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
何為色?何為會?何為禍?
心與意識結合,意根牽動心識,心意相續,概念與體驗結合,投射出心靈思量的習氣「記憶」,色,指的一定是名相,唯有名相可稱為「色」。
名,指的是名稱,名稱一定是意識分別。
相,指的是體驗,體驗一定源自於心靈。
外界的名相,是思量心,與頭腦意識的結合,思量的內涵就是習氣,意識的表現就是概念,體驗與概念結合,形成思想與理解;名相的「名」就是思想,名相的「相」就是體驗。
心靈思量與意識思維,就是佛所說的「色」境根源。
「色不自色,由心故色。
心不自心,由色故心。」——達摩祖師
何為「會」?
是誰,在與思量與意識,去「相會」?
是「覺性」與「覺知」相會。
是「靈性」與「分別」相會。
是「見性」與「身體」相會。
是「思量」與「意識」相會。
是「自我」與「世界」相會。
這就是,神人有別的,根本差距。
未曾證入法界,甦醒覺性的生命,統稱為「凡夫」。
證入自性覺照,脫落心識分別的修行者,堪稱為「聖賢」。
聖賢,生命的本體是空性,主體是智慧,智慧並非有一個,實有的物質性存在,恰恰相反,站在人類這個生命境界平台上,以人類的心意概念去描述智慧,那就是:不被「存在」的,即是智慧。
智慧,是脫落了身心靈,脫落了心語意,不可描述,無法言說的「臨在」,與心識分別同在,卻不被心識分別觸及;與六根六塵同體,卻不被根塵相續沾染;與生死妄想同在,卻於妄想生死中,清淨無生,如如圓滿。
智慧與愚癡同體,猶如樹中之香,水中鹽味,空中涼意,色中膠青;智慧並非是脫離愚癡,獨立存在的客觀狀態,而是,愚癡的生命境界,原本虛幻,是業塵夢境,夢境並不真實存在。
於生死夢境中,清淨覺察夢境本身的虛構。
離幻即覺,清淨心中,覺性寂然甦醒。
我是純正的修行者,修行者寓意著實證,脫離實證則談不上修行。
今日為何突然談及此事?為何會突然間,對佛說的「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生出如此強烈的感受?
因為我,切身體驗了:
何為色?何為會?何為禍?
————————————————
解脫了生死的大成就者,堪稱為聖賢。
此人的生命主體,已經不再是,心意相續,根塵相對的,
五蘊六塵,因緣聚合的,三界業身。
平時生活中的「我」,
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任憑心意浮華遊蕩,任憑情緒信馬由韁,而內心寂照清澈,心靈見性明晰覺照,不隨心意去分別,不隨情緒去沾染,心靈思量只是思量,心靈認知只是認知,人格自我只是自我,頭腦意識只是意識,身體狀態只是狀態。
這一切,都與心靈見性中,清澈明晰的「知曉」無關。
生活中的「我」,意識處於「清醒」的遺忘狀態;自我處於夢境中的「記憶」回放狀態;認知處於「不攀緣」外界的,遊手好閒狀態;思量處於「自娛自樂」的想像狀態。
而身心內的純澈見性,真正的我自己,「臨在」心語意之中,清醒明晰地「覺照」心靈思量,覺照認知體驗,覺照自我意圖,覺照頭腦意識。
見性純澈明了,如光入水中,光線明晰覺照身心靈、身語意中,刹那生滅的夢境幻影,光線本身在身心靈的水中夢境裡,不動不易,不變不染。
這就是傳統且正規的,奢摩他「止觀」修行。
————————————————
人格,是心靈認知身體後,經驗凝固了記憶的「業果」。
自我,是心靈思量,對肉體根塵,分別取捨的「因緣」。
人格自我是,由心識分別,對肉身感官,
長期的認知與經驗,形成了思量記憶。
記憶凝聚根塵,習氣凝固思量,形成心靈認知。
認知感受,在心靈的明了見性中,體現出人格「自我」。
「自我」,指的一定是,心靈思量,對肉體狀態的理解與記憶。
若沒有這具身體,你的心靈,就絕不會有「自我」的體驗。
甚至於在睡夢中,那個夢境中的「你」,
也是思量心對這具身體,感官體驗信息的「記憶」回放。
我們的人格自我,就是心靈分別,對肉身狀態的理解與記憶。
或者說,眾生的自我,就是心靈對身體的認同感與認知記憶。
心靈認知啊,對身體的認知記憶,往往會產生錯覺;舉個例子,絕大多數人,歲數已經步入老年了,可是在他的內心體驗中,自己還是一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這就是心靈對肉身的認知記憶,沒有與肉體目前的狀態,形成相續性的「氛圍」,沒有形成「我已經衰老了」,這種概念與體驗,於是,他的人格自我意識中,儲存的,建立於這具身體狀態之上的自我體驗,依舊是,身體功能最強盛的時期,因為身體強盛時期時,人格自我的意願,認知,所經驗到的感受是最深刻最強烈的,難以被歲月抹去青春的痕跡。
這也就是,為何老年人最容易回憶起來的,是自己年輕時,甚至於幼年時期的事情。因為心靈認知,對最初形成的體驗,有著強烈深刻的記憶,這種心識記憶形成了,我們「自我」人格最深層的、最深刻的基礎記憶;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潛意識」內涵構成。
潛意識心靈認知中,儲存著什麼樣的體驗,會直接左右心靈認知,判斷事物的角度與方向,會以人格自我表現出來的意識觀念,表達出,潛意識心靈中,深藏的記憶認知與體驗感受。
我們內心的思量人格,與,我們平時認識到的,意識思維表現的人格,屬於不同空間的兩個主體意識。
如果,我們的心靈思量,一直處在,思量心習慣的生存狀態中,就會下意識地,本能地忽略身體目前的狀態,促使心靈思量,誤認為自己一直活在「青春年少」的時期,這就是俗語所說「人老心不老」的原因。
當這具身體,遭遇重大疾病,且疾病不可逆轉時,心靈認知確定了身體狀態的事實,你們會發現,此人的精神面貌,會一夜之間衰老幾十歲。
這就是「相由心生」的一個佐證。
好了,扯得太遠了,說正題。
————————————————
在我心靈認知中,思量心的記憶裡啊,我「自己」依舊是個「人類」,是年輕力壯、精力充沛的小伙子,而且還會技術活,動手能力很強;這是思量心對這具身體的「我」的認知「記憶」。
這幾天狂風暴雨,將前院的一棵櫻花樹連根吹倒了,三層樓高的樹木,直接從根部斷開了,倒在草地上。
請了伐樹工人來看,他轉悠了一圈,報價960美金,當時虎軀一震,心中默默地說:你去搶銀行啊,來錢更快!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我命好苦啊。
剛剛經歷了400美金,剜心剔骨的痛苦,這倒好,又要拆我身上的骨頭了,將我這把不算老的骨頭砸碎賣了,也不值960美金啊!
於是我牙一咬,心一橫,做了一個決定:我自己伐樹!
反正樹木已經倒地了,不存在樹枝砸下來的危險性,我自己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省下這960美金,反正又沒有時間限制,慢慢幹吧。
於是,訂購了電鋸、樹木粉碎機,我就赤膊上陣了。
一番操作猛如虎,頗有成效,兩天下來,樹木已經剪去了一大半。
可是,同時我發現,奇了怪了,我身心內在的光明,怎麼沒了?
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平時的我,身心靈,心語意,
都處在純淨透明的,細膩神聖的,極樂安寧的光明世界中。
我看世界不用眼睛,而是身心內在的「見性光明」。
「見性」,不用大腦思考問題,不用意識分別景象,不用心識體驗感受。
人間這個頭腦意識,這具身體功能,對於心中清澈明了的「見性」,
就是一件可有可無的外衣。
見性純澈明晰。
這具身體在平時的生活中,處於無思維,無記憶,
無沾染,無牽絆,無掛礙,自由散漫的「清淨」狀態。
時時刻刻,事事處處,身心內的「清淨」就是光明。
身心靈,心語意,肉身的「我」,
只不過是漂浮在天堂光明海洋中的一片枯葉而已。
在清淨且自由的覺照光明中,
無限深邃廣袤的微觀世界,浩如煙海的層層疊疊宇宙,清晰可見;
構成三界中下層的無限浩渺的,塵沙蒼穹宇宙,歷歷在目盡收眼底。
在三界上層,與虛空合一的生命原始性質,
呈現出壯美華麗,美輪美奐,完美無缺的「靈性宇宙」。
那是三界六道,無量眾生的根本「命源」。
眾生,是「識」心中,分別因緣具體兌現。
而所有「識」心分別,皆源自於,覺知對存在的經驗。
存在折射覺性,呈現出靈性生命,體現出虛空世界。
靈性是智慧的倒影,存在是空性的夢境,時空是覺性的錯覺。
猶如鏡中的倒影,與,鏡外的真實世界。
鏡子中是三界,鏡子外是法界。
鏡子就是覺知,鏡面就是存在。
————————————————
我早就習慣了:「身心意識不是我」;「自我人格不是我」;「認知體驗不是我」;「心靈思量不是我」;內在的天堂生命之光,超越了人心分別;法界的莊嚴智慧,超越了靈性宇宙;那熄滅時間包容存在的「臨在」智慧,與三界人間意識軀殼,是「同處一體」卻互不干擾的狀態。
覺性普照,臨在於,身心根塵中,「同處一體」的狀態。
就是六祖慧能所作的: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這首偈子的真實境界。
人格思量心的「我」。
可以於身心內「體察」,內在見性的純潔。
可以感知生命深邃中靈性宇宙完美極樂。
可以精微覺受到法界智慧「臨在」的莊嚴。
思量心,作為人格「自我」的基礎,
對,微觀於「思量心」的,見性、靈性、覺性,
只能是,隱隱約約,忽隱忽現的「感知」。
就好像「陰影」,
能夠感知到光明,卻無法去認知光明。
因為陰影,沒有分別光明的基本能力。
我心中的「思量」,
只能記憶起,比思量心更粗糙,空間更表面的,業力因緣。
於是,思量心中的「我」,依舊是人間的下崗工人。
思量心,確實可以感知到,超出人格體驗的「神聖」。
卻因為無法分析,無法具體認知。
思量心中,就無法儲存觀念記憶。
於是,同一具身體內,
真神是真神,自我是自我。
平時的身體內,是真神的智慧「臨在」。
見性光明,靈性宇宙,莊嚴法界,無限佛刹,
於分分秒秒的刹那「分別」中,歷歷在目,完整呈現,毫釐不爽。
人間的這具身體並非是「我」。
真實的「我」,是「祂」慈悲無限,智慧無邊。
可是,在幹了兩天活後,身心內的光明怎麼不見了!
而且,「我」竟然,成為了,人類軀體最表面的「意識」。
心靈思量,認知自我,感受體驗,竟然又合在了一起,猶如車輪開始旋轉,就無法看清車輪原本的結構框架了,我怎麼會,突然之間,由真神墮落為「常人」?!
而且,性格變得急躁,脾氣剛直易怒,失去了寬容性,失去了幽默感,非常計較對錯,這種性格我自己都很陌生;自從耶穌降臨後,我就再也沒有生氣發脾氣了,真的一次都沒有,而今天的這種,身心靈相續,心語意結合,形成人格自我的狀態,我確實已經很陌生很陌生了。
我反思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狀態,怎麼會沉淪到,「意識」人類的狀態?歸根結底,是因為使用電鋸的原因;因為電鋸有巨大的風險性,人體必須全神貫注,必須心意凝聚,必須目不轉睛,行動必須準確;從而就失去了,心語意分離的遊散;從而就喪失了,認知與自我分離;從而就無法繼續保持在,思量與記憶分離的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的「寂靜臨在」狀態。
身心靈的緊密結合,心語意的快速相續,目的是為了適應高強度的危險工作;當心識分別,與思量記憶結合;當思量心與認知自我結合;當自我認知與頭腦意識結合;當意識思維與記憶概念結合;當記憶概念與體驗感受結合,整個的「凡夫俗子」的生命境界,就被一把電鋸的「危險性」給全面激活了。
凡夫俗子的身心相續,根塵聚合,思量心與人格自我結合,自我意願形成動機,推動頭腦意識進行分別,意識調取記憶概念形成思維,記憶概念下面連帶著,曾經形成概念的習氣經驗,於是,心靈體驗感受,隨著概念記憶相續,形成了思維構建的「名相」世界。
概念是「名」,體驗是「相」。
心意相續形成「名相世界」。
名相世界,就是「色」。
————————————————
「慎勿與色會」,就是,修行者內在的純澈見性,千萬不要與心識思量心、人格意識心結合;心靈清澈的明了,一旦陷入,思量意識的相續境界,就等同於,見性的清澈陷入了,分別心的業境夢幻世界。
見性一旦,被心識思量帶入夢境,見性內在的,知覺靈性,就徹底迷失在,心識思量的生滅幻影之中,靈性宇宙、生命天堂刹那間消失;隨著生命之光隱退,黑暗隨之降臨,法界覺性呈現的,「臨在」智慧,無生普照的莊嚴,就如同夢境般消散無痕跡;留下來的,只是人間一具年過半百的軀殼,手拿一把電鋸,可憐且無助地,為節省960美金而孤軍奮戰。
我確實體驗到了「佛是無作人」,達摩祖師說這句話的含義;不僅僅是指:在「祂」那個究竟圓滿的狀態中,「祂」是一切心意所作之中的「未曾發生」;一切因果緣起中,「祂」未曾生滅來去,未曾取捨分別。
故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
何為「所有相」?是「分別心」也。
一切分別心中,皆是「祂」清淨無作,無取無捨,如如不動,隨順周遍,清淨無掛;這是從究竟義上,說眾生「本來面目」。
而在現實生活中,大成就者,自性覺照的修行者,也真的,很難在人世間去「做什麼」,因為心與意結合,就寓意著,宿業與因緣結合,會帶來習氣與認知的相續,形成人格與頭腦的組合,思量心與意識心相續,習氣體驗與記憶概念相融,形成感受「境界」。
我們一生的「活著」,我們「活著」的人生,你們仔細想一想,是不是都是心意描繪而成的「境界」?
我們的思量心,被活著的「境界」牽動,就一定會被「死亡」的境界牽引,生死牽動心靈思量,思量心被生滅境界牽動,認知人格被習氣經驗裹挾,身不由己墮落境界,就是「六道輪迴」,生死輪迴永無止境。
我坐在涼亭裡,陽光從房頂照射下來,涼亭的屋頂遮蔽了部分陽光,投射在前方的草地上,正午燦爛的陽光,與陰影形成的黑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對比鮮明的色彩圖案。
我看著眼前的,光明與陰影的「名相」;看名相的「我」,僅僅是「看」,與光明和陰影的名相無關;若此刻,我看到名相的心,分別取捨了,陽光的燦爛相,取捨了陰影的黑暗相,心中見名相的「純澈明了」,就會被光明與陰影相牽動。
心靈見性,分別了光明相,對光明就心生攀緣,進而,對陰影就會心生排斥;攀緣心就是「貪愛」,排斥心就是「恐懼」。
因貪戀而恐懼,因恐懼而輪迴。
「色會即禍生」,何為「禍」?
生死是為「禍」。
因此,出離生死的道路,就在心靈深處的「見性」中,若心靈純潔無私,見性清澈無掛,則心識分別僅僅是分別,思量思慮,僅僅是思量思慮;則認知人格,僅僅是人格認知;則心願動機,僅僅是動機心願;則頭腦意識,僅僅是頭腦意識。
就好像,涼亭前方的草地上,陽光與陰影構成的圖案。
圖案僅僅是,陽光與陰影的因緣。
因緣現象,與看圖案的「心」,沒有絲毫關係。
這是「四念住」的另一個版本:「觀身是身,觀心是心,觀法是法,觀受是受」;奢摩他,止觀正定狀態,奢摩他屬於正統的禪定修行,可以直達佛地,如來也被尊稱為「無漏大阿羅漢」。
事實證明,修行者確實無法在人世間,做正常的一份工作。
亙古真神的浩渺,無法適應人間的「意識」與「人格」思量。
神人有別,各安其職吧。
不是每一分錢,都是我可以賺的。
還是老老實實地,去繼續混吃等死。
去繼續遊手好閒,去保持不務正業。
在生死中逍遙,在逍遙中熄滅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