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修行者,必定迴避人間。
迴避人間,等同於,迴避了「心願人格」,與「頭腦意識」的相續。
因為人間世界,本質上,是心靈認知體驗,與意識概念聚合形成的「境界」。
世界,由物質名相構成。
名相,是心意分別投射。
心外無物,是佛法修行的基礎觀念。
若離開「心外無物」的,基礎佛法認知,
學習浩如煙海的佛教典籍,皆是外道言論。
忽視,現實人間世界的名相。
忽略,心願人格對外界世界的貪戀。
隨著心願主觀意願的扭轉,心願從物質名相中超越。
心願,開始向內認知,去認知心願背後的,微妙精細體驗。
隨著心願中,認知細念的呈現,心願感受逐漸淡化,情緒感知隨之消散。
隨著心願主觀意願的淡化透明,頭腦意識,記憶思維,就開始脫落。
當人格主觀意願,以及頭腦意識記憶,
從心靈認知深處,浮現的「細念」中脫落後,
細念的「你」,就浮現出,細念中蘊含的記憶,記憶就是習氣。
習氣,是細念對往昔生命經歷的回憶沉澱。
細念對生命經歷的,經驗儲存,形成了習氣的慣性。
習氣慣性的川流,塑造細念,形成細念習慣性的「情志」特徵。
細念與習氣,交融相續構成的「情志思慮」,就是人類的靈魂。
靈魂,在「主觀意願人格」背後,是「心意自我」內在,儲存的「情志思慮」。
靈魂,不是我們的人格自我意願,我們的意識與感受,無法觸及靈魂。
只有,當人格自我,主觀意願,處於「心不在焉」散漫的狀態時,
在你內心感知的深處,會,透出靈魂的「思慮情志」。
思慮情志的「你」,具有,與心願意識的「你」,截然不同的人生認識。
心願人格的主觀意願,認定,人間這具肉體形象,意識思維就是「自己」。
而靈魂,心靈認知背後的「情志思慮」,
卻有一種,被現實人體形象「蒙蔽」,以及被自我感受「侷限」後,
「身不由己」,卻無可奈何的,渴望解脫,卻無從下手的「無力感」。
靈魂,透過人類「心意」的軀體,看到了原本「不存在」的現實世界。
靈魂,在情志思慮的記憶中,有著對,細念對生命經歷的習氣記憶。
靈魂,本能地,覺知「自己」並非是,這具人間的身體形象。
可是,人間世界中,卻沒有解答靈魂「疑問」的知識書籍。
於是,靈魂,也就是人格主觀意願中,
深藏在,心靈認知背後的「情志思慮」,
無奈且無助地,借助人體形象,借助自我心意,向人間世界提出疑問:
「我是誰?來自哪裡?去往何處?」
「未生我前,我是誰?」「身心意識分解後,我在何處?」
圍繞著,靈魂所提出的,生命終極問題,
人間歷史中,依據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宗教」。
宗教的文化核心與目的,就是圍繞靈魂疑問,而展開的對「生命」的詮釋。
宗教對靈魂的詮釋,不全部都是「錯誤」的。
但是並不究竟,更談不上圓滿。
因為,宗教不等同於「神佛」。
唯有覺悟生命終極實相的,悲能智慧,
才具有解釋靈魂實相,超度靈魂出輪迴的能力。
若人間沒有真神,大菩薩的降臨,三界六道就不存在「解脫」一說。
人類心意人格,所理解到的「修行」內涵,
不過是借助宗教文化,加強自我人格體驗的,另一種禁錮靈魂的鐐銬。
因此釋迦牟尼佛說:如來以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間。
何為大事?宣揚佛知見,宣說如來第一義,宣說如來正法眼藏。
如來駐世間,大菩薩應世界,是為「大事因緣」。
因為此二者,已經從「靈魂」境界中解脫。
超越了生死,隨順因緣,卻無生無滅,隨順因果,卻究竟涅槃。
面對死亡的步步緊逼,面對死亡的不可避免,面對死亡的無助黑暗。
世界上所有靈魂,都渴望真神降臨,將天堂的永生帶入無助的人間。
因此,人間幾乎所有的魔鬼,都潛藏在宗教之中。
借助人類對死亡的恐懼,以神佛的名義攫取人格,恐嚇靈魂,敲詐財富。
久而久之,人們對宗教心懷忌憚,對神職人員本能地迴避。
甚至於,對於真修行者,也抱有深刻的懷疑心。
覺得我,也會隨著時間流逝,暴露出貪圖人間財富名利的企圖。
拜託,我從十九歲開始修行,到今年整五十歲了。
從青蔥少年,熬成了老頭子。
整整三十年,我耗費自己珍貴的青春,全心全意撲在真理中。
不止一次放棄唾手可得的,人間巨額財富,躋身上流社會的機會。
時至今日,人都老了,我要人間名利地位何用?
年過半百的老頭子,一天天接近死亡的結局。
我不去勞心費神,靈魂從死亡中解脫的工程。
卻要,一頭扎進,我前半生早已徹底放棄的「人間」。
這不是很荒謬很可笑的事情嗎?
我是修行者。
心無旁騖,只看真理,只認天堂的修行者。
「祂」,透過「我」,在人間傳遞出,如來究竟智慧,悲能實相狀態。
給予世間靈魂,一條解脫生死,回歸生命天堂的「金線之路」。
說得通俗一些,人間世界中,「我」的身體形象,「我」的人格心意,
是傳遞「祂」意志的,一個傳聲筒。
人間的「我」,並非是真正的「我」。
真實的「我」,是從未產生出「自我」的,那個巍峨恢弘的「悲能」。
作為一具軀殼的「傳聲筒」,
主觀意願的「人格」自我,是,絕無膽量,也絕無意圖,
去冒領「祂」的天威,為自己人格意願,在人世間獲得絲毫好處。
我不敢,也不願,更不能。
信仰,必須清白。
唯有極致清白的信仰,才談得上虔誠。
唯有殉道者,才配稱為「修行者」。
修行者,身心自我內在的靈魂,是「霧化」的狀態。
霧化狀態的靈魂,呈現出,構成靈魂的,無限微觀細念與習氣微粒。
習氣顆粒之間,有空隙;細念相續之間,有間隙。
間隙中,就透出來了,生命「見精」清澈的光芒。
人類修行者,安住在身心內「見精」純澈光明中。
久而久之,見精就會在,身心意識內,拓展出穩固的空間。
這種純澈凝定的空間,不受人格心意的左右。
純澈的空間,與肉體心意同在,卻不被心智意識掛染。
這就是「奢摩他」,止觀境界。
普通人的靈魂,是從人體意志表面,往心靈深層內在「見精」走的。
而修行者,是經歷死亡後,甦醒了法界無生無滅的「覺性」。
覺性透過覺知,折射出「靈性」永恆的,光明極樂生命天堂。
也就是說,修行者是從生命內在,往人體意識表面上突破的。
透過習氣與細念的間隙,「見精」清澈光明之上,還有「知覺」。
知覺狀態,類似於神佛的「嬰兒」狀態。
嬰兒在沉沉的夢境中,夢到了「世界」。
夢中,見到世界的「見」,在夢境中呈現出「見精」。
夢中,所見的世界「境界」,呈現出地水火風見識空,構成能量宇宙的基礎元素。
也就是說,「見與所見」,「能與所能」,呈現出業力緣起的「三界六道能量宇宙」。
修行者,自我心意內在,情志思慮的「靈魂」,處於霧化狀態時。
法界覺性智慧普照,與生命靈性光明天堂,同時同步地透過「知覺」夢境。
具有生命性的「智慧靈性」,以感應力的清澈,照入「霧化」狀態的靈魂境界。
這就是「三摩地」,大幻觀的修行,也是雪山教派的中觀「大手印」修行。
在「感應力」的清澈靈動中,
情志思慮的「靈魂」,以及心願人格的「自我」,以及心意相續的「世界」,統統呈現出「夢境」的本質。
「世界」真的真的,是心意深處,靈魂蘊含習氣投射出的「幻影」。
隨著覺照智慧,與靈性光明的強盛,感應力在「霧化」靈魂中的強盛。
就好像,在一片漆黑的電影院中,開啟了幾十台大功率的「探照燈」。
隨著電影院內強盛光線的綻放,電影屏幕上的「世界影像」,就同步地淡化了。
修行者,在「知覺身」的層面上,仰望天堂沐浴生命之光。
修行者,透過「霧化」狀態靈魂,俯視三界六道微塵蒼穹。
修行者,甦醒的法界空性智慧,伴隨著永恆的光明天堂。
時不時地,窺測那「悲能」的巍峨恢弘。
悲能中,一切境界都是自動融化的。
所有生命因素,心識分別,細念習氣,於悲能中自行融解。
悲能中,熄滅「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微塵宇宙,十法界眾生,是為「一合相」。
一合相者,即「不可說」。
於緣起相續中,未曾「發生」。
亙古未來,清淨涅槃,十方三世,如如不動。
名「禪那」。
人間對於我,完全沒有絲毫吸引力。
人間的「我」,只是「祂」,慈悲心留在因緣幻相中,給靈魂賜予解脫的機會。
我,不為「我」自己活着。
或者說,「我」活着的每一分鐘,
只為如實地,留下「祂」在這個時空世界走過的足跡。
殉道者,才是,「修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