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題:

 

您說:「修行者」這三個字的份量很重。修行者是一意孤行的赴死者。

 

我有一個問題需要您解答:

修行中的赴死有兩種,一是被動赴死,二是主動赴死。

 

一、我被下毒藥了,在幾分鐘的彌留之際,我不恨,我不怨,我心甘情願赴死,我願意放下一切的一切,在身體極度折磨下,保持冷靜與理性,保持對師父的,對十方諸佛的決絕的虔誠!我不承認我所經歷的一切是真實的!我只想與師父永永遠遠在一起!然後,我死了。

 

二、明兒個我出門,在馬路上溜達,看見一輛大貨車在倒車,而旁邊一個2歲的小娃娃突然掙脫了年邁的奶奶的手,跑到了大貨車的盲區!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我是救還是不救?

 

A.我救她,並且沒有絲毫的遲疑,我奮不顧身地撲向她,把她推到了路邊,她安全了,我被大貨車碾壓致死;我的靈魂沒有甦醒,我的靈性更沒有甦醒,最多去個天道,緊接著又是無盡的輪迴,白瞎了跨越3000年的與您的相遇!

 

B.我只是非常激動地喊她離開,以最快的速度,告知司機。可是,來不及了,小娃娃還是活生生地被碾壓在我的面前。於是,這一幕成了我餘生揮之不去的噩夢與愧疚!深深的愧疚!我對不起我師父的教導,我維護了自己!是不是,我再怎麼學法,都無法靈性甦醒了?

 

師父,我選哪個?

在什麼時候,我可以,在任何的情況下去赴死?

 

師父,有沒有完美的答案?

 

答:無論任何時候,無論任何環境中,能心甘情願地捨己為人,這就是修行,哪怕今生的肉體因此死亡,靈魂一定可以借此「無私」的選擇,善緣相續促使靈魂在天堂繼續昇華,直至覺悟成佛。

 

其次,赴死,沒有主動與被動的區別;區別在於,無論主動或者被動面對死亡,內心沒有對「自我」保護的企圖,一顆純真純粹的真實心,直面死亡的坦誠,就是對神佛無限虔誠的供養。

 

  1. 自我意識的核心,是內心認知。

認知背後是感知力,即「靈魂」。

 

感知,在安寧中消融了「所知」。

被魂魄淹沒於感知中的「靈性」,

就會從感知的夢境中如夢初醒。

 

  1. 就像陰影,無論裝扮成何種形態,

陰影的搖曳永遠不可能成為光明。

光明乍現時,所有姿態的陰影瞬間消失。

 

人類對神的理解,永遠都是錯的。

「理解」本身,就是背離神的證據。

 

  1. 人,有人的世界。

共業相聚,相愛相殺。

 

神,有神的天堂。

愛與生命,光明輝映。

 

  1. 天堂之光,是人類的眼睛無法「看到」的。

唯有靈魂的感知力,可以「窺測」到生命。

 

天堂之光,並非是肉眼可見的「光線」。

是類似於,心開意解時,恍然大悟的「明瞭」。

類似於,沉夢甦醒後,生命自殘夢覺醒的清新。

 

生命本體,是未曾被形態所牽動搖曳的「無限」。

天堂之光,是純生命所綻放的清澈純淨「自由」。

 

天堂中,未曾有思慮分別的發生。

因此,離分別疑惑,就是無限且完整的清澈。

清澈的生命,本身就是亙古不變的「光明」。

 

生命中,未曾有生死輪迴的形成。

因此,不被身心意識觸及,不受因緣境界蒙蔽。

本初不變易的生命,即天堂無盡光明極樂平安的「永福」。

 

  1. 若能解脫當下,剎那中的分別。

你就是,過去未來十方宇宙,一切剎那內不動的永恆。

 

  1. 莫名其妙地想起,二十年前聽到的一首歌曲。

絞盡腦汁也想不起來這首歌的名字。

只是曾經深刻的體驗,促使我想要重溫一下當年的感受。

二十年前,是今生最困窘最落寞的時刻。

流落在成都,基本上是乞討為生的狀態。

 

在那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絕望時刻,

那首不知名的歌曲,陪伴著落寞無助的我。

我想沉浸於當年的體驗中,試圖通過情感的回憶,喚醒心識中蘊含的場景。

 

卻驚愕地發現:現在這具身體中的意識,與二十年前「我」的意識,

雖然依舊是同一個「意識」分別,

可是,意識之下的人格自我,「自我體驗」,卻是涇渭分明,完全陌生的兩個人。

二十年前的「我」,就是心靈認知,對這具身體的細膩感受與執著。

二十年後的「我」,此刻的意識與當年的意識,是同一個「分別」。

可是意識之下,曾經與肉體感受結合得嚴絲合縫的「自我認知」,

此時此刻,已經蕩然無存。

 

曾經佔據了,心靈主體空間的「自我」,

已經徹底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沐浴在天堂聖光中,清澈寧靜的「知覺」。

處於「離念」,不受分別的,無限安寧「清澈」的狀態。

這具身體,依舊是人類的形態。

這具身體,依舊有意識思維。

這具身體內,此刻卻沒有了,隨著意識思維,而不自控地追逐意識的「自我」。

 

這具身體內,曾經被人格佔據的心,

已經,不再被「自我」人格,所「活著」了。

不受自我體驗蒙蔽,不被人格自我活著的「心」,就從人生夢境中睜開了眼睛。

 

這足以證明,修行並非是,建立於意識之上,思維觀念的改變。

修行是,心靈的主觀願望,對自我體驗的,改造與淨化的過程。

當自我人格的,體驗感受,被主觀願望的信仰所改變。

信仰內,決絕虔誠的純潔信仰,取代了自我人格的索取。

 

這具身體內,隨著人格體驗記憶習氣的消融,

也就同時消融了,承載自我認知的「世界境界」記憶。

隨著過去世界記憶的消融,當下的人格「自我」,也就不復存在。

建立於過去習氣記憶,而存活的「自我」逝去了,

也就沒有一個,未來的「認知與感受」的自我,繼續在生死中沉淪了。

 

這具人間展現的軀殼,這個人類的身體形象內,

是純淨清澈,沐浴生命光輝,覺受天堂聖愛的「感應力」。

神人有別,是生命蛻變的狀態,而不是心意境界的「理解」。

 

  1. 幾千年來,數百億靈魂,

罕有人,能穿越《心經》智慧,抵達涅槃。

短短260個字,卻是魂魄無法跨越的天塹。

 

兩年後,感應力「推開」感知力的,業障生死之門。

六年後,尊神的光輝,感應力取代感知力,天堂在人間呈現神蹟。

十年後,覺知力呈現,宇宙終極意識,開始了融入法界空性的過程。

 

二十五年後,深山古寺,深澗佛剎,銅鐘不撞而鳴。

世間佛寺,泥胎金身,像發輝光,輝映日月。

法界大菩薩的歸位,是改天換地的赫赫威儀。

 

三界內,無論是「玉皇」,還是「城隍」,都跪拜於地,虔誠敬仰。

 

  1. 成神,不是「你」成神了!

 

以現實人間中,自我為「神」的,都是神經病!

自我是業障累積,罪業相續,兌現的「業果」。

 

泥土,怎可變成光?

 

是脫落身心意識的,本來純澈覺性。

覺照空性,脫落了意識身心的自我。

 

無生周遍,安寧解脫。

自在輕盈,平等接納。

 

是,「成神」。

 

  1. 對人間一無所取,秋毫無犯的清白。

對一切靈魂平等,無差別無私救贖。

是真神,在人間唯一正確的姿態。

 

  1. 禪定中,身心內在,覺性普照中是一個宇宙。

感知猶如高度近視的人,戴上眼鏡看世界的清晰。

感知內在的光,是生命呈現靈性,感應清澈明晰毫釐。

感應力就是生命,生命經久不息,光明完美無瑕。

因此,靈性的生命,是健康的。

 

人類的心意,是習氣記憶的分別見,呈現出陰影的搖曳。

陰影是黑暗的,是變化的,是川流的,是疑慮表現著恐懼。

人類所謂活著的自我,是心識陰影川流的暫時體現。

陰影的變化,呈現出活著的困惑。

變換的陰暗,兌現出死亡的無助。

因此,心意人格,是疾病的狀態。

 

  1. 濃重的彤雲遮蔽虛空。

彤雲的翻滾形態,就是三界眾生,唯一可見到的世界。

當彤雲消散時,一片雲彩的消散,露出一塊虛空的清澈。

 

只要有一塊虛空,在彤雲內展現出來。

彤雲,就不再是眾生所能見到的唯一。

 

虛空,可不是虛空相。

虛空,是無生清澈的「空明性質」。

空性,是整體,是無限也是圓滿。

 

於是,透過來的這塊虛空,就圓滿呈現出空性的性質。

空性,無生無滅,無染無掛,無漏無礙。

於是,滲透在彤雲內的虛空,

就是,彤雲中圓覺普照的莊嚴。

————————————————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