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性空,是空如來藏。

心外無物,是不空如來藏。

隨緣性起,無取無證,是空不空如來藏。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經》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空如來藏」。

何為「空」?因宇宙萬物,一切物質現象,皆是心識投射,諸相唯心,有相而無體。

心物一元,心空法滅,心不可得,相無所得,是諸法空性,是「空如來藏」。

 

並非是,物質分解後,名相消失後的,空間狀態,是「空」。

若以物質分解,現象消失後的空間現象,理解為「空」,則是「頑空,死空,斷滅空」,是執着於空相,是外道邊見;執着於「空相」,等同於,執着於「有相」,皆是心緣外物,分別二見,色惑其心,心隨境轉,生滅緣起,輪迴不休。

 

非色滅是空,色「性」本空,外界物質名相,是分別心蘊含的習氣所投射,分別心剎那不停,名相世界剎那變化,分別心凝固了,緣起的物質現象,五蘊聚合,境界凝固分別,分別心的固化,投射出「世界」名相。

 

世界名相的本質,是心識的剎那分別,分別心本身是見精中,能見的性質,被所見內涵牽引,見與所見本身虛幻,虛幻的性質是「空」,並非沒有世界名相的展現,而是世界是心識所投射,心識是見與所見的「錯覺」,因錯覺投射而成的現象世界,物質名相剎那生滅之間,世界並沒有實有的本體,故而說:世界是「有相而無體的空幻」,並非說世界是沒有,而是說世界為「空有」,猶如海市蜃樓的幻境,並非幻境沒有展現,而是因緣聚合展現的幻境,沒有真實不變的實體,是故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心物一元,是「空如來藏」。

————————————————

 

物質名相世界,是心識分別中,見與所見的,細念聚合習氣,折射「見精」投射出境界內涵,任何一種,外界物質宇宙的名相,都對應着,心識分別內,見精的清澈,受所見內涵制約,而沉澱凝固的習氣「經驗記憶」,習氣的經驗,形成了感受;細念的分別,投射出認知,認知被感受凝固,形成了,心識分別最原始的「確定」,心靈認知,透過確定,而固化了肉身感官功能攝取的信息,從而,將六根六塵的信息聚合,形成了「六識」,呈現出具體化的「認知」物質世界名相的「自我」。

 

人類的自我認知,不是人類的頭腦意識。

頭腦意識,是心靈自我感受,自我認知願望的「具體表達」。

自我認知,稱為「我執識,末那識」,是佛教中「八識」中的第七識。

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總共八種「識」。

何為「識」?細念分別,聚合,習氣經驗,形成的凝固「境界」。

境界,是,識心分別的投射。

 

識心分別,是細念牽引習氣形成了「境」。

名相世界,是習氣凝固細念形成了「界」。

物質世界,客觀名相,是心識境界所投射。

投射境界的心識,見與所見,本為錯覺分別。

分別錯覺,無體無相,本質為空。

故而,分別心投射的「名相世界」,是有相而性幻的「空相」。

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空不二,是「不空如來藏」。

因心識「性」空,故,色性是「空」。

色相非空,色性本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性本空,空性不可得,是「空中無色」。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空中無色,是「不空如來藏」。

 

何為「空中無色」?

「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圓覺經》

前七識,眼耳鼻舌身意,我執識,皆由「見精」分別中,細念牽引習氣,習氣凝固細念,折射見精的清澈「見性」,形成了認知境界的「分別心」;分別心呈現出具象化的「眾生」。

 

而分別心的本質,性質,是「見精」清澈的「性質」。

而見精,能見的「清澈」,受所見內涵的制約,呈現出「因緣相續」的業障世界。

因此,一切業障境界的本質,都,蘊含有「見精」清澈明了的「見性」。

見性,那種清澈純潔、明了周遍的「清醒」,是第八識「阿賴耶識」,覺知存在的「折射」。

 

覺知,在佛教中,稱之為「阿賴耶識」,是覺性(般若智慧)的倒影。

覺性困頓,猶如酸困眼睛中,疲倦升起空華。

原本,曉了前境,周遍微塵宇宙,普照十方三世的「純澈目光」,

受目光所「照」境界的遮蔽,在境界中的剎那「滯留」,形成了覺知的「困頓」。

猶如虛空泛起海市蜃樓,因幻相的浮現,而凸顯出浮現幻相的「虛空」。

 

這就是「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楞嚴經》中,文殊師利菩薩所說的「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覺性,是「照」,是智慧湛然普照十方的,元明照生所的「照」。

「生所」,是普照智慧,受所照境界「困頓」,形成的「滯留」。

所「立」,就是分別境界於空性普照中升起。

照性亡,就是覺性空明智慧,被境界滯留為「覺知」。

 

阿賴耶識的,前身,稱之為「阿賴耶」。

也被稱之為「覺性」,般若,智慧,普照,佛性,法界。

覺照空性,被所照境界牽動,空性智慧,受境界覺受滯留,形成了阿賴耶「識」。

清淨十方,圓明普照的覺性,被境界的細膩覺受,禁錮為覺知「存在」。

存在,就有了,存在的當下,當下浮現出存在的形態,那就是虛空相。

依當下虛空相的不動,而升起了「過去與未來」,虛空相的差異性。

於是,覺知投射出的「存在」中,就,浮現不動的虛空,以及時間的川流。

這就是「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

 

對虛空相的細膩分別,投射出,空間的差異性,虛空內浮現出時間。

時間的流逝,牽引覺知,形成對虛空相差異性的,細膩細緻的「經驗」。

經驗形成了「覺受」,覺受經驗,牽引「覺知」,形成了,對時空差異性的「分別記憶」。

被分別記憶,禁錮在,差異性空間內的「覺知」,就沉淪為,被空間記憶經驗沉澱裹挾的「知覺」。

 

因此,就有了「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

 

覺知「阿賴耶識」,呈現出原始無相的,虛空完整純生命光明。

純靈性的光明,經驗了,虛空完整生命,局部性的差異性,形成了記憶。

對生命局部差異性的記憶經驗,沉澱了經驗內涵後的,靈性本初虛空性。

生命經驗,將覺知呈現的靈性,沉澱為,被時空內涵記憶裹挾的「知覺」。

整體虛空光明,宇宙終極意識,呈現出「經驗」了宇宙生命的「靈性」。

靈性,對純生命的經驗、記憶,將靈性的光明,埋葬在經驗的覺受之中,形成了「知覺」。

 

從宇宙終極意識,到,靈性的生命表現,

劃分出純生命天堂的,前四層靈性宇宙。

從靈性純光明宇宙,到經驗沉澱的知覺,

呈現出靈性生命內,後六層光明形態世界。

 

知覺,是沉澱在經驗記憶中的,宇宙終極意識。

或者說,知覺,是純生命的宇宙意識,在經驗的夢境中,沉睡的狀態。

在睡夢中的知覺,透過經驗的夢魘,對生命性質記憶,透過知覺折射出「見精」。

生命的原始性質,是覺知浮現的「虛空」。

因此,知覺投射出虛空的性質,就是「能見」的清澈。

有了清澈的「能見」,必定,有「所見」的內涵。

所見,就是知覺投射出,靈性生命的經驗「記憶」。

靈性,對原始生命的經驗記憶,是什麼?

靈性對生命的記憶,就是「光」與安寧的經驗。

因此,見精中,所見的最初,就是空間的無限,與具象化的純潔生命性。

空間對應着,知覺經驗,記憶中的天堂平安性。

生命純潔性,對應着,天堂純光明的生命經驗。

 

知覺,將純生命的、純光明的、純靈性的天堂,

折射為「具象化」的,由「能見」與「所見」表現出的,物理性的能量宇宙。

 

而人間世界,乃至於三界六道,

都源自於「見精」,是所見的內涵,制約了能見的性質,

於見精內,浮現出,細念牽引習氣,習氣凝固細念,因緣相續浮現的「三千大千世界」。

見與所見,源自於,覺知分別。

覺知分別,源自於,覺性困頓。

 

因此,五蘊八識內,皆蘊藏着覺性的「湛然普照」。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楞嚴經》

 

心外無物。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世界,物質,現象,人體,自我,生死,皆源自於「心」,一切物質現象,所有生命顯現,都是覺性的「智慧」,透過覺知存在,折射出「生命性」的境界形態,一切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煩惱執着不能證得,因此,明心見性覺悟本性者,看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山河大地齊說法。

 

「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達摩祖師

 

是故,三界六道,法界佛界,十法界是「不空如來藏」。

十方三世微塵大千世界,皆是如來智慧妙覺所現清淨。

清淨涅槃也稱為「如來智慧德相」,妙明真心,一真法界。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來藏心,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無所遺漏,當下圓明,普照十方。

是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一切是佛性所現,心性清淨,名相清淨,心物一元,清淨無生,是智慧不動。

十法界一切眾生,生死輪迴本性清淨,天堂地獄覺性光明,即為「不空如來藏」。

————————————————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世界,是眾生心識蘊含中,記憶習氣的投射,而浮現業障境界。

境界,就是世界。

 

境界,有名相而無實體。

心識,有分別而無實體。

因此,世界與眾生,是「空如來藏」。

 

境界,源自於,覺性困頓,所現覺知(阿賴耶識)。

覺性甦醒,則,覺知粉碎。

虛空粉碎,大地平沉,時空翻轉,法性現前,涅槃寂靜,圓明十方。

山河大地,十法界,都是妙明真心的產物。

於是,十法界,一切眾生,微塵宇宙,世界國土,都是「不空如來藏」。

一切微塵國土,都是妙明真心內,清淨菩提性,所顯化的「清淨佛剎」。

 

「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圓覺經》

隨諸生滅,無生無滅,周遍無礙,涅槃寂靜,是「第一義」如來清淨法身。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心心無生,心心清淨。

清淨名「當下」,當下即「圓覺」。

 

過去未來,微塵剎土,剎那永恆,十方三世,無量眾生……

每一寸宇宙空間,每一位眾生心意,皆是諸佛清淨法身,所現如來智慧德相。

這就是「空不空如來藏」。

 

於諸相無取無證。

於諸心無來無去。

於天堂不增,於地獄不減。

於生死無掛,於輪迴無染。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是「空不空如來藏」。

第一義,法身佛。

————————————————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