
類似於,漂浮在池塘上,淡淡的一層霧氣。
在感知力的清澈寂靜中,「知道」身心意識,自我認知,感受體驗。
這個在人間成長,具有人類心意內涵的「人格自我」,並非是自己。
感知力,能夠在寂靜深邃的感知深處,覺受到天堂的無限生命光輝。
靈魂感知力,只想去天堂無限的光明中。
感知力靈魂,隱隱約約記得,生命最原始的記憶中,有神的氣息。
靈魂,透過人體,在人間看不到絲毫活著的「意義」。
當靈魂遇到真理,透過文字,嗅到了不被文字掩蓋的生命氣息,
靈魂就會奮不顧身地,忘卻人間一切,不顧身家性命投入其中。
因為真理指向的實相,就是靈魂真正渴望的家鄉。
寬恕,是對出離心的具體踐行。
建立在出離心之上的寬恕,是神佛留給靈魂回家的道路。
失去出離心,而談寬恕。
寬恕,就落入了人間善惡對錯、是非矛盾的「人格情怨」之中。
人類心意境界中的寬恕,是借助寬恕之名,維護自我體驗的手段。
沒有出離心的寬恕,是借寬恕之名,讓自我在人間活得更舒適。
以維護自我感受,提升生活質量,為目的的寬恕,
等同於,以寬恕的溫暖,維護了人格自我的生死輪迴。
這種,執著於現實人間生活,而寬恕在生活中,讓自我體驗難過的矛盾,
出於人類情感內涵的寬恕,是,死亡元素抓住靈魂的,另一種變易形態。
失去純正純粹的「出離心」,就沒有寬恕的「意義」。
人際關係之間的「寬恕」,充其量是增長善業的手段,
與靈魂解脫生死,生命甦醒天堂,是雲泥之別毫無關係。
寬恕,是對出離心的踐行。
你要先出離,先放棄,在放棄的基礎上,才談得上對「無法放棄」的寬恕。
升起出離心,是靈魂甦醒的唯一條件。
失去出離心,一切修行法門,都是生死輪迴之途。
世界,根本就「不存在」!
存在的,是靈魂感知中,深藏的罪咎細念,對習氣經驗記憶的「剎那分別」。
是靈魂細念分別,對,習氣記憶,剎那取捨聚合,投射出「境界」人間生活。
事實上,歸根究底,你眼前看到的世界,根本就「不存在」。
是背離天堂的知覺,投射「見精」幻現分別心意。
世界與人生,自我與命運,都是心意分別,剎那間形成的陰影「境界」。
佛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佛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三法印」,是指向生命宇宙實相的道路。
任何宣說「三法印」之人,所說皆是佛法。
靈魂感知,極度渴望,回歸生命天堂。
首先要確定,人間的自己是在「夢中」。
要反覆確認,自我與命運是「一場夢」。
對夢境中的人生,以及自我角色的徹底放棄,就是「出離心」。
依據出離心,一層層,離開生死夢境的過程,就是諸佛解脫法。
解脫法中,對夢境最徹底、最究竟的離捨之路,就是「寬恕」。
「寬恕」,是對出離心,對放棄心,最直接、最圓滿的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