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8 10:34:37)

 

每個人都感受過痛苦,每個人都感受過幸福,是吧?大家想一下,你感受痛苦時候的那顆心,是不是就是你感受幸福的那顆心呢?是同一顆心在承載痛苦幸福的感受,反過來講,痛苦和幸福並不是真實的,否則,它就不可能在同一顆心上體現,痛苦和幸福,只是心識分別,對心靈體驗的對比取捨,對比後,心識取捨心靈體驗,體驗與認知結合,體驗形成了對認知的覺受,覺受凝聚六根,對外境攀緣而樹起固定的感受。感受依心識分別所現,幸福痛苦是心識妄想的取捨而已,本身並沒有實體。

 

你感受的痛苦沒有實體,你感受的幸福也沒有實體。否則,如果痛苦有實體,心靈被痛苦所佔據,你的心就不可能瞬間從痛苦變為幸福,但是從痛苦變為幸福的事情屢屢發生啊。

 

如果幸福有實體,被幸福佔據的心靈,也不可能在瞬間成為痛苦,感受如果有實體,心靈就一定有承載感受的實體。可是我們的內心,無論從精神領域,從肉體領域,從感受領域,從認知領域,細細地深入探究,發現心靈只是川流不息變化的情緒,以及認知幻境的龐雜妄念,心靈並沒有獨立不變、永恆不變的實質存在。

 

在承受痛苦的時候,我們能夠接納痛苦,在接納痛苦的當下,不被痛苦感受所帶動的,那就是清醒。這種清醒是什麼呢?清醒是心靈極深處,覺受存在感的心靈認知。無論我們如何觀察思想,無論我們如何安定情緒,無論我們如何淨化慾望,無論我們如何理性分解自我體驗,我們不可能失去理性深處的清醒,分析深處的冷靜,淨化深處的覺察,覺察深處的明澈,祂由身心表現,卻不被身心帶動,祂觀身心如幻,祂照世界如夢,祂就是心靈原始的面目——對存在的認知覺受。

 

你知道嗎?因為是你內心深處的認知、覺受,在接受佛法,秉持真理在淨化身心自我,而認知本身,無論你學任何知識,學任何修行法門,祂都不會消失掉,在眾生身心中,一定有一個承載知識、承載意識情感的主體,知識與情緒才能夠運行,我們才能夠體現出思想、感受、情緒、意識,以及見聞覺知等等生命表現。這個主體是什麼呢?這個主體就是存在感,是心靈對自己的認識,認知自己的心靈,被認知蒙蔽了自由,禁錮在幻境中的心靈,渴望尋找自己,於是,尋找自己的心,創造了心靈尋找的世界;這就是三界六道最初的緣起,也就是我們在生死中輪迴,永遠不能脫離的根本原因——對存在的認知。

 

我們的認知與體驗,就在表現存在感,我們的自我與貪愛,就在維護存在感,我們愛自己,從而恐懼受到傷害,對自我體驗的認知,就是存在感的凝固,我們貪戀世界,從而被貪戀傷害,在慾望中迷失自己,渴望通過各種獲得,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安撫尋找自我的心靈,慾望獲得,就在維護存在感;因為愛而有恨,因為生而有死,因為獲得而有失去,我們就在心靈夢境中,被心靈尋找自我的願望所牽引,我們就是心靈迷失的表現,在心靈沉淪在貪愛與恐懼的抓取中,無奈地作為心靈夢境的奴隸,生生死死,在無明苦海中沉浮,永遠無有出期。

 

而我所說的接納,就是在存在感的基礎之上,在解脫存在感的對境。什麼叫存在感的對境?心識分別。這是水,這是我的手,這是MP3,這是電腦,那是桌子,打火機……,你們認為構成自然世界的事物,是各有體性,獨立存在,相互關聯的;可是在我來看,世界自然萬物,僅僅有名相,事物本身並無獨立實有的自性,萬物名相本來是一,外界物質現象只是我內心存在感,妄想投射所呈現,心識凝聚了累世業境因果,在輪迴往復中,於這個時空點上,因緣聚合展現出來的幻相投射而已,物質現象的本質是性空的。

 

可為什麼我們會認為它們是實有呢?這個「認為」究竟從何而來?祂源於我們內心極深處的覺受中。因為認知就是存在的根源,存在體現著認知的覺受;這種覺受,它不由你意識左右的,因為你的身心、意識、自我,就是這種心靈覺受上,生出來的業果,而心靈覺受是我們生死輪迴的因。這種覺受是什麼東西呢?這種覺受是無法被形容的,無法被思維、意識、情緒、體驗、感受所觸及。

 

祂滲透在三界無量無盡眾生生命中,無盡無際無邊無限的世界都是祂的體現,小至細菌,大至宇宙,下至地獄,上至天堂,惡鬼與天帝都在呈現祂的生命,螻蟻與神靈,都是祂無所不在的恆常,宇宙在祂裡面顯現,但祂不受宇宙影響。祂是一切思想或言語,又一無所有。在一切存在中,知識、知者和可知並不存在。祂是湛然不動,是遍滿的自如,祂在純粹的覺知中,無知亦無覺。

 

祂是三界六道一切生命的根源,祂是宇宙自然,山河大地,萬事萬物的起點與終點;沒有生命能夠見到祂,祂以眾生所見展現祂的智慧,沒有生命可以觸及祂,眾生生死輪迴都在祂心中遊戲;祂是規則,是因果,是獎賞,是懲罰,祂是造就宇宙的生,祂是吞沒一切的死,生與死都是祂的力量,蒼穹與微塵,都在歌頌祂無所不在。

 

祂絕妙、不可思議,崇拜所不能及。不會衰敗、永不死亡,盡管神和所有的宇宙都會消亡新生,祂於其中從未改變;祂奇異、令人讚歎,甚至在擁有一個身體時,生命也是整體。既無來也無去,同時無處不在。祂令人驚歎,眾生因認識祂而被生命的原始所震驚。

 

祂是誰?祂是你心靈深處,最初認識心靈的那一念,祂在哪裡?祂在你心靈深處,對存在的認識中,對世界的貪愛中,對自我的維護中,對傷害的恐懼中,你無法從祂的迷茫中覺醒,你就是祂的奴隸,你若在祂的沉迷中復甦,祂只是你覺醒自性中,曾經的一念迷失;造物主是迷失的你,你覺醒了心靈本來的面目,造物主就是曾經你的迷失,未來莊嚴你國土的護法;你執迷了心靈,將自我當成永恆,你就是造物主永遠的奴隸。

 

在禪定很深的境界中,我與祂面對面,就像在鏡子裡面看我自己一樣。在極深的禪定中,沒有我的存在,身心身體都如同木桶一樣,從輕柔明澈的覺受中脫落,光芒無限的神靈,與浩瀚無限宇宙,都如古老的城堡,在清醒的覺照心中,土崩瓦解。妄想業力如同你拋出去的球,業力隨著你的妄念拋出去,最終還要回來,但是業隨著妄念的力,拋出去又回來的過程中,因緣輪迴演化成了不同的世界,宇宙世界如微塵,像川流不息的瀑布一樣,構成了六道眾生所認識體驗的三界。一切宇宙景象,天國世界,不過是心識內在中,極盡細膩的妄想川流,聚合了體驗習氣,所演化出的幻境;在幻境中,消融了認識幻境的主體,幻境,就隨著分辨幻境的主體消融後,微塵世界如虛空雲霧般,逐漸消散在純明無掛的心靈覺照中,覺照熄滅了所覺照的疑慮,猶如晴空熄滅了最後一絲雲彩,無生無滅,無掛無礙,當下不動,就是覺悟遍滿了過去與未來。

 

在極深的禪定當中,你可以直面祂;在極深的禪定當中,見到那個鏡子裡面的你,就是你心識最原始的認知,那個鏡子裡面的影像,就是你所認知所投射的覺受。在甚深禪定中,心靈最原始的認知,直面認知所幻現的覺受,猶如曼妙輕柔的少女,在鏡子中端詳自己清麗的容顏,那是清澈、優美、絢麗的喜悅,是無盡細膩、純淨直白的極樂,如太陽光芒直射湖面般,明澈溫暖。

 

當心能夠安住於完全接納的不取,心靈最原始的認知,就消散了認知的對境,認知不再被所認知的覺受蒙蔽,覺受細膩的、無法分辨的體驗,消散於接納的純明無雜的清醒中,認知熄滅,覺受消散,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無染無掛,當下遍滿的明空覺照,如解脫鐐銬的囚徒般,自由圓滿,無掛身心就是覺醒,空中無色本來不動,過去未來,十方三世,猶如海面浪花泛起的泡沫,生滅不停本質虛幻,而浪花,與生起浪花的大海,都包涵於虛空中。

 

虛空猶如一面鏡子,鏡子不受大海浪花的牽引,鏡面僅僅是對所認知凝固的錯覺,錯覺失去所體驗的對境,對境融化則錯覺熄滅,鏡子粉碎,虛空如錯覺脫落般,熄滅了,我們真切感受到的,這個活生生的世界,鮮活而具體細緻的世界,以及認知體驗這個鮮活世界的心,猶如夢境般消散,夢境消散的瞬間,覺明十方,無生普照的大解脫,自生滅錯覺中,復甦了圓滿的本來。

 

當你知道鏡子裡的影像,原本並不存在的時候,覺受原本性空,那麼認知鏡中影像的這個認知,它本身就是錯覺,因為外界並沒有一個讓你能夠認知的對境,對境是虛幻,認知虛幻的這個認知,本身就是錯覺。當認知的對境變成虛幻的時候,心靈清澈的清醒覺照,覺受體驗並不實有的時候,認知覺受體驗的本身,認知的分別,會隨著分別對境的消融而消融,在那一瞬間,鏡子以及鏡子裡的你,也就消散了,在那一瞬間就是解脫。

 

沒有辦法用語言去形容,解脫是什麼,我只能用例子給你們譬喻。就像是風從紗窗中吹過來,紗窗就是你的身心,就是你的思維,就是你的情感,就是你的意識,就是你的體驗,是你心靈最深處的覺受,是你的心靈思慮,是你的情緒覺知,是你的慾望感受;而在你的身心、意識、情感、覺受、慾望、思慮中,無掛身心體驗,無掛意識思維,無掛慾望情緒,無掛思慮覺受;在身心體驗中,當下明澈的裸然,無染不動;在意識思維中,落落清淨的清醒,覺明普照;在慾望情緒中,無掛無礙的自由,無來無去;在思慮覺受中,遠離思慮覺受的極樂,圓滿莊嚴。

 

無始劫以來,伴隨你生死輪迴,未曾動搖改變,未曾一刻離捨,以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展現你所感知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在肉體六根門頭放光,卻不被見聞覺知的妄想帶動,不被體驗蒙蔽的,就是與你身心一體,被你身心自我鐐銬,卻不被自我限制的,隨自我生滅,卻不被生死改變的,當下圓滿,周遍十方宇宙,清淨無掛,如如不動的是覺醒,依眾生無明迷惑而假說有覺醒,覺醒卻實無可得、可說、可思議、可觸及的體性。

 

我們只能暫且將祂形容為覺性,覺性不離幻,幻滅覺圓滿,猶如湖面倒映虛空,湖水熄滅了,虛空也就無可指稱,一切都是覺性的投射,覺性錯覺了自己,就是心靈的誕生;猶如我們從水中的倒影世界中,熄滅了對倒影世界的認知,就熄滅了認知世界的自我,我與世界二者熄滅,無生即從幻滅中呈現,不掛的清醒脫離倒影,脫離水面,水面與倒影如幻,幻性本空,空性無掛,猶如從鏡子倒映的世界中,脫離了世界倒影,從鏡子內,出離了鏡面,脫離了被鏡子凝固的錯覺,錯覺熄滅就是本來,實相因無所得而如實,圓滿因無所掛而圓滿,清澈因無生故而無滅,無染故而純明,一切法如幻,心法皆不可得,法法性空,心心無住,是證無生法忍,身心脫落,徹底離開六道輪迴,隨順生死而無掛身心,這是大自在,但是未曾離開變易生死。

 

變易生死依覺性智慧現,以法性光明身呈現,純明是覺性呈現的法性,從究竟義上說,智慧覺性也屬於迷幻,是如來清淨業,折射寂滅本覺,所現十方三世,大菩薩就是佛,或者說,是佛陀為慈悲眾生,所現的圓滿智慧報身,當度化眾生的因緣成熟後,眾生得度,覺性本空,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是如來。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