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有內心中,那不被內心分別的,才是真實。

身心意識,以及身外的世界,本質不存在。

 

只是夢境幻想,體驗慾望的存在。

 

內在的,永遠不會改變。

因為在一切改變中,祂未曾發生。

 

48歲之前,是黑暗之中的人,在追隨光明。

48歲之後,是光明之中,黑暗隱退的過程。

好像在時間的長河中,你終於踏上了岸邊實地。

實地不會改變,因此可從時間洪流中,抽身而出。

 

好像睡夢中的人在夢中醒來。

隨著醒夢之人的清醒,夢境則逐漸消退。

 

聖性,即清淨性,即平安性,即涅槃性。

因不可得,故不被所得牽引。

因無所生,故不被存在侷限。

因本來空,故不受身心分辨。

因無所得,故不可思議,不可說。

 

入聖,則離分別,不被存在,不受生死。

48歲,入聖。

49歲,五天覺性光明,兩天無明黑暗。

無明黑暗之中,靈性神通力開始展現。

 

50歲至60歲,是淺灰色與光明之間的輪迴。

60歲,覺性與無明之間的輪迴消失。

 

60歲之後,全天候處於璀璨光明狀態。

光明純澈明晰,圓滿無瑕,身心意識歸入平安。

 

75歲,光明熄滅,隨光明熄滅的,是十法界一切境界。

究竟原始,不可觸及,未曾發生中,一切發生的熄滅。

寂靜涅槃,究竟圓滿,無漏智慧充滿宇宙。

 

聖主亙古平安性,呈現出,如來究竟第一義。

 

「祂」於十法界無量劫生滅相續中,

再一次完整呈現慈悲智慧的全貌。

 

  1. 你的心意自我,什麼都做不了。

實相中,你什麼都沒有做。

現實中,做與所做的「你」,

只是恐懼的心,在尋求安寧的居所。

 

將你的身心意識,交付於聖主。

體驗身心內在,深邃的平安與溫暖。

你真實的身份,只是純淨的「靈」。

你原本的心態,就是無限的「愛」。

 

讓現實的自我,沉浸在愛之中。

當無限溫暖的安寧之愛,熄滅了自我,

平安之中,將甦醒「你」的永恆。

 

  1. 對「靈魂」的接引,已經開始了。

當修行者們的「靈性」甦醒,平安光明中,我們永恆不分離。

在法界三界中,「我」接納所有,清淨慈悲,隨緣無生。

在生生世世中,「你們」與我同在,住入愛內,永斷輪迴。

 

  1. 解脫,只在寬恕中發生。

靈性,只在純愛中展現。

幸福,只在平安中呈現。

 

  1. 我試圖定義「自己」,給自己定義一個具體的身份。

結果發現,任何可以被「定義」的,都不是「我」自己。

 

姓名可以更改,形象可以改變,身份可以改變,甚至於性別也可以改變,思想可以改變,心願可以改變,內涵可以改變,情感可以改變,體驗可以改變,言行可以改變,性格可以改變。

 

只要是存在之中的,都在刹那生滅,改變之中。

前一分鐘的你,與後一分鐘的你,絕對有所差異。

 

修行者的證量,也在時時刻刻的昇華之中。

甚至於法界聖賢的智慧,也有細膩的差異變化。

 

在眾生的,身心意識,生命靈性,存在覺知,法性智慧中,

一切的一切,都處於刹那變化,生滅相續的幻境中,

沒有究竟可得的實體實性。

 

想來想去,唯有「祂」是不變的。

「祂」,是一切「所作」之中,什麼都「未作」的清淨。

「祂」,是生滅緣起之中,未曾發生的平安。

「祂」,是覺性,識心,意識中,未曾分別的究竟。

「祂」,是體驗,感知,情慾中,熄滅恐懼的接納。

 

  1. 「不定義」,是一把開門鑰匙。

 

修行者的不定義,是實踐「寬恕」。

 

阿羅漢的不定義,是靜心「止觀」。

 

菩薩的不定義,是思維修「幻觀」。

 

大菩薩的不定義,是般若「覺性」。

 

如來的不定義,是自性「涅槃」。

 

聖靈的不定義,是愛的「救贖」。

 

聖主的不定義,是平安「慈悲」。

 

「祂」的不定義,是「未曾發生」。

 

  1. 清醒的「無思維」,光明的「無心願」,

是「靈性」的存在狀態。

習慣了這種全新的生命狀態後,

人世間的這具肉體,會失去重量,

肉體透明得似乎與空氣合二為一。

 

生命本質的極樂高潮興奮感源源不絕。

修行者感受不到身體的存在。

修行者的意識記憶,情感心願,動機思慮,像潮水一般退去。

留下來的,是無限深邃,廣袤無際的,幸福光明與清淨平安。

 

  1. 我們並非是活在現實世界中。

我們只活在自己的想像之中。

 

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並非是物質與需求的關係。

我們與現實生活之間,只是寬恕與救贖的關係。

 

  1. 「靈」與「聖靈」有不同之處。

「靈」有自我覺察,自我淨化,自我解脫,自我完善的能力;

唯獨沒有超度其他「靈」的能力,因為「靈」自魂魄解脫的過程中,依舊帶有「個體」意志的侷限,受到侷限的「靈」不具備覺性智慧的無限平安。

 

「聖靈」是聖主真知,投射於「存在」之中,以「生命」形態折射出的究竟智慧,是無限平安性呈現的亙古永恆,具有熄滅幻覺,消融宿業,淨化靈魂,超度魂魄,分解輪迴的光明力量。

 

聖靈是「聖主」究竟智慧,在眾生界直接的表達。

光明純愛的境界中,蘊含著聖主永恆無限的平安性。

平安性就是天國,眾生靈魂,經由聖靈傳遞的愛之光路,點燃身心中原始靈性之愛,就是靈魂被聖靈救贖,回歸聖主天國的道途。

 

聖主天國在哪裡?

 

在眾生心靈寬恕之中。

寬恕就是接納與離捨,熄滅妄念,覺醒本來。

離無所離,諸幻熄滅,幻滅覺圓滿,覺性即天國。

 

  1. 人體源於心靈,心靈源於靈性,靈性源於光,光源於愛,愛源於生命,生命源於存在,存在源於智慧,智慧源於清淨,清淨源於平安,平安是「祂」的心。

 

因此,心中甦醒愛的人,靈性就會甦醒,靈性甦醒之人,生命就會甦醒,愛之光能,就會修復肉體身心,身體細胞在靈性微觀層面上自我修復,人類的身體疾病,絕症癌症,就會奇蹟般康復。

 

愛,是靈丹妙藥。

因為有愛,靈與聖主同在。

 

  1. 「見」只是見,不一定非要「看見」。

「聽」只是聽,不一定非要「聽到」。

 

看見,只是「見」的一種狀態,「見」之中本來沒有「看見」的狀態,因此,也就沒有「能」看見的人,以及「所」見到的事物,猶如嬰兒一樣,嬰兒內在的「見」,見一切卻什麼都「不知道」。「見」自身,卻明了自由,不曾被「看見」侷限。

 

  1. 「見」,見的是內「相續」,見不被擾亂就是「修」。

 

「靈」,於相續中寬恕相續,相續融化於「愛」的光明。

靈性永恆就是「證」。

 

「照」,相續在寬恕之愛中融化,夢境在接納清淨中退潮。

靈性永恆融入無生平安性,「照性」無雜就是「覺性」。

 

  1. 修行者終身只看那「唯一」。

其餘的一切,忽視,淡化,遺忘,捨棄。

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與精力,供你去浪費在人間體驗中。

只看那「唯一」,只有那「唯一」,只剩下「唯一」。

 

那「唯一」的,就是聖主。

 

  1. 愛就在天國,愛就是天國,愛是天國的唯一性質。

然而,卻沒有任何一個「自我」可以進入天國。

只因,純粹的愛,與自我是對立的。

純愛是沒有分別的,是生命先天性的純潔無瑕。

純愛是沒有對立的,一切眾生的生命本質都是不可分的愛。

 

而自我,是分別心的產物,源自於心識恐懼。

因為靈與生命分離,分離意味著孤單。

因為靈與光明分離,分離意味著黑暗。

黑暗中孤單的靈,對黑暗形成的思慮分別,體現出形成心識最初的經驗,經驗與分別,形成的認知體驗,形成了承載「世界」的心靈,心靈源於分別,因此世界中具有對立,心靈蘊含恐懼,因此世界中充滿攻擊,心靈本質是愛,因此聖靈一直相伴眾生。

 

心靈是「祂」在夢幻世界中的記憶,因此,世界與心靈,此刻就在聖主天國中。你若將「活著」當成切實的真實,那麼「死亡」就是真切的威脅;若你在愛之中交付出生命與靈魂的所有,安寧的心靈,藏不住絲毫罪咎,那麼,活著的心意分別,熄滅在平安純潔之中時,死亡的黑暗恐懼,也就同時成為了夢境的一部分,隨著世界與自我的夢境淡化而遠離。

 

我們不是這具身體,也不是認知這具身體的自己,我們只是在心識夢境中,對夢境世界的眷戀,當心識褪去眷戀,則夢境自動褪色,生命本質的愛呈現出永恆不易的寬恕,寬恕中亙古不變的平安性就會現前。

 

「如來寂滅性,未曾有終始。」寂滅性是生滅幻境中的「不被存在」,不受分別就是清淨性,清淨性就是普照智慧,智慧體圓滿聖主天國,天國就是平安,我們的心意深處都是平安,聖主未曾與我們分離,當我們在心靈深處的安全中醒來,就會發現,我們真實的自己,一直都在聖主天國之中,與平安幸福一體。

 

  1. 我最怕看到的事情,還是悄然發生了。

 

培養一位神靈大德,非常艱難,需要此人的根性通透,信心純淨,品質優秀,人心穩定,志向高絕,可是毀滅一位神靈,太容易了,當「小我」潛意識中,自我的微細念頭裹挾了心靈,心靈誤將自我情志當作是修行中的純淨品質,建立於人性因素之中的品質,就會蒙蔽信仰的絕對純淨與「無我」的靈性光明,這位原本已經身居神靈之位的修行者,就會在很短的時間中,滋生出,自我難以察覺的我執與傲慢,就會努力表現出平安、隨和、安詳、溫暖、無私、清白,等等等等品行特質,以此證明,自己的修行是純正的,是符合真理標準的,是走在正道上的,是名副其實的大德。

 

可是,任何能夠被證明的,都是虛假的。

真神,是無需證明的。

因為神的內心中,沒有自我因素的參與,所以,祂無需通過任何表現,來證明祂的清白特質。

 

當修行者,將人性的表現,當作了神靈清淨的自由,那麼,就等於給神靈,戴上了人類道德標準的枷鎖,以人心將神靈,拉入了生滅輪迴的「表現」之中。

 

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吧。

不是我需要你們的敬畏,而是,唯有敬畏,可以讓你的信仰,永遠不會被潛意識中「小我」的狂妄、自以為是所綁架,這樣,你的信仰可以隨著敬仰的標準,從「小我」的狂妄,自我欣賞,自以為是,自鳴得意的謊言中解脫,最終信仰的純潔,可以開啟你靈魂深處的「靈」。

 

失去敬畏,等於失去信仰,失去信仰的約束與激勵,

任何所謂的修行,都是畫餅充饑,自我欺騙而已。

 

時間,會證明我說的事實。

因為一切發生的,都在「心」之中。

「靈」在心之內,又超出「心」之外。

因此,「靈」洞悉每個人,內心深處極隱秘的想法。

甚至於,你自己都未曾察覺到的微細念頭,在「靈」的覺知中,都是清清楚楚,歷歷在目。

 

  1. 昨天我說,會參加三個月後的視頻交流會,這是欠考慮的熱情,我希望鼓勵大家修行的信心,卻無意間將國內的師兄們陷入危險地步。短短一天時間,我收到來自各方面的勸告,有源於法律人士的,源於國內機構的,源於民間團體的,都建議我放棄參與法會的意圖。

 

我們不能視國家法規監管於不顧,不可以觸及國家對於穩定社會的規範,三個月一次的視頻,你們參與沒有問題,這屬於修行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如果我也參與其中,那麼性質就變了,就從修行者之間的平等交流,變成了有組織、有教主、有信徒、有行為的,宗教信仰團體活動,就會觸發國家監管部門的警惕,會給國內的修行者帶來潛在的危險。

 

我們是修行者,在生活中,默默踐行真理,昇華靈魂,回歸天國,不要在形式上大張旗鼓,我們不是宗教,不需要人數越多越好,而是要給迷茫在黑暗中的靈魂,搭建一條解脫死亡的歸途,鋪就解脫之路,救贖靈魂回歸,這才是最重要的。

 

放棄一切形式,隱秘在平凡生活中,將真理傳遞出去,將靈魂接引回家,我替未來得救的靈魂謝謝你們。

 

  1. 「我」在一切眾生心中,視所有眾生皆是「我」自己。

 

智慧,是明了任何不是「我」的,眾生個體心意「分別」。

慈悲,是照見眾生本來是「我」,因無明煩惱不能覺醒。

 

亙古以來,「我」未曾改變,未曾生滅,未曾離去。

刹那生滅的夢境中,在眾生心意分別中,「我」未曾發生。

一切生命皆是「我」,我們未曾分離,也不可分離。

眾生依著「我」不變的愛,終將回歸身心內平安天國。

 

  1. 身體無法限制「覺性」,無法觸及「覺性」,覺性與身心無關;因此與身體有關聯的,身心內只有「靈性」是真實的生命,其餘的都非真實,包括心識自我、意志動機、意識思維、情感慾望,都不是不變的生命,唯有「靈性」是真實不變的永恆光明。

 

要激活靈性,首先要找到內心「見精」。

以意識內觀心靈,找到那個,心靈主觀能動性。

主觀能動性,背後不變的清澈明了,就是「見精」。

 

找到「見精」,以此作為登天的基礎,開始向身心內在覺照。

覺照就會呈現出光明。

光明的覺照,持續下去,就會形成純淨的體驗。

純淨體驗就是成就的基礎。

海量學法,讓純淨體驗增長。

 

直至純淨成為你自己。

「靈性」是純淨的進階。

 

生命回歸全然的無為,就會激活生命本質靈性。

靈性是覺性,透過存在的折射。

因此,靈性可以透過存在,回歸覺性。

覺性是宇宙誕生之基礎。

靈性是生命誕生之基礎。

 

覺性看靈性,就是睡夢中的嬰兒,做著甜甜的美夢。

靈性看覺性,就是莊嚴恢弘,盡善盡美的聖主天國。

 

除了這兩樣,人間存在的一切都是虛假的,骯髒的,低能的。

靈性是生命的永恆,不存在死亡,但是被「存在」禁錮。

覺性是蒼穹宇宙的誕生處,不存在生滅,無生圓滿,

是「祂」一瞥所現。

 

  1. 老師,曾經跟隨您學習佛法的僧人們,因為您轉修耶穌的教法,很多人離開了您,對此現象您如何看?

 

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1. 以後我不再點評師兄們的文章了,免得因顧此失彼,引起你們心中患得患失的情緒。如果有好文章,我會告訴網管,請她收錄網站中;如果看到有人,在修行過程中遇到了問題,我也會公開評論,但不會針對每一個問題,每一種狀態進行評論,你們畢竟是人類,達不到那麼高的境界,我無心之舉,對於某人的讚歎,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與情緒,可是我也沒有時間精力,去照顧每一個人的心情,所以,一視同仁,默之。

 

  1. 如何報恩?

看過一個故事,背景是戰國時期。

有一位貴族公子生性豪爽,待人真誠慷慨,家中常常賓客滿堂,望眼天下似乎處處是他的至交好友。有一天,一個門客對他說:「你雖然交友甚廣,卻不認識一個人,若不識此人,你根本談不上有真正的朋友。」於是公子打聽到了此人的姓名、職業、住址,帶著隨從就去拜訪。

 

原來此人是一介平民,以砍柴為生,家中唯有一老母親。

公子來到家中,此人正巧不在家,老母聽聞公子的來意後,臉色瞬變,說:「我們貧苦人家不適合與貴公子交往,你們富貴人家交朋友,可以互換禮物,禮尚往來,而我們窮人家與貴族做朋友,唯一可以拿來交換的,只有自己的身家性命,我不願自己的兒子為公子去送命,因此,還是請公子回家去吧。」

 

公子聞言,心生敬仰,從此隔三差五就派人送來厚禮,卻屢屢遭母親拒絕,如是三四年後,有一日公子忽然聽聞砍柴人遭遇了人命官司,正在監獄裡羈押,隨時準備砍頭,公子耗費家資,上下打點,終於將人救出來。

 

次日,公子親自來砍柴人家中探訪,這一次母親不再拒絕公子的禮物,而是對兒子說,你的命是公子所救,從此之後,你就不僅是我一個人的兒子了。

 

砍柴人對公子施禮,此人為人木訥,不善言辭,性情敦厚,被隨從們瞧不起,公子卻喜歡他的質樸,當作摯友般隨時不離身。

 

又過了幾年時間,這期間公子對砍柴人母子二人捐贈不斷,砍柴人從未說聲謝謝,隨從下屬都憤憤不平,唯有公子喜歡砍柴人的木訥厚重。有一天,公子的下屬僕役,在調戲公子兒媳婦時被公子撞見,公子震怒,準備嚴懲僕役,僕役撞開公子,逃逸到與公子對立的一家豪門中,然後不斷地散佈謠言,說公子與兒媳婦亂倫,如何如何。

 

一時間滿城風雨,公子幽憤生病,想去抓人,無奈對方勢力強大,官府也不管此類事件,公子的朋友們都站在遠處,指指點點,看笑話,公子的下屬,看見對方勢力強大,紛紛投靠對方,公子冷落一人,悲苦無依,病入膏肓。

 

此刻,砍柴人卻不見了蹤跡,人們紛紛指責此人狼心狗肺,忘恩負義,公子此刻也內心黯淡,鬱悶不樂。

 

半年後,仇家與庇護他的豪強出門踏青,路邊竄出來一條人影,拿刀直撲仇家僕役,幾刀下去,僕役與豪強灰飛煙滅,行兇者見仇人已死,放下刀束手就擒,隨捕快來到縣衙投案自首。

 

大堂上,兇手自報身份,原來就是砍柴人。

他自從公子被豪強凌辱後,就離開了公子家,目的就是與公子撇清關係,為以後的報仇埋下伏筆。

 

今日大仇得報,砍柴人心願已了,死而無憾。

官府判砍柴人死刑,公子聞訊而來,以頭搶地,嚎啕痛哭。

砍柴人死後,公子為其下葬,親自守陵園。

從此斷絕人事交往,不再交朋友。

 

什麼是恩情?以什麼回報恩情?

砍柴人在貧賤時,獲得公子賞識信任,以兄弟待之,賜予無數金銀以資助生活,為砍柴人面對牢獄之災,這都屬於恩情,所謂大恩不言謝,砍柴人從未對公子說過一句感激涕零的話語,卻將恩情深埋心底。

 

因為有些恩情,是任何語言都無法表達的,是任何身外之物都無法償還的,所以,唯以性命報答。

 

最終,當公子身敗名裂時,朋友眾人離去,昔日親人圍觀,指指點點看熱鬧,無人願伸出援助之手時,砍柴人隱姓埋名,背負不義之名,潛藏在敵人暗處,一擊必殺除去公子仇人,以自己的性命,換取公子的清白,這是報恩。

 

從始至終,砍柴人沒有對公子說過一句謝謝,更不要說,那些感激涕零、指天畫地、賭咒發誓的誓願了,在砍柴人看來,那些都是浮皮潦草的虛偽,真正的恩情,一定不是言語可以表達的。

 

大恩不言謝,就是如此。

 

講這個故事,就是為了告訴你們:

修行者,是救你性命的人,是拯救你出生死輪迴的人。

對於你的靈魂而言,真理對你的恩情,你是無法回報的。

因此,修行者也無需你的任何回報。

 

不要在口頭上,再去氾濫這些溢美之詞。

說的人不會相信,聽的人不會當真,何必哪?

將你的信仰藏在心裡,那是靈魂進入死亡後,照耀昏暗陰間的唯一的光明,隨著光明,修行者的威能,可以超度你去幸福的地方,不要將心中深藏的信仰拿出來炫耀,那是救你性命的東西,要藏好,要保護好,不容褻瀆,不容玷污。

 

那是靈魂回歸天國的道路。

 

  1. 上師相應法

關於上師相應法與大家探討:

大家都知道上師相應法是最好最快的修行方法,把我自己整個交出去最簡單最直接。

那麼把什麼交出去呢?

 

把身體交出去嗎?

但是這個身體是虛幻不實的假合體,身體不是我,頭腦四肢五臟六腑都不是我,那麼交出去的是誰,又是誰在和上師相應?

 

把心交出去嗎?

心不可得,意識不是我,認知不是我,覺知不是我,煩惱快樂,喜怒哀樂隨生隨滅,心也不是我,那麼怎麼交出去,又怎麼和上師相應?

 

把靈交出去嗎?

靈(本覺)如如不動,不來不去,不生不滅,又怎麼交得出去,我們從來都沒有和上師分開過,本來一體,一直在相應中,還怎麼再相應?

與大家共同參悟。

感恩上師!

 

答:糾正一個錯誤,靈不是本覺,靈是覺知,是覺性投射於三界內,呈現出的生命性;本覺是自性,是不被覺性所觸及的究竟,覺性法界,心識三界,都是本覺一瞥所現。

 

交付,就是「離」,知幻即離,離幻即覺,離無所離,實相即歇,將身語意,身心靈,這些四大和合的業垢,交付於聖主,等同於,交付之心,不再承認身心靈就是自己,不承認,就意味著不跟隨,隨之而來的,就是深觀與覺察,「平安性」就會在捨棄身心自我的,「深觀」中逐漸呈現。

返回
頂部