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日 13:20
新年寄語: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中,真正的修行者,都會在佛法精進中,切身體驗靈魂昇華、脫胎換骨的變化,至誠頂禮普天下所有至心求法、虔誠修道的同修們。
其實,對於我們每一個人而言,我們生命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從來沒有動搖,從來沒有離捨,從來沒有失去。
我是誰?我是你所見到的一切,我是你所想到的一切,我是你所感受到的一切。
你是凡夫心,我就是你見到的山河大地、成住壞空、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旦夕禍福。
你是天人神眾,我就是你見到的霓虹天宮、仙子仙女、巍峨宮殿、仙樂繚繞、壽同天地。
你是地獄惡鬼,我就是你見到的牛頭馬面、羅刹鬼卒,是你體驗到的油鍋、炭火、刀鋸、鐵磨、蛇蠍、屎尿、火海刀山。
你是上帝諸天王,我就是你見到的莊嚴國土、無量宇宙、無量眾生、無邊法力、無盡榮耀。
你是造物主,我就是你見到的萬有,從微塵到宇宙,從細菌到凡夫,從刹那到永恆,那都是,因你的能見,所化現了我的所現。
我是凡夫心中,不被色慾貪婪蒙蔽的清醒。
我是神眾心中,不被恣意福報沾染的清淨。
我是天帝心中,不被莊嚴法力奴役的自由。
我是造物主之心,周遍微塵宇宙,於生滅中,無取無證的解脫;
是滲透眾生國土,於緣起緣滅中,無來無去的離惑。
造物主是我的困倦,我是眾生無明身心中,離疑惑的清醒自由。
你認為我是你的朋友,我就是你心中的溫暖。
你認為我是你的敵人,我就是你心中的仇恨。
你認為我是你的導師,我就是你心中的方向。
你認為我是真理,我就是你心靈的信仰。
你認為我是謊言,我就是你心靈的拒絕。
你認為我是魔鬼,我就是你心中的恐懼。
你認為我是聖靈,我就是你靈魂的依靠。
我在你所見到、想到、意識到、感受到的所有一切中,卻不被你的所見蒙蔽,不被你的所想迷惑,不被你的感受所沾染,不被你的身心所割裂,在你身語意的分裂中,無取無捨,無生無滅,不即不離,是我不動如如。
世界,因為你的所想、所感受,而塑造出來,你見到、想到、聽到、觸及到、感受到的所有,你活在自己的夢境中,我是夢境中,你原本的甦醒。
我在你的仇恨中,安詳地看著你,我在你的幸福中,清醒地端詳你,我在你的信仰中,明晰地照耀你,我在你的絕望中,冷靜地觀察你,我在你的接納中,擁抱著你,我在你的寬恕中,完善著你的原貌。
我是你所見的一切中,不可見的寂靜,我是你心靈能見的根本中,清澈離分別的安詳,我是安詳中,熄滅清醒的純澈,是純澈中,明晰無掛的圓滿,我是圓滿脫落後,不可說的當下。
我在你,在一切眾生身心靈之內,卻又包藏宇宙萬物,世界在我其中移動,在移動的宇宙中,未曾移動的,那就是我。
我是你的生命,一切生命都是我的表現,生命卻未曾改變我的容顏。
我是你的過去與未來,無論你生死輪迴歸於何方,你從未片刻離開我。
在你的苦難煎熬中,我是你心靈放棄自我維護時,接納命運的坦然,坦然中,熄滅自我保護的恐懼,安詳凝定,那就是我,所以,我是你的解脫,你是我的掙扎,放棄掙扎,擁抱苦難,那一切光明與力量的源泉,就是我,是你原本的威嚴。
在你的幸福快樂愉悅享樂中,我是你心靈深處的淡然,心靈從世俗間的慾望情感貪愛之中,轉身離去,對世俗名利慾望的放棄,心靈深處的安詳、平和、滿足、淡然,那就是我,所以,我是你的清淨,你是我的混濁,混濁淨化,心無所求,安詳穩定,清淨淡泊,那就是我,我是你樸素真實的心。
在你的身心靈中,那不被思想改變,不被意識割裂,不被情感染污,不被慾望鞭打,不被生死脅迫,不被病痛要脅,不被自我綁架的,是我圓滿的莊嚴,我是你生生世世、未曾改變的清醒,在清醒中,無掛清醒的明晰,明晰中,脫落明晰的安詳,安詳中,熄滅安詳的不可思議,不可說,那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一切眾生本來的面目,就是過去未來、十方三世一切如來。
故而釋迦牟尼佛說,我就是原始七佛,我就是燃燈古佛,我就是阿彌陀佛,我就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如來皆是一尊佛所化現,這尊佛就在你的心靈深處,因你的見聞覺知,幻化祂,你的業力投射祂的清淨,幻現出大千世界,而祂在你的身心幻化中,無生無滅,在你喜怒哀樂、七情六慾的覺受感知中,無取無證,在你的行住坐臥中,清淨清醒,不動不搖,在你色聲香味觸法中,無來無去,莊嚴圓滿。
你見證身心如幻、幻滅覺空、非幻不動,那就是你原來的樣子,那就是宇宙中唯一的如來,你我他,十方三世過去未來一切眾生一切佛,皆是祂的所現,眾生都是沉淪在夢境中,自性如來的一念迷失,迷失的一念,在夢境中苦苦尋找自己,試圖通過諸種外界依據,證明自己的存在,證明就是生死,存在就是無明,故而,佛又說,一念覺,眾生是佛,一念迷,佛即眾生,眾生與佛,只在覺迷之間。
我是與你們一樣的凡夫,有著你們同樣的缺點與煩惱,只是,我敢於直面煩惱,敢於真實面對自己的良心,對於真理的渴望與熱愛,超過於我自己的生命,超過於我自己的任何的個人利益,正是因為我的靈魂,對於佛法無上的渴望、極致的虔誠、堅固的信仰,所以在我未來的人生命運中,面對是非對錯,面對利益誘惑,面對愛恨情仇,面對順利與失敗,我就有了選擇的權力!
你們明白嗎?因為我有信仰,極致、絕對、堅固、純淨、直接、乾淨、純粹、嚴格的信仰,所以,對於自己的思維,對於意識念頭,對於情感慾望,對於身體感受,對於恐懼希望,我才具有了看清它們,從而選擇它們的權力!因為我不愛自己,只愛真理,那麼,一切建立在自我獲得基礎之上的念頭、思維、體驗、感受、覺受,我都可以放棄。
既然能夠放棄,這些構成人性自我的因素,他們就不是我,對真理信仰的心,就可以認識他們,理解他們,接納他們,寬恕他們,放棄他們,最終,心只選擇真理的標準,最終,真理標準所達到的淨化程度,融化熄滅了構成「自我」的所有因素,那不在生滅之中的清澈明晰,那不被因緣業果牽引的無生圓滿,就裸然呈現,知幻即離,離幻即覺,身心如幻,非幻不動,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當自我與構成自我的因素熄滅,不被自我綁架的圓滿自然呈現,那就是,不被生死束縛的覺醒。
正是因為絕對、堅固、極致的純淨信仰,我有了選擇生命的權力,換個角度說,是生死輪迴不能再選擇我,因為,在因果塑造我的未來過程中,我選擇離開他們,選擇真理,就是選擇出離,選擇真理,就是選擇放棄,放棄自我,生死抓不住清醒,選擇出離,因果帶不動虛空。
究竟了義的佛法,修行的次第、道路,我圓滿地留給了你們,以及未來的人,能否一世解脫、即身成佛,全靠我們自己的信仰與信心,我隨時與你同在,當你的信仰虛弱、信心迷茫時,你放鬆自己的心,在你柔軟安寧的心靈中,那清醒明晰的,看著你情緒、思維、意識的安詳,就是我時刻伴隨你的力量,當你能放棄自己的痛苦,讓煩惱慾望熄滅在你心靈接納苦難的寬容、淡泊中,你會體會到,我與你同在,過去未來一切如來,與你同在,當你融化在心靈安詳清澈的柔軟之中,當下離生滅疑惑的,就是未曾生滅的亙古莊嚴,在現實生活中,你將體驗到覺悟者,無掛無染,無來無去的喜悅。
好了,今天就說這麼多吧,祝願大家新年快樂,在新的一年中,上上增進,早日明心見性,出離生死苦海,我們在佛國世界,清淨佛土中相見!
2017年1月3日 07:35
問:人格即佛格,人成即佛成,我們完善自我人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精勤持戒、布施、放生、磕頭、念經、祈願,持之以恆信心不退,最終一定能成佛吧?!
答:佛性無法被成就,一切所作皆是佛性的迷失。佛性無法被獲得,一切所獲皆是佛性之錯覺。
佛性非努力所作而成,在一切所作中,佛性如如不動。
佛性非止思絕慮而成,在思慮意識中,佛性純然清淨。
佛性非任運自然而成,在因緣聚合中,佛性無掛自在。
佛性非滅除身心而成,在身心幻我中,佛性無生圓滿。
佛,是因緣聚合中,離生滅的圓滿;佛,是煩惱中,無掛分別的寂靜。
佛,是過去未來,未曾變易的當下;佛,是輪迴中,無取無證的清淨。
身心如幻,幻心無證,非幻不動,名佛。
世界如夢,夢境不留,無染無掛,名佛。
莫要在夢境中,將塑造夢幻的完美當成佛,就好像要從水中撈起月亮,就如同要將磚瓦磨成銅鏡,即使歷經億萬劫,終不可成;莫將現實的身心自我,當成佛的載體,須知,自我是五蘊、八識交織而成業緣因果,身心如幻,性本虛妄,幻不可得,離幻即覺,性即諸佛。
即心離心,是不動如來;即相離相,是隨緣自在。
心若不能在明晰的安詳中,清醒覺察構成「自我」的七情六慾,則心隨境轉,業境轉心就是世界,心緣世界就成自我。
心靈是自我的牢籠,自我是心靈的鐐銬,我們無論在心識分別所幻現出來的世界中,作多少人為努力,累積善業帶動心,功德於心幻現天堂,福報消耗完,善業轉惡因緣,惡業牽引心識,幻現地獄果報,心隨自我上天入地,卻永遠無法逃脫六道牢籠,自我在心識幻現的宇宙中,生生世世,無法解脫生死輪迴。
故而佛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佛法是解脫法,非獲得法,一切獲得法皆是如來方便教化,若將方便視為實有,則方便非究竟,則諸法非真如,則名相非實地,則覺悟非圓滿。
若行者明悟自心,體證自我性空,在七情六慾之中,融化瓦解構成自我的,累世妄想習氣,自我熄滅於心,心靈從自我存在感的體驗中解脫,分別熄滅則身心脫落。
身心脫落,則承載身心自我的無明熄滅,無明滅,則覺性湛然明晰,圓覺普照。
當行者依據佛智,勘破煩惱我執,覺察自我虛幻,幻滅覺無生,則實證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心不掛色,則色性即空,色不染心,則心性本寂。
空者,圓滿是,寂者,清淨是,清淨無來去,是名當下,當下離生滅,名圓滿如來。
則一切諸法,方便為究竟,因無生故。
則一切諸行,隨順為圓滿,因無掛故。
則凡所有相,皆如來德相,因諸相非相故。
則眾生心,皆是佛心,因心心無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故。
則生死即涅槃,輪迴即淨土,因煩惱即菩提故。
是故,佛在心中莫妄求,離心無佛,離佛無心,明心見性是如來。
2017年1月6日 11:57
問: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經》。請問,何為邪道?何為外道?何為附佛外道?何為邪教?
答:並沒有一個真實存在的邪道,心離實相,即名為邪,而實相是不可言說的,心無所得,當下不動名如來;邪本空幻,幻不可得,離幻即覺,非幻不動,是名實相,並沒有與邪道相對的佛道,心有所持即邪,心離分別,則邪道亦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法兩寂,隨緣清淨,當下名如來實相。
色不自色,因心故色,心不自心,因色而心,心有所作名邪,於生滅法中,心離取捨為正。
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心住名色即邪,隨順名色幻心,幻空無取無證,隨順因緣聚合,因緣本空亦無滅,周遍過去未來,無生不動即無去,心離諸幻,見諸相非相,無得名諸佛。
這是從佛法究竟義上闡述邪道與佛道,只是一心所現,邪道不可得即佛,佛道本無生,故邪道不可得,心生分別即邪,心離分別即佛,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心法無二,無所得,不可說,是名佛法。
何為外道?
《大佛頂首楞嚴經》:
佛興慈悲哀愍阿難及諸大眾。發海潮音遍告同會。諸善男子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
云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
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是故,認為自我虛幻,而真理可得,認為人身熄滅後,有真身可以獲得,認為自我是虛妄的,而真理是永恆的,認為有涅槃可得,有如來可證,有諸法可取,有妙明真心可得,心外立法,皆名外道。
外道者,又名心外立法,何為心外立法?佛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
所以,我們所認為的身心自我,宇宙世界,以及真理,皆由眾生唯心所現,心本幻現,則身心自我,真理宇宙亦不可得,不可得者即性空,故山河大地有相而無體,並不是離開山河大地,有一個可以獲得的不動空相,而是山河大地本來性空,見諸相非相,證法我皆空,心離所證,離無所離,不可得即實相。
若心有所取法,則必有所得心,得與所得相續即生滅,法引心識即無明,無明緣識即輪迴,故而,心外立法者,外道修行,猶如以沙蒸飯,歷經千百億劫,終不能成。
外道修行離心立法,依所得心,塑造出萬能的造物主,依分別心,塑造出宇宙絕對精神;古印度有吠檀多論者,認為宇宙由上梵、下梵構成,是上梵摩耶,塑造下梵微塵構成宇宙基本因素,山河大地由絕對精神摩耶,也就是佛教中的無明心,塑造原子微塵所現,宇宙基本因素構成的世界眾生中,皆由摩耶所造,因有能造,必有所造,能所相續,現宇宙成、住、壞、空,故而外道修行無法脫離生滅輪迴。
而佛法中,如來所言,宇宙實乃眾生心識妄想,聚合習氣業塵,因緣聚合所現山河大地,眾生無明心生識,識緣名色而有取捨,心隨取捨而生體驗,體驗凝固心識而生自我,自我取捨六根塵境,色境聚合而現外界山河大地;因眾生心本來虛幻,故山河大地亦不可得,心無所得即實相,故山河大地齊說法,生死輪迴本涅槃,眾生煩惱身心熄滅,離生滅即當下,無所掛礙,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方便為究竟,隨順即圓滿,心心無染,是如來慈航普渡。
何為附佛外道?
佛法者,明心之路也,佛經者,途徑是!佛法如藥物,應眾生無明心中八萬四千煩惱,而現開啟煩惱的八萬四千法門,故而如來又被稱為大藥王,解脫自心煩惱束縛,自證如來聖智的道路,稱為如法修行。
而《楞伽經》中預言,後世有行者,愛好佛法,將佛經當作知識,望文生義,依文解字,以世俗智曲解如來義,以文字名相,歪曲佛法蘊含的究竟義理,斷毀眾生明心見性之路,雖然口說佛經,實乃附佛外道,只因不發出離心,貪愛自我感受體驗,以獲得心宣說大乘佛法,以有所得心,闡述無所得義,壞佛知見者,名出佛身血。
故而,達摩祖師言,若不見性,說得十二部經教,盡是魔說。
附佛外道者,以為佛法是文化,是可以獲得的知識,依據人類意識分別心,依文解字,以凡夫心度如來義,將心內去妄的佛法藥物,變成了心外所立的佛法知識,猶如沒有吃過糖的人,依據別人對糖的描述,用心去揣測,以意識的畫筆,在無明心的畫布上,用思維概念創造出,糖的種種名相,並且絕對、決定地宣稱,紙上所畫出的糖,就是真正的糖,若不符合這種糖的名相,就絕對不是糖。
糖比喻眾生佛性,佛性並無固定的名相,眾生見聞覺知、行住坐臥,皆是佛性所顯現,外界宇宙微塵、山河大地,皆由自性所幻現,世界在自性中移動,而在移動世界中,自性從未變易;這種依意識思維心,在分別二見中,創造佛法義理的人,猶如獅子身上的蝨子,生於獅身,卻吃獅身肉,喝獅身血,是斷毀佛法的罪人。
佛經義理一定要親身履行,為何佛涅槃前,留下以戒律為師的法旨?因為戒律中蘊含著眾生皆可以親身驗證的道路,遵守戒律者,身心純淨,六根清淨,覺慧於心識中發動,無生寂靜熄滅心識分別,煩惱性空則覺性圓明,心離諸幻,則空中無色,空不異空,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通達,三藏十二部經,經經無礙,是故,法由心生,心空法滅,心法不可得,當下如如圓滿,名如來。
何為邪教?
樹立教主權威,唯我獨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誹謗一切不贊同自己的人,甚至打著信仰的名義與政府對抗;以佛法名相維護自己的尊嚴利益,以信仰的名義滿足人類的慾望獲得,索取心深重,依獲得心去努力,與佛法做交換利益,是邪教的核心。
邪教一定有一個教主存在,這些人往往會為自己編造一個冠冕堂皇的身份,比如,我是某某佛再來,我是某宗多少代傳人,我是某宗某個門派的傳承活佛,宣揚佛法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令眾生明法得度,而是借助宣說佛法,抬高自己的地位,樹立令人崇拜追捧的偶像,從而威脅、控制眾生靈魂,以利益誘惑眾生,你跟隨我就可以成佛作祖,以毀滅恐嚇眾生,你離開我就會下地獄,你敢懷疑我就要遭受報應!
口說佛法,內心貪得無厭,積極要求信眾為自己捐款,貪財好色,表面上儀表堂堂,正人君子,暗地裡酒色財氣,淫人妻女,表面宣說佛法,內心卻將佛法當作滿足人世間利益慾望的工具,這一類邪教,比較容易區別,是凡自稱是某某佛再來,我是某某宗派傳承者,給我供養就可以獲得福報,與我上床就可以獲得加持力,離開我你要遭報應,反對我就要下地獄,基本可以肯定,此人絕對是魔鬼再來。
2017年1月6日 20:24
《夢》——大乘佛法之心髓,諸佛之心印,佛法第一義,靈魂之養分。
2017年1月8日 07:29
問:老師,跟隨您這麼多年,深感您傳播正法的不容易!
答:師兄,切莫作如是念,若有法可傳,即是非法,若有傳法者,傳者即魔,無法可說,法法無生,是為說法;無傳法者,隨緣性起,緣起性空,心無所住,是為傳者。
何為佛法?法從分別生,還從分別滅。
法是生滅,於生滅法中,熄滅生滅之分別,即是佛法。
何為佛經?經者,徑也!法因錯謬起,於錯謬之中,熄滅錯覺的途徑,是名佛經。
何為修行?煩惱即菩提,於自心煩惱中,熄滅心靈對我執煩惱的執迷,煩惱熄滅的過程,稱為修行。
從來沒有脫離自心本性,而存在的佛法,佛法如藥物,藥物治癒好疾病,藥物就不再需要,有人靠竹筏過河,過河後竹筏就成為了累贅,故而佛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正信熄滅迷信,迷信融解後,正信亦同消失,無所貪著,亦無掛礙,本來自在,是名傳法。
智慧善解愚癡,愚癡熄滅後,智慧亦不可得,心無所作,亦無所得,清淨隨順,是名傳法。
真實破除虛妄,虛妄熄滅後,真實本無生處,無生亦無滅,無來亦無去,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是名傳法。
虔誠勘破我執,我執融化後,虔誠失去了承載虔誠之心靈,能所雙亡,身心脫落,於生滅法中無取無證,如如不動,是為傳法。
接納生死苦難,寬恕擁抱著恐懼,痛苦融化在柔軟的心靈,自我分辨在安詳中熄滅,也沒有善良的單純可以被獲得,心離所得,分別熄滅,即不被所得心掛礙的清醒,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心無染,行住坐臥皆是表法;隨身心妄念而不住,念念清淨,嬉笑怒駡皆是方便,是傳如來究竟佛法。
佛教,以如來究竟法義立根本,依法明心,明心見性者,自證聖智,是荷擔如來家業的佛子;純正的修行者,心離世間名相,不會因為世界因緣,而動搖心靈的信仰。
全世界都辱駡誹謗你,與你無關,你不會因辱駡而懷疑如來真理,全世界都讚歎頂禮你,與你無關,你不會因讚歎頂禮而迷失靈魂的方向,因為,你只為真理活著,真理之中並沒有自我的索取,因為,真理的本身,就是真正的你自己。
2017年1月11日 14:10
心受浸染,幻有所得,所得即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無所得,自在本圓滿。
2017年1月12日 07:51
法師言:白衣上座有什麼過患?
法師云:一,白衣上座對經論縱然講到口吐蓮花(含二部僧),沒有全部戒律的傳承,不知全部戒律的開遮持犯,僅知五戒、八戒、菩薩戒,仍不足以住持佛法。
答:何為白衣?不見自心本性者,無明愚癡是名白衣,若見自心本性者,則白衣亦是佛。
六祖慧能最初去五祖弘忍處求法,五祖問慧能:「你是哪裡人?」慧能回答道:「我是嶺南人。」五祖弘忍輕視地說:「你是嶺南人,又是未曾開化的獦獠,如何能成佛呢?」慧能答曰:「人雖有南北之分,佛性卻不分南北。」
既然佛性不分南北,無生無滅,不增不減,不來不去,法師為何認為,持戒者的佛性,就一定比不持戒者的佛性多啊?
眾生本來佛性具足,只因自心迷茫不能得見,佛與眾生,一心之隔,心迷則佛是眾生,心覺則眾生是佛,覺悟佛性者,方能住持佛法,心若迷者,雖然受戒,也沒有住持佛法的能力吧?
若不識自心,無明惑心,雖身披袈裟,僧相亦不能名為真僧;若依據佛法修心,明心見性,本性湛然圓滿,則白衣相亦是佛相。
法師請聽論,問曰:因何不得禮佛、菩薩等?
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羅示現神通,皆作得菩薩相貌。種種變化是外道,總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錯禮拜。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禪。禪之一字,非凡聖所測。
又云:「見本性為禪。若不見本性,即非禪也。假使說得千經萬論,若不見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達摩血脈論》
達摩祖師言:若見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鬚髮,白衣亦是佛。若不見性,剃除鬚髮,亦是外道。
問曰:白衣有妻子,淫慾不除,憑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見性,不言淫慾。只為不見性,但得見性,淫慾本來空寂,自爾斷除,亦不樂著,縱有餘習,不能為害。何以故?性本清淨故。雖處在五蘊色身中,其性本來清淨,染污不得。
問曰:旃陀羅殺生作業,如何得成佛?
答曰:只言見性,不言作業;縱作業不同,一切業拘他不得。從無始曠大劫來,只為不見性,墮地獄中,所以作業輪迴生死。若悟得本性,終不作業。若不見性,念佛免報不得,非論殺生命。若見性,疑心頓除,殺生命亦不奈他何。
汝心即諸佛心。前佛後佛只言傳心,更無別法。若識此法,凡夫一字不識亦是佛。
法師請聽經,《法華經》云:「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
《法華經》中《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
由此可見,怎麼知道菩薩為度化眾生不可以現居士身?
再說住持佛法,何為佛法?佛經者,途徑也,依據正確的途徑,破迷離幻,證諸法性空,身心無掛者,即宣說如來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大乘修行者,佛法本幻,依幻心而有佛法,佛法熄滅幻心,則生死輪迴當下涅槃,則行住坐臥皆是佛法,幻心依幻法覺悟,幻心熄滅,佛法亦不可得,不可得者,何來住持?本無生者,住持是誰?
法師請聽論,達摩言:若見本性,不用讀經念佛。廣學多知無益,神識轉昏。設「教」只為標心,若識心,何用看「教」?
但不見性人,讀經念佛,長學精進,六時行道,長坐不臥,廣學多聞,以為佛法。此等眾生,盡是謗佛法人。
既然不見本性,披著僧袍依舊是凡夫,凡夫有何資格住持佛法?
白衣依據佛經修行,以虔誠心破除貪慾,以智慧心勘破無明,以恭敬心熄滅我執,以清淨心熄滅煩惱,親證聖智者,是朝拜如來,而並非見寺院、僧侶、法事相,為見如來。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
佛法是通往實相的道路,而實相是無法獲得、無法言說的,當下清淨是名實相。
既然性空無法獲得,如何住持?既然隨順清淨,住持者為誰?
佛法為解脫無明眾生的藥物,應眾生八萬四千煩惱,所現八萬四千法門,因煩惱無實性,故佛法本幻有,《圓覺經》云:「如湯銷冰,無別有冰;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依據佛法見證自心本性者,身心脫落,法我皆空,即見實相,實相就在幻相中,幻相不可得,幻性即空,是名實相,故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未曾見性者,不知持戒即是持心,心空法滅,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心無掛是為持戒,若有法可得,則是以無明心持有為法,法法皆是輪迴,心心皆是貪慾,何談傳承如來清淨義?既然佛義無生,無法被形式所傳承,又如何談得上被持戒者住持。
論云:「眾生應知佛性本自有之。迦葉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性同諸佛心。前佛後佛只傳此心,除此心外,無佛可得。顛倒眾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馳求,終日忙忙——念佛禮佛,佛在何處?不應作如是等見,但知自心,心外更無別佛。」——《達摩血脈論》
故而,依法明心者,知心是佛,佛由心作,心幻法滅,隨緣性起,無取無證,身心自在,無染無掛,自性圓妙,清淨即不動,不動即莊嚴,是名住持如來正法。
法師云:二,佛滅度時,把正法眼藏付與比丘僧團,令後世僧寶住持佛法,捨僧寶講經講法不願意聽學,反去追捧白衣上座,違背三皈依戒。
答:「四依法」明確指出,「依法不依人」。
「四依法」出自大乘涅槃部,第0109部《大般涅槃經》四十卷,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大般涅槃經》卷第六,《如來性品》第四之三。
法師請聽經,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來所說,真實不虛,我當頂受,譬如金剛珍寶異物。如佛所說,是諸比丘當依四法。何等為四?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如是四法,應當證知,非四種人。」
說法者不論身份,地位,男、女、老、幼,都可以上台說法,聽眾只需要依他所講的法理,看法理講得是不是正確,這叫依法而不依講法之人。能依「四依法」者,為依教奉行。
據佛教經典《大乘同性經》卷下、《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本等記載:到佛教末法時期時「教法垂世,人雖有稟教,而不能修行證果,稱為末法。」
法師云:三,三藏經典,「戒律藏」為根本,佛制白衣不得學、看、偷聽、偷看沙彌律、比丘、比丘尼律,佛陀密義,凡愚莫測。白衣上座於無上菩提之本的律藏不通,不實修實證,已失佛法之本,經論講得再好,也是枝末。
答:佛教,是覺悟者的教育,而不是崇拜佛的宗教,佛教以般若智慧立本,以究竟法義為傳承,依據究竟法義,熄滅無明煩惱,是為佛法修證,並不是單純地以戒律藏為根本,這就是佛教中,大乘、小乘佛教的劃分,大乘以智慧為核心,提倡聞思修,實踐身心如幻、諸法性空的佛理,實證煩惱即菩提、輪迴即涅槃,覺悟當下圓滿十方。
小乘以戒律為核心,提倡戒定慧,以有為法修持煩惱心,煩惱心滅,真理永恆,最終實踐我空法有的境界,因為有戒律,有可以依據的標準,故而小乘修行比較穩妥,不容易出現偏差。
但是,因有所得法,必有能得心,心法相續就是輪迴,故而,修小乘佛教的僧人,能脫離分段生死,不出變易生死,變易生死就是識陰存在感,心對存在有所分辨,被分辨凝固的心,妄求幻法,即生諸境。
心依存在,才談得上有真理可以獲得,有所獲必定有能獲,能所相續,心法變易,就是生死輪迴,故而小乘修行者,必定要聽聞法我皆空的大乘了義佛法,方能永斷無明,徹底解脫六道輪迴。
故而菩提不在戒律中,而在無明眾生煩惱身心中,依據究竟了義佛法,熄滅無明貪慾,煩惱滅則無明消,非色滅是空,而是色性即空,實證身心如幻、世界如夢,夢幻不可得,不可得者即名清淨,故而,煩惱即菩提,輪迴本涅槃。
若不能自證聖智,則戒律就是枷鎖,律藏本是煩惱,以煩惱心,去枷鎖中求,何談解脫?
法師云:四,白衣上座會阻斷法的清淨傳承,減弱法的加持力,三寶一體,比丘講法,現僧相,僧相即是佛相,僧有無作戒體,不同於父母之精血和合之凡夫身體。比丘登三壇大戒,三師七證代表十方諸佛證明彼是佛子,可以代佛宣化。
答:法師此言差矣!僧相非佛相,佛相不可見。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經》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
僧者,清淨心,非受戒之人即是僧,否則,身雖然受戒,心存淫慾,身披僧袍,卻淫人妻女者,是魔王波旬的子孫,受戒者受心,心者,煩惱是,經云: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故而,因心有煩惱,方能持戒,心若覺悟,則身心脫落,諸法無掛,並無戒律可以持得。
法師請聽論:佛不度佛,將心覓佛不識佛。但是外覓佛者,盡是不識自心是佛。亦不得將佛禮佛,不得將心念佛。佛不誦經,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無持犯,亦不造善惡。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吃齋、持戒亦無益處。念佛得因果,誦經得聰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報,覓佛終不得也。——《達摩血脈論》
所以說,能持戒者必定未曾覺悟,既然未曾覺悟,你如何說,無明凡夫披上袈裟就是如來?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僧相,佛相,是否是法相?一切法相皆因煩惱生,煩惱性空,則妄心熄滅,諸心無得,諸法無生,則山河大地齊說法,煩惱眾生本菩提,眾生界即是佛界,眾生心即是佛心,眾生相皆是佛相,並沒有一個固有的如來佛相可以獲得,見一切相皆是虛妄,無掛虛妄的就是佛相。
法師云:五,白衣上座為諸多沒有戒法傳承的,白衣開了亂講經的先河,後來效尤者如恆河沙。
答:覺自性者名傳承,不見本心者,說法皆是誤導眾生,經者,途徑也,沒有通過途徑到達彼岸者,僅僅是宣說途徑,並非是宣說佛法,佛法是指月之手,若見到月,則手指不需再用,若人們只是見到了手指,而遺忘了月亮,那麼,不僅僅是月亮你見不到,而指向月亮的手指,也失去了本來的意義,故而,並非戒法傳承者可以講經,而是明心見性者,才是佛法真義的傳承者。
法師云:六,白衣上座阻斷了在家信眾親近三寶的機緣,隱沒住世三寶。
答:何為佛法僧三寶?佛者,覺者也!法者,正道是!僧者,清淨心!並非是名相上的如來佛祖相、寺院僧侶相、經書文字相,若不明了佛法大義,不實證自心本性,心隨境轉,則佛教儀軌形式,皆屬於心外求法,是為外道修行,僧侶相下,若無究竟法義支撐,則與凡俗相本來無二。
若見性修行者,雖穿白衣現在家相,卻通達佛法,親證聖智,了達三藏十二部佛經,究竟智慧隨處而現,此種人,隨緣說法,法法無生,善巧度化,心心無掛,是真正的荷擔如來家業之人,因為有此類真正修行者,在凡俗世間實踐佛法,佛法在人間才具有了生命力,佛法不再是深居寺院、束之高閣的神秘典籍,而是可以指導凡夫生活的修行標準。
那麼,正是由於白衣凡夫依據佛法,將生活中的環境,變成了修行的道場,佛法才在人間遍地開花,有修行者之處,即為寺院淨土,無量凡俗眾生,因耳聞目睹在人間修行者,清淨慈善的言談舉止,從而對佛法升起信心,從而潛心研習佛經、深入修行自心,這難道不是最大程度、最大範圍、最大效果地讓人類親近佛、法、僧三寶的事實嗎?
法師請聽論:從無始曠大劫以來,乃至施為運動,一切時中,一切處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復如是。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離此心外覓菩提涅槃,無有是處。自性真實,非因非果。法即是心義,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無有是處。——《達摩血脈論》
法師云:七,舉世聞名的大居士,也不能與舉世聞名的大和尚相提並論,我今舉虛雲和尚為例,你能舉出與虛雲和尚比肩的居士嗎?舉世聞名的居士可以入數三寶嗎?
答:比比皆是!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維摩詰大士,這些歷代祖師,都現白衣居士相,都在助如來宣法,而且各有百千徒眾。你說舉世聞名的大居士,也不能與舉世聞名的大和尚相提並論,試問法師,你可曾學習過《維摩詰經》?《維摩詰經》被譽為禪宗寶典,是大乘佛法系統,禪宗七經中,被譽為「寶冠之珠」的究竟了義佛法。
經中記載著這樣一個典故,有一次維摩詰居士生病,佛陀派遣座下大弟子前去問候居士,結果從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開始,每一位大弟子,都訴說曾經受到大居士質詢問經的經歷,對於維摩詰居士高深莫測的智慧,心有餘悸,不敢前去探望他老人家,最終還是文殊師利菩薩,代佛前去問候維摩詰居士,弟子跟隨文殊師利菩薩,在維摩詰居士的精舍中,傾聽兩位白衣居士,對佛法修證精妙絕倫的對答。
請教法師,佛前大弟子,是不是大和尚?維摩詰居士,是不是大居士?維摩詰居士難道不能與十大弟子相提並論嗎?
從修證境界上而言,他們確實無法相提並論,維摩詰居士是證悟佛性的大菩薩,而十大弟子僅僅是阿羅漢而已。
法師請聽經,《楞嚴經》云:「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歎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楞嚴經》云:「若有男子,樂持五戒,我於彼前,現優婆塞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於彼前,現優婆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這是《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二種應化身度脫眾生,示現的其中兩種身,優婆塞身指在家修行的男眾,優婆夷身指在家修行的女眾。
法師云:八,白衣上座或許能一時造成佛教的繁榮景象,功不抵過,對佛教的長遠的傷害,非一時之虛功可以彌合。
答:法師,你太看重僧相,而排斥白衣相了,須知,相由心生,不明自心者,身披僧袍也是白衣,若自證聖智者,雖白衣凡俗相,因明心見性,即是住世如來,佛性唯有智知,不依相見,佛是中道理體,非名色,更非僧袍,若以世間名色去理解佛陀教化,則佛教不成佛陀教誨,而是崇拜佛相的外道宗教。
法師云:九,白衣可以隨機介紹佛法給大眾,時時不忘讚歎三寶,時時推薦公認的無爭議的高僧講經給大眾,不忘佛法外護的使命。僧俗各守本分,護佛正法,令久住世。
答:法師,僧俗唯以心分,何以相分?若以相分僧俗,則僧相、俗相必定有體性,有體性者必定有緣起,有緣起者則本質性空,你如何以幻空名色,去衡定哪一種幻色,可以信受宣揚佛法,哪一種假名,不能信受宣揚佛法?
法師請聽經,普覺菩薩問:末世眾生已與佛法漸行漸遠,真正的聖賢都隱伏在世間不為人知,而邪法炙然於世,應求何等人修行呢?
釋迦牟尼佛說:當求一切正知見的行者。什麼是正知見呢?首先,正知見的善知識一定是心遠離一切相,不以二乘的修行得少為足,雖然肉體住在塵世中,沒有出家,但是心不染六塵,恆自清淨。這樣的行者不會隱瞞自己的過失,讚歎離慾離妄的修行,宣講大乘無相佛法,讓眾生遠離一切惡行,是末世應當依止的大善知識。可以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圓覺經》
2017年1月15日 11:06
如同衣服可以脫掉般,情緒體驗,意識思維,也可以在心靈中脫落,剩下的就是如虛空般,湛然離分別的圓滿。
2017年1月15日 13:32
節制你的慾望,慾望導致的昏沉,是臨終時遮蔽心靈覺光的妖魔,你今生最酷愛的貪戀,是誘惑你進入六道輪迴的妖魔。
寬恕你的仇敵,仇恨引動的嫉恨,是臨終時撕咬追殺你的毒蛇,你對仇人最深切的痛恨,是驅趕你進入寒冰地獄的鬼卒。
全身心朝向佛法,極致的信仰,淡化心靈中其餘的渴望,對佛法絕對而純淨的極端渴望,是你活著的時候,治癒身心煩惱的良藥,是你臨終時,通往佛土的金光大道。
2017年1月15日 17:10
問:何為苦,集,滅,道?
答:佛陀初轉法輪,為五比丘言四聖諦,宣說世界因緣,這是法相。
一切法由心生,故一切相皆心相。
心染覺受,體驗是苦;心取諸幻,生滅是集;心離分別,生滅寂滅;即心離心,不可說之當下,是道。
2017年1月15日 18:15
問:何為聞,思,修?
答:聽那聽不到的寂靜,名聞。
思維那無掛思維的當下,名思。
修那無需修證的本來,名修。
問:何為戒,定,慧?
答:心不貪六根,清淨內守為戒。
心無掛六根,心塵幻空為定。
六塵融入心,心相兩寂,
身心脫落,無生圓寂是為慧。
2017年1月16日 14:42
修行,是減法,是為心靈減負的過程。
當心靈從所有的貪慾中,減去了對貪慾的執迷;在一切情感情緒中,減去了對體驗的愛染。
在所有的意識思維中,減去了對分別的疑惑;在一切身心肉體感受中,減去了覺受的迷戀。
減到最後,減無可減,離無所離,捨無可捨,那能減、能離、能捨之人,就成為執幻最終的錯覺。
宇宙世界,生死輪迴,眾生諸神,生滅諸法,皆由此幻立根本。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楞嚴經》
信仰之純淨,徹底放棄對自我的保護,清澈中安詳,完整接納幻覺之恐慌。
幻覺,在柔軟安詳中融化,錯愕,在凝定清澈中分解。
錯覺熄滅,就是本來;幻覺性空,無染無掛。
心靈,從迷失在心靈夢境之中甦醒,過去未來,只是一念迷失的瞬間,無掛過去未來的,是未曾來去的當下。
蒼穹宇宙,只是離覺的本覺中,覺察本覺的一念明覺,覺察熄滅,於蒼穹世界中,無取無證的,是未曾生滅的圓滿。
2017年1月16日 20:50
真實的不會變易,變易的皆是虛幻。
在虛幻中,覺察變易的清醒,清醒中實無觀察者。
變易的虛幻,與觀察虛幻的清醒,皆是虛幻,虛妄熄滅時,能作與所作脫落。
不可獲得的當下,就是那遠離分別,不可說,無所得。
是無法思維,無法指稱,無法創造,不可到達的圓滿。
當下具足,一切到達都是偏離;本自清淨,所有獲得皆是染著;本來不動,分辨言說皆是魔行;本自圓滿,生死輪迴原本涅槃。
2017年1月17日 15:32
不要動用你的眼睛,也不要動用你的大腦,而是用你的心去看世界。
在自我的心靈中,去尋找不被自我抓緊的安詳。
在安詳柔軟中,去體驗感受。
在感受深處的體驗中,尋找覺受。
在覺受的輕柔中,體察清醒。
保持在清醒中,你會體證到明晰。
明晰脫落了清醒,明晰本來無生。
眼睛看到只是光線的波動,意識思索只是概念的編織,情感體驗只是記憶在重覆。
如同衣服可以被脫掉般,意識思維,情感覺受,在明晰中脫落。
無掛分辨的,是本來無生,無生即不動,不動即遍滿,遍滿即當下。
在無生裸然中,所有體證、體察、覺受、體驗、分辨,盡皆熄滅。
明晰離惑,生滅緣起宛如幻影,空中無色,過去未來只是當下。
覺性無生,故而如如圓滿;覺性無滅,所以充滿十方。
2017年1月17日 17:00
問:你總說無掛、無染,究竟是何種體驗?
答:心靈覺察你的貪戀執著,看著他,不作解釋。
你曾經很愛吃冰淇淋,濃香爽口,每天吃到冰淇淋就是你當天最大的快樂。
檢查身體時,醫生告訴你,因為吃冰淇淋,導致你患了高血脂高血糖,你必須杜絕這個愛好。
於是你戒了吃冰淇淋的癮頭。
時隔多年,你再一次看到別人吃冰淇淋,內心對冰淇淋的體驗、覺受、感受依舊存在,可是這些曾經濃郁的感受、覺受、體驗,卻再也帶不動你的心,你的內心深處,對於冰淇淋,以及對冰淇淋曾經深刻的記憶體驗,僅僅是保持著「知道」。
猶如心靈深處睜開了眼睛,眼睛對於心靈體驗,所覺受的一切,僅僅是見到,見的本身並不會對所見的事物,有絲毫分別取捨。
外界,冰淇淋的名相依舊存在;大腦中,對冰淇淋的概念思維依舊健全;身心內,對冰淇淋的覺受體驗依舊清晰。
可是,內心深處,見到冰淇淋的明了,以及覺察到內心對冰淇淋曾經體驗、記憶的「知道」,知道冰淇淋香甜覺受深處的「知道」,不會被曾經對冰淇淋的體驗所牽引帶動,明了冰淇淋名相的意識分別,也不會將冰淇淋的名相誤認為是其他東西。
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功用完整,你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體驗完備,你的看到,聽到,嚐到,聞到,想到,觸到,六識分別健全。
可是,在六根,六塵,六入,相續聚合形成的內外境界中,心靈深處對外境的觀察知道,不會因為所觀察到的世界,改變了知道的清醒;心靈深處覺察內境的明了,不會隨著所覺察的體驗,改變了覺察的明了。
冰淇淋依舊存在,看到冰淇淋的你,也沒有改變,改變的,僅僅是心靈對冰淇淋的貪戀執迷,你的意識依舊認識冰淇淋,你的心靈覺受依舊對冰淇淋有覺受體驗,可是,心靈覺受深處的明了清醒,不再被冰淇淋的名相所帶動,不再被心靈對冰淇淋的覺受習氣所裹挾,你僅僅是看到它、知道它、明了它,卻不會深入地牽掛、眷戀、執迷它。
心靈對覺受習氣保持覺察,心靈對意識分別保持明了。
覺察心,就不是心靈覺受體驗,明了心,就不是大腦意識分別。
恆常安住在心靈覺察中,覺察中保持見一切的明了清澈,清澈在意識分別中不變,明了在體驗覺受中不變,這就是禪修。
清澈熄滅了意識概念的錯覺,明了脫落了體驗覺受的渾濁;體驗覺受在明了清醒中分解,意識思維在清澈安詳中斷裂。
身心自我,在心靈凝定安詳的柔軟中,鬆弛,輕柔,融化,瓦解,身心熄滅,是入三摩地定境。
猶如溪流匯入大海,思維意識,情緒體驗,覺受感知,都失去了本來的痕跡。
無所分辨、無所作意的,曼妙輕柔中,極樂充滿光明,是赤裸純粹、不可分割的圓滿大樂。
大樂熄滅於明晰,明性無掛光明與黑暗,生死輪迴熄滅,過去未來即是當下。
離生滅是圓滿,離來去是自在,離分別是極樂,離取捨是解脫。
輪迴中,無掛取捨,心離分別就是涅槃;生死中,無取無證,心離顛倒妄想,本然無需解釋的,就是圓滿解脫。
2017年1月18日 14:58
佛教,以般若智慧立根本,以清淨戒律為依止。
何為智慧?依如來究竟法義,深觀內在,破迷離幻,自證聖智為覺者。
何為戒律?建立在出離心之上的,對自我與世界的觀察,觀察中並無所觀者,寂靜為戒律。
2017年1月19日 07:07
問:據說,在印度、尼泊爾、西藏,有入甚深三摩地的行者,在定境中沉浸了數千年,是真的嗎?
答:入定的時間長短,不是檢驗三摩地的標準,三摩地,是身心中的妙湛,是死亡中的大樂,是夢境中的甦醒,是昏沉中的明晰,是煩惱中的菩提。
三摩地,是自我覺受中,對自我的質疑,是身心存在中,對存在的反思。
猶如滲透在水中的陽光,無論溪流湖泊,滄海橫流,歷經億萬劫,無論折射陽光的水源,發生了何種變化,陽光中的明性,卻不會因為水源形態的改變,而有絲毫變易。
清泉不會使陽光的明性增加,污水不會使陽光的明性減少,滄海不會使明性變大,露珠不會使明性縮小,明性隨陽光普照十方,隨倒映陽光的水源形態,明性展現出千千萬萬不同的光明形態,可是,一切折射陽光的形態中,光明的性質,永遠不會隨因緣形態有絲毫變易。
當折射陽光的水源,與水源折射的陽光,都消失後,陽光中的明性,本自圓滿不動,因為明性原本無生,無生即空,空性無掛而遍滿,周遍是為隨順;因為性空原本無染,無染即明晰,明晰是為普照十方;因為無生即無滅,無取無捨,是空中無色,心離分別則疑惑消,疑惑熄滅,則覺亦滅,無生亦無來去,當下妙湛十方,是名三摩地。
2017年1月21日 14:26
問:佛說,顛倒世界。何解?
答:實相只是幻相性,幻相本性即如來;如潭映月,水起波瀾,雲駛月運,心生分別,取妄即世界,妄取心覺,知覺幻眾生。
若理信身心如幻,正見世界如夢,覺察身心煩惱的覺察,覺察不隨貪嗔癡交織而擾亂,擾亂熄滅則覺察性空。
猶如潭水平靜,月影清晰,潭水於倒影清澈中,對月影無取無捨,月影虛幻無所得,則潭水取捨月影的分別,亦是虛幻。
月影不可得,潭水映月之清澈,亦不可得,身心如幻,諸法虛妄,妄本性空,生滅寂滅,無生亦無滅,無所得即圓滿,無來亦無去,不可說是覺悟。
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遠離顛倒妄想,究竟涅槃。
2017年1月21日 15:13
妄念熄滅,清淨即如來。
即心離心,自在即解脫。
無所得心,是圓滿,心不可得,是涅槃。
2017年1月23日 10:54
法師:神通不敵業力,明心見性者並不一定了脫生死,只是往生更有把握,若往生則脫生死,要得解脫還是要老實念佛,先得往生,後得解脫。
答:法師好,祝法師與弟子眾,新年吉瑞,身心安泰。
首先,糾正法師一個謬見,神通與明心見性,沒有必然聯繫,佛陀在世時,跟隨如來出家修行,證阿羅漢果位的,一千多位高僧中,具有神通者不到半數,其餘僧眾皆以智慧解脫,證阿羅漢果。
其二,神通與業力,並非是獨立存在的實體,何為神通?一切諸法皆是唯心所現,眾生世界皆是五蘊和合的產物,身心本來虛妄,覺性清淨,寂照身心,虛幻熄滅,幻性原本無生,無生即無滅,如如不動,隨順清淨,生死即涅槃。
其三,何為神通?大乘行者心靈信受佛知見,深觀身心妄想,身語意妄想熄滅的同時,累世業障融化,是故業由心生,心空業脫,被五蘊身心迷障的覺性覺醒,自身心融化的清淨業中,展現無染無掛,圓滿普照的光明,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
當自我身心妄業,徹底熄滅於心靈純澈覺照中,覺性性寂,性空無染本無迷障,迷消覺亡,不可得即圓滿,能所雙亡,身心脫落,即心離心,是隨緣性起,無取無證,無所得是涅槃,是故空中無色,明晰普照中,並無生滅可緣起,覺所覺空,空所空滅,生滅既滅,本無有善惡諸業可得,心離妄想之當下,是如來清淨法身,如如圓滿,隨順不動,於眾生世界,不即不離,這就是漏盡通,證入無生法忍,生死性即涅槃。
法師,請恕我直言,你所說,明心見性者,不能脫生死,實乃謗佛之大妄語!
何為生死?生死者,迷心取心相,相引心識而有行,由於無明而有行,由於行而有識,由於識而有名色,由於名色而有六入處,由於六入處而有觸,由於觸而有受,由於受而有愛,由於愛而有取,由於取而有有,由於有而有生,由於生而有憂悲惱苦、純大苦的聚集……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此乃如來十二因緣法,法法相扣,三界一心。
何為世界?「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楞嚴經》
故而,心妄而幻取,迷茫有世界,若心覺,則世界因緣聚合,心於世界名相中,無取無捨,心離分別則疑惑消,清淨心中,並無覺觀者。
心離我,人,眾生,壽者相,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
六祖慧能言,佛與眾生由心所作,一念覺,眾生即佛,一念迷,佛即眾生。
如果不識本心,法師所念佛,即是你迷茫心的攀緣,念佛的你,就是無明心的延續,無明心攀緣生滅法,五蘊迷心,因緣相續如何得解脫?生滅法牽引無明心,貪嗔癡三業輪轉,六道輪迴永無出期,如何去得了西方極樂世界?
何謂西方?心靈對存在的感知,感知即存在,依存在而生識,識緣名色而有六入,由六入而有觸,因觸而有受,因受而有愛,因愛而有取,因取而有有,因有而生,因生而緣起,因緣起而有相,依心識分別名相,而生東西南北方,故而,佛說,世界唯心所現,諸法唯識所變。
法師請聽論:若見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眾生。若離眾生性,別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處?即眾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無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無佛可得,佛外無性可得。
問曰:若不見性,念佛、誦經、布施、持戒、精進,廣興福利,得成佛否?
答曰:不得。
又問:因何不得?
答曰: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是有為法,是因果,是受報,是輪迴法,不免生死,何時得成佛道?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因果等語,是外道法。若是佛,不習外道法。
佛是無業人,無因果;但有少法可得,盡是謗佛,憑何得成?——《達摩血脈論》
再看如何去西方極樂世界?
法師請聽經,《六祖壇經》中,有刺史問慧能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師言。使君善聽。慧能與說。
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
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何佛即來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刹那。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貪慾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貪慾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銷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鑽木出火 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 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法師,佛教以般若智立根本,以究竟義破無明,無明熄滅,則輪迴本自涅槃,煩惱熄滅,諸苦當下即極樂世界,若如法師所言,以念佛往生為佛教根本,那麼,佛教與基督教徒,祈禱上帝往生天堂有何本質區別?那麼,佛教與印度教徒,祈請濕婆神保佑加持,死後往生清淨梵天有何本質區別?若如此認識佛教,則釋迦牟尼佛,引導眾生脫離生老死苦的樸素教育,必將變成心外立法,求往生、求福報、求人心慾望最大化滿足的外道宗教,這種種貪求心將是佛教的滅頂之災。
法師,如來慈悲,普度眾生,依眾生不同根性,宣說上中下三乘妙法,不論依眾生因緣所故,宣說法相有何種不同,佛陀的教言:法由心生,依種種心,說種種法,心空法滅,依種種法,破種種心,如湯澆冰,無別有冰,緣起性空,性空不動,唯心現量,自證聖智的根本佛義,從未有絲毫改變。
法師請聽經,佛言:「大慧!菩薩摩訶薩具四種法成大修行。何者為四?謂觀察自心所現故,遠離生住滅見故,善知外法無性故,專求自證聖智故。若諸菩薩成此四法,則得名為大修行者。」——大藏經《大乘入楞伽經》
法師,修行關乎生死,非兒戲,非生意,非事業,若不明了生死輪迴的本質,如何談得上出離生死?你所說的《生死河》這本書,是我修行親證聖智的道路,其中記載著心靈覺醒的每一層境界,記錄著心靈從我執煩惱中,解脫的每一步道路,是一個無明凡夫到覺醒自心的旅程,是修行人見證釋迦牟尼佛教法的鮮活具體的案例,如果修行者,視言說開悟體驗為洪水猛獸,避之不及,唯恐受人攻擊,請問,我們苦苦修行、勤於修心的目的何在?如果數千年來,沒有大成就者,宣說自己修行,自證聖智的過程,向眾生展現佛法不可思議的成就,如來聖智如何發揚光大?
若沒有自覺聖智的覺者出現,佛教三藏十二部經,皆是世間知識文字,請問,落於思維意識、二元分別的心識迷茫,如何能圓滿通達那不掛身心、無染文字名相的如來究竟義?如來言,自覺覺他,唯有覺醒自心者,可以為別人解開心靈迷障,修行覺悟者,為他人解惑的過程,就是傳如來正法眼藏、荷擔如來家業的興盛!
法師,死亡猶如遮天蓋地的紗網,將執迷身心自我的迷茫眾生,阻攔在心識編織的六道輪迴之中,唯有依止釋迦牟尼佛經典,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見性解脫者,證身心五蘊本來虛妄,妄心熄滅,覺心無生,不生不滅,無來無去,得自性菩提。
觀身心如幻,幻滅覺消,非幻不動,自性如虛空般,穿越六道輪迴的紗窗,在無明心塑造的因緣相續中,周遍生死,卻如如清淨,安住輪迴,而不來不去,煩惱即菩提,生死本涅槃,當下無掛心,是為如來義。
2017年1月24日 05:55
出離心生清淨,清淨心生覺察,覺察心觀察身語意,觀察中並無觀察者,就是禪修。
2017年1月24日 07:57
出離心生清淨,清淨心生覺察,覺察心觀察身語意,觀察中並無觀察者。
身語意,在純明柔軟清醒中,自然升起,自然相續,自然解脫。
觀察中,明澈對心靈不作解釋,明晰於柔軟安詳中釋放,安詳柔軟於明晰中熄滅。
無所得,是圓滿大樂,不可說,是如如不動,不可得,是究竟涅槃。
2017年1月25日 05:32
問:看了你的文章,想問下,什麼是明心見性?不要以佛經來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嗎?
答:自我與世界源於心,自我是心靈願望的投射,自我並不是心靈。
能認知願望的是心,心靈對自我的認知中,認知本沒有自我。
認知與自我,本來虛幻,心靈與世界,緣起性空,幻性不可得。
不可思議,落落清淨,如如圓滿,當下不動,是名見性。
2017年1月27日 15:25
問:幾乎所有的修行人都標榜自己高風亮節,可是現實中卻很難抵禦名利財色的誘惑,我不看好你!
答:你是對的,懂得檢驗上師的弟子,才是真正的修行者,不能接受質疑的真理,一定是偽真理,不能接受考察的上師,必定是邪師。
《楞伽經》中,大慧菩薩考問如來,一個個問題尖銳犀利,將如來所說法義,比喻為外道邪說,以此檢驗如來究竟義,與外道邊見有何不同,如來智慧無邊,一一慈悲解答,才留下來禪宗寶典,達摩東渡,即以楞伽四卷傳付於人,以如來究竟法義破迷見性,點燃眾生心燈,心燈相傳,才有了禪宗的歷代興盛。
釋迦牟尼佛對阿難說,你不要輕信我說的法,要像買金子一樣,仔細檢驗我說的話,是否符合真實,而不是依據說法人的身份,從而肯定,或者否定他所說的道理。
我拒絕收取任何供養,拒絕個人崇拜,拒絕樹立權威,遠離名聞利養,遠離世間喧囂,在寂靜處獨自修行,目的就是,以自己修行親證的道路,還原佛法究竟大義,給靈魂一個可以依靠的道路,我與跟隨我學法的所有人身份平等,大家以年齡排輩份,不論你在現實生活中身份高低貴賤,在這裡一律都是追尋真理的同修者,大家以如來究竟法義辨別真偽,以虔誠純淨信仰為靈魂依止,以清淨出離心衡量境界高低,以寬恕大愛接納為修行資糧,以真實懺悔改過為成就驕傲。
如果說,期許別人對我有何供養,那麼,我期許有緣人能夠聽聞佛法,獲得生命覺醒機緣;我期許修行者能踏踏實實切身修正身心,早日證果獲自性菩提;我期許迷途中的凡夫俗子,能懂得懺悔改過,收住走向地獄輪迴的腳步;我期許普天下的百姓,能安居樂業,幸福安康。
靈魂只有一個信仰,信仰中唯有佛法真理,唯有眾生得度,唯獨沒有我自己。
你可能會覺得,「修行者」在吹牛,在粉飾自己,在油嘴滑舌,其實,如果你站在我的角度看世界,你就會理解一切。
修行者看到的世界,是輪迴不休的痛苦,是生老病死的緊迫,是心靈無明的掙扎,是慾望煩惱的煎熬,眾生,包括我自己,是被因果命運奴役的奴隸,我不認為,一個被生死枷鎖鐐銬著的奴隸,能夠談得上什麼幸福?!
你活著的時候,都沒有搞清楚活著的根本意義,被功名利祿,名聞利養,美色權勢所吸引所追逐,你怎麼可能,在死亡的時候,解脫這些牽絆了你一生的慾望習氣、妄念執著?既然你我必定會死亡,死亡時,牽引你靈魂的力量,一定是你目前內心最貪愛、最放不下的執迷,你自己平心而論,以你目前的心靈境界,此刻死去,你的靈魂能夠往生去哪裡?你自己說。
你現在就拿死亡的體驗,來衡量一下目前你所擁有的一切,看看什麼是你能夠帶得走的?
你的美貌形象?死亡前就是一堆枯骨!你的財產?死亡前就是枯燥的數字!你的親人?死亡前他們只能圍繞著你哭泣!你的權勢?死亡前如同浮雲空華!
告訴我你能帶走什麼?
你覺得你可以依靠目前擁有的什麼條件,去支持你面對死亡時的未知與絕望?
既然人世間沒有一樣事物,能夠給予你,面對死亡黑暗時的永恆力量,你又必定會面對最終的死亡,那不可逆轉的無奈恐懼,你又何必將現在擁有的一切,看得如此珍貴,好像是你永遠不會死亡,永遠會享受人生一樣!
執迷於人世間名聞利養的人,是不敢面對死神的,而心靈清淨的修行者,死亡對於他們,將是光明大樂的解脫,修行者心靈深處,那唯一的,純粹的,極致的,絕對至誠純淨的信仰,就是在肉體臨終時,接引靈魂往生佛土的光芒聖道,對於大修行者,在活著的時候,就已經讓貪婪世間的自我死去,於是,不被自我綁架的心靈,在生死輪迴中,解脫了妄念習氣的束縛,在生死相續的當下,即證得無生無滅的如來清淨法身,生死對於他們,是未曾發生的事情,正如活著的經歷對於他們,本來猶如虛幻,不執迷虛幻活著的自我,又何談自我熄滅時,被虛幻妄想牽引而現的恐懼?
你能明白我說的道理嗎?修行者是很實際的人,不會無目的、盲目地空談信仰與追逐理想,修行者是擁抱死神的光,是接納苦難的大愛,是寬恕仇恨的安詳,是驅逐魔鬼的真理,修行者是真理在世間的橋樑,讓眾生踏著他的身軀走向心中的天堂。
我正如你所認為的,是一個可能變成魔鬼的修行人,我評價自己,就是一個極度渴望真理,渾身習氣、滿身缺點的凡夫俗子,正是因為,我認為自己有變成魔鬼的可能性,所以我的良心,我的信仰,對於「自我」非常警惕,時時刻刻勒緊套在他脖子上的戒律,不要讓我的凡夫心獲得絲毫復甦滿足的機會,我不是聖人,但是,我是修行人,一個真實的行者,將來當我面對死神時,唯有真實的心靈,極致的信仰,使心靈有絕對的力量,有信心有足夠的光明,擁抱死神,奔向極樂解脫。
讓我們用時間來證明信仰,千萬不要放鬆對於我的警惕,信仰關乎靈魂,決定生死,絕對不能容許有絲毫的雜質摻雜其中。
2017年1月29日07:46
你站在鏡子面前,鏡子投射出你的樣貌,你在照鏡子。
你認為影像是真實的,所以鏡子是真實的,故而照鏡子的人,也就是真實的,那麼,鏡子中的這個影像,就是真實的你自己。
如果你,將鏡子投射出來的影像當作你自己,你就會因取捨鏡中影像的分別,因為認識鏡中的影像,而被認識迷失了認識自己的原始認知。
被認識鏡中影像,從而迷失原本的認知,你本來的自己,就會隨著對鏡中影像的分辨,而妄想塑造自己,分別塑造出各種不同的自我形象與體驗。
如果鏡子蒙塵,你會認為,自己是一個灰暗卑微的人;如果鏡面彎曲,你會將哈哈鏡中的奇形怪狀影像,當作是另類的千奇百怪的自己;如果鏡面上塗滿金粉,金粉投射出的影像,輝煌燦爛,你會認為自己是上帝是神佛;如果鏡面沾滿油污,油污幻現出朦朧影像,你會認為自己是妖魔。
影像會隨著鏡面的構成條件,展現出百千萬億不同的樣貌,你若將被鏡面投射的影像當作自己,就會被百千億樣貌牽引了自己原本的認知,成為百千億隨緣變化的幻色業果,心隨業往,業引心識,妄業相續,即六道輪迴。
影像是現實生活中,你的身語意,意識覺受的體驗;鏡子上的灰塵,累世習氣業緣;鏡子是我們的心靈願望,站在鏡子面前的人,是我們的心識,而站在鏡前之人,心靈深處的明晰清澈,是眾生圓滿離生滅,普照十方的覺性。
覺性中,明晰離幻,幻滅覺空,無掛明晰純澈,於明晰中熄滅明晰,在純澈中脫落純澈,不可得,不可說,當下圓滿,如如不動,是如來。
看到鏡子影像有污垢,試圖擦拭鏡子上的灰塵,讓影像乾淨的,是凡夫眾生。
試圖擦拭鏡中影像,讓影像明晰純正的,是外道修行。
認識到影像是自身的投射,去依據影像反觀自身,擦拭站在鏡子前身體的,是小乘。
認識到鏡子本身是因緣和合之物,照鏡子的人,原本也是虛幻,在因緣虛幻中,無取無證,不即不離,體證身心原本清淨,鏡面無掛塵埃的,是大乘菩薩道。
在認知鏡面,認識倒影,覺知照鏡子的自我體驗中,明晰覺了一切認知,認知無掛一切分辨,認知本來純澈,不為絲毫認知,所牽引改變了明晰。
認知,脫離所知,無染即明晰,無掛即自由;所知融化,認知本無生,無生即無滅,無來亦無去,寂靜名不動,諸法名涅槃,是如來清淨法身。
當你不再執迷鏡子投射出來的影像,不被影像牽引的心,就不再被鏡子與鏡子投射出來的影像所蒙蔽,你會覺醒鏡子面前的自己。
既然鏡子中的倒影並不是你自己,那麼,投射倒影的鏡子,也並非不變永恆的真理。
失去對鏡子倒影的依賴,也就擺脫了對鏡子本身的欺騙,那麼,你將遺忘鏡子倒影中,各種因緣構成投射出來你的樣貌。
認知鏡子中倒影的認知,不再被所認識的影像所迷惑,分辨影像的分別取捨心脫落,你,將會從分辨自我樣貌的認識分別中,解脫了分辨認識對認知本來的束縛。
認識熄滅了,鏡子裡的倒影,與投射倒影的鏡子,以及站在鏡子面前的你,都脫落了,猶如在湖邊行走的人,不再被湖水倒影所迷惑,離開湖面後,也就遺忘了湖水中的倒影,以及投射影像的實體,你將不再被行住坐臥,音容笑貌,覺受感知,認知分別所欺騙。
你在妄念相續所現的覺受感知、音容笑貌中,清醒清晰覺照妄念生滅,清醒明晰無掛,如如不動。
你在習氣相續,業力聚合的行住坐臥、身心思維中,明了觀察自我與他人,覺察願望與世界,觀察中,明晰離幻,幻性無得,並無觀察者。
行住坐臥,身心思維本自無生,無生即無得,無得即涅槃,故而,行住坐臥皆是說法,嬉笑怒駡皆是方便,八萬四千累世妄想,即成八萬四千方便救贖法門。
何為永生?不死也!生死唯心現,生本如幻,幻不可得,性自無生,無生即無滅,無滅名永生。
2017年1月31日 14:39
問:諸佛皆種種方便宣揚第一義,入不二法門,何為不二法門?如何入不二法門?
答:諸法唯心,心幻法空,心不可得,隨順為清淨。
法本無生,即心離心,無取無證,方便為究竟。
諸心本自清淨,諸法性本涅槃,清淨不可說,涅槃不可得,名不二法門。
觀心為幻,幻性即空,隨緣性起,無取無證,遠離思維言說,生滅寂靜,輪迴即涅槃,離幻入不二法門。
觀法無常,緣起性空,性自清淨,隨緣不變,脫落身語意三業,不變隨緣,遠離顛倒夢想,幻滅入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