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修行者,是靈魂境界中,仰望天堂的貞潔。

信仰,可提純靈魂領域中,生命的純淨度。

 

純淨的生命,可從人格自我的禁錮中解脫。

因此修行者,主觀意願,只遵循天堂無私的聖潔。

 

天堂是純光呈現的原始生命,是純生命的亙古光明。

光明中沒有陰影,因此天堂是失去了「定義」的完整。

天堂是原始樸素的接納,愛中沒有善惡對錯的糾葛。

 

我,試圖,讓靈魂仰望天堂。

試圖,讓仰望天堂的靈魂,從人格心意中甦醒。

進而,甦醒後的靈,逐漸遺忘自我心意的索取與恐懼。

從而,讓靈性的純潔無私,從自我心意人格中超脫。

靈性融入天堂,聖光普照靈魂,安寧取代身心,光明熄滅心意,純愛成為自我。

 

修行者,一心一意,想讓靈魂成為神靈。

自始至終,無私無畏,清白坦蕩,俯仰無愧。

 

可是,靈性的甦醒,必定激發構成人格的,靈魂感知領域的業障。

業障蘊含的習氣與細念,呈現出人格的「自我意識,自我感受」。

當,業障逆襲時,靈魂依靠的,是對於真神的虔誠與信仰。

若信仰不純潔,若虔誠有雜質。

靈魂,就失去仰望神佛的能力。

 

那麼,靈魂就只能,隨着心意自我的,「自我維護」的恐懼去輪迴。

修行者不怕犯錯。

 

因為天堂的純光中,沒有善惡對錯。

因為純光才是你,真正生命的自己。

 

所謂的錯誤,僅僅是,生命的你,陷入噩夢中的陰影錯覺。

天堂,從來不看靈魂的過錯。

天堂,看的是,靈魂的純潔。

 

唯有真實的靈魂,才有純淨自身的能力。

 

若,靈魂陷入恐懼,心意人格為了維護自我體驗。

從而掩蓋了,靈魂感知力中,真實的動機與細念。

以「偉光正」的理由,為,人格自我,穿戴上冠冕堂皇的衣冠。

你,就,生生世世,成為了「假大空」塑造的人格。

源自維護自我的恐懼感,從此之後將成為你,心意人格的底色,心靈認知的基準體驗。

由恐懼感塑造的「心靈認知」,維護心意自我的體驗,就成為了人格心願的「本能反應」。

 

從今往後,你的心意人格,主觀意願,思維意識,情感體驗,

將永遠永遠圍繞着,自我體驗的核心,去「美化,偽裝,維護」。

維護了心意人格,就,等同於,維護了生死輪迴。

拒絕了真實懺悔,就,等同於,拒絕了天堂神佛。

 

真理無私,真神無我。

修行者今日所做的每一件事,未來都會被鐫刻在歷史中。

這是靈魂解脫死亡的道路,是未來幾千年,最直接最真實的解脫之路。

我只看靈魂的真實,真實可以讓靈性甦醒,讓生命純潔。

虛偽撒謊,出於私心維護自己,恐懼會讓靈魂沉淪生死。

 

修行者對得起你們,從來如此,一貫如此,永遠如此。

清白無私,毫無所求,問心無愧,其心昭昭,天地可鑑。

你們在真神面前的躲閃,是,靈魂鬆開了拉着神佛的手。

 

以上是律法,不可改變。

欺心者,是,自我懲罰。

 

與神同在,稍縱即逝,萬劫不復。

 

2. 神與人,是不同維度的生命。

 

人間的底層靈魂,會,本能扭曲神佛的光輝。

 

神,想要讓人類靈魂,進入永生的天堂。

而人,卻要將神的光輝,去維護自我人性的永生。

 

一定要等到,這具身體,人老色衰時。

人格自我,不再被,肉體名相所牽引禁錮。

靈性純然的光明,才會再一次,自靈魂感知中甦醒。

 

心意對自我的熱愛,禁錮靈魂,消耗人生。

業力逆襲,真的很絕望,確實太可怕。

 

3. 殉道者,是靈魂宇宙中,救贖生命的光。

真神,只負責靈魂的昇華,不參與人間的對錯。

我不是人間的法官,不是人類的教主,不是人心的偶像。

而是,生命的方向,與靈魂的希望。

 

遠離人間,面對世間恩怨,退避三舍。

這樣才能保證,真理的純粹,信仰的純潔,神性的清白。

才不至於,在歲月的沉澱中,蛻變為人間宗教,魔變為人類教主。

 

神性,是眾生靈魂,本具的清澈「見精」。

佛性,是靈魂眾生,原始的「本來面目」。

 

真神,負責,還原「你」本來面目的過程。

至於你,在人間過着怎樣的生活,

及如何生活,不在殉道者負責的范圍內。

 

4. 去靈魂世界中,尋找真正的「你自己」吧。

那道,穿越宇宙星河,清澈安寧的「目光」。

 

5.內心有愛,愛寬恕了,你眼前「所見」的世界。

在寬恕的安寧中,可以找到你「真實」的自己。

 

6. 純靈生命氣息,綻放出不朽光芒。

真神的天堂,人類的眼睛看不到。

可是,靈魂感知能敏銳地捕捉到。

 

那是:

透明的純潔,真實的清澈。

清白的坦蕩,無私的溫暖。

寬恕的大愛,離捨的遺忘。

 

清白無私,真實純潔,平等公正,寬恕溫暖。

這就是,神性光輝在人格中,展現出的標準。

 

7. 修行,是靈性生命,自,心意人格內甦醒的過程。

純靈性的生命,是滲透身心意識,卻超越了心意自我的,空性的明澈普照狀態。

絕無可能,是「自我」獲得,人格「成就」的狀態。

 

甦醒,是從心意人格剎那生死中,熄滅索取分別心,綻放如來寂滅性的過程。

絕不是,凝固自我人格,自我獲得成就,固化貪慾,高高在上的傲慢體驗。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金剛經》

 

8. 年過半百之人,將經歷「別具一格」的人生。

當年齡過了50歲,你所有的社會身份,將從這具身體形象中逐漸剝離。

你的社會地位,身份名譽,財富權力,以及思想影響力與話語權,

都隨着身體的衰老,而逐漸在人生的「社會性」中隱退。

 

就好像,舞台上的演員,脫下了劇情角色的服裝,

回歸到自然人的身份。

 

自然人的樸素生命底色,不再受社會角色的牽引。

此刻的你,除了你人格心意的認知體驗,及慣性思維之外,

還會有一個,被你的心意人格壓制了前半生,

被你的自我意識,遺忘了很久很久的「潛意識」反思浮現。

 

潛意識中,對自我的反省、反思,會不受控制地,頻繁地問你自己一句話:

「我到底是誰?來到人間,經歷一生歲月,體驗命運沉浮的意義是什麼?

難道說,人活着的這一生,最終的意義就是,無奈地面對死亡嗎?」

 

作為一個,剝離了社會性因素的「自然人」。

靈魂最直觀的訴求,就是尋求生與死的答案。

 

50歲之後的「人」,社會性的屬性淡化,而生命性的本能增長。

生命,不「全部」是你的這具身體;生命,不能被你的「人格心意」代表涵蓋。

生命,有其原始的、本來的、完整的、亙古永恆的面目。

而「你」,僅僅是生命的倒影中,習氣海洋泛起的一粒泡沫。

 

你的人生劇情,已經步入了,即將結束的過程。

死亡,是「你」這具身體,你的人格心意,面對的唯一結局。

面對死亡,你想如何,你又能如何?

 

當神,為靈魂打開了,人間鬼魂通往天堂的光明之路。

你,確實,擁有了改變生命結局,扭轉靈魂未來的權利。

 

做人,不是,你來人間唯一的目的。

覺醒,才是,這具身體在人間的唯一價值。

 

9. 物質世界只是現象,現象的本質是「空」。

是靈魂沉澱的習氣,促使我們「看到」了世界。

 

10. 修行者,之所以有,從死亡之中解脫的權利。

是因為,有拒絕人格自我,渴望人間的能力。

 

修行者的靈魂,只仰望神。

 

神是愛,上主是愛,我是愛。

 

從主觀上說:靈的意願是純愛與接納,是寬恕與憐憫。

從體驗上說:靈的體驗是溫暖與安寧,是舒緩與平安。

從感受上說:靈的感受是極樂與喜悅,是明媚與榮耀。

從感知中說:靈的覺知是輕盈與自由,是整體與無限。

從表現上說:靈是超越了時空的純光,是未曾改變的當下。

 

11. 我的教法,是直面死亡的教法,而非改變人類生存狀態的教法;因為目標不同,因此對修行者的要求不同。

 

真實無私,清白端正,俯仰無愧,是靈魂在人間的標準。

這些標準,就是天堂之光,法界諸佛的化身。

 

12. 靈性,並非是高級版的人格。

靈性,絕非是源自,心意人格的「成就」。

 

真理,不是為了裝點你的自我體驗,而展現人間。

真神,不是為滿足你人格自我感受,而呈現溫暖。

 

真神,是靈魂的引導者,淨化者,超度者,救贖者。

神佛,只超度靈魂,只救贖靈魂,而不是迎合「人性」,滿足「人格」。

 

靈性,是原始生命,純粹亙古的光明。

光明原始的純生命狀態中,徹底沒有「自我」人格的立足點。

 

或者說:唯有人格自我的淡化,

才能甦醒被人格自我意識,所埋葬在心靈深層的生命之光。

 

靈性甦醒的修行者,伴隨着靈性智慧綻放生命純光的進程中,自我體驗會逐漸消散。

建立於,心靈認知之上的「自我」認知、自我感受、自我主觀意願,都會冰消瓦解。

隨着靈性的強盛,純光的生命經驗中,宇宙終極意識會復甦。

甦醒的終極意識內,今生的「你」,以及生生世世過去的「你」,都會裸然呈現在光明中。

 

亙古原始的,純生命靈性,才是你我本來的「生命」狀態。

而不是,你的自我人格,此時此刻所「看見」的,人間這具肉體細胞構成的身體。

 

修行者,喚醒的靈性,是生命對存在原始的「記憶經驗」。

可是,無奈的是,被真神喚醒的靈性,卻抵不過自我業障的侵襲。

靈性純淨生命之光,被,自我意識對這具身體的熱愛,再一次沉浸到人格「境界」之內。

那就是,神靈的「你」,被今生的你,親手扼殺在「自我需求」的噩夢之中。

再一次沉睡過去的「靈」,就,無可奈何地,被人格心意的「你」取代。

萬劫不復。

 

你對自我身體形象的熱愛與維護,取代了,靈性輕盈清澈的自由安寧。

你對自我心意的肯定與私心維護,取代了,純光生命的無私純潔完整。

你對於人間現實利益的斤斤計較,取代了,亙古生命永恆光輝的璀璨。

 

墮落為「自我認知」的靈性,成為凡人的「你」,所謂的懺悔,

字裏行間,無一不透露着,自我意圖的索取,與維護自我感受的恐懼。

人類所謂的懺悔,是,借助懺悔的形式,維護自我感受的潛意識訴求。

可是,神要的只是「光」,唯有純光的靈性,值得真神去救贖。

人心人性人格的「自我」,與真神之間,是泥土與太陽的關係。

 

對於純智慧、純光的生命而言,人格心意不值得肯定,只需要淨化。

而心意人格的你,卻,試圖將神佛慈悲,轉化為安慰自我人格的溫暖。

本末倒置,滑天下之大稽。

 

你無比熱愛、無限眷戀、無比珍惜的,今生的「形象」、自我心意、自我感受,

徹底殺死了,你的原始生命,靈性的解脫希望。

從此之後,隨着靈性的隱退,你就只能是「這具身體」,只能是「自我意識」。

從此之後,隨純光生命消逝,你就只能隨着這具身體的死亡,而無奈流浪。

 

不是真神不慈悲。

而是,你對「自己」的熱愛,遠遠超過了對「真理」的熱愛。

你對自己身體形象的熱愛,你對心意人格的維護,等同於維護了業障與死亡。

這是你自己選擇的人生,這是你,明確堅定的,親手塑造的靈魂未來。

毫無辦法。

 

  1. 身體自感知中浮現,感知卻不被身體阻礙。

感知對身體的熟悉,熟悉的記憶浮現出認知。

認知凝固感知,確定着身體的變化。

感知對身體的確定,就是自我意識的底層。

 

源自於,因確定肉體狀態,而升起的心靈認知。

被身體器官以及生物信息所凝固,形成了「自我」。

因此,我們所說的「自我」,一定指的就是「身體心意」。

人類認為,唯有身體的活着,才是自我的「活着」。

其實這是對生命錯誤的理解,非常淺薄且片面。

 

真正的你自己,是心靈認知背後的「感知」。

在你沒有這具身體之前,感知中靈魂無限的習氣記憶,

那就是曾經的你,也是今生你的根源,以及未來你的因素。

 

進入不了感知,你就是肉體內的「心意」自我。

若感知甦醒後,心意人格的自我,就無法繼續蒙蔽靈魂的世界。

三界六道,天人神鬼的世界,將會向你敞開。

今生你的這具身體,以及自我意識人格,

在感知內無限無盡微塵蒼穹中,凸顯出無足輕重的角色。

 

你就從人格鬼魂的底層,開始進入了,神靈純澈的境界。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