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對人類具有實際「用處」。
可以安慰人心,可以傳遞知識。
可以倡導道德,提升精神素養。
但是大師,對靈魂毫無意義。
靈魂需要的不是,建立在概念對比之上的「知識」。
靈魂,需要的是,神佛綻放的生命之光。
唯有生命,可以喚醒生命。
唯有光明,可以驅散黑暗。
神佛,對人類沒有「現實意義」。
在人格的角度上,純屬「精神安慰」。
神佛,只對靈魂有用,當靈魂渴望從身心人間解脫時,
唯依靠佛的智慧神的光明,才有從死亡中解脫的可能。
因此,任何一位,真正覺悟的修行者。
從古至今,任何覺悟者,都必定迴避人間。
因為覺悟的前提,是對人間的放棄。
因為覺醒的過程,需要寂靜中澄清。
因為覺醒的結果,是勘破生死紅塵。
因此,大師與覺者,是涇渭分明的兩種生命。
大師,心向人間,造福一方,行善積德,利益眾生。
覺者,迴避人間,清淨自然,傳遞真理,救贖靈魂。
如何分辨,此人是「大師」,或是「覺者」?
看他的「心」,朝向何處。
朝向人間,試圖在現實社會中,建設神佛的世界。
無論此人的出發點如何高尚,如何「振聾發聵」的偉光正。
隨著團體的形成,信仰走向邪教,已經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人間有的,是因果,是業障,是人心,是慾望,是利益,是獲得。
有所獲得,必定,有所維護。
有所維護,必定,心生對立。
有對立,就有恐懼,有恐懼,就有仇恨。
以維護真理的名義,行使仇恨的言行。
冠冕堂皇的宗教形式下,隱藏著暗無天日的陰魂鬼魔。
心向人間,就屬背叛。
心向解脫,向內深觀。
自我淨化,自我懺悔。
以法為命,除此無他。
從靈魂思慮的深處,徹底放棄對現實人間的「企圖」。
盡量迴避人間,清淨獨處,以信仰心取代人格自我。
隨著信仰心不斷增強,純潔的信仰就不斷淨化自我。
隨著自我心意的淡化透明。
心靈蘊含的「感知力」靈魂,就與心意人格斷開了聯繫。
不再被「人格」自我,所牽動的內在「感知力」。
感知力就會,隨著心意自我的淡化,而清澈敏銳。
隨著感知力,甦醒了清澈純潔的敏銳。
心靈見精,就會透過靈魂感知力,在身心內在綻放光明。
如烏雲掩蓋的世界中,綻放出百千萬個太陽。
陽光普照,霧霾消散,心光發動,心意融化。
這就是「止觀」修行,奢摩他法門,證阿羅漢果。
人體中,除了你認為的「自我心意」外,
還蘊藏著,真正的「你自己」。
那是由光構成的,原始先天的你「自己」。
唯有假的熄滅,真性,才可「浮現於前」。
「幻滅滅故,非幻不滅。」——《圓覺經》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心經》
「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自空。」——《維摩詰所說經》
一句話:神佛不以色見,而蘊含在眾生心中。
明自心本性,為覺悟者。
迷自心本性,即為凡夫。
大師,以無明心帶人類走入輪迴,自己亦不得解脫生死。
覺者,以空性智慧引領靈魂覺醒,身心卻不可觸及「空性」。
身心內,不被身心自我「存在」的,
就是,清淨圓滿,智慧空性之普照。
心向人間,以幻為真,依幻說「覺」,是為大師。
心向出離,覺察寂靜,即相「離」相,無生為覺。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金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