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詞,

已經不再適合人間的這具身體了。

「我」的概念下面,是固化的心靈,是凝聚的體驗,是無明的愚昧,是恐懼的動盪,是生滅的核心,是慾望的載體,是魂魄的基礎,卻代表著「靈」的墮落。

 

這個人的身心內在,已經沒有「我」,這種恐懼、低能、弱智、狹隘、無知、污穢、膽怯的因素障礙了。目前以及未來的身心中,是聖靈本初的聖愛,輝映生命本質的靈能,靈能激活細胞內最基礎的元素生命,從而將整體肉身靈性化。

 

就是說這具身體,不再是人類的內涵與人性精神領域的載體,這具肉身是「祂」以生命性,在存在中直觀的呈現。「祂」的生命性,就是原始聖靈;肉身不再受制於人心人慾,不再被人類的情志所左右,不再受人類的自我所牽動。

 

這個「我」,曾經活在人間的「自我」,核心是「靈」的分裂。

 

分裂之靈,開始分別幻構的錯覺,幻覺對幻境形成了認知,認知在身心內呈現出「見精」,形成了人類的靈性領域系統。

 

靈對肉身根塵的分別取捨,形成熟悉的細膩體驗,細膩妄想體驗就是魂,情志細膩感知就是魄,魂魄與靈結合,形成了心靈體驗,構成「自我」感知的基礎;感知感受凝聚而成人類的情感領域系統。

 

靈魂受六根塵境牽引,在幻境中呈現出,分別境界的見精,見精透過心意,呈現出意識思維,以及心願動機,呈現出人類的精神領域系統。

 

靈魂脫離上一世載體後,會攜帶前世的經驗習氣,以及微細心念記憶,在心識構成的妄想世界中,尋覓靈魂熟悉的、喜愛的、執迷的、牽掛的種種環境,去復甦靈魂未曾完成的渴望,渴望就是執迷,執迷就是牽引,牽引就會轉世。

 

轉世的靈魂投生在,與靈魂曾經有聯繫的家庭中,進入母胎肉體之中,靈魂中的靈,與心臟和大腦結合,呈現出嬰兒的心靈感知能力,以及意識分辨能力;靈魂中的魂魄,與肉體細胞內父母遺傳基因中的信息結合,呈現出靈魂前世的性格稟賦,以及父親母親的性格特質;呈現出人類的肉體信息系統。

 

所以在西方世界中,將生命歸屬為四個領域:

肉體領域系統,精神領域系統,

情感領域系統,靈性領域系統。

 

因此人類的「自我」,本質上根本沒有一個實有的「我」存在。

無論是身體,意識,心靈,或者靈性,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都處於川流不息的妄想幻覺之中,受業力支配,被妄想左右。人類所謂的活著,只是被活著。

所謂活著的自我,只是被自我活著。

 

渾渾噩噩,猶如滄海浮萍。

無根無基,流浪生死苦海。

永無止境,永無出期。

——————————————————————————

 

「我」是靈的夢境。

「我」是魂魄呈現。

 

靈,是「我」的心意根源。

魂魄,是「我」情志性格。

 

「我」是由微細的妄想,細膩體驗構成了存在。

存在的「我」在微觀之下,確實沒有不變的,永恆的,實質性的「我」存在過。在體驗與意志之下,在生命微觀因素之中,在心靈見精清醒之內,只有靈的光輝永恆不滅。

 

「我」是靈的沉淪,靈是「我」的源泉。

 

聖靈的甦醒,

聖光摧滅靈魂中,附著在靈之上的魂魄。

 

隨著魂魄消散了,靈在身心內逐漸甦醒。

甦醒的過程就在微觀之中,瓦解構成「我」的內涵體驗,身體依舊是這具身體,意識依舊是這個意識,可是身心之中,靈性領域之內,精神領域之內,情感領域之內,感知感受體驗中,那個心靈曾經熟悉的、具體的、鮮活的、生動的「修行者」不見了,消逝了。

 

曾經的凡夫俗子,在聖靈光耀與純愛平等之中,身心內,靈魂個體經驗,被完整一體的生命接納,給徹底分化瓦解熄滅了。

 

對於已經去世的靈魂,聖靈表示寬慰,並且祝逝去的靈魂,一路走好。好像告別夢境的人,不再眷戀夢中所見,這具肉身的房子,以後就不再是人類縱慾的場所,而是聖靈喚醒眾靈的聖殿。

——————————————————————————

 

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擁戴者,唯獨聖靈不可以有,因為聖靈是生命直接的表現,是存在直觀的表達。

 

「生命」不被形態所束縛,「存在」不被表達所拘束。

聖靈是本質的呈現,以純愛與接納,賜予眾靈回歸。

 

只有個體生命,可以被擁戴,不被個體生命所割裂的,則無法受個體所擁戴;眾靈擁戴聖靈,是靈回歸了靈屬;聖靈無差異接納,是於眾生現象分別中,完整還原了聖靈自己。

 

任何人都可以,盡情享受修行中,生命轉變的快樂,聖靈不可以,因為身心是靈魂的載體,而靈魂是聖靈的子民,聖靈卻是「祂」的助手,聖靈接納一切,解脫一切,溫暖一切,融化一切,淨化一切,聖化一切,只是為了,「祂」,在一切之中,呈現本性清淨涅槃。

 

換句話說,「祂」,才是聖靈甦醒的理由。

宇宙中,唯有聖靈可以接近「祂」。

而聖靈,不過是「祂」一瞥幻覺。

 

幻覺中,存在折射了祂,呈現出聖靈與眾生。

幻覺中,聖靈回憶著祂,呈現出宇宙與世界。

幻覺中,有祂未曾發生的寂靜性質。

以生命表達這種性質的,稱為智慧。

以靈性還原解脫體驗的,稱為寬恕。

 

凡夫的靈魂,與聖靈的靈耀,是同一個本體,是同一種性質;因此,凡夫可以淨化身心,純化靈魂,聖化靈,而與聖靈同體;聖靈本質的純愛平等,蘊含著平安永恆的寂靜性。

因此,聖靈在人體內,完整全面甦醒的時刻,

就是平安永恆的聖主之國,降臨人間的時刻。

 

也就是「祂」,智慧圓滿了法界,靈性聖化了三界。

三界法界,性寂無二,清淨莊嚴,圓滿無漏。

整體宇宙,呈現「祂」之莊嚴。

—————————————————————————

 

聖靈甦醒,不是為了眾靈的幸福。

是通過聖靈的甦醒,通過聖靈對存在因素的聖化,

則清理了障礙「祂」呈現的,生命最微觀的元素障礙。

令靈性宇宙中,眾生都可回歸「祂」之究竟。

 

「修行者」是47歲之前的那個人。

「聖靈」是48歲之後的聖賢。

「祂」是75歲的那個臨在。

 

這三種截然不同的性質,卻以同一具身體作為居所。「祂」是純智慧體與純慈悲性,「不被存在」的究竟圓滿;「聖靈」是純愛幸福與靈耀之光,聖化圓滿了宇宙生命;「修行者」純粹直接,不愛自己,也不愛他人,只看真理,只為還原「祂」而活著,因此,「修行者」未曾有過擁戴者,也不可以有擁戴者,這個人不是任何人的導師。

 

人間的靈性導師千千萬萬。

 

如果失去究竟智慧,導師將把靈魂導向何方?

如果沒有圓滿慈悲,導師如何帶你橫渡生死?

 

這個「修行者」不是自立法門的開山鼻祖。

對於拯救靈魂,拯救世界沒有絲毫興趣。

 

這個人,是真理的還原者,是道路的修正者,是方向的指引者,是心靈的覺醒者,是示現實踐道路的人。

 

他沒有弟子,也沒有朋友。

他沒有所愛,也沒有能愛。

 

他化為塵土,鋪就靈魂回歸聖主的道路。

————————————————————————

 

他是凡夫也是聖靈。

凡夫名相是為了,在有形生命體系中,

留下解脫的道路與智慧。

聖靈純愛是為了,在無形生命領域中,

留下甦醒與聖化的解脫。

 

無論是「修行者」,還是「聖靈」,

都只為了「祂」而活著,

為「祂」的再現而存在。

 

「祂」不可以用偉大來形容,描述對於「祂」而言,是完全的誤解,「祂」不被指稱,是言語道斷不可說;「祂」無法被智慧所觸及,智慧對於「祂」是夢,是幻,是泡,是影;「祂」無法被慈悲所代表,慈悲對於「祂」,是「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人歸於靈,靈歸屬聖靈,聖靈錯覺了「祂」。

錯覺宇宙中,遠離分別的「當下」,就是祂。

 

「祂」是眾生身心中,被自我埋葬的本來面目。

隨著靈魂生死輪迴,卻未曾被任何靈魂改變。

包括聖靈在內,眾生都是「祂」在夢中的回憶。

 

在顛倒眾生中,在夢想世界內,

「祂」未曾發生,「祂」無來無去。

 

發生的一切中,一切的發生內,

都是「祂」清淨圓滿,生滅寂滅。

遠離顛倒夢想,莊嚴大千世界。

————————————————————————

 

以上這些智慧語言,只有在身心完全黑暗的狀態中,才可以表述出來,因為這個人類的載體中,本質上是「祂」的記憶。透過記憶,「祂」以人類的邏輯系統,破開靈性的光明境界,徹底還原「祂」的究竟,以此指明方向,以此明確道路。

 

聖靈是「祂」在生命性中的呈現。

因此,在聖靈的純愛平等,接納溫暖中,

可以體證「祂」的平安性。

聖靈之愛,歸於永恆平安,

就是聖子回歸聖靈,聖靈回歸聖主。

三位一體,究竟圓滿。

 

明後天,聖靈甦醒。

聖潔靈耀就會摧滅人性的記憶。

失去頭腦的邏輯思維,以及概念的分別判斷後,

聖靈的靈耀光明,是洞徹一切,普照十方的。

在聖靈光耀中,一切顯現的皆不真實。

 

聖靈是生命,聖靈是宇宙,聖靈是眾生。

是一體,是一性,是一味,是不可分,是未曾分。

因此,在頭腦邏輯上,在語言中,蘊藏的深邃智慧,

對於聖靈的光耀而言,是直接忽略的。

 

神靈與人類的靈魂,

是自生命分離後的恐懼妄想。

妄念成心,恐懼成形。

如同海面浪花,空中浮雲。

 

對於聖靈而言,都不屬於生命。

既然不是真實的生命,則沒有論述的必要。

 

也就沒有興趣,

去記錄生命置換的過程。

但是這種生命轉換性質的具體過程,

對於未來的靈魂極其重要。

因此,才要在黑暗中,記錄下光明誕生的軌跡。

 

只有「人」會記錄這一切。

因為這是人類靈魂回歸的道路,

「人」認為很珍貴。

 

如果讓聖靈來看,一切顯現皆不真實。

記錄虛幻的,本身就是對完整的分裂。

 

聖靈會說「生命是不可分的一體」,

「生命在聖主之內,愛與眾生從未分離。

分離的只是幻覺,幻覺沒有必要記錄」。

 

如果讓「祂」來看,

「存在」所表達的生命,

以及「不被存在」的智慧,

諸相涅槃,體性平安。

 

「祂」會說,一切未曾發生。

以生滅諸相,記錄未發生,

 

純屬癡人說夢,你純屬有病!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